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支柱产业

搜索文档
“十五五”规划系列报告(五):从新兴支柱产业看“十五五”
民生证券· 2025-08-14 14:23
政策导向与产业布局 - 政治局会议为"十五五"锚定产业新坐标,强调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力突围,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关键策略[3][10] - "十五五"产业部署延续"十四五"框架,战略新兴产业范围将拓展至深海空天开发、智能网联汽车等方向[5][24] - 未来产业探索力度显著强化,包括量子信息、基因技术、6G等前沿领域[5][24] 历史规律与当前部署 - 五年规划产业布局聚焦补短板和育新兴,持续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3][12] - "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分布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占国家级产业集群的17%[15][17] - "十四五"首次部署未来产业,如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技术孕育期需10-20年[14][15] 风险提示 - "十五五"产业具体部署可能与预期不一致,政策方向存在演变风险[31] - 新兴支柱产业部署力度可能不及预期,推进情况具不确定性[31]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银行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及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9 23:13
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1] - 银行业将科技创新作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通过精准金融服务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1] -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银行业强化对科技企业研发、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的金融支持 [2] 银行业内部架构与管理制度优化 - 银行业调整内部组织架构,建立科技金融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 [2] - 中信银行在总行和12家分行设立科技金融中心,并遴选近200家科技金融先锋军支行 [2] - 银行业完善科技金融业务尽职免责机制,调整经济资本占用系数,实施差异化激励考核 [2] 风险评审与数字赋能 - 银行业建立差异化的专属评估评价体系,分层分类构建信用评价模型 [3] - 中国银行制定适应科技企业特点的风险管理政策,建立专属评估方法 [3] - 银行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多维度信息构建企业画像,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3] 投贷联动与生态圈打造 - 银行业加快股权性投资业务发展,建立"投资+贷款"联动的顶层设计 [4] - 探索直接投资、合作投资、产业基金、并购贷款等灵活多样的投资模式 [4] - 打造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生态圈,加强与政府、投资机构、中介组织等合作 [4] 聚焦新兴支柱产业 - 银行业将金融支持延伸至产业端,聚焦新兴支柱产业培育 [5] - 通过专项产品创新与全周期服务,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5] - 银行业设计专项金融产品,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注入资金动力 [5] 具体案例与产品创新 - 兴业银行深圳分行为某无人机公司提供1000万元、2年期流贷额度,缓解企业资金难题 [6] - 浦发银行苏州分行为苏州悉智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000万元、3年期信用贷款,无须抵押担保 [6] - 浦发银行苏州分行打造"5+7+X"的"浦科"产品体系,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 [6] 金融支持路径建议 - 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拓展科技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业务 [7] - 推广知识产权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7] - 运用银团贷款、并购贷款、项目融资、出口信贷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 [7]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银行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及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8-09 23:08
政策导向与行业战略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加快培育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 [1] - 银行业将科技创新服务作为核心抓手 通过精准金融服务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1] 银行业服务创新举措 - 银行业调整内部架构 建立科技金融领导协调机制 在科技资源集聚区设立专业分支机构 如中信银行设立12家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和200家先锋军支行 [2] - 优化管理制度 完善科技金融尽职免责机制 调整经济资本占用系数 实施差异化考核 提高科技金融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2] - 建立差异化风险评估体系 如中国银行制定科技企业专属风险管理政策 探索集中化业务管理机制 [3] - 推进数字赋能 运用大数据和AI构建企业画像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提升风险评估精准度 解决传统信贷信息不对称问题 [3] 产品创新与生态构建 - 银行业加快股权性投资业务发展 建立"投资+贷款"联动机制 探索直接投资、产业基金等模式 [4] - 打造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 加强与政府、投资机构等合作 解决技术评估、风险识别等痛点 [4] - 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 如科技债券、资产证券化业务 推广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服务 [7] 产业端金融支持案例 - 兴业银行深圳分行针对低空经济产业推出"腾飞贷" 为某无人机公司提供1000万元流贷额度 [5][6] - 浦发银行苏州分行推出"浦科"产品体系 为苏州悉智科技提供2000万元信用贷款 支持研发投入 [6] - 银行业聚焦新兴支柱产业 设计专项产品 如银团贷款、并购贷款等 助力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7]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银行业将持续深化金融创新与产业政策协同 推动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 助力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 [7]
研究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民生实事推进办理等工作
郑州日报· 2025-08-08 09:05
政府工作会议精神传达 -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强调要统一思想行动 用好发展机遇和优势 着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1] - 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加快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1] - 稳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 [1] -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落实防汛关键期措施 [1] -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 完善临灾预警机制 及时转移涉险群众 排查消除风险隐患 [1] - 预置救援力量 备足救灾物资 加强值班值守和实战演练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民生问题整治与推进 - 研究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以脱贫攻坚精神推进整治 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 [2] - 紧盯"蝇贪蚁腐"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 完善长效制度 [2] - 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拓展 [2] - 研究重点民生实事推进办理工作 完善机制打通堵点 加快进度提升质效 [2] 其他事项 - 学习《河南省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条例》 [3] - 研究其他事项 [3]
