Workflow
胡狼1号
icon
搜索文档
国产四足机器人再进化 商业化进程提速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14
国产四足机器人技术突破 - 国产四足机器人"黑豹2.0"以10.3米/秒的速度打破波士顿动力WildCat保持的8.89米/秒世界纪录,标志着国产机器人在速度性能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 技术突破提升了国产机器人的国际知名度和话语权,增强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自信与创新动力 [1] - 性能提升促进了用户对国产四足机器人的信任和认可度,将推动产品在实际场景中的规模应用 [1] 应用场景拓展 - 四足机器人因承载能力强、稳定性高和结构简单,成为特种作业、灾难救援等场景的理想选择 [1] - 中国移动推出智能卫星通信机器狗"智星犬",可在灾区提供应急通信服务 [1] - 杭州景业智能的"胡狼1号"具备自主巡逻、环境感知等功能,适用于边防、重要设施保护等安防场景 [2] - 云深处科技的绝影X30在新加坡国家电网项目中实现落地应用 [3] - 宇树科技的"UnitreeGo2"聚焦消费市场,覆盖智能宠物、家庭陪伴等家用场景 [3] 上市公司布局 - A股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涉及四足机器人产业链 [4] - 万马股份研发出四足机器人腿部专用复合运动电缆,适应各种严苛环境 [4] - 万马科技与多家机器人公司展开基于CCa系统的服务和合作 [4] - 海能达推出"专网通信+四足机器人"解决方案,可应用于巡检、警用巡逻等场景 [4] - 汉王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处于技术场景完善期,预计2025年下半年推出可商用化产品 [4] 商业化发展 - 初创企业擅长技术突破与快速试错,上市公司在产能规划、上游谈判等方面更具优势 [5] - 上市公司具备稳定的现金流与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可承担更长周期的产业孵化 [5][6] - 上市公司的加入能带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扩大市场规模,推动商业化进程 [6] - 上市公司通过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服务促进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6]
核电人形机器人专题报告:工业应用场景巡礼
银河证券· 2025-06-16 22: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推荐,维持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内核电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速,国家和多地出台政策支持,首款针对核电产业日常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已部署并进驻训练场,相关项目完成阶段性验收 [8][11] - 核电机器人是针对核电厂严苛环境设计的高度智能化自动设备,按形态结构、功能用途和应用场景有不同分类,能提升核电运维效率与安全性 [8] - 核电机器人产业链涵盖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生产加工和下游应用环节,市场空间广阔,但存在人形机器人成本高昂、底层算法模型不成熟等挑战 [8] - 多家上市公司在核电人形机器人领域积极布局,推动产业发展,建议关注景业智能、上海电气、申昊科技、亿嘉和、机器人等公司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核电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速 - 国内核电人形机器人产业取得积极进展,2024 年 3 月起国地中心联合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探索应用,12 月 1 日部署首款机器人,2025 年 1 月 13 日项目完成阶段性验收,2 月 17 日“麒麟”具身智能训练场启动 [11] - 宇树科技 CEO 王兴兴预测 2025 年底前 AI 人形机器人将达“新量级”,2026 - 2027 年将在部分场景落地 [12] - 景业智能“胡狼 1 号”机器狗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亮相,具备多种功能和优势,吸引关注 [15] - 国家和上海、杭州、北京、深圳等地出台人形机器人相关政策,从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支持,推动其在核电领域应用 [16] 核电人形机器人:基本情况与定义分类 自 20 世纪 40 年代至今核电人形机器人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 国际上 1948 年美国开发出遥控式机械手 M1,1977 年日本研发出首台双足机器人,美、法、德、日等多国在核事故后加大开发力度,2024 年日本东电力推出 Telesco 伸缩臂机器人 [22] - 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研究,1994 年推出“勇士号”,2012 年研制出多功能水下智能检查机器人,2015 年组建联盟,2024 年部署首款人形机器人 [23] 核电人形机器人的定义与特性 - 核电人形机器人是针对核电厂严苛环境打造的高度智能化自动设备,融合多种技术,具备高度自主决策与智能交互能力 [25] - 具有高辐射耐受性、智能决策能力、运动控制能力、自主导航定位、远程操控便捷、多传感器协同、多功能作业能力、长期续航能力等八点特性 [26][27][28] 核电智能机器人的分类:形态、功能与应用场景视角 - 按形态结构分为人形和非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可替代人类和现有非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更具优势 [29][30] - 按功能用途分为检测、维修、应急机器人;按应用场景分为巡航、高精度上下料、工件清理及精修加工机器人 [30][31] 核电人形机器人:细分应用场景介绍 - 