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虎扑
icon
搜索文档
从LABUBU到热血的苏超,下一个流量入口在何方?
36氪· 2025-06-20 11:14
赛事概况 - 苏超全称为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由江苏省体育局联合13个设区市政府主办 13个城市共同参赛 [2] - 自5月10日开赛以来 现场观赛人数场均破万 累计突破18万 盐城 徐州两地主场单场均有超2.2万人观赛 [2] - 虎扑App新增"江苏联"频道 上线首日访问量破百万 抖音话题苏超联赛播放量达27.7亿 [2] 舆情传播 - 前三轮赛事舆情声量飙升至357.51万 周均高达51.07万 去年同类型赛事全程舆情声量仅4.88万 今年单周均值已达去年总量的10倍以上 [2] - 舆情传播初期 热度主要集中在本地圈层 5月10日赛事启动 11日南京对南通引发初步关注 5月18日淮安4:0大胜镇江 网络梗文化初见雏形 [4] - 中期阶段 地方文体旅部门陆续下场助推传播 5月25日宿迁战平徐州 "楚汉之争"成为"苏超封神战" 吸引大量关注 [4] - 后期阶段 主流官媒集中发声 舆论声量达到高潮 6月1日人民日报转发南京发布文章 6月4日至5日央视新闻 央视财经等发布深度报道 6月5日央视频转播苏超引发热议 [4] 赛事特色 - 本届"苏超"联赛秉持"城市荣誉+全民参与"的理念 通过城市间的精彩角逐激发地域认同感 发动全民参与赛事 [6] - 江苏足球联赛的前身是2015年恢复的江苏省业余足球联赛 2024年11月下旬举办首届"江苏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 吸引了3.2万名观众到场观赛 [6] - 参赛的516名球员中 仅有29人是职业选手 其余皆为快递员 教师 学生等各行各业的业余球员 年龄跨度从16岁到40岁 [8] 文旅融合 - 在苏超的带动下 江苏多地文旅部门竞相推出观赛文旅套餐 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激增305% 创历史新高 [2]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累计推出1800余项文旅活动和1300余项惠民政策 端午假期第三轮比赛 各主场城市针对客队市民推出景区免票政策 [11] - 常州主场迎战扬州时 所有A级旅游景区对扬州游客免费 假期三天共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还推出"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 [11] - 三轮比赛后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 成功探索出"赛事引流 文旅变现"的新路径 [11] 传播效应 - 官方主流媒体的集中入场 彻底点燃苏超的现象级破圈之势 6月1日《人民日报》率先转发"南京发布"文章 随后央视新闻 新华社 新闻联播等央媒密集发声 [12] - 各路博主与网友深度参与"苏超"的地域梗再创作 实现官方与民间的共振 抖音博主"叨叨傅"针对常州对阵扬州赛事创作的段子 点赞量超46万 [12] - 6月5日苏州请来贝克汉姆加油助阵 获新华社 环球时报以及共情团中央等主流媒体转发宣传 [13] - 常州与无锡文旅分别发布"整活儿"视频 常州文旅开启"笔画守卫战"获赞超63万 无锡文旅一首《阿刁》即"阿D"加入调侃常州大军 获赞超15万 [13]
从虎扑到喜马拉雅,古典互联网正在消亡?