沪深300ETF(159919)红盘蓄势,圆通速递涨超9%领涨成分股,机构:仍然看好权益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8-01 11:00
沪深300ETF市场表现 - 沪深300ETF盘中成交1 14亿元 近1年日均成交11 16亿元 [3] - 近2周规模增长3887 14万元 [3] - 连续4天获杠杆资金净买入 最高单日净买入1565 41万元 最新融资余额达10 30亿元 [3] - 近6月净值上涨8 63%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 64% 最长连涨月数6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18 39%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4 63% [3]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9 05% [3] 宏观经济与政策动向 - 7月PMI显示生产端保持扩张 内需因"618"透支下滑但政策刺激或带动回升 外需边际下滑 企业信心未恢复 [3] - 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巩固经济回升 培育新兴支柱产业 避免债务驱动 强调巩固资本市场回稳 看好科技 消费及"反内卷"领域 [4] 沪深300指数成分股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2 76% 包括贵州茅台(4 19%) 宁德时代(3 15%) 中国平安(2 83%) 招商银行(2 69%) 兴业银行(1 84%) 长江电力(1 75%) 美的集团(1 68%) 紫金矿业(1 52%) 比亚迪(1 42%) 东方财富(1 38%) [4][6] - 成分股涨跌幅:紫金矿业(0 63%) 东方财富(0 90%) 中国平安(0 46%) 招商银行(0 34%) 宁德时代(0 29%) 长江电力(0 29%) 比亚迪(0 25%) 美的集团(0 19%) 兴业银行(-0 22%) 贵州茅台(-0 34%) [6] 投资渠道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沪深300ETF联接基金(160724)布局A股核心资产 [7]
新产业开辟新未来(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8-01 06:02
商业航天行业发展 - 商业航天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高频次 低成本发射成为现实 产业链条加速形成 [1] - 行业涵盖火箭发射 卫星制造 太空育种 文旅融合等多元业态 呈现"以点带面"发展特征 [1] - 2025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 5万亿元 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丰富 [1] 科技创新驱动因素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商业航天"高飞"核心动力 [1]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培育国际竞争力新兴支柱产业 [1] - 需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产业要素科学配置 并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突破 [1] 政策支持与产业前景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1] - 政策引领与市场需求共同孕育新兴产业成长空间 [1] - 在创新驱动下 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1]
政治局会议点评:稳中求进,厚积薄发
中银国际· 2025-07-31 14:02
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肯定了开年以来国内经济"稳中有进"的表现,同时指出需应对"风险挑战",政策基调延续"稳中求进",强调存量政策的落实和细化[2] - 政策方向聚焦消费潜力释放、新兴支柱产业培育及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资本市场将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2] - 市场短期或面临预期兑现压力,但资金面和基本面弱修复支撑下中枢将逐级抬升,科技与消费为配置主线[2] 宏观政策定调 - 宏观政策延续"稳中求进"总基调,表述从"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调整为"持续发力、适时加力",更强调政策连续性和细化落地[2] - 财政货币政策要求"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2] 重点政策方向 - **消费领域**:提出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作为释放内需潜力的首要任务[2] - **产业创新**:明确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2] - **行业治理**:调整"反内卷"政策措辞,从"治理低价无序竞争"转为"治理无序竞争",覆盖范围聚焦重点行业而非全行业[2] - **资本市场**:强调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势头,增量资金引入和科创企业上市为主要发力点[2] 市场影响分析 - 6月下旬以来市场突破震荡平台加速上行,情绪指标修复至接近去年10月高点水平[2] - 政治局会议后短期或现预期兑现行情,但资金面支撑和盈利弱修复背景下下行风险可控,中枢将呈"进二退一"式抬升[2] - 配置建议关注盈利因子修复,科技与消费为下半年两大主线[2]
汇百川基金:政治局会议宏观政策加码发力,财政货币双宽或已临近
财富在线· 2025-04-28 06:28
宏观政策加码发力 - 会议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包括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以及适时降准降息 [2] - 财政政策方面,专项债和特别国债的应用将直接带动总需求,参考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对家电、汽车等消费的显著拉动作用 [2] - 货币政策方面,若降准降息落地,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并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和流动性 [2] 服务消费为促消费新方向 - 会议明确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包括养老、医疗、旅游、餐饮等领域,并提出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3] - 服务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拉动弹性较大,政策支持将有效提振需求释放 [3] - 资本市场新消费板块热度较高,未来政策支持加力或进一步提升投资价值 [3] 支持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 - 会议提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重心放在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领域 [4] - 资本市场有望承接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需求,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4] - 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或迎来快速发展 [4] 政策落地与市场影响 - 政治局会议为顶层会议,未来具体政策落地节奏与力度是重要观测变量 [4] - 外部经贸摩擦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提升,逆周期调节迫切性增强,政策密集落地可能性上升 [4] - 市场向下有底,政策预期将成为短期情绪波动时的重要支撑 [4] 板块投资方向 - 建议降低高波动类风险因子暴露,关注内需政策受益方向如服务消费与新消费、新兴产业与国产替代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