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飞AI会议耳机

搜索文档
科大讯飞AI硬件2025年618销售额同比增长42%
快讯· 2025-06-19 08:38
科大讯飞AI硬件销售表现 - 公司2025年618期间AI硬件销售额同比增长42% [1] - 搭载讯飞星火的AI学习机、智能办公本、翻译机、AI录音笔、AI会议耳机包揽5个品类销售额冠军 [1] 科大讯飞产品竞争力 - AI学习机、智能办公本、翻译机、AI录音笔、AI会议耳机等核心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1]
再推两款AI会议耳机,对话未来智能马啸:AI创业最重要的是「让用户去用」
IPO早知道· 2025-05-14 11:00
公司概况 - 未来智能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AI办公硬件的研发与场景创新,核心产品为讯飞AI会议耳机iFLYBUDS系列 [4] - 公司最新推出的两款AI会议耳机iFLYBUDS Pro 3与iFLYBUDS Air 2于5月13日正式亮相 [2] - 公司已完成由启明创投与上海国投孚腾资本联合领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此前还获得万物创投、初心资本、天际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 [5] 产品与技术 - iFLYBUDS系列通过自研viaim AI大脑实现录音转写、摘要总结、待办提取、AI问答、同传听译、AI嘴替等实用功能 [4] - iFLYBUDS Pro 3新增"主动式助理服务"、"个性化摘要"、"深度问询"三大AI功能跃迁,iFLYBUDS Air 2专注"佩戴无感、办公无忧、生活无界"的三角平衡 [7] - 耳机作为AI载体具有场景连续性优势,佩戴频次仅次于手机 [22] 市场表现 - 2022年首款iFLYBUDS Pro销量达17万台,连续三年业绩翻倍增长 [7] - 双十一线上销售包揽三大电商平台蓝牙耳机大类目TOP3,线下门店近3000家,出货总量超20万 [7] - 累计用户突破100万,覆盖50余行业、180+国家及地区,AI功能累计调用破千亿 [7] - 用户留存率70%,复购率40%,近10%用户拥有3副以上耳机 [8] - 用户累计使用时长达700万小时,月活人数同比增长超2倍 [7] 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极致专注、极致垂直的产品策略,聚焦办公场景解决用户痛点 [9][11] - 未来将拓展新的办公硬件产品形态,但不会跨界到运动耳机等非核心领域 [15] - 2023年定位为产品年,重点投入新品研发和海外市场拓展 [20] - 出海战略聚焦北美、日韩、环太平洋、中东等市场,注重合规准备 [25] 竞争优势 - 团队具备科大讯飞背景,在大公司环境下积累丰富经验 [17] - 兼具硬件技术与商业化能力,产品设计与营销能力突出 [18] - 坚持用户需求导向,通过有价值的数据形成产品黏性与应用迭代的良性循环 [24] 行业观点 - 区别于大厂的全功能路线,创业公司应专注垂直领域解决具体问题 [12] - AI创业核心是"让用户去用",通过实际使用产生有价值的数据闭环 [24] - 行业存在"各领风骚数十天"现象,需坚守长期价值而非追逐短期热点 [17]
闪电快讯|未来智能CEO马啸:耳机以外的新形态产品已在研发,有望下半年亮相
搜狐财经· 2025-05-13 23:10
新品发布 - 公司推出讯飞AI会议耳机iFLYBUDS Air 2及iFLYBUDS Pro 3,并发布面向个人商务办公场景的AI智能体viAIm大脑 [2] - iFLYBUDS Air 2定价1499元、首发价1299元,采用开放式设计,支持多语言多场景记录、7米内声音捕捉及离线闪录功能 [2] - iFLYBUDS Pro 3定价1599元、首发价1499元,定位为旗舰升级款,两款产品均搭载viaim AI支持自动生成摘要、待办清单等办公功能 [4][6] 产品差异化 - Air 2虽采用与Ola Friend相似的开放式设计,但定位商务高端人群而非年轻运动群体,专注生产力场景 [4] - 公司强调产品差异点在于viaim AI系统对办公场景的深度适配,包括行业专家模型和个性化摘要生成能力 [4][6] 技术生态战略 - viaim AI系统通过百万终端采集的多模态数据持续进化,从基础功能升级为分行业专家模型 [6] - 公司宣布从硬件制造商向生态构建者转型,计划推出新形态智能硬件以形成"数据-服务"闭环 [6] - 新形态硬件预计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发布,具体时间取决于研发和供应链进度 [6] 功能创新 - Air 2首创离线闪录功能,支持无网环境下录音存储及后续转写 [2] - 开放式设计的Air 2通过主动降噪算法实现通话场景降噪,弥补被动降噪缺失 [2] - viaim AI提供自动标题生成、核心要点提炼、职业定制化摘要等生产力工具 [4][6]