36氪· 2025-06-19 17:10
古典互联网的黄昏 - 互联网领域近期出现两起并购案:迅雷以5亿元收购虎扑,腾讯音乐以29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两家公司均为成立超十年的垂类平台,但估值均低于巅峰时期[4] - 多家古典互联网平台如猫扑、天涯论坛、人人网等已关闭,豆瓣、虎扑等留存平台面临用户流失或转型压力[5] - 喜马拉雅2021年估值曾达50亿美元,但最终以29亿美元被腾讯收购;虎扑2019年估值77亿元,2024年仅以5亿元被迅雷收购[7][8] 平台衰落原因分析 - 移动互联网兴起改变内容传播方式,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抢占图文内容话语权,短视频进一步分散用户注意力[18] - 用户迁移导致优质创作者流失,平台内容质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如天涯论坛曾拥有宁财神、天下霸唱等知名写手[19][20] - 商业模式单一:虎扑广告收入占比超50%,喜马拉雅依赖会员订阅及广告,收入结构抗风险能力弱[21][22] 平台转型尝试 - 虎扑2016和2019年两次IPO失败,2013-2015年净利润波动大(1518万元/750万元/3157万元),反映业绩不稳定[14] - 喜马拉雅四次IPO失败,2018-2022年累计亏损31.66亿元,2023年才扭亏,营销费用曾占收入一半[15] - 天涯论坛2023年因欠费关闭,直播筹款仅获20万元;人人网2024年停止服务[9] 垂直平台价值挖掘 - 小红书估值达1800亿元,战略从电商转向"商品种草",与淘天、京东合作实现内容跳转购物[27] - 虎扑孵化得物估值700亿元,月活近亿;B站动漫、虎扑体育、豆瓣影评等细分领域仍具用户粘性[27] - 小红书带货转化率21.4%,显著高于微博(9.1%)、抖音(8.1%)和快手(2.7%)[29] 行业变革影响 - 互联网巨头生态优势明显:字节系、微信系泛内容平台与垂直平台内容重合但流量更充沛[24] - 广告主偏好覆盖多场景的生态矩阵投放,垂直平台获客难度增加[24] -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完善声音版图,迅雷收购虎扑丰富内容生态,显示巨头战略布局逻辑[26]
迅雷5亿收购虎扑,腾讯音乐29亿美元接盘喜马拉雅
搜狐财经· 2025-06-19 09:34
并购交易分析 - 迅雷以5亿元收购虎扑 虎扑2019年字节跳动入股时估值77亿元 2024年交易估值缩水93% [2][3] - 腾讯音乐以29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2021年估值峰值达50亿美元 交易估值较峰值下降42% [2][3] - 虎扑月活用户从2017年5500万降至2020年500万 降幅达91% [3] 公司发展历程 - 虎扑2016/2019年两次IPO失败 2013-2015年净利润波动大(1518万/750万/3157万) [9] - 喜马拉雅四次IPO失败 2018-2022年累计亏损31.66亿元 2023年才扭亏 [10] - 喜马拉雅2021年营销费用占收入50% 用户增速在2021年后明显放缓 [9] 行业趋势变化 - 移动互联网兴起导致传统内容社区衰落 微博/微信/知乎抢占图文市场 短视频进一步分流用户 [11] - 内容创作者流失(如天涯写手宁财神/天下霸唱)导致平台内容质量下降 [12] - 互联网巨头生态优势明显 字节/腾讯等泛内容平台挤压垂直领域生存空间 [16] 商业模式挑战 - 虎扑广告收入占比超50% 收入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14] - 喜马拉雅订阅收入占比超50% 但付费率逐年下降 [16] - 内容平台面临商业化平衡难题 广告过多损害体验 涨价导致付费率下滑 [14] 转型成功案例 - 小红书估值达1800亿元 战略从电商转向内容社区 带货转化率21.4%高于抖音(8.1%)/快手(2.7%) [17][19] - 小红书与淘天/京东达成合作 实现内容直接跳转商品 构建多元化内容生态 [17] - 垂直领域内容平台(如B站动漫/虎扑体育/豆瓣影评)仍具用户粘性价值 [16][17]
喜马拉雅与虎扑何以“殊途同归”?
