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必得

搜索文档
强化在华非处方药领域布局,赫力昂全资控股中美史克
国际金融报· 2025-07-09 18:01
合资企业独资化进程 - 赫力昂完成对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剩余12%股份的收购 实现100%全资控股 终结近40年合资历史 [1] - 交易总金额达16.23亿元 其中4.6%股权转让给赫力昂(中国)有限公司 7.4%转让给瑞士公司Haleon CH SARL [1] - 合资企业性质难以适应跨国药企全球化与本土战略调整需求 中国放开外资股权比例限制促成独资化 [1][2] 中美史克历史与市场地位 - 企业成立于1984年 合资期限原定持续至2025年6月30日 聚焦疼痛管理、呼吸健康、皮肤健康及消化健康四大品类 [2][3] - 拥有芬必得、新康泰克、百多邦、扶他林和辅舒良等知名品牌 在中国消费者中享有高度知名度 [3][4] - 作为改革开放标志性合资企业 曾将国际GMP规范、市场营销意识和人才培育机制引入中国市场 [3] 赫力昂战略布局 - 公司明确中美史克将继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保持经典品牌传承的同时加强产品线投资 [4] - 计划深化质量管理体系与销售网络 依托全球研发能力和本土创新中心加速渠道布局 [4] - 中国被定位为关键区域市场与全球增长驱动力 此次收购被视作深耕中国市场的里程碑 [5] 赫力昂业务架构 - 产品组合覆盖口腔健康、营养健康、疼痛管理、呼吸健康、消化健康、皮肤健康六大核心品类 [4] - 旗下拥有钙尔奇、善存、舒适达、芬必得、扶他林、新康泰克、百多邦等经典品牌 [4] - 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非处方药市场 此次收购将强化供应链运营与创新潜能 [5]
中美史克终结近40年合资历史!赫力昂完成全资控股
第一财经· 2025-07-09 11:18
股权收购与公司结构变化 - 赫力昂已完成对中美史克剩余12%股份的收购,实现对原中方持有的全部45%股权的收购,中美史克正式成为赫力昂全资子公司 [1] - 2024年9月赫力昂通过两笔交易增持中美史克股权,持股比例从55%提升至88% [1] - 中美史克成立于1987年,原为葛兰素史克与天津中新药业集团等共同设立的消费保健品公司 [1] - 2022年7月赫力昂从GSK分拆,成为独立上市的专注于消费健康的公司 [1] 中国市场战略布局 - 中美史克聚焦疼痛管理、呼吸健康、皮肤健康及消化健康等品类,拥有芬必得、新康泰克等知名品牌 [2] - 芬必得在中国止痛药市场中长期占据前三位置 [2]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健康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 [2] - 中美史克加速中国区域市场布局,在成都、西安等地设立分公司推动下沉市场渗透 [2]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医药市场近40年发生巨大变化,外资药企战略调整,合资公司形态可能已不适应时代发展 [1] - 中国消费者健康关注度和消费意愿持续提升 [2] - 营养保健品需求增长,特别是提升免疫力的产品需求增加 [3] - OTC和营养保健产品需直面消费者,消费决策因素复杂多样 [3] 公司竞争优势 - 赫力昂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广泛产品线并持续推出新产品 [2] - 独立后的赫力昂保持灵活快速反应能力应对市场变化 [3] - 企业需通过持续创新赢得市场和消费者信任 [3]
中美史克终结近40年合资历史!赫力昂完成全资控股
第一财经· 2025-07-08 23:10
公司股权变动 - 赫力昂完成对中美史克剩余12%股份的收购,持股比例从88%提升至100%,终结近40年合资历史[1] - 2024年9月通过两笔交易增持股权:达仁堂转让13%,天津医药集团转让20%,持股比例从55%升至88%[1] - 中美史克成立于1987年,原为GSK与天津中新药业集团、天津太平集团合资的消费保健品公司[3] 市场背景与战略调整 - 中国医药市场近40年发生巨变,外资药企从大输液、抗生素等传统产品线转向战略调整,合资模式或已不适应发展[1][3] -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健康消费市场,仅次于美国,为跨国消费健康企业提供巨大机遇[3] - 