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
icon
搜索文档
中央定调六大未来产业,这些城市已抢先布局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6 09:13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政策明确将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六大领域列为未来产业,旨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随着中央政策定调,各主要城市基于自身研发能力和产业基础,在上述未来产业领域已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一场城市间的产业赛跑已经开启 [1] 量子科技产业 - 合肥、北京、上海构成国内量子科技产业第一梯队,其中合肥量子产业在国内排名首位,全球仅次于美国旧金山,中国入围全球20强的4家量子企业中有3家来自合肥 [2] - 合肥已汇聚93家量子企业,拥有24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超2000件相关专利,并产出如“祖冲之三号”、“本源悟空”等里程碑成果 [2] - 北京依托顶尖科研机构,计划到2030年打造千亿级量子产业集群;上海聚焦中性原子量子计算,并与长三角城市协同发展高端应用 [3] - 深圳、济南、南京、杭州等其他城市在量子芯片、云平台、量子通信等特定领域也展现出差异化优势 [3] 生物制造产业 - 上海、北京、深圳、天津位列生物制造产业竞争力前四,形成四强格局 [4] - 上海将生物医药列为先导产业,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并集聚了复星医药、药明康德等龙头企业 [5] - 北京计划到2026年培育30家领军企业,产业规模超200亿元,昌平区集聚区已聚集120余家企业,2024年收入超60亿元 [5] - 深圳将合成生物列为未来产业之首,全国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近一半落户深圳;天津则凭借化工基础在工业应用端占据优势 [5][6] - 杭州和苏州也在基因编辑、生物基材料、生物催化剂等细分领域形成产业链条和特定优势 [6] 氢能和核聚变能产业 - 北京在氢燃料电池催化剂领域取得突破,2025年氢能公交车保有量达1200辆,并建成加氢站35座,同时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 [7] - 上海规划到2035年氢能产业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2024年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3300辆,纯氢行驶里程近6900万公里,并有企业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 [7] - 广州提出18项举措推动氢能产业,其开发区已吸引20余个氢能项目落地,总投资额超40亿元;佛山目标打造“中国氢能产业之都”,2024年产业营收达120亿元 [8] - 合肥、成都分别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和小型化聚变堆研发上取得进展;深圳、西安则在关键技术部件上获得阶段性成果 [8] 脑机接口产业 - 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2024年为32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55.8亿元,上海、北京、深圳是当前领域的领头羊 [9] - 上海率先开展系统性布局,启动全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覆盖全技术领域 [10] - 北京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取得突破,并计划到2030年培育3-5家全球领军企业;深圳则侧重应用落地,华为、腾讯的设备已用于教育、游戏领域 [10] - 杭州在情感识别脑机接口上取得突破,并培育出“独角兽”企业;成都布局康复机器人并建立中试平台 [11] 具身智能产业 - 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领域综合领先 [12] - 北京是原始创新高地,成立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计划到2027年突破超100项关键技术,培育超50家核心企业,产业集群达千亿级 [12] - 深圳是制造重镇,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全国居首,总产值超1700亿元,拥有7家企业入选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 [12] - 上海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目标到2027年集聚百家骨干企业,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杭州在核心部件领域拥有先发企业,规划到2029年实现整机年产量2万台 [13] 第六代移动通信(6G)产业 - 北京是6G标准制定的核心枢纽,在太赫兹通信等技术上取得突破,并计划到2026年建成开放试验验证环境 [14][15] - 深圳拥有全球最完整的通信产业链,华为、中兴在全球5G/6G专利数量中位居前列,并计划建设全市域级低空通感网络作为6G试验场 [15] - 南京依托紫金山实验室在6G太赫兹频段实现传输能力比5G提升上百倍的突破,力争5年内未来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15] - 上海启动6G战略前沿任务专项,瞄准芯片器件、卫星互联等方向,旨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6G创新中心;成都、武汉、西安等地也依托高校进行布局 [16][17]
“十四五”答卷·科技支撑强国建设丨科技创新绘就数字中国新图景
科技日报· 2025-10-23 13:34
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国内首个基于Linux6.6内核的商业版本操作系统——银河麒麟V11发布,国产操作系统更加安全、 智能、好用;我国首条反谐振空芯光纤商用线路在广东开通,为深港两地跨境金融业务搭建起超低时 延"信息高铁";随着5G网络和农村电商的发展,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直播成了"新 农活"…… "十四五"以来,我国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 革,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 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5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 数字基础设施实现长足发展,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数字中国的崭新画 卷正徐徐展开,展现出更加波澜壮阔的智慧图景。 技术突破:铸就自立自强"新引擎" 3月3日,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正式对外发布。经对比,"祖冲之三号"处理问题的速度 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15倍,创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