巡检场景可进行日常维护与检查、辐射监测与测绘、特种物资投送等,如“天工”人形机器人和华东理工团队研发的机器人 [33][34] - 高精度上下料场景可进行乏燃料后处理、核设施退役中的封装操作等,如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研发的双臂机器人系统 [36][37] - 工件清理及精修加工场景可进行核设施退役与拆除、放射性废物处理、事故应急响应等,如英国的 SMuRFs 系统和天创机器人的“天魁 1 号” [40][41] - 四足机器人集群可用于构建全天候安防体系,如景业智能“胡狼 1 号”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的“机器狼” [43][44] 核电机器人参与主体扩容,协同发展态势渐显 - 2024 年 10 月,中核集团发起的联盟召开年会,中核资本等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48] - 2024 年 12 月,北京雷蒙塞博与中国核电工程联合研发的核装备机器人入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 [51][52] 核电机器人产业链 核电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生产、下游应用环节 - 产业链上游包括生产原材料与核心技术供应,中游包括设计研发、制造组装等,下游应用于核电多个领域,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53] - 上游各领域有具备竞争力的供应商企业,中游企业技术实力和产能影响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下游应用广泛,可降低人员风险 [57][59][64] 核电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 核电产业扩张和乏燃料处理需求增加,为核电机器人带来广阔市场空间,预计 2035 年我国乏燃料离堆贮存累积量将达 13900t,存在缺口 [74] - 我国智能机器人发展潜力大,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在 2030 年达千亿元级别,为核电机器人提供技术和产业链支持 [80] - 未来核电机器人技术多方向发展,包括智能化算法、远程操控、多传感器融合等,但面临成本和技术挑战 [83][85] 核电机器人技术突破,实现智能创新发展 - 2024 年 10 月,中广核研究院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多款专业机器人,成果已在多个核电站应用 [90] - 2024 年 10 月,华东理工大学研发“面向核电站巡检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提升巡检智能化和安全性,获多项荣誉 [91] - 2025 年 1 月,国地中心与上海电气合作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将继续推进人形机器人在核工业场景的训练 [93] 产业链下游从业者涵盖企业、高校、核电集团等 - 国内企业如景业智能、沈阳新松等在核电机器人领域布局,但与国际领先企业有差距,国内市场仍以国际企业为主导 [94] - 中核集团及多所高校、科研院积极参与研发,推动我国核电机器人产业发展,国际上发达国家企业在该领域占据优势 [98][101] 相关上市公司介绍 景业智能:国家核工业智能装备领跑者 - 景业智能是全国最早批量生产机械手产品的企业,2024 年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逐步实现业绩恢复 [103] - 公司深耕核工业,布局乏燃料后处理业务,“胡狼 1 号”四足机器人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亮相,展示多任务执行能力 [109]
景业智能总经理章逸丰:机器人落地要有应用场景 未来将实现定制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14:11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研发的全机械结构耐辐照关节式机器人"胡狼2号"可替代人工完成核工业高辐射环境中的危险作业,包括拾取放射性物料、擦拭放射性液体、进入狭窄管道及实时监测辐射剂量等[2] - "胡狼系列"以云深处机器狗为移动平台,加装自研机械臂、高精度辐射传感器等组件,形成定制化解决方案,计划2026年推出抗辐射能力更强的升级版[3] - 公司明星产品电机外置特种机械臂具备耐酸蚀、耐高低温、防水等功能,可拓展至军工防爆、化工厂、海底作业等场景[2] - 公司联合浙江大学参评获得中核集团"揭榜挂帅"项目,研发空地一体多模态机器人协同方案,整合机器狗、无人机等设备形成下一代核电站巡检解决方案[3] 市场战略与合作 - 公司与云深处深度合作,云深处提供机器人本体和运动控制技术,公司负责机械臂、传感器及定制化控制系统开发[4] - 通过架构调整和接单策略改变,公司项目客单价显著提升,已与部分客户联合申报项目并沉淀需求以推动定制开发[2][4] - 面向中东、东南亚市场推出的"胡狼1号"和"胡獴1号"系列机器人获得多家机构青睐[4] - 公司聚焦"核+军+民"梯队式发展,以核工业为基本盘,拓展军工及民用领域增量市场[8] 财务与运营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同比+7.94%),归母净利润3760万元(同比+8.40%)[8] - 通过事业部制改革优化组织架构,统一LTC流程与项目制管理标准,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业务执行能力[8] - 2024年建立严格项目筛选机制和全流程管控体系,在交付周期、技术落地性和客户满意度等维度实现显著提升[8] 行业观点与发展规划 - 机器人商业落地需明确应用场景,核工业特种机器人瞄准人工替代需求,未来可延伸至电站电网、化工厂等民用领域[5] - 当前锂电池能满足大部分场景需求,但特殊环境需核电池解决方案,目前核电池技术仍在科研阶段[6] - 2025年规划聚焦核燃料、核电板块及核聚变领域,军工板块重点开拓后勤保障"转运存管"和"要地防御"业务[9] - 新组建新品事业部布局核技术应用智能设备、核素及核药供应链体系,加强核药研发合作拓展民用市场[9] - 将2025年定义为"系统谋划年",未来三年设定较高业绩目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