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第二家未盈利IPO!通过!
国际金融报· 2025-07-18 20:03
上市进程 - 北芯生命于7月18日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过会,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第二家上会企业 [1] - 同日证监会发布公告同意禾元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注册申请 [1][2]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于6月18日由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重启,一个月内已有两家公司取得进展 [2] 融资与股权结构 - 公司自2016年至2023年几乎每年融资,共进行7次股权转让和12次增资 [7] - 实际控制人宋亮直接持股16.1530%,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控制13.4140%,合计控制29.5670%股份 [8] - 主要机构股东包括红杉智盛(10.1759%)、Decheng Insight(9.6743%)和国投创合(7.1479%) [8] - 发行后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将进一步降低 [8] 财务状况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45.19万元、18397.72万元和31660.43万元,呈高速增长 [1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0043.71万元、-15520.50万元和-5373.97万元,亏损幅度收窄 [14] - 截至2024年底合并报表累计未分配利润为-7.36亿元 [11][15] - 主营业务毛利率稳定在63%左右,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8]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包括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系统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系统 [12] - 2024年IVUS和FFR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68.62%和24.48% [13] - 已上市11个产品,在研6个产品,覆盖五大产品类别 [13] - 填补了国内冠状动脉疾病临床精准诊断依赖进口产品的空白 [12]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4325.14万元、13251.70万元和11285.98万元 [2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154.95%下降至35.65% [26]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2年151人减少至2024年109人,减少近三成 [26][27]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率从82.08%降至34.61%,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 - 管理费用率曾高达222.68%,主要由于大额股份支付费用 [21][22] - 2019-2024年累计股份支付费用达5.8亿元 [23] 募投项目 - 拟募资9.52亿元,用于产业化基地建设(38195.25万元)、研发项目(47025.88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10000万元) [4][5]
第二家未盈利IPO!通过!
IPO日报· 2025-07-18 19:10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7月18日,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芯生命")在上交所科创板成功过会。北芯生命的IPO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 后第二家上会企业。 重启后上会的第一家企业是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禾元生物")。就在7月18日同一天,证监会网站发布了同意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 创板上市的注册申请的公告。 将时间拨回到一个月前的6月18日,彼时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继续充分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重启未盈利企 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证监会及上交所公布了《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等细则。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一家公司过会并拿到注册批文,一家公司成功过会,效率惊人。 二、请发行人代表:(1)结合行业特点、自身发展阶段、产业政策、同行业可比公司、对平台经销商下二级经销商的管理考核等情况,说明现行经销模 式的必要性和合理性。(2)结合经销商模式、收入确认方法和时点、终端医院导管与设备销售比例,说明相关经销商销售收入确认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 则规定。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
第二家!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本周上会
券商中国· 2025-07-14 16:17
公司核心产品为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系统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系统。公司是国内首家拥有血管 内功能学FFR及影像学IVUS产品组合的国产医疗器械公司,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并改写了中国冠状动脉疾 病临床精准诊断完全依赖进口产品的局面。其中,FFR系统于2020年上市后即于2021年占据30.6%的国内市场 份额。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拥有发明专利86项,拥有14项PCT国际专利申请。 上交所在审核中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核心产品的市场空间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行业政策变动是否对公司业 绩有重大不利影响,公司经营业绩是否存在下滑的风险;经销模式下收入确认的准确性;尚未盈利及大额累计 亏损是否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等。 近日,上交所发布了《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2025年第23次审议会议公告》。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 2025年7月18日召开2025年第23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的发行人是北芯生命。这是继禾元生物之 后,2025年第二家上会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 7月13日起,深化科创板改革配套业务规则已经正式实施。新上市未盈利企业自上市之日起进入科创板成长 层。 第二家即将上会 北芯生命20 ...
本周2只新股申购!全球HMB原料最大供应商将登陆A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08:11
新股申购 - 本周共有2只新股申购,上证主板1只(技源集团),创业板1只(山大电力)[1] - 技源集团发行价10.88元,发行市盈率25.95倍,行业平均市盈率15.28倍[2] - 山大电力发行价14.66元,发行市盈率19.57倍,行业平均市盈率19.03倍[2] 技源集团 - 公司是全球HMB原料最大供应商,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53.34%[1] - myHMB品牌获得美国药典(USP)认证,是同类产品中唯一获此认证的品牌[1] - 产品覆盖中国及亚洲、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南美等主要市场[2] - 与雅培集团、Blackmores、Nutramax、PharmaCare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 - 2023年营收8.92亿元,净利润1.6亿元;2024年营收10.02亿元,净利润1.74亿元[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65亿元,净利润0.43亿元[2] - 募资5.44亿元用于生产基地建设、生产线扩建、技术创新中心等项目[3] 山大电力 - 公司是电力系统智能产品高新技术企业,主营电网智能监测和新能源业务[3] - 主要产品包括故障录波监测装置、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时间同步装置[3] - 2023年营收5.49亿元,净利润1.03亿元;2024年营收6.58亿元,净利润1.27亿元[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1亿元,净利润0.17亿元[3] - 募资5.97亿元用于电网故障分析设备、研发中心、智能充电桩等项目[3] IPO上会 - 本周科创板1家公司上会(北芯生命),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4] - 北芯生命是心血管疾病诊疗器械企业,核心产品包括IVUS诊断系统和FFR测量系统[4] - IVUS诊断系统是中国首个获批准的60MHz高清高速国产IVUS产品[4] - FFR测量系统是中国首个获批准的国产FFR产品[4] - 两款产品均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4] - 拟募资9.52亿元用于产业化基地建设、研发项目等[5] 公司业务 - 技源集团是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研发企业,主导HMB营养素在全球市场准入[6] - 山大电力是电网智能监测及新能源领域企业,产品在细分行业领先[6]
手术机器人和AI医生大举进军医院,人类专家会被替代吗?
