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谷神星二号中型固体运载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星河动力启动IPO辅导,年内商业航天企业密集开启上市进程
搜狐财经· 2025-10-23 19:54
公司IPO与融资进展 - 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北京证监局提交IPO辅导备案报告,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1] - 公司有可能在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1] - 公司于近日完成24亿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及南京六合区各级投资平台、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旗下四川制造业协同基金以及四川区域协同基金等[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快"智神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谷神星二号"中型固体运载火箭研制及相关生产、测试、发射能力建设[3]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连续、稳定成功发射的民营航天企业,成立于2018年2月,注册资本4.33亿元,主要为客户提供航天发射服务、航天装备制造等[3] - 截至目前,公司成功完成了20次火箭发射,为27家商业卫星客户共计发射了85颗卫星[3] - 公司通过"谷神星""智神星"两个系列火箭,构建了300kg至58t运力范围的全产品谱系,目前正在打造新一代可重复使用中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产品,以满足巨型星座组网、深空探测、商业载人等任务需求[3] 行业市场与政策环境 - 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今年或将突破2.5万亿元[3] - 今年下半年,商业航天企业密集启动上市进程,7月蓝箭航天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报告,8月屹信航天、中科宇航启动上市辅导,微纳星空、天兵科技则分别于9月和10月完成IPO辅导备案[3] - 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相关意见,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上市[4]
民营火箭公司星河动力航天启动 IPO 辅导,上月刚完成 24 亿元 D 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10-23 09:49
公司上市进程 - 公司于10月22日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1] - 华泰联合证券将作为辅导券商 [1] 公司融资情况 - 公司于上月末成功完成24亿元的D轮融资 [4] - 投资方包括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及南京六合区各级投资平台、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旗下四川制造业协同基金和四川区域协同基金等 [4]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商业航天领域的民营火箭公司,主要为国内外航天领域客户提供航天发射服务 [4]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智神星”系列中大型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和“谷神星”系列轻小型固体运载火箭 [4] - D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智神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和“谷神星二号”中型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以及相关生产、测试、发射能力建设 [4] 公司股权结构 - 刘百奇与刘建设两人直接持有及间接控制公司32.36%的股份,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4]
从运载火箭到集成电路,四川基金频频出手重要产业化项目
搜狐财经· 2025-10-11 20:55
四川省市两级基金投资动态 - 近期四川省市两级基金在运载火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要产业化项目投资方面动作频频[1] 瑞迪威战略投资 - 四川制造业协同发展基金于10月10日战略投资成都瑞迪威科技有限公司[3][4] - 瑞迪威是专注于毫米波SoC芯片和有源相控阵微系统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填补了国内高端射频前端与微系统领域的关键环节空白[4] - 投资将用于加速毫米波SoC芯片及高集成度"瓦片式"有源相控阵微系统的规模化量产与迭代升级,提升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链韧性[4] 星河动力融资 - 北京星河动力航天于9月28日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24亿元,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金额第二高的单笔融资,也是国内民营火箭公司金额最高的单笔融资[6] - 投资方包括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旗下四川制造业协同基金和四川区域协同基金、四川成果转化基金等[6] - 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快"智神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和"谷神星二号"中型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及相关能力建设[6] 星际荣耀融资与项目进展 - 星际荣耀于9月18日完成D+轮融资首批资金7亿元人民币交割,由成都先进资本领投[7] - 公司将推进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生产基地在成都双流区的建设,并加速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制[7] - 其运载火箭总装总测复用工厂项目(一期)于10月9日在海南文昌竣工,总建筑面积达2.88万平方米,预计四季度迎来首枚火箭进场[7] 至讯创新与纽瑞特医疗投资 - 成都科创投集团领投基金于9月29日投资至讯创新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资金将用于推进MLC NAND量产及在成都建设全国第二总部及存储芯片基地[9] - 成都科创投集团已投企业成都纽瑞特医疗于10月11日完成约8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该公司是中国核素研发与生产的先行者[9]
商业航天领域投融资持续活跃
证券日报· 2025-09-30 00:27