AI耳机竞争升级,未来智能甩出新王炸
华尔街见闻· 2025-05-13 19:53
行业趋势 - AI技术正在颠覆硬件行业,耳机作为落地场景和商业模式确定性较高的赛道进入发展快车道[1] - 耳机被视为手机之外最容易实现交互的硬件,AI在垂直领域的机会更为务实[16] - AI时代加速迭代,耳机作为重要硬件载体有望打开新的想象空间[18] 公司产品发布 - 未来智能发布讯飞AI会议耳机iFLYBUDS Pro 3和iFLYBUDS Air 2两款新品,分别主打办公效率提升和全场景应用[1] - Pro 3搭载AI智能降噪系统,实现48dB深度降噪并通过A级认证,Air 2采用高精度双麦克风阵列结构提升通话降噪效果[4] - 两款耳机均支持多语言实时转文字和翻译功能,Pro 3可自动生成会议标题与个性化摘要[9] 产品性能突破 - 联合中国爱乐乐团定制调音方案,显著提升音质效果[2][4] - Pro 3续航达单次9小时/综合36小时,Air 2充电10分钟可听3小时,整机续航53小时[4] - Air 2基于亚洲人耳数据优化设计,采用0.8mm钛丝骨架实现无感佩戴[6] 市场表现与战略 - 公司收入连续三年翻倍增长,累计用户突破100万,AI功能调用量破千亿[1][16] - 沙利文调研显示其AI会议耳机销量及销售额均列中国市场第一[16] - 启动国际化战略,已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北美等地建立销售网络[18] 技术生态布局 - 发布viaim大脑AI Agent,定位为办公场景的垂直解决方案商,自研感知-思考-连接-保护框架[17] - 推行"一脑多终端计划",未来将延伸视觉、嗅觉等多感官硬件,构建私人办公助理生态[18] - 采用5+X战略(5项硬件基础能力+X项AI延伸能力),推动产品从工具向服务演进[11] 核心竞争优势 - 深耕办公场景痛点,通过AI+硬件深度融合重新定义会议耳机价值边界[14][17] - 三年形成完整产品思维,坚持用户导向理念,强调"做真正有人用的AI"[12][14] - 在应用与载体交叉领域建立独特定位,成为大模型垂直办公落地的开拓者[17]
8家消费公司拿到新钱;沪上阿姨通过聆讯;部分城市五一酒店预订增3.4倍|创投大视野
36氪未来消费· 2025-04-26 18:13
头图 | IC Photo Busy Money 出品 | 36氪未来消费(微信ID:lslb168) 离你更近的消费创投一线。 整理 | 任彩茹 「来牟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36氪获悉,常州来牟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九坤创投,Maple Pledge枫承资本出任私募股权融资顾问。 来牟科技面向欧美市场、专注割草机器人研发制造,创始人高望书曾任云鲸联合创始人。来牟科技一代割草机器人Lymow One客单价在3000美金左右, 自2024年启动众筹以来,已筹集资金达500万美金,在Kickstarter上排名2024年全品类的第四名、割草机品类额度第一。 •「原子重塑」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36氪获悉,原子重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由追创创投投资。 原子重塑成立于2025年1月,旗下3D打印机产品主要聚焦C端消费级市场,专注通过AI技术突破3D打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为用户提供更为简便和高 效的解决方案。公司总裁刘斌曾任追觅割草机器人研发总监,曾从0到1搭建追觅割草机器人团队,完成产品半年内快速上市、首年营收达到数亿人民 币。 ...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未来智能·完成数千万元Pre A+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4-22 16:49
