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智能辅助驾驶

搜索文档
地平线总裁陈黎明: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拐点已到,将迎来快速增长
新浪科技· 2025-07-11 17:44
行业拐点判断 - 当一项技术创新处于10%到20%阶段时是关键节点,可能迎来拐点快速增长或走向消亡 [1] - 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因提供用户价值而在拐点后快速增长,中高阶智能驾驶目前也处于类似拐点 [1] -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拐点已到来,预计后续将快速增长 [3] 政策与战略支持 - 智能驾驶是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工作报告和工信部均有明确规划和行动方向 [2] - 电动化助力中国汽车产业从大国走向强国,并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 [2] - 智能化将在"十四五"至"十六五"期间持续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2] 行业技术普及趋势 - 城区NOA和高速NOA功能从30万以上高端车型下探至15万以下车型 [2] - 2023年一季度车企的智驾平权政策进一步推动技术普及,促进成本降低和性能提升 [2] 终端市场需求 - 麦肯锡统计显示智能化是消费者选择电动车的TOP2因素之一 [3] - 高端品牌选择中,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相关属性占据前三大考虑因素中的两项 [3]
地平线总裁陈黎明: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拐点已经到来
快讯· 2025-07-11 16:58
智能驾驶行业趋势 - 智能驾驶是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 - 2025年以来智能驾驶成本显著下降且性能持续提升[1] - 智能化成为消费者购买电动车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1]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发展 - 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判断行业拐点已至[1] - 预计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1]
车企半年答卷:比亚迪仍第一,零跑超越理想
创业邦· 2025-07-04 11:35
中国车企2025年上半年市场表现 传统车企销量格局 - 比亚迪以214.6万辆销量稳居第一,同比增长33.04%,通过限时促销策略(部分车型降价超5万元)巩固市场份额 [7][13] - 上汽集团销量205.26万辆(同比+12.35%),通过整合荣威、飞凡等品牌资源优化业务结构 [8][10] - 吉利销量116.43万辆(同比+57%),战略转型聚焦银河系列并上调全年目标至300万辆 [9][10] - 中国一汽、长安、奇瑞销量分别为157.1万(+6.1%)、135.5万(+1.57%)、126.01万(+14.5%),新能源车型贡献显著 [10][11] 造车新势力竞争态势 - 零跑以22.17万辆(同比+155.71%)超越理想(20.39万辆)成为新势力销冠,6月单月交付达4.8万辆 [17][21][22] - 小鹏汽车销量19.72万辆(同比+279.23%),MONA M03车型推动重返第一梯队 [18][21] - 小米汽车凭借SU7单款车型累计交付15万辆,新车型YU7预售18小时锁单24万台 [18][27] - 问界、深蓝、阿维塔等传统车企孵化品牌销量分别为15.22万、14.32万(+70.88%)、5.91万(+103.79%) [20][21] 技术与市场趋势 - 价格战升级为"高配低价"模式:比亚迪将高阶智驾下放至7万级车型,零跑激光雷达版定价12万区间 [24][25] - 高端化突破:仰望系列累计销量破1万台(均价百万级),鸿蒙智行全系39个月交付80万辆 [26] - 消费者偏好分化:高质价比车型(如零跑B10)与科技感车型(如小米YU7)同步热销 [23][27] 行业动态 - 政策刺激效果显著: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 [30] - 跨界合作深化:广汽与华为探讨合作,上汽尚界首款SUV计划9月上市 [13][27] - 技术迭代加速:小鹏G7预售46分钟订单破万,主打L3级算力AI功能 [28]
汽车行业半年度策略:“双轮”驱动,智能引领
