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芳纶纤维
icon
搜索文档
第三代高性能纤维小巨人!机器人腱绳送样引爆想象,芳纶并购再添筹码
市值风云· 2025-06-10 17:18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继碳纤维、芳纶纤维之后的第三代高性能纤维 [3] - 该纤维防护用品使用温度可低至零下150℃,远优于芳纶的零下30℃极限 [3] - 纤维复合材料的比弹击载荷值是玻璃纤维和芳纶的2倍多 [3] - 国外已用该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逐步替代钢头盔和芳纶头盔 [3] - 在船用缆绳领域对传统钢绳替代趋势明显 [4] - 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海洋产业、安全防护、体育器材等领域 [5] - 20世纪80年代由荷兰帝斯曼、美国霍尼韦尔、日本东洋纺等企业率先实现产业化 [5] 公司技术突破 - 2000年率先实现国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化生产 [6] - 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全套产业化技术的国家 [6] - 全产业链布局且产能规模国内第二 [1]
日本化工巨头大“撤退”!
DT新材料· 2025-06-09 23:33
日本新材料产业现状 - 日本在半导体材料、特种化学品、碳纤维等细分领域全球市占率居前,尤其在半导体材料供应链中占据关键地位 [1] - 东丽是世界最大碳纤维生产商,三菱化学集团是世界最大MMA生产商,三井化学是全球最大半导体晶圆ICROS™胶带制造商 [1] - 日亚化工1994年攻克GaN材料成核生长关键技术,可乐丽实现维尼纶商品化并成为全球最大PVA纤维生产商 [1] 日本化工企业业务调整 - 可乐丽:2024年停止Vecstar™ FCCL柔性覆铜板生产,关闭聚酯树脂及聚酯长丝生产线 [1] - 三井化学:2025年将TDI工厂产能从12万吨/年缩减至5万吨/年,2026年关闭苯酚工厂,退出三氟化氮业务 [2] - 旭化成:2024年退出MMA单体、CHMA、丙烯酸树脂及SB乳胶业务,关闭川崎精制工厂 [2] - 三菱化学:2027年前停止小名浜和新菱磐城工厂生产,2024年剥离PTA业务,2025年退出医药中间体 [2] 日本化工企业战略转型驱动因素 - 市场需求低迷:亚洲基础化学品产能扩张导致价格竞争加剧,日本本土需求因人口下滑和经济下行而下降 [3] - 能源转型压力: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实施及《巴黎协定》新规导致传统炼油业务利润率承压 [4] - 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聚焦高附加值高性能材料及绿色材料,如新能源、可持续、半导体领域 [5] 日本化工企业未来战略方向 - 三井化学计划转型为全球特种化工企业,聚焦高增长、高收益业务 [5] - 三菱化学集团《新中期经营计划2029》和《KAITEKI Vision 35》强调高性能材料和绿色材料 [5] - 可乐丽"PASSION 2026"和三井化学"VISION 2030"均将业务锁定在高附加值领域 [5] 全球化工行业趋势 - 行业面临能源成本上涨、市场需求疲软和环保压力,技术创新和高端化转型成为突破关键 [6] - 未来竞争取决于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市场洞察力的综合较量 [6]
全球橡胶皮带用芳纶纤维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5-19 16:23
芳纶纤维在橡胶带市场的应用与特性 - 芳纶纤维因其耐热、高强度、轻质及耐化学腐蚀特性,成为橡胶带制造中替代钢材或聚酯的关键增强材料[1] - 在橡胶输送带、同步带和V带中应用可显著减轻重量、提升能源效率并延长产品寿命[1] - 主要应用于对可靠性要求高的行业,如采矿、物流、汽车和建筑[1]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2024年全球橡胶皮带用芳纶纤维市场规模为2.27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3.50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6.92%[1] - 增长驱动力包括散装物料处理系统自动化、安全法规趋严及轻量化节能需求[1] - 可持续发展趋势推动芳纶纤维在减重和降低运行摩擦方面的应用[1]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前五大制造商(杜邦、帝人、可隆工业、晓星、烟台斯潘德克斯)合计占据84.16%市场份额[5] - 行业集中度高,新进入者通过本地化生产和成本竞争策略切入市场,尤其来自亚洲的参与者[5] - 北美和欧洲需求稳定,亚太地区(中国、印度、东南亚)因基建加速成为增长最快区域[5] 市场驱动因素 - 重工业(采矿、石油天然气)和汽车行业对高性能橡胶带需求增长[6] - 芳纶纤维在电动汽车传动系统中应用扩大,以提升能源效率[6] - 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加速推动传送带需求[6] 技术挑战与供应链风险 - 芳纶纤维生产成本高,涉及复杂聚合工艺和严格环境控制[6] - 橡胶基质中均匀分散和粘合存在技术瓶颈[6] - 供应链易受原材料限制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影响[6] 未来发展趋势 - 循环经济模式推动可回收芳纶复合材料和生物基替代品研发[7] - 纤维生产商与输送带OEM合作创新下一代材料[7] - 数字平台用于客户教育、虚拟测试和全球营销以提升渗透率[7] 主要厂商与产品分类 - 核心厂商包括杜邦、帝人、泰和新材、可隆工业、晓星、东丽、Huvis[8] - 产品类型分为对位芳纶和间位芳纶[8] - 应用领域涵盖汽车、设备机械及其他工业场景[8] 区域市场重点 - 重点关注地区为北美、欧洲、中国和日本[8] - 中国和韩国正投资本土产能以减少进口依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