融资活动与规模 - 星河动力于9月28日顺利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为24亿元人民币 [1] - 星际荣耀于9月18日完成D+轮融资首批资金交割,金额为7亿元人民币 [1] - 星际荣耀的D+轮融资被定位为上市前最重要的一轮融资 [1] 融资资金用途 - 星河动力D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快“智神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和“谷神星二号”中型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及相关能力建设 [3] - 星际荣耀D+轮融资首批资金将重点用于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发、成都火箭生产基地及绵阳发动机产线的建设 [3] - 星际荣耀计划将部分融资资金用于扩大产能,以匹配未来每年至少20发火箭的批量化生产需求 [3] 投资方背景 - 星河动力本轮投资方包括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及区级平台、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旗下基金等 [2] - 星际荣耀本轮融资由成都先进资本旗下基金领投,成都空港创投和成都盈远私募旗下基金共同跟投 [2] - 星际荣耀获得近10亿元量级的地方政府平台投资,反映出地方政府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决心 [2] 行业发展趋势 - 商业航天产业下游需求明朗,三大通信运营商的陆续入场被视为产业从基础设施建设向终端运营服务跨越的关键一步 [2] - 自今年7月以来,中国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发射进入密集期 [2] -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成熟度快速提升,多家企业研发的火箭已进入首飞前最后试验阶段 [2][3] 技术进展与市场预期 - 星际荣耀研发的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预计在年底前后于海南实现首飞,目标为入轨与海上回收 [3] - 预计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规模化发射后,单位载荷成本将下降30%至60% [3] - 未来两年,随着可重复使用火箭规模化投放和低轨星座高密度组网,卫星互联网等应用有望全面落地,推动产业实现商业闭环 [1][3] 公司资本运作 - 除近期融资外,今年以来包括北京微纳星空、蓝箭航天在内的多家商业航天企业已陆续启动上市辅导 [1]
24亿元!星河动力完成国内民营火箭企业最高单笔融资
新浪财经· 2025-09-29 09:40
公司融资情况 - 公司于近日完成D轮融资,融资总额为24亿元 [1] - 此次融资是我国商业航天领域金额第二高的单笔融资,仅次于2024年垣信卫星的67亿元融资,也是国内民营火箭公司金额最高的单笔融资 [1] - 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快"智神星"系列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和"谷神星二号"中型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及相关能力建设 [1] - 投资方包括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及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旗下基金等 [1] - 加上此次融资,公司累计融资金额已超过50亿元,历史融资包括2018-2020年近5亿元Pre-A轮等、2021年12.7亿元B及B+轮、2023年11亿元C及C+轮以及今年9月初超亿元战略轮融资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18年,主要提供航天发射服务、航天装备制造及系统化解决方案 [2] - 核心产品包括"智神星"系列中型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和"谷神星"系列轻小型固体运载火箭 [2] - 公司是国内火箭发射次数最多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连续入轨发射成功的民营公司,截至目前已完成20次火箭发射,为27家商业卫星客户共计发射了85颗卫星 [2] - 公司去年以92亿元估值入选《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截至去年年底估值已增长至150亿元 [2]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格局以高资质门槛为基础,呈现"国家队"主导,七家持证民营企业差异化互补的梯队化特征 [3] - 民营火箭头部企业除公司外,还包括蓝箭航天、天兵科技、星际荣耀等,其中蓝箭航天和中科宇航正在筹备上市 [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未来将围绕"低成本、高频次、大运力"方向加速发展 [3] - 发展将依托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和海南商业发射场等基础设施扩容,推动发射成本下降和"航班化"发射模式实现 [3] - 行业将逐步向太空旅游、在轨服务等多元化应用生态拓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航天新体系 [3]
四川承接产业转移 这场“国字号”活动释放了哪些信号
四川日报· 2025-05-10 06:33
产业转移新趋势 - 产业转移项目60%以上为创新型、引领型、高新技术型项目,延续去年趋势 [6] - 签约项目包括光学级高分子新材料、磁性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全钒液流储能等新兴产业领域 [6] - 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在资阳开展火箭研发生产,3发火箭已进入发射阶段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四川重点承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7] - 深圳市美亚迪光电追加2.5亿元投资,建设智能工厂并设立MicroLED技术研究院 [8] - 产业转移方向升级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8] 产业链生态构建 - 活动设置8场专题对接,围绕四川"15+N"重点产业链展开,包括新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 [9] - 四川星空钠电电池通过活动扩大产业链"朋友圈",解决前端配套与终端应用需求 [9] - 绵阳集聚30余家无人机产业链企业,形成低空经济全产业链 [11] 企地合作与营商环境 - 政府发布重点产业链机遇清单,覆盖21个市州园区及项目信息 [12] - 2024年四川举办87场产销对接活动,签约604个项目,协议金额超1100亿元 [12] - 成都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绵阳优化机器人、核医疗赛道支持政策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