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学习系统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 职教何为
中国青年报· 2025-09-08 06:38
人工智能+行动政策部署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系统部署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1] - 文件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产业升级、消费提质、民生改善与治理现代化[1] - 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2]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影响 - 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30年全球劳动力市场将经历结构性变革 技术创新被列为首要驱动力[2] - 企业对人工智能开发技能需求提升214% 数据分析技能提升189% 手动灵活性等技能重要性下降37%[2] - 全球一半雇主正在瞄准人工智能催生的新机会并计划调整业务方向[2] 职业教育体系变革需求 - 职业教育需加快构建与智能化产业生态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体系[1] - 需实现从"教技术"到"强能力"的转变 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和人机协作能力[3] - 教育部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提出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新标准 夯实基础能力 培育高阶思维 提升未来素养[4] 人工智能素养标准建设 -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职业院校人工智能应用指引》提出人工智能素养新要求[4] - 制定涵盖通识素养、专业技能、行业能力三核心部分的分层递进标准 贯穿安全伦理教育[5] - 开发基于动态能力图谱的人工智能素养评价系统 针对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开发梯度化测评工具[6] 专业与课程体系升级 - 职业院校需布局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农业机器人等新兴专业方向[7] - 推动现有专业智能化改造 将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工具应用、伦理规范纳入课程体系[7] - 开发人工智能+模块化课程 开设通识课程和专项技能微证书项目[7] 教学模式创新 - 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8] - 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 构建沉浸式、交互式、个性化实训场景[8] - 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评测工具和虚拟协作平台 提供精准化学习支持[8] 教师能力建设 - 教育部开展教师校长人工智能专项培训[9] - 将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胜任力分为普及层、深化层和研发层三个层次[9] - 采用分层培训+产教融合策略 构建校企协同的双师型团队[9] 基础设施与治理体系 - 发布《职业院校智慧校园规范》对智慧环境、人工智能基座、数智治理提出明确标准[10] -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 优化应用发展环境[10] - 建立数据隐私保护机制和人工智能内容审核机制[10]
教辅“收紧”,开学季的第一道考题
36氪· 2025-09-02 09:13
政策核心内容 - 广东省教育厅发布通知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通过中小学和幼儿园擅自推荐、发放、代购教辅材料 严格实施一科一辅原则 禁止学校统一推荐或要求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1] - 政策分学段执行:小学阶段教辅由教育部门统一免费提供 学校及教师不得额外推荐或征订 初中阶段仅允许使用省教育厅评议目录内的教辅 高中阶段可自主审核选用但需严格执行一科一辅并公示备案 [1][5] - 深圳市教育局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教辅材料由学校按一科一辅原则从官方免费目录中统一征订 免费发放 [3] 政策背景与动因 - 教辅材料在过去应试教育生态下呈现野蛮生长态势 双减前广东家长人均每年教辅支出超800元 部分城市高达1500元 [5] - 政策旨在斩断教辅灰色利益链 严禁违规推荐教辅 目录外教辅进校 强制征订 扩大征订范围 捆绑搭售和借代购谋利等行为 [6] - 针对教辅市场长期存在的盗版侵权 内容低质问题以及采购环节的层层抽成现象进行精准打击 [6] 行业影响与市场变化 - 传统出版业务面临骤减 依赖学校统一征订的渠道为王模式几近失效 市场急剧萎缩 部分过度依赖教辅产品线的中小型出版社和文化公司面临淘汰 [9][10] - 出版机构寻求转型方向:开发数字化教育产品如在线题库 教学APP或视频微课 或转向为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提供定制化校本资源服务 [9][10] - 数字教育公司迎来发展窗口 AI驱动的练习题定制 智能错题本 自适应学习系统等产品直接切入家庭端需求 [11] 教育资源分配挑战 - 城乡教育鸿沟可能进一步扩大 珠三角学校能快速开发高质量校本练习资源 而粤东西北部分学校因教师队伍薄弱 教学经费有限陷入无米之炊困境 [7] - 教师培训经费中仅5%用于作业设计专项培训 教师难以完成从教辅依赖到自主命题的角色转型 [7] - 定制化校本练习解决方案可能导致从公开市场的教辅转向壁垒更高的校本教辅 将资源不平等从学生层面转移至学校采购能力层面 [9][10] 社会反应与需求转化 - 超过70%的广州某小学家长表示将自行购买教辅 高端家教机构推出教辅解读定制服务单次收费高达300元 [7] - 家长对额外练习的需求转向线上教育APP 付费题库 二手教辅交易群和打印店私下整理的试题合集等隐蔽形式 [8] - 教育资源获取更依赖家庭经济资本与信息资本 可能从明面上的不均转向暗地里的更不均 [8][11]
十巨头联手!智能体治理,试一条新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16
行业动态 -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联合百度、深度求索、月之暗面、钉钉、科大讯飞、腾讯、网易有道、学而思、猿力科技、作业帮等10家人工智能及教育科技头部企业签署《智能体赋能学生全面成长公约》,提出"立德树人、智能向善"核心理念及"六位一体"内涵发展框架 [1] - 教育智能体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因师生规模庞大、科技企业密集成为全球最大试验场,但面临自主学习能力削弱、价值观误导、隐私泄漏等挑战 [1] - 微软联合OpenAI、Anthropic启动Microsoft Elevate计划,五年投入40亿美元为全球2000万学习者提供AI与云计算资源,涵盖课程、认证体系及政策研究 [2] 政策支持 - 中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教育部等九部门文件要求加强人工智能前瞻布局 [2] - 国务院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3] - 《公约》作为国内首个智能体教育场景行业公约,强调与"双减"政策协同,防止超前超标教学及变相学科培训 [9][10] 技术应用 - 教育智能体生态涵盖大模型、自适应学习系统、虚拟教师等软件,智能学习机、可穿戴设备等硬件,以及课程、测评等衍生服务 [6] - 上海曲阳第四小学"创新思维智能体"实现实时互动教学,作业帮智能硬件推出"AI超级老师"功能,提供个性化学习计划 [4] - 智能体运用知识图谱、数字画像等技术生成个性化方案,通过多模态数据挖掘潜能并动态跟踪成长 [7][8] 发展原则 - 《公约》提出教育性、科学性、安全性三大原则,要求产品设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障数据隐私与信息安全 [6] - 行业需扩大资源普惠,开发公益版产品及无障碍工具,避免高价硬件和恶性竞争 [9][10] - 企业需落实未成年人数据保护机制,防范自动扣费、广告营销等乱象 [11]
防止机械刷题、不传播教育焦虑!AI头部企业联合发布公约
南方都市报· 2025-08-02 22:11
行业动态 -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联合百度、腾讯、科大讯飞等10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签署《智能体赋能学生全面成长公约》,为教育智能体发展划定边界 [1] - 当前教育智能体的"主体性"特征对伦理身份、互动方式、学习方式及价值观念形成冲击,存在AI技术操控取代教育实践的风险 [1] 公约核心内容 - 要求教育智能体防范违背教育本质的功利化倾向,杜绝传播错误价值观和不良信息 [1] - 禁止机械重复刷题行为,避免加重学业负担、限制想象空间、惰化学生思维 [1] - 强调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实未成年人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机制 [1] - 倡议AI企业强化家校协同育人,扩大资源普惠,避免恶性竞争与教育焦虑传播 [1] 专家观点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认为《公约》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育人效能,推动AI与教育融合进入伦理自觉新阶段 [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提出AI教育需坚持"安全至上"原则,构建技术/伦理/数据/心理多维防护体系 [2] - 专家特别指出安全原则包含不伤害/不误导学习者、隐私保护及异常行为预警疏导机制 [2] 适用范围 - 覆盖所有面向中小学生提供智能体产品的企业,包括AI大模型、自适应学习系统、虚拟教师等软件 [2] - 涉及智能学习机、可穿戴设备等硬件,以及相关课程/教学/测评/数据分析等衍生服务 [2] - 规范范围贯穿产品设计、算法研发、模型训练、运营服务全生命周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