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芳纶纤维
icon
搜索文档
泰和新材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27.32亿行业排名第二,净利润1349.16万行业排名第六
新浪财经· 2025-10-29 20:20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20日,于2008年6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及办公地址均为山东省烟台市 [1] - 公司是国内高性能纤维领域的领先企业,专注于氨纶纤维、芳纶纤维系列产品,具有技术与全产业链优势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氨纶纤维、芳纶纤维系列产品的开发、制造和销售,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 - 化学纤维 - 其他化学纤维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27.32亿元,行业排名2/7,高于行业平均数20.37亿元和中位数15.37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安防与信息及新能源产业用产品收入11.7亿元,占比61.46%,先进纺织品收入7.18亿元,占比37.72%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1349.16万元,行业排名6/7,低于行业平均数1.05亿元和中位数9544.29万元 [2]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48.56%,高于去年同期的46.44%,也高于行业平均的41.53%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18.18%,高于去年同期的17.02%,也高于行业平均的17.43% [3]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烟台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4] - 董事长宋西全2024年薪酬164.32万元,较2023年减少14.23万元,总裁迟海平2024年薪酬136.3万元,较2023年减少95.17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4.24万,较上期增加1.01%,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1.93万,较上期减少1.00% [5] 机构观点与业务进展 - 长城证券指出公司新能源产业用品应用推广顺利,芳纶纸业务竞争力增强,芳纶涂覆隔膜中试项目已投产并交付产品 [5] - 华创证券指出公司SAFEBM电池芳纶涂覆隔膜中试项目已投产交付,产业化项目于2025年上半年投料试车 [6] - 长城证券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44.16亿元、53.44亿元、63.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3亿元、2.17亿元、3.23亿元 [5] - 华创证券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72亿元、1.80亿元、3.38亿元,给予公司2026年60x P/E,目标价格12.6元/股 [6]
泰和新材:公司不直接从事匹克球拍的生产,但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其中
证券日报网· 2025-10-23 17:45
公司业务参与模式 - 公司不直接从事匹克球拍的生产 但通过方案设计 品牌运营 产品代工等方式参与其中 [1] 原料端业务进展 - 公司生产的芳纶纤维应用于匹克球高端球拍的拍面 其控股子公司民士达生产的蜂窝用芳纶纸应用于拍芯 [1] - 相关产品目前已实现订单批量交付 且客户反馈性能超过预期 [1] - 公司目前与国内多个运动品牌沟通合作 [1] 品牌端业务进展 - 控股子公司民士达完成匹克球艾维塔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 [1] - 民士达目前已与多个高校 俱乐部达成合作关系并形成销量 [1]
同益中10月9日获融资买入709.19万元,融资余额2.3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0 09:31
股价与市场交易表现 - 10月9日公司股价上涨1.81%,成交额为6899.91万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709.19万元,融资偿还1347.44万元,融资净买入为-638.25万元 [1] - 截至10月9日,融资融券余额合计2.36亿元,其中融资余额2.36亿元,占流通市值的5.48%,融资余额水平超过近一年90%分位,处于高位 [1] - 10月9日融券交易量为0,融券余额为0元,但融券余额水平超过近一年80%分位,处于高位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9456户,较上期增加12.67% [2] - 截至6月30日,人均流通股为23699股,较上期减少11.24%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89.70%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647.63万元,同比增长41.13%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发现金分红1.36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新进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297.31万股 [3] - 富国天瑞强势地区精选混合A新进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184.34万股 [3] - 兴全社会责任混合新进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147.95万股 [3] - 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A新进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135.86万股 [3] -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A、海富通股票混合、华夏数字经济龙头混合发起式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9年2月10日,于2021年10月19日上市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UHMWPE纤维42.98%,复材制品26.15%,芳纶纤维16.63%,芳纶纸12.99%,其他0.64%,材料及废品销售0.51%,房屋租赁0.10% [1]