中原证券· 2025-06-20 15:48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认为汽车行业走势强于大盘,基本面良好,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提升。行业在产销、库存、出口等方面表现良好,未来动力类型多元化和智能化将助力出口增长和行业发展。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并给出了具体投资建议 [5][6]。 各部分总结 行情及基本面回顾 - 行业二级市场走势较强:截至2025年6月18日收盘,汽车(中信)板块涨跌幅为8.23%,跑赢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在中信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5,子板块涨势分化 [11][12][17]。 - 个股涨多跌少:中信汽车行业260只个股中,上涨个股177个,上涨比例68%,涨跌幅中位数9.45%,并列出涨幅和跌幅前10名个股 [18]。 - 市盈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截至2025年6月18日收盘,汽车(中信)板块PE(TTM)为36.29倍,处于近5年44.46%分位,PB(LF)为2.93倍,处于近5年92.4%分位,各子板块中,商用车、汽车零部件子板块估值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21][28]。 - 2025Q1基金配置比例提升:截至2025年Q1,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为5%,较2024年Q4提升1.39个pct,为2024年以来最高水平,2025Q1公募基金重仓股中汽车行业前5名有比亚迪、福耀玻璃等 [31][32]。 - 基本面:收入及利润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提升:汽车行业近5年收入及利润整体增长,2024年和2025Q1收入、利润同比增长,行业利润率近5年波动上升,2025Q1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略有下降,但净利率升至4.45%,资产负债率较稳定,2025Q1降至60%以下,二级子板块中除汽车销售及服务外,其他子板块收入和利润增速基本正增长 [36][39][41]。 行业回顾 - 汽车产销快速增长,政策激发消费潜力:2025年前5个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快速增长,5月汽车产销同比分别+11.65%、+11.15%,1 - 5月累计产销同比分别+12.7%、+10.9%,新能源汽车表现突出,5月渗透率达48.65%,1 - 5月累计产销同比分别+45.17%、+43.97%,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和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进,预计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有望超1400万辆,行业格局集中化 [44][46][51]。 - 库存总体上升,结构呈现分化:2025年前5个月库存总量持续增长,5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345万辆,较上月降5万辆,较2024年同期增16万辆,5月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38,环比和同比均下降,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下,厂家生产热情高,库存占比提升,渠道库存压力降低,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品牌乘用车库存持续上升,合资和其他类型乘用车库存持续下降 [62][64][67]。 - 出口支撑行业增长,插混成重要增长点:出口持续增长成为行业销量重要支撑,2025年5月汽车出口量达55.12万辆,环比+6.65%,同比+14.52%,1 - 5月累计出口249.03万辆,同比+7.88%,乘用车出口表现好于商用车,2025年前5个月传统能源车、新能源车分别出口163.5万辆、85.5万辆,分别同比 - 8.6%、+64.6%,插混车型是出口重要增长点 [70][72][73]。 - 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提高,自主品牌份额攀升:2025年1 - 5月新能源乘用车合计批发销量523万台,同比+41%,市场占有率达47.59%,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提升,5月达69%,同比提升5.2个百分点,1 - 5月累计销量同比+26.3%,市场份额68.8%,同比提升7.4个百分点,SUV成为销售主力,车型两端分化,微型及小型轿车、中高端SUV成为增长核心,乘用车市场成交均价整体下探,市场优惠幅度上升,头部品牌加速领跑,厂商表现分化,新势力车企2025年前5个月保持较好增速 [83][87][94]。 - 商用车:政策带动市场回暖,新能源及出口表现较好:2025年前5个月商用车累计产销量微增,出口表现活跃,占比持续提升,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及渗透率持续提升至近18%,以旧换新政策带动货车行业及新能源客车市场销量增长,重卡购车需求上升,新能源重卡持续跑赢行业,出口为客车行业持续提供动能,轻型客车领涨客车各细分市场,大中客市场格局稳定,宇通客车强势领先 [104][107][120]。 行业展望 - 动力多元化助力出口增长,车企加速生态出海布局: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总体快速提升,各国新能源汽车分化发展,中国强势引领,欧洲、北美等发达市场电动化进程遇挑战,动力类型多元化,混动(HEV/PHEV)占比超纯电动(BEV),插电混动(PHEV)车型成为出口重要支撑,全球电动化长期趋势确定,中国新能源汽车将重塑全球汽车行业格局,车企正加速推进从传统贸易出口模式向全价值链生态化出海的战略转型 [130][131][132]。 - 高阶辅助驾驶加速渗透,智能化持续进阶: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向L3/L4级迈进,乘用车城市领航辅助驾驶(NOA)快速发展,L2 + 智驾功能渗透率不断提升,技术发展推动智驾平权,搭载高阶辅助驾驶功能车型价格下探,中国车企加速发布高阶智驾技术方案,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广泛,政策法规逐步完善,2026 - 2030年Robotaxi将进入规模化商业发展阶段,各车企加速推进L3级自动驾驶技术落地,2025年L3自动驾驶开启商业化元年 [6]。 投资评级及建议 - 投资评级:维持行业“强于大市”投资评级 [6]。 - 投资建议及重点标的:乘用车板块推荐比亚迪、赛力斯、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商用车推荐宇通客车,关注中国重汽;关注电动化智能化加速为汽车零部件提供的投资机遇,推荐飞龙股份,关注拓普集团、福耀玻璃、德赛西威、伯特利 [6]。
华为小米为何能在国产豪车领域突围 技术与营销双驱动
钛媒体APP· 2025-06-06 08:02
自主品牌高端化突破 - 1998年红旗CA7460成为首款售价超50万元的自主车型但销量未达预期 [1] - 2024年问界M9成为国内50万元以上销量冠军实现自主品牌历史性突破 [1] - 2025年小米SU7 Ultra连续两月销量破2000辆创自主轿车50万元以上单月销量纪录 [1] 高端市场竞争格局 - 30万元以上市场理想蔚来已实现突破但50万元以上仅华为小米取得显著成绩 [3] - 问界M9(SUV)与小米SU7 Ultra(轿车)分别代表技术豪华与性能豪华路径 [3] - 比亚迪虽掌握应急浮水全主动悬架等技术但50万元以上市场表现不佳 [3] 技术路径与品牌策略 - 华为通过高阶智能驾驶六合一域控制器等领先技术赋能问界M9 [3] - 特斯拉Model S Plaid与蔚来EP9曾以性能立品牌但后者未量产影响持续力 [4] - 极氪001 FR因发布时间晚销售策略不当未在50万元以上市场站稳 [4]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时代技术豪华与性能豪华两条路径验证传统豪华品牌发展逻辑 [3] - 比亚迪可能采取百万级超豪车型先行再技术下放的策略 [3]
2025中国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最新技术洞察:算力跃迁、数据闭环、VLA与世界模型
亿欧· 2025-06-05 13: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需在算法、数据、算力升级的同时解决安全短板,推动技术迭代与安全验证同步发展 [23] - 车端算法架构从模块化向端到端演进,一段式端到端VLA推动智能驾驶从“数据驱动”向“认知驱动”跃迁,多段式端到端E2E+VLM将被替代 [66] - VLA大模型“类人决策”特点将重塑智能辅助驾驶竞争格局,车企需平衡算法创新、工程落地与成本控制 [69] - 全栈自研仅头部新势力可长期维持,自研+外采将成多数车企主流选择,全栈外采在中低端车型仍有空间,行业呈“分层竞争、多元共存”格局 [83] - 尽管车企和政策推动L3落地,但大规模商业化需突破技术长尾问题与伦理争议,未来两年是关键窗口期,L3规模化上车进度可能放缓 [9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市场背景 - 高阶辅驾ODD再扩展:未提及具体内容 - 科技平权与技术普惠:未提及具体内容 - 事故焦虑与安全冗余:今年部分头部车企智能辅助驾驶NOA功能事故暴露技术边界与用户认知错配,引发安全信任危机;工信部发文规范宣传,为行业过热宣传降温;技术需在多方面升级同时解决安全短板 [21][23] - 