赫力昂2022年从GSK分拆独立,获得经营灵活性但需直面市场竞争[4] 产品与品牌布局 - 中美史克聚焦疼痛管理、呼吸健康等品类,拥有芬必得、新康泰克、百多邦等知名品牌,芬必得长期位居中国止痛药市场前三[3] - 公司加速区域市场渗透,在成都、西安、上海、广州设立分公司推动下沉市场覆盖[3] - 赫力昂通过全资控股强化中国非处方药布局,持续推出新产品覆盖健康全领域[4] 消费趋势与竞争策略 - 中国消费者健康需求持续提升,营养保健品尤其是免疫类产品需求增长显著[4] - OTC及营养保健产品需直面消费者复杂决策因素,包括功能定位、价格、品牌信任度等[4] - 公司强调通过创新保持市场反应速度,应对快速变化的消费环境[4]
专访英中贸易协会总裁白彼得:中英贸易互补性很强,“我们没有歧视”
第一财经· 2025-05-27 14:06
在华英国企业业务前景 - 近70%在华英国企业对未来5至10年业务前景表示乐观并计划加大投资 [1][6] - 成本竞争力是从中国采购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效率和生产质量 [6] - 英国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感兴趣但面临资金和信息渠道障碍 [6] 中国市场特点 - 中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拥有规模庞大的中产群体 [3] - 中国消费者从"购买"品牌转向"体验"品牌更注重体验感 [3] - 社交媒体发展使中国市场更易进入企业重心转向线上平台 [4][5] 英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策略 - 企业需明确品牌主张并与国际及本土品牌区分 [5] - 关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和电子商务的重要性 [5] - 中国地方政府在吸引国际企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 中英贸易关系 - 2024年中英双边贸易额9836亿美元同比增长04% [6] - 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投资目的地 [6] - 英国首次作为主宾国参加消博会27家企业组团参展 [6] 英国市场特点 - 英国市场繁荣开放对电动车等产品无额外关税 [6] - 英国政府暂停对89种产品征收关税每年节省1700万英镑 [7] - 中国品牌如比亚迪和泡泡玛特在英国市场受欢迎 [6] 行业活动 - 中英卓越品牌力论坛首次在上海举办140位代表参加 [1][3] - 英中贸易协会将举办年度中国消费论坛邀请中国品牌参加 [6][8] - 荣耀Magic V3折叠屏手机在英国市场获得好评 [7]
公司快评︱达仁堂拟清仓天津史克 如何高效利用投资收益成关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6 13:17
交易概述 - 达仁堂拟将其持有的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12%股权分别转让给赫力昂(中国)有限公司和Haleon CH SARL,交易总价达16.23亿元 [1] - 交易完成后,达仁堂将彻底退出天津史克股东行列 [1] - 该项交易预计将为交易当期带来15.4亿元的投资收益 [1] 天津史克背景 - 天津史克是最早的中外合资药企之一,旗下拥有新康泰克、芬必得、百多邦、肠虫清等知名OTC药品 [1] - 达仁堂作为天津史克老股东之一,2023年获得2.45亿元投资收益,占公司当年净利润的25% [1] 达仁堂财务状况 - 2024年工业板块收入44.91亿元,较上年减少4.37亿元,商业板块收入31.13亿元,较上年减少6.49亿元 [2] - 核心产品速效救心丸、安宫牛黄丸、通脉养心丸销量均下降,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1.62%至7.46亿元 [2] 资金用途与战略考量 - 交易获得的资金将用于业务扩张,包括战略并购、研发项目、新品开发与市场拓展、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1] - 彻底剥离天津史克意味着卸下一个稳定收益来源,管理层战略执行力和新业务培育能力面临挑战 [2] - 如何合理高效使用16.23亿元资金布局下一轮业绩增长曲线是公司面临的主要挑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