公司融资情况 - 未来智能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 A+轮融资 由启明创投与上海国投孚腾资本联合领投 [2] 公司背景与产品 - 公司成立于2021年 专注于办公会议场景的AI硬件研发 核心产品为讯飞AI会议耳机 [2] - 产品功能包括录音转写、同传听译、摘要总结 占据中国AI会议耳机市场销量榜首 [2] 融资用途 - 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 优化AI会议耳机功能并提升用户体验 [3] - 加速海外市场布局 扩大品牌影响力 同时探索新办公场景下的产品形态 [3] 投资方观点 - 启明创投看好公司在AI硬件领域的场景洞察力和产品创新能力 认为其构建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3] - 认可公司通过垂直领域深耕实现技术到产品的高效转化 以及场景数据反哺AI技术的商业模式 [3] 行业观点 - AI硬件市场正处于从技术驱动向场景驱动的转型期 政府政策推动行业快速成长 [3] - 未来智能的连续融资体现其在垂直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 为行业树立标杆 [3] - 呼吁创业者精准把握市场需求 将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3]
未来智能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以AI会议耳机为起点,逐步拓展新产品形态
IPO早知道· 2025-04-22 10:35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由启明创投与上海国投孚腾资本联合领投 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市场拓展及产品形态创新研发 [1] 核心产品与市场表现 - 核心产品为讯飞AI会议耳机iFLYBUDS系列 通过自研viaim AI大脑实现录音转写、摘要总结、待办提取、AI问答、同传听译、AI嘴替等实用功能 解决职场会议效率痛点 [1] - 2024年"双十一"全周期 讯飞AI会议耳机销售额同比增长59% 稳居各大电商平台AI耳机品类榜首 [1] - 2023-2024年上半年 在AI会议耳机市场 公司品牌合计销量及销售额均位列第一 [2] 用户数据与增长 - 从首款AI耳机发布至今 公司月活增长超10倍 月使用次数增长6倍 复购率达44% 用户留存率达76% [1] - 公司已实现持续盈利 虽仅创立三年 [2] 国际化战略与市场拓展 - 公司通过出海品牌viaim构建国际市场拓展路线 已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北美、欧洲等地建立初步销售网络与用户基础 [2] - 产品在跨语言、跨场景办公中的差异化表现 已积累首批国际化企业级用户 [2] 产品研发与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以AI会议耳机为起点 拓展新产品形态 聚焦多人会议场景及PC等多样化设备会议场景 [2] - 未来产品将不仅满足"听"的需求 还将满足眼睛、大脑的替代需求 帮助用户更高效地看与思考 [2] 投资方观点 - 启明创投认为公司精准锚定商务会议场景 将AI技术与耳机硬件自然结合 通过"场景优先"逻辑获得消费者认可 [2] - 投资方看好公司在细分场景建立护城河后 通过口碑外溢实现从垂直场景到泛化需求的跃迁 [2]
中金 | AI进化论(4):端侧AI格局生变,国产SoC迎高光时刻
中金点睛· 2025-03-10 07:37
文章核心观点 - DeepSeek激活端侧AI新周期,推动AI应用普及,其开源模式和低成本特点降低AI硬件创业门槛,优化后的蒸馏技术使更多模型能部署在端侧,降低企业成本,增强用户体验;看好AI SoC芯片受益于算法平权带来的端侧AI硬件增长、端侧算力需求升级推动的ASP增长,以及国产龙头SoC公司的成长之路 [1] 开源模式+推理成本降低 - AI硬件创新过去的参与者包括智能手机大厂、互联网大厂、智能硬件创新企业和传统硬件厂商;DeepSeek - R1的蒸馏模型开源降低AI应用门槛,促进技术传播和应用,预计后续各类厂商将发布更多深度应用功能,端侧AI将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6] - DeepSeek通过算法与硬件的协同创新显著降低AI应用成本,采用多种方法降低单任务对芯片算力的需求及推理能耗;DeepSeek - R1的推理成本远低于ChatGPT - o1,能用低成本训练出高效模型,推动尖端AI技术成为普惠型生产力工具 [7] 蒸馏技术提升端侧推理性能 - 模型端侧部署有安全性高、低延时等优势,但过去受算力、功耗等因素制约;蒸馏模型更小、计算效率更高,适合在资源受限环境中部署;DeepSeek的蒸馏过程创新性地引入“链式思考”,使小模型不仅继承推理能力,在推理效率和资源占用方面也有优势 [9] - DeepSeek开源两个660B模型的同时,蒸馏出6个小模型并开源,部分小模型在多项能力上可对标OpenAI