泰和新材涨2.13%,成交额7417.53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87.7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13:2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9日盘中股价上涨2.13%至10.09元/股,成交金额7417.53万元,换手率0.91%,总市值86.4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87.75万元,其中特大单卖出247.76万元占比3.34%,大单买入1428.60万元占比19.26%同时卖出1368.59万元占比18.45%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7.90%,近5个交易日上涨3.59%,近20日上涨1.51%,但近60日下跌4.27% [2] - 公司今年以来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4月8日 [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5月20日,于2008年6月25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氨纶纤维、芳纶纤维系列产品的开发、制造和销售,收入构成为:安防与信息及新能源产业用产品占比61.46%,先进纺织品占比37.72%,其他占比0.82%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化学纤维-其他化学纤维,概念板块包括应急管理、军民融合、小盘、铁路基建、航天军工等 [2] 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9.03亿元,同比减少2.48%,归母净利润2634.10万元,同比大幅减少77.5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1.8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5.59亿元 [3] - 截至9月19日,股东户数为4.20万,与上期持平,人均流通股19495股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557.50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八大股东持股540.78万股较上期减少58.89万股,广发聚丰混合A退出十大股东之列 [3]
同益中9月25日获融资买入2405.73万元,融资余额2.6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9:28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25日公司股价下跌2.24% 成交额达1.17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2405.73万元 融资净买入526.21万元 融资余额2.60亿元占流通市值6.04% [1] - 融资余额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融券余额处于近一年80%分位高位水平 [1] 融资融券数据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2.60亿元 融券余量0股 融券卖出与偿还均为0股 [1] - 融资偿还额1879.52万元 融券卖出金额0元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9456户较上期增长12.67% 人均流通股23699股减少11.24% [2] - 四大基金新进十大流通股东:鹏华碳中和持股297.31万股 富国天瑞持股184.34万股 兴全社会责任持股147.95万股 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持股135.86万股 [2] - 前海开源嘉鑫混合 海富通股票混合 华夏数字经济龙头混合退出十大股东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89.70% 归母净利润6647.63万元同比增长41.1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36亿元 [2] 公司基本信息 - 主营业务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UHMWPE纤维占比42.98% 复材制品26.15% 芳纶纤维16.63% 芳纶纸12.99% [1] - 成立于1999年2月10日 2021年10月19日上市 注册地址北京市通州区 [1]
同益中股价连续3天下跌累计跌幅17.62%,兴证全球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147.95万股,浮亏损失605.1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3 15:55
股价表现 - 9月3日股价下跌2.6%至19.12元/股 成交额1.24亿元 换手率2.87% 总市值42.96亿元 [1] - 连续3天累计下跌17.62% [1] 公司业务构成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占比42.98% 复材制品26.15% 芳纶纤维16.63% 芳纶纸12.99% [1] - 其他业务包括材料废品销售0.51%和房屋租赁0.10% [1] 机构持仓情况 - 兴全社会责任混合基金二季度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持有147.95万股 占比0.66% [2] - 该基金单日浮亏75.45万元 三日累计浮亏605.12万元 [2] 基金产品表现 - 兴全社会责任混合规模24.66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15.05% 近一年收益34.24% [2] - 基金经理何以广任职10年104天 管理规模28.7亿元 最佳回报111.91% [3]