凤凰网财经· 2025-06-15 19:46
战略摇摆与模式困境的双重绞杀 - 腾讯音乐以12.6亿美元现金加股权全资收购喜马拉雅,使其成为旗下全资附属公司 [1] - 虎扑以5亿元价格被迅雷收购,两家垂直内容平台殊途同归选择卖身 [1] - 喜马拉雅曾是中国在线音频领域王者,2016-2020年市场规模从25.4亿元增长至27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9.5% [2] - 2019年喜马拉雅用户规模突破6亿,月活用户超2亿 [2] - 喜马拉雅上市之路坎坷,2021年赴美上市受阻后转战港股IPO也未成功 [2] 喜马拉雅的AI困局与组织内耗 - 2021-2023年订阅服务收入分别为29.92亿元、30.81亿元、31.89亿元,占总营收比51.1%、50.8%、51.7% [3] - 付费点播收入从2021年10.58亿元下降至2023年6.94亿元,营收占比从18.1%降至11.2% [3] - 2023年成立"珠峰实验室"推出自研音频大模型,但未能帮助破局 [4] - 联席CEO轮岗制度导致管理层在新业务发展上未达成一致,战略反复摇摆 [4] 虎扑的BBS模式局限与变现困境 - 虎扑2020年注册用户突破1亿,活跃用户达8000万,男性占比超90% [5] - 2016年IPO招股书显示2013-2015年广告收入占比均在55%以上 [5] - 2019年字节跳动以12.6亿元获得虎扑30%股份,估值达峰值77亿元 [6] - 2025年初广告收入占比高达90%,商业模式单一 [7] - BBS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显得低效,天涯、猫扑等已走向衰落 [7] 内容平台商业化共性挑战 - 战略定位摇摆:喜马拉雅在AI战略摇摆,虎扑在"体育社区"与"男性兴趣平台"间撕裂 [8] - 商业模式单一:喜马拉雅依赖会员订阅与广告,虎扑广告占比90% [9] - 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转换断层:提升广告伤害体验,维持纯净难获收入 [9] - 平台与创作者收益分配矛盾:减少补贴创作者积极性降,过度补贴平台成本负担重 [9] 垂直内容平台价值重估 - 资本以冰冷数字重新审视平台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韧性与未来盈利潜力 [10] - 依赖流量红利和单一故事赢得高估值的时代正在落幕 [10] - 唯有厘清战略、突破模式桎梏、高效转化用户价值才能赢得资本认可 [10]
虎扑5亿“贱卖”?8000万直男不背锅
虎嗅· 2025-06-15 15:2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梓晨,编辑:安菲尔德,题图来源:视觉 中国 况且,作为精神家园的虎扑,继续存在着,至于它出售给谁、作价几何、能否赚到大钱,虎扑JRs也许 都不在乎。 虎扑被"贱卖"了。 6月2日,虎扑运营方完成了对虎扑的出售,价格是5亿元人民币,接盘的是迅雷——或者说,另一个直 男平台。 这个数字,不到小红书最新估值的千分之三。曾经不断在坊间流传的观点再次被提起:直男们的商业价 值不光排名垫底,甚至没法给自己撑起一个精神自留地,被各大平台轮番吊打。 而就在六年前,虎扑接受来自互联网巨头的12.6亿元人民币投资时,估值还有42亿元。几年过去,数字 不增反减,一向眼光犀利的大厂们,似乎也在投资中国直男这件事上看走了眼。 有氛围的内容平台和赚钱的内容平台,这组困扰互联网世界多年的矛盾,依然在虎扑身上存在。 当然,如果跳出商业视角,虎扑这个历时21年的中文互联网陈年故事,在今天更大的意义,是作为一批 人和一种精神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就像垂垂老矣的梅西和C罗,账面上的身价于很多人而言都是浮 云,球王仍有球王的价值。 在中文互联网世界,虎扑的标签是什么? 起家的篮球话题, ...
虎扑失去的,B站争议的
虎嗅· 2025-06-14 09:20