o1 - mini,DeepSeek - R1 - Distill - Qwen - 32B在AIME 2024基准测试中表现优于其他开源模型;不同规格模型有不同适用场景,1.5B / 7B / 8B适用于本地轻量级任务,14B / 32B能应对复杂任务,70B / 671B面向大规模云端推理场景 [10][13] AI+汽车电子 座舱先行,智驾有望深度融合 - 自DeepSeek发布开源模型,国内车企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积极探索,目前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旨在提升人机交互体验;智能驾驶领域有望深度受益,但进程相对较慢,因DeepSeek是大语言模型,自动驾驶通常用垂直大模型,两者有效转变是车企需思考的问题 [14] 硬件预埋,国产汽车芯片开启高速增长 - DeepSeek推动智驾/智舱普及,硬件预埋促使汽车芯片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自动驾驶技术迭代迅速,汽车行业进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硬件预埋可收集数据训练大模型并通过OTA升级推送更优算法,国产车企今年底前有望跟进升规升配,汽车芯片未来3年有望保持高景气 [15][16] - DeepSeek提升车端端到端大模型性能,让更多中低端车型部署端侧模型,利好国产平价芯片;大模型用于智驾面临线控底盘挑战,DeepSeek的模型优化思路和蒸馏技术可提升车载端到端模型性能,降低智能驾驶对高算力硬件的依赖,有助于国产智驾SoC发挥优势 [17][18] - 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后进入者有望借助DeepSeek实现追赶,看好头部车企产业链;DeepSeek大模型开源推动“算法平权”,缩短车企间时间差距,数据重要性愈发突出;国产大模型突破有望提升国产车企竞争力与话语权,国产芯片市场份额有望提升,二者有望形成良性循环 [20][23] AI+消费电子 智能硬件百花齐放,端侧AI SoC迎东风 - DeepSeek具备低成本、高性能优势,能赋能AI应用终端硬件设备;其先进的模型压缩与蒸馏技术可蒸馏出小参数模型,克服端侧部署难题,适配多种应用终端的嵌入式芯片;DeepSeek运用多模态融合技术和场景化AI模型,实现自然交互和定制化服务 [25] - 智能手机方面,国内多家手机厂商接入DeepSeek,带来AI问答等功能,用户可通过自定义唤醒词激活手机AI助手;中兴努比亚Z70 Ultra全尺寸内嵌“满血”DeepSeek - R1,实现系统级交互整合和与智能穿戴设备互联;DeepSeek推出手机应用程序,具备多项AI功能 [26] - AI眼镜方面,产业界看好其成为实现更综合功能的硬件载体,目前主要依赖云平台调用大模型;随着技术成熟,从云到端的推理优化链条有望完善;DeepSeek优化多模态交互能力,提供便捷用户体验,新增深度思考能力,拓展应用场景 [28][29] - AI耳机方面,DeepSeek通过端侧语音模型和多模态交互优化,重新定义无屏交互体验;增强深度搜索与逻辑分析能力,新增情感交互与健康监测功能 [31] - 智能家电方面,DeepSeek提升智能交互精准度与自然度,增强家电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服务能力;新增场景化智能服务,建立多模态数据辅助动态决策机制,打破人机壁垒实现自然交互体验 [32] - AI玩具方面,DeepSeek赋予AI玩具自然流畅的语言交互与智能学习能力,提供个性化陪伴和寓教于乐体验;实现多模态感知与情感陪伴,打造个性化学习方案 [34] 算力提升成为共识,近存计算呼之欲出 - 消费电子领域AI SoC芯片升级侧重于AI算力提升,NPU模块从旗舰产品选配变为标配,且算力迭代大幅增长;量产产品RK3588具备6Tops端侧算力,可支持主流参数级别的模型部署 [35] - 智能硬件对响应速度要求高,低延时需求凸显;端侧应用对算力需求日益增长,为加快数据传输,业内存储厂商针对端侧算力提出近存计算解决方案;看好片内DRAM提升端侧延时表现 [36][37] 本地产业链优势、长尾市场竞争宽松,看好国产细分龙头充分受益 - 大模型推动下端侧AI应用百花齐放,长尾应用市场竞争格局宽松,海外大厂在细分赛道精力不集中、产品迭代慢、服务质量差,看好国产SoC厂商凭借先发优势和垂直深度赢得市场份额 [38] - 产业链上游有成熟的国产多模态大模型,中游有各类SoC芯片和强大的模组组装产业链,下游有紧密合作的终端品牌;看好大模型提升终端品牌竞争力,国产芯片有望从中受益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