政策护航与理性宣传:2025年4月16日,工信部发布通知规范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辅助功能宣传及技术验证,禁止夸大能力,要求功能验证周期与用户安全教育 [23] 中国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洞察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洞察 - 解码算力、数据、算法的技术底层逻辑:未提及具体内容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算力洞察 - 车端算力:向千级TOPS跃迁,大算力芯片加速普及,国产芯片未来可期;目前国内量产芯片多≤200TOPS,未来500 - 1000TOPS+芯片将成主流;车端受硬件算力限制,依赖云端大模型,架构向端到端转型;未来车端将实现端到端大模型本地化部署,车规级芯片算力上限将突破 [42][43][44] - 云端算力:未提及具体内容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数据洞察 - 数据难题:未提及具体内容 - 数据采集:未提及具体内容 - 定位技术:未提及具体内容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算法洞察 - 端到端、VLA、世界模型:车端算法以端到端架构为基础,VLM辅助E2E处理复杂决策,VLA融合多模态信息提升泛化能力;云端模型从模仿学习演进至生成式世界模型,构建闭环训练系统支撑车端模型泛化能力升级 [61] - 算法架构:从模块化到多段式端到端再到一段式端到端演进,一段式端到端VLA推动智能驾驶跃迁,多段式端到端E2E+VLM将被替代 [65][66] - VLA:起源于2023年谷歌探索,2025年上车引领智能辅助驾驶升级,但面临算力、数据成本、推理延迟等挑战,需强化多模态融合、车云协同 [68][69] 中国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竞合分析 企业梯队与产业图谱 - 未提及具体内容 开发策略与合作模式 - 开发策略:主机厂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开发策略分软硬全栈自研、自研+外采、软硬全栈外采;全栈自研技术壁垒高但资金/人才门槛高,自研+外采平衡成本与技术,全栈外采快速量产、成本可控 [82] - 合作模式:包括全栈自研、自研+外采、全栈外采;全栈自研仅头部新势力可维持,自研+外采成主流,全栈外采在中低端车型有空间 [83] 中国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趋势洞察 乘用车L3商业化进展 - 2025年主机厂陆续发布L3、L4量产规划,数据积累与政策协同推动安全升级;L3级自动驾驶ODD限定在高速路段,L4级可在城市限定区域运行;L3大规模商业化需突破技术长尾问题与伦理争议,未来两年是关键窗口期,规模化上车进度可能放缓 [96][97][99]
小鹏MONA M03 Max发布:搭载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售价12.98万元起
新浪科技· 2025-05-28 20:39
产品表现 - 小鹏MONA M03上市9个月已拥有超12万用户 [1] - 新车提供6款原厂色+超50种官方改色方案 风阻系数低至Cd 0.194 [1] - 配备18/19英寸轮毂 V2L外放电功能最大功率3.3kW [1] - 后备箱空间超600L 放平后排座椅扩容至1603L [1] - 最小转弯半径5.3米 零百加速最快7.4秒 [2] - 百公里能耗低至11.8度电 充电15分钟跑200km [2] 智能驾驶技术 - 全球首次在15万级车型中实现满血版智能辅助驾驶 能力比肩50万级旗舰车型 [2] - 搭载双OrinX芯片 最高算力508Tops [2] - 配备27个感知硬件 含3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雷达 [2] - 首创划线泊车功能 无标线场景也能泊车 [2] - 6月底OTA将新增三点掉头功能 [2] 座舱配置 - 主驾三气袋腰托面积加大30% 使用Low-E夹层玻璃天幕 [1] - 紫外线隔绝率99.9% 红外线隔绝率97.6% [1] - 升级AI天玑系统5.7.0版本 支持深度思考和自由对话 [3] - 车机适配41款常用App 配备18扬声器音响系统 [3] 价格体系 - 502长续航Max版售价12.98万元 [3] - 600超长续航Max版售价13.98万元 [3] - 515长续航Plus版售价11.98万元 [3] - 620超长续航Plus版售价12.98万元 [3]
小鹏汽车20250522
2025-05-22 23:23