互联网垂直网站发展背景 - 虎扑创立于2004年 最初为篮球论坛hoopCHINA 当时互联网内容平台概念尚未形成 门户网站按兴趣分区是主流模式[2] - 2000年代互联网处于工具化时代 用户需求明确 网站需提供精准分区内容以适配低速网络环境[8][10] - 典型垂直网站包括豆瓣(影音) A站B站(动漫) 汽车之家(汽车) 色影无忌(摄影) 178/NGA(游戏) 均按单一兴趣领域构建[5] 垂直网站商业模式核心问题 - 内容高度依赖舶来资源 NBA(虎扑) 五大联赛(懂球帝) 日本动漫(B站) 好莱坞电影(豆瓣)构成主要内容来源[14] - 单一联赛/产业风险集中 NBA波动直接影响虎扑 好莱坞衰退冲击豆瓣 手机摄影颠覆色影无忌[16][20][26] - 本土产业发展决定天花板 汽车之家因国产新能源崛起受益 而CBA低迷加剧虎扑困境[22][24] 新时代用户需求变迁 - 当前用户以消遣娱乐为核心诉求 无目的刷内容成为主流 与工具化时代精准获取信息形成代际差异[9][11] - 垂直网站内容专一化从优势转为劣势 新一代平台(微博/小红书)依靠本土UGC实现内容无限供给[19] 转型路径对比分析 - B站完成二次元到综合视频平台转型 突破垂直领域限制 成为少数成功案例[27] - 扩圈战略存在争议 社区氛围变化与商业可持续性难以兼顾 虎扑无论是否扩圈均面临负面评价[30][31] - 汽车之家实现舶来内容与本土产业协同 创始人李想下场造车体现业务深度绑定[22]
小红书向上,虎扑谢幕,迅雷乱入:一场双向救赎的资本游戏
36氪· 2025-06-10 16:42
虎扑估值与业务分析 - 虎扑近期以5亿元被迅雷收购,估值较巅峰时期的77.22亿元缩水超90% [1][4] - 公司2016年IPO时广告业务占比达60.78%,2013-2015年营收从0.98亿元增至2亿元 [4] - 字节跳动2019年注资12.6亿元后估值达42亿元,但男性用户占比90%的结构性问题未解决 [4][5] - 月活跃用户从2017年5500万锐减至579万(降幅近90%),当前收购价对应1044万月活 [4][5] 小红书对比与行业竞争 - 小红书估值达260亿美元(约1800亿元),女性用户占比超70%,月活突破3亿 [1][5] - 抖音、快手、B站持续侵蚀虎扑体育内容市场,广告主预算向短视频/KOL迁移 [5][11] - 腾讯、咪咕垄断顶级赛事版权(如NBA),虎扑在版权争夺中持续失守 [5][12] 迅雷收购动机与战略转型 - 迅雷连续11季度盈利但2024年总收入同比下降11.1%至3.244亿美元,净利润暴跌95.1%至70万美元 [8] - 会员用户数551万(2024Q3)至600万(2025Q1),低于虎扑现存用户规模 [8][9] - 计划通过"工具+内容"生态整合虎扑体育流量,优化内容传输技术(如赛事视频缓存加速) [9] - 推出联合会员服务,瞄准重合的男性用户画像(虎扑90%男性用户与迅雷会员重叠) [9]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图文BBS模式式微,短视频崛起导致用户停留时长碎片化 [6][11] - UGC内容生产成本高,用户对VR/互动内容需求激增,传统图文转型压力大 [12] - "直男经济"标签面临得物、B站游戏区等平台渗透风险 [11]
“直男天堂”身价暴跌,虎扑到底哪儿错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6-09 21:05
公司发展历程 - 2004年创始人程杭在美国创建篮球论坛hoopCHINA,后发展为虎扑社区 [2][6] - 2006年独家报道王治郅回国事件使虎扑一战成名,用户激增 [8] - 2012年整合三大垂直社区转型为综合体育门户,推出电商平台"识货" [9] - 2019年字节跳动以12.6亿元获得30%股份,公司估值达77亿元峰值 [9] - 2023年被迅雷以5亿元收购社区业务,估值大幅缩水 [3][16] 用户与社区特征 - 注册用户超1亿,男性占比90%以上 [4] - 核心板块包括篮球区和步行街,后者形成独特的"直文化"基因 [9] - 2017年宣称月活5500万,但2020年第三方数据显示月活仅579万 [13] - 社区尝试"去直男化"但遭遇核心用户排斥,陷入身份认知困境 [13][14] 商业化尝试与困境 - 商业模式单一,广告收入占比60.78%(2015年数据) [15] - 尝试线下篮球公园、自有赛事IP"路人王"但毛利率不足30% [10] - 孵化出年交易额21亿元的"识货"但利润率偏低 [10] - 缺乏顶级赛事版权(对比:腾讯NBA版权超百亿,PP体育英超版权49.67亿元) [11] - 2016年和2019年两次IPO均告失败 [16] 行业观察 - 垂直社区整体式微,面临短视频平台冲击 [13] - 体育内容行业版权成本高企,形成资源壁垒 [11] - 男性主导社区普遍存在商业化难题,尚未找到文化商业平衡点 [18] - 公司发展轨迹反映中国互联网从Web2.0到存量竞争的演进 [17] 收购后发展前景 - 迅雷会员用户与虎扑"直男"定位高度重合 [18] - 双方计划整合技术资源优化内容分发,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18] - 交易为虎扑提供商业化突围机会,迅雷借此向"工具+内容+社区"转型 [18]
“直男天堂”身价暴跌,虎扑到底哪儿错了?