超高性能纤维行业分析框架(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芳纶纤维)(附74页PPT)
材料汇· 2025-08-29 21:38
高性能纤维行业政策支持 - 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被列为三大高性能纤维,国家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其发展,包括国务院2015年《中国制造2025》、科技部2017年《"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发改委2019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明确将其作为关键战略材料和轻质高强新材料重点发展 [3][6] 碳纤维性能特点 - 碳纤维具有超高强度,抗拉强度达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弹性模量在230GPa以上,密度仅为钢的1/4,铝合金的1/2,比强度比钢大16倍,比铝合金大12倍,耐超高温在非氧化气氛下可达2000℃,耐低温在-180℃仍保持弹性,耐酸、防油、耐腐蚀性能超过黄金和铂金 [8] - 日本东丽主要产品牌号力学性能优异,如T300拉伸强度3530MPa,T700S达4900MPa,T1000G达6370MPa,T1100G达7000MPa,高模型M55J模量达540GPa [9] - 碳纤维含碳量高于90%,具备导电、导热、耐腐蚀等不可替代性能,是目前已大量生产的高性能纤维中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 [10] 碳纤维分类与生产工艺 - 按原丝种类分为PAN基(占90%以上)、沥青基和粘胶基碳纤维,按力学性能分为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模型和高强高模型,按丝束规格分为小丝束(<24K)和大丝束(≥24K),小丝束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大丝束用于基础工业和民用领域 [10][11] - 原丝制备工艺按溶剂分DMSO、DMAC、NaSCN等,按聚合工艺分一步法和两步法,按纺丝工艺分湿法和干喷湿纺法,干喷湿纺法可实现高速纺丝,原丝表面平整光滑,强度较高 [11][21][30] - 碳纤维生产流程包括从丙烯腈聚合纺丝得到PAN原丝,再经预氧化、碳化(1000-3000℃)得到碳纤维,最后经表面处理制成织物、预浸料或复合材料 [17][19][23] 全球碳纤维供需格局 - 2021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17.2万吨,同比增长20.76%,中国产能6.34万吨占比31%,超过美国成为最大产能地区,东丽+卓尔泰克产能5.75万吨居首,吉林化纤1.6万吨、赫氏1.6万吨紧随其后 [37][39] - 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11.8万吨,同比增长10.4%,风电叶片领域需求3.3万吨占比28%,体育休闲1.85万吨占比16%,航空航天1.65万吨占比14%,压力容器和碳碳复材需求增长显著 [52][56] - 2021年中国碳纤维需求62,379吨,同比增长27.7%,进口量33,129吨占比53.1%,国产供应29,250吨占比46.9%,风电叶片需求22,500吨占比36%,体育休闲17,500吨占比28% [58][64] 中国碳纤维产能扩张 - 2021年中国碳纤维产能6.34万吨,同比增长75.14%,吉林化纤产能1.6万吨居首,中复神鹰1.15万吨次之,预计2023年产能达15.3万吨,2025年达26.0万吨,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56% [44][45][46] - 原丝产能2020年4.96万吨,预计2025年达54.86万吨,复合增长率56%,吉林碳谷为原丝龙头,产能全国首位,其他企业原丝多配套自用 [48][49][50] - 丙烯腈作为原丝主要原材料,2021年中国产能315.9万吨,产量261万吨,利用率超80%,2021年起出口量21.0万吨超过进口量20.4万吨,2022-2024年新建产能164万吨占现有产能51.9% [29][31][34] 碳纤维应用领域分析 - 风电叶片为最大应用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3.3万吨,中国需求22,500吨,占比全球66.7%,风机大型化趋势推动碳纤维需求,预计2025年全球需求达9.3万吨 [52][64][71] - 压力容器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1.1万吨,主要受益于氢气瓶应用,预计2025年达2.19万吨,IV型储氢瓶较III型成本低7%-11%,推动大丝束碳纤维需求增长 [56][83] - 航空航天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1.65万吨,主要使用3K、6K、12K小丝束,预计2025年需求2.63万吨,体育休闲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1.85万吨,中国需求17,500吨占比94.8% [56][64][88] - 汽车轻量化领域2021年全球需求9,600吨,预计2025年达1.8万吨,碳纤维减重效果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 [56][94] 碳纤维生产工艺进展 - 拉挤工艺用于风电叶片大梁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VESTAS采用拉挤梁片标准件组装工艺,提高纤维体积含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99][101] - 真空灌注工艺生产复合材料部件,空隙率低,表面质量好,适合中等批量生产,但材料浪费较大,不适合大批量 [103][105] - 预浸料生产工艺分热熔法和溶剂法,热熔法树脂含量控制容易,无溶剂残留,但树脂粘度高易导致纤维变形,溶剂法成本低但溶剂残留影响强度 [93][9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性能与应用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分子量高,耐磨性居塑料之首,比碳钢、黄铜更耐磨,摩擦系数低,抗冲击性能为工程塑料最高,比聚碳酸酯高3-5倍,拉伸强度3-3.5GPa,模量100-125GPa [106] - UHMWPE耐化学药品性优良,吸水率最低仅0.01%,耐低温性能好,使用温度可达-269℃,应用于人工关节、润滑材料、防护装备等领域 [106][107]