纪要涉及的公司 小鹏汽车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交付量与毛利率** - 2025 年二季度交付量预计 10.2 - 10.8 万台,同比增长 8% - 15%,虽五月或下滑,但六月及三季度有望创新高[2][6] - 一季度整车毛利率 10.5%,公司毛利率 15.6%,预计二季度持续提升,四季度达高双位数,受益于高端车型占比增加[2][6] 2. **自由现金流** - 2025 年一季度自由现金流超 30 亿人民币,预计全年各季度均可持续流入,具备自我造血能力,无需额外融资,支持研发和 AI 投入,维持四季度转盈利指引[2][7] 3. **AI 发展** - 云端训练 720 亿参数大模型,年底数据量预计达 2 亿条视频,为中国最大物理世界 AI 模型;车端通过图灵芯片部署更大参数模型,性能显著提升,且自研环节内部闭环,提高研发效率[2][8] 4. **技术升级** - 2025 年经历三个重要技术升级阶段,二季度完成五款车型升级,采用 5C 电芯和纯视觉智驾技术;三季度图灵芯片规模量产并搭载到车型上;四季度进行一车双能技术升级,提升产品序列技术能力和毛利率[5] 5. **新车周期与发布计划** - 2025 年新车周期表现强劲,一季度和二季度交付情况好;2026 年车型将标配 5C 纯视觉智驾、50 芯片及一车双能技术,技术平台化切换完成,发布速度加快[2][18] 6. **海外市场** - 2025 年出口量至少翻倍,年底销售店达 300 家,集中在英国、印尼、东南亚及欧洲已进入国家;2026 年海外市场继续高速增长,部分全球车型国内外同步首发,布局拉美市场,与印尼开展 CKD 模式[4][18][25] 7. **产品策略** - 坚持全系标配 Max 策略,实现智能驾驶平权,确保所有用户享受最高算力配置,提高安全性[4][27] 8. **智能化趋势** - 坚定认为未来五年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将加速渗透,目前电动化渗透率 54%有上升空间,智能化渗透率刚起步[19] 9. **产品定位与市场战略** - 产品定位与市场战略有显著提升,如 Mola M03、P7+和 Mona Max 展示新策略,仍强调科技驱动,结合技术创新与精准定位[20] 10. **产品开发流程** - 自 2023 年实施产品矩阵组织结构,全流程由市场和产品经理驱动,未来所有车型继续采用端到端开发流程,核心是用户市场定位驱动[21] 11. **盈利预期** - 2025 年 4 月起平均售价提高,预计全年毛利率攀升,四季度综合毛利率达高双位数,通过平台化降本和新车发布,预计四季度实现盈利,二季度经常性运营亏损持续收窄[22][23] 12. **机器人量产** - 2026 年机器人量产主要在公司内部场景进行,通过收集数据快速迭代,自动驾驶 AI 工作为机器人研发提供高起点[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Mona Max 竞争力**:在 15 - 20 万价格区间内无其他车型具备相同大规模 AI 模型及 500T 算力,首发下一版自动驾驶软件,提高用户安全感与舒适感,系列毛利率将提高[14][15] 2. **与比亚迪差异**:在当前价位下,小鹏通过先进算法和硬件配置实现更高效、更安全自动驾驶体验,获得年轻消费者认可[16] 3. **定价策略**:Mona Max 采用与二三十万级别车型相同平台和自动驾驶硬件,提供领先系统,因硬件和软件同平台可实现规模效应,坚持规模优先,提供让年轻人满意的价格[17] 4. **图灵芯片优势**:设计考虑跨领域应用,适用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及机器人,共享技术资源,支持大规模 AI 模型和离线交互,提高用户体验[10][11] 5. **机器人拟人化动作及商业场景应用**:小鹏机器人基于自动驾驶 AI 发展,采用 VLA 模型架构,电驱电机部门与供应商合作研发关节和电机电驱系统,预计 2026 年量产后通过数据收集迭代提升技术水平[12] 6. **一季度毛利率变化原因**:受技术性降本和供应链降本影响,抵消 Mona 车型 mix 提升带来的成本压力,4 月新车型贡献销量使二季度 mix 向好,一季度规模效应显现,单台制造费用下降[13] 7. **智能驾驶系统 OTA 升级**:工信部持积极监管态度,公司能高效回应审核问题,保持行业领先的快速 OTA 节奏,计划首发 Mona Max 下一个版本 5.7[26] 8. **Xpeng NGP 功能**:人机共驾功能表现超预期[28] 9. **工信部收紧内测活动影响**:对新功能推出影响不大,公司测试团队完善,迭代速度快[29] 10. **与小米汽车竞争**:与小米汽车无直接竞争,公司关注从燃油车及传统电动车转化获市场份额,在造型和感知方面进步显著,图灵芯片在观测模型和成本上有优势[30] 11. **广州新工厂**:下半年开放参观,具体时间未披露,可能通过券商组织活动[31] 12. **Robo TAXI 业务**:是自动驾驶未来应用方式之一,将 L4 功能开发给 ToC 客户,支持 L4 车型预计明年面向市场,硬件与车型解耦可部署到低价车型[32][33] 13. **海外市场自动驾驶推广**:受欧洲法规限制,已在海外设立数据中心进行本地训练,验证端到端大模型架构强泛化能力,增强进入海外市场信心[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