创业邦· 2025-06-09 18:10
公司发展历程 - 2004年创始人程杭在美国芝加哥创建篮球论坛hoopCHINA,初期投入260美元租用服务器,主要提供NBA赛事资讯 [3][6] - 2006年因独家报道王治郅回国事件迅速破圈,用户激增导致服务器频繁宕机 [6] - 2012年整合三大垂直社区完成向综合体育门户转型,并推出电商平台"识货"探索"内容+电商"模式 [9] - 2019年字节跳动以12.6亿元收购30%股份,公司估值达77亿元峰值 [9] - 2024年6月被迅雷以5亿元现金收购,交易分两期完成(首付4亿元,剩余1亿元两年内支付) [3] 用户与社区特征 - 注册用户超1亿,男性占比90%以上,核心用户画像为"人均985,街薪30万" [3][10] - 篮球区为立身之本,步行街板块形成无主题自由讨论文化,衍生出"虎扑女神大赛"等全网话题 [8] - 社区基因体现"直文化"价值观(不装、不躲、不停),但过度强化标签导致用户边界固化 [9][12] - 月活跃用户从2017年官方宣称的5500万降至2020年第三方统计的579万 [12] 商业化尝试与困境 - 广告收入占比长期超60%(2015年达60.78%),业务结构单一 [14] - 电商平台"识货"年交易额21亿元但利润率偏低,孵化项目"得物"已独立运营且虎扑仅持股15% [10] - 尝试线下赛事(路人王)、游戏开发(《NBA英雄》)、彩票直播等均未成功,营销业务毛利率峰值不足30% [10] - 缺乏顶级赛事版权(对比:腾讯NBA版权超百亿,PP体育英超版权49.67亿元),资本储备仅22.6亿元难以参与竞争 [12]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垂直社区整体式微,面临短视频平台冲击 [12] - 内容低质化加剧(搬运内容占比提升),用户流失与生态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14] - 两次IPO失败(2016年、2019年)反映资本市场对单一社区模式可持续性的质疑 [14] - 与迅雷用户重合度高(男性/技术偏好型),整合可能优化技术分发与商业化能力 [15] 战略转型方向 - 需平衡核心用户维护与新群体拓展的矛盾,"去直男化"尝试曾引发老用户排斥 [12] - 迅雷收购或提供技术迭代与资金支持,推动"工具+内容+社区"生态构建 [15] - 参考B站、小红书成功案例,探索男性主导社区的可持续文化商业生态 [15]
迅雷5亿“抄底”虎扑:一场技术与流量的豪赌
新浪证券· 2025-06-09 10:32
收购交易概况 - 迅雷以5亿元总对价收购虎扑运营方上海匡慧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其中4亿元现金已支付,剩余1亿元将在交易后12个月和24个月分两期等额支付 [1] - 虎扑当前估值仅为5亿元,较2018年巅峰期77.22亿元估值缩水93% [1][2] - 迅雷希望通过收购虎扑8000万活跃用户(90%以上为男性)与自身分布式云技术结合,拓展数字体育生态 [1] 虎扑估值坠落原因 - 商业模式单一:2017年广告收入占比61%,2022年升至90%,电商业务"识货"被剥离后失去多元化变现支柱 [2] - 营收下滑:2022年营收同比下滑18%,受广告市场收缩影响 [2] - 内容形态老化:用户日均停留时间从2019年35分钟降至2022年22分钟,传统BBS架构难以吸引Z世代 [3] - 两次IPO折戟:2017年和2021年上市尝试失败,消磨资本耐心 [3] 双方增长困境 - 迅雷连续11个季度盈利但增长乏力:2024年云计算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5.3%,传统下载业务占比不足40%,2025年Q1净利润仅10万美元 [4] - 虎扑用户变现效率低:1亿注册用户中20-29岁男性占比66.62%,但商业转化率低下 [4] - 行业结构性变化:AI大模型和短视频平台重塑内容生产和分发逻辑,PC时代企业面临转型压力 [4] 潜在协同效应 - 技术赋能:迅雷300万+边缘节点可提升虎扑直播加载速度30%,云渲染技术支持VR观赛,区块链技术增强球鞋鉴定业务 [6] - 用户交叉变现:推出联合会员、打通账号体系、开发数字藏品平台等 [6] - 数据价值挖掘:结合下载行为与社区互动数据提升广告精准度,开发体育舆情分析工具 [6] 行业竞争格局 - 腾讯体育加码NBA全息直播,字节跳动在TikTok上线赛事剪辑AI生成功能 [9] - 垂直社区普遍面临变现难题:知乎挣扎于知识付费边界,贴吧受短视频冲击 [8] - 行业核心问题:如何突破广告依赖、抵御综合平台竞争、应对技术迭代风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