第一财经· 2025-05-26 10:40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 -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临床诊疗从经验医学向数据驱动转变,涵盖影像识别、病理分析和手术机器人等领域,促进个性化治疗发展[1] - 数字孪生医生已成为医疗团队重要成员,如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小葛"和"小白"医生可代理问诊、患者教育及治疗效果预测[5] - 上海三甲医院将AI应用开发列为首要任务,如肾脏移植科正在构建汇聚病例和文献的AI平台作为科室"最强大脑"[5] A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突破 - 冠脉CTA检查依赖医生经验易误诊,新开发的CT心肌灌注成像深度学习模型可量化心肌血流量和缺血体积百分比,预测准确率达临床要求[6][7] - 该模型通过缺血心肌体积百分比指数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联性,为高风险患者干预提供量化依据[7] - 全国6家医院已部署多模态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实现血管评估、血流测量等功能的临床应用[8] 远程手术与AI机器人技术 - 国内首例远程泛血管介入机器人手术成功救治5200公里外患者,AI+5G技术突破地域限制[10] - 瑞金医院远程手术智联中心实现五地同步操作,专家可隔空完成胰腺、肝胆等高难度手术[10] - 肝脏智能手术规划系统5分钟内生成全息模型,AI+AR技术使医生裸眼透视血管结构,提升皮瓣移植精准性[13] 智能诊疗系统的扩展应用 - 放射智能体实现37种胸部CT病种"一扫多查",信息容量呈几何级增长[14] - 心血管AI模型"观心"测试版将成为心内科医生助手,深度参与诊疗决策[15] - 数字孪生ICU整合多模态数据,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并预测病情发展趋势[15] AI在遗传咨询与MDT会诊中的角色 -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AI参与胰腺癌MDT会诊,与专家团队共同决策治疗方案[17] - AI在罕见病和肿瘤靶向治疗中展现优势,部分承担遗传咨询师职能[17] - AI MDT会诊通过融合多学科数据与临床经验,帮助医生从信息过载中解放[19] 技术发展与伦理挑战 - AI模型需建立风险-收益评估标准,医疗行为最终法律责任仍由医生承担[19] - 数据安全和伦理规范是AI医疗发展的重要课题,技术需经严格验证[20] - AI被视为医疗"自动驾驶"系统,目标是辅助而非替代医生,提升诊疗效率[19][20]
当消费遇上AI|手术机器人和AI医生正大举进军医院,人类专家会被替代吗
第一财经· 2025-05-25 19:39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人工智能正在将临床诊疗方式从经验医学转变为数据驱动,推动个性化治疗发展[1] - 数字孪生医生已成为医疗团队重要成员,如"小葛"和"小白"医生分别代表心内科和呼吸科专家的数字分身[3] - 上海三甲医院将AI应用开发作为首要任务,如肾脏移植科正在开发汇聚大量病例和文献的AI平台[4] AI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进展 - 冠脉CTA是目前主要无创评估方法,但依赖医生经验判断心肌缺血程度[5]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了CT心肌灌注成像深度学习模型,可量化心肌血流量和缺血心肌体积百分比[6] - 该模型能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病几率,我国冠心病患者人数超过1000万[6]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6家医院已应用多模态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7] AI手术机器人和远程医疗 - AI与5G结合的手术机器人实现远程手术,如葛均波教授完成5200公里外的新疆患者手术[8] - 瑞金医院远程手术智联中心实现五地医院同步远程手术[8] - 医生未来可在办公室、交通工具等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行远程手术[9] 手术规划和可视化技术 - "肝脏智能手术规划系统"可在5分钟内将2D影像转化为全息模型并生成模拟手术结果[11] - "外科手术智能体"通过重建分割患者血管及组织,精准模拟手术效果[11] - 手术可视化技术让医生裸眼"透视"隐藏血管,提高手术精准性和安全性[11] 智能医疗系统发展 - 中山医院放射智能体可"一扫多查"37种胸部CT常见病种[12] - 器官移植AI软件"易知"成为医生助手和患者健康管家[12] - 心血管AI模型"观心"测试版推出,将深度参与疾病诊断和治疗[12] - 数字孪生ICU可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并预测病情发展趋势[13] AI在遗传咨询和MDT会诊中的应用 - AI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参与胰腺癌MDT会诊并推荐疗法[16] - Mayo Clinic诊疗组包含主治医师、AI工程师和伦理顾问[16] - AI在疑难重症、罕见病、肿瘤等个性化治疗中展现优势,充当"遗传咨询师"职能[16] AI与医生的关系 - AI不会取代医生,而是让医生超越人类双手的物理极限[18] - AI是医生的"超级助手",最大价值是让医生回归医学本质[19] - 医疗服务中需要同理心、创造力和道德判断的部分仍需人类医生主导[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