前七月经济总体平稳,工业拉动功不可没
大众日报· 2025-08-22 09:05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 - 前七个月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0% 较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1] - 企业通过技改实现产能提升 鲁康陶瓷改造窑炉及设备后年产陶瓷耐热烧锅400万件 市场占有率提升20% [1] - 连续7年推进万项技改 带动企业从被动执行向主动变革转变 [1] 传统行业支撑与新兴产业布局 - 化工、钢铁、轻工纺织等传统行业为工业重要支柱 通过运行监测调度确保稳定运行 [2] - 激光设备、新能源电池、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纳入重点产业链并加大政策扶持 [2] - 扩大工业品以旧换新品种规模 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等新业态 [2] - 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5个行业增加值增长 增长面达85.4% [2] 高端制造业发展与数字化转型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 高于规上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 [3] - 通过芳纶纤维、环保装备等融链固链活动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 [3]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推动头部企业与数字服务商能力共用 加速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 [3] - 深化"揭榜挂帅"行动 建设中试平台解决成果转化堵点 [3] 新动能领域高速增长 - 新能源车整车制造、航空航天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业用电量分别增长40.6%、32.2%、32.1% [4] - 低空经济领域完善无人机产业链图谱 在医疗速递、城市管理形成典型场景 [4] -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结合"车路协同" 在智慧物流、港口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 [4] 工业整体运行表现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较6月提高1.5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 [4] - 1至7月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长7.8% 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 [4]
第三代高性能纤维小巨人!机器人腱绳送样引爆想象,芳纶并购再添筹码
市值风云· 2025-06-10 17:18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继碳纤维、芳纶纤维之后的第三代高性能纤维 [3] - 该纤维防护用品使用温度可低至零下150℃,远优于芳纶的零下30℃极限 [3] - 纤维复合材料的比弹击载荷值是玻璃纤维和芳纶的2倍多 [3] - 国外已用该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逐步替代钢头盔和芳纶头盔 [3] - 在船用缆绳领域对传统钢绳替代趋势明显 [4] - 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海洋产业、安全防护、体育器材等领域 [5] - 20世纪80年代由荷兰帝斯曼、美国霍尼韦尔、日本东洋纺等企业率先实现产业化 [5] 公司技术突破 - 2000年率先实现国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化生产 [6] - 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全套产业化技术的国家 [6] - 全产业链布局且产能规模国内第二 [1]
日本化工巨头大“撤退”!
DT新材料· 2025-06-09 23:33
日本新材料产业现状 - 日本在半导体材料、特种化学品、碳纤维等细分领域全球市占率居前,尤其在半导体材料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 [1] - 东丽是世界最大碳纤维生产商,三菱化学集团是世界最大MMA生产商,三井化学是全球最大半导体晶圆ICROS™胶带制造商 [1] - 日亚化工1994年攻克GaN材料成核生长关键技术,可乐丽实现维尼纶商品化并成为全球最大PVA纤维生产商 [1] 日本化工企业业务调整 - 可乐丽:2024年停止Vecstar™ FCCL柔性覆铜板生产,关闭聚酯树脂及聚酯长丝生产线 [1] - 三井化学:2025年将TDI工厂产能从12万吨/年缩减至5万吨/年,2026年关闭苯酚工厂,退出三氟化氮业务 [2] - 旭化成:2024年退出MMA单体、CHMA、丙烯酸树脂及SB乳胶业务,关闭川崎精制工厂 [2] - 三菱化学:2027年前停止小名浜和新菱磐城工厂生产,2024年剥离PTA业务,2025年退出医药中间体 [2] 日本化工企业战略转型驱动因素 - 市场需求低迷:亚洲基础化学品产能扩张导致价格竞争加剧,日本本土需求因人口下滑和经济下行而下降 [3] - 能源转型压力: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实施及《巴黎协定》新规导致传统炼油业务利润率承压 [4] - 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聚焦高附加值高性能材料及绿色材料,如新能源、可持续、半导体领域 [5] 日本化工企业未来战略方向 - 三井化学计划转型为全球特种化工企业,聚焦高增长、高收益业务 [5] - 三菱化学集团《新中期经营计划2029》和《KAITEKI Vision 35》强调高性能材料和绿色材料 [5] - 可乐丽"PASSION 2026"和三井化学"VISION 2030"均将业务锁定在高附加值领域 [5] 全球化工行业趋势 - 行业面临能源成本上涨、市场需求疲软和环保压力,技术创新和高端化转型成为突破关键 [6] - 未来竞争取决于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洞察力的综合较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