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兴支柱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学习规划建议每日问答丨为什么要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
新华网· 2025-11-25 13:49
第二,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对保持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尤为迫切。近年来,在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国内 市场需求不足、生产要素成本攀升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 舶、建筑等重点产业规模扩展面临巨大挑战,部分出现供求失衡、"内卷式"竞争、物价低位运行等问 题,影响企业发展、居民就业和政府税收。"十五五"时期,石油化工等产业还可能面临国内需求达峰问 题,突破经济增长瓶颈、加快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保持经济量的合理增 长,必须加快打造新兴支柱产业,为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等提供坚实支撑。 第三,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对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举足轻重。历史证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催生出 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推动产业体系"新陈代谢"。抓住机遇的国家成功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有的保住强 国地位,有的新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没有抓住机遇的国家失去国际竞争力,有的退出强国行列,有的掉 入"中等收入陷阱"。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 所未有,涌现出一大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趋势性调整甚至重 塑。"十五五"时期,我国 ...
为什么要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
新华社· 2025-11-25 12:55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重要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着力打造新 兴支柱产业。"这是时代所需、发展所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
学习规划建议每日问答|为什么要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
搜狐财经· 2025-11-25 12:10
第三,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对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举足轻重。历史证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催生出 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推动产业体系"新陈代谢"。抓住机遇的国家成功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有的保住强 国地位,有的新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没有抓住机遇的国家失去国际竞争力,有的退出强国行列,有的掉 入"中等收入陷阱"。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 所未有,涌现出一大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趋势性调整甚至重 塑。"十五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竞争加剧的严峻复杂形势,必须把握住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将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打造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建 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居于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重要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着力打造新 兴支柱产业。"这是时代所需、发展所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二,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对保持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尤为迫切。近年来,在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国内 市场需求 ...
欧派家居再度获人民日报点赞!
中金在线· 2025-11-25 11:05
11月23日,人民目报重磅发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专题报道,系统阐述建设现代化产 业体系的核心路径,并聚焦"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升级三大方向。其中,欧派家居作为"融合 化"发展的标杆企业被重点报道,其从"产品制造商"向"生态服务商"的战略转型,展现了企业在产业融 合与模式创新上的实践成果。 (上接第一版) 观察一个行业,可以领略"绿色化"的澎湃 活力。 对比一组数据。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 产量不足1万辆;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均超 1200万辆,渗透率为 40.9%。 10余年发展,我国抓住绿色化转型机遇,率外 转换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如今,我国新能 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一跃成为 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置身一个场景,可以体会"融合化"的协同 魅力。 对着毛坯房拍张照,选择喜爱的装修风格,小 程序自动生成精美效果图;一键切换样式,各类吊 顶、墙面、地板、沙发随意搭配 …… "我们即将上线 人工智能设计助手,为客户提供所感即所要、设计 即制造、制造即服务的一站式家居解决方案。"欧 派家居集团副总裁朱耀军说。 "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眼下,越来越多企业 正从 ...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人民日报· 2025-11-23 10:45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地位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排在首位的战略任务 [1] - 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和走向未来的根基 [1][3] -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5] 实体经济的现状与支撑作用 - 2024年工业增加值达40.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30% [4] - 2025年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 [4] - 实体经济吸纳就业超4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4] - 中国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排名全球之首 [4]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案例与路径 - 山东滨州兴福镇厨具产业通过创新实现转型,热效率提高30%以上,占据全国40%市场份额,从业人员4.2万人 [1][2]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推进实体经济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 [7] - 上海汽轮机厂通过智能化改造,产能较传统模式提升12%至15% [7][8] 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成就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0年不足1万辆增长至2024年超1200万辆,渗透率达40.9% [9]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9] - 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企业从"产品制造商"转型为"生态服务商" [10] 新兴支柱产业的定位与前景 - 新兴支柱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版,兼具重要战略地位和高技术含量 [12][13] - 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17%,较"十三五"末提升约5.3个百分点 [16] -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18] 未来产业发展空间 -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未来5年预计新增10万亿元市场空间 [19] - 未来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19] -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量全球第一 [7]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人民日报· 2025-11-23 06:04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重要性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的首位战略任务,旨在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1] - 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之基,中国经济发展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1][3] - 现代化产业体系连接生产和消费,是国民经济的关键枢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5] 实体经济的现状与支撑作用 - 2024年工业增加值达40.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30%,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4] - 实体经济吸纳就业超4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4] - 中国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排名首次跃居全球之首[4] 产业升级的路径与成效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推进实体经济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7] - 智能化转型案例:上海汽轮机厂通过“智能革命”,产能较传统模式提升12%至15%[7][8] - 绿色化转型案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10年不足1万辆增至2024年超1200万辆,渗透率达40.9%,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并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9] - 融合化转型趋势:企业从“产品制造商”转向“生态服务商”,通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10] 新兴支柱产业的定位与发展前景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其需兼具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特征,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11][12] - 新兴支柱产业是突破经济增长瓶颈的现实所需,部分传统重点产业如石油化工面临需求达峰和贸易环境挑战[14][15] - 预测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超17%,较“十三五”末提升约5.3个百分点[18] - 低空经济是新兴支柱产业例证,今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19][20] 传统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协同发展 - 传统产业是当前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其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约80%,推动其提质升级未来5年预计新增10万亿元市场空间[21] - 未来产业作为今日的幼苗,未来10年新增规模可能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21]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人民日报· 2025-11-23 06:00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地位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被列为“十五五”规划建议的首位战略任务,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1] - 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一国强盛之基 [1][3] - 202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40.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30%,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 [4] 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 实体经济吸纳就业超4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4] - 中国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排名首次跃居全球之首 [4] - 现代化产业体系连接生产和消费,是国民经济的关键枢纽,有利于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5] 产业升级的路径与成效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推进实体经济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 [7] - 上海汽轮机厂通过智能化改造,产能较传统模式提升12%至15% [8]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2010年不足1万辆增至2024年均超1200万辆,渗透率达40.9%,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首位 [9] 新兴支柱产业的定位与发展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其兼具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特征 [11][12] - 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超17%,比“十三五”末高约5.3个百分点 [18] - 低空经济是新兴支柱产业代表,预计今年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20] 传统产业与未来产业的潜力 - 传统产业是当前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约80%,推动其提质升级未来5年预计新增10万亿元市场空间 [21] - 未来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21] - 山东滨州兴福镇通过坚守厨具产业并狠抓创新,其厨具产业现约占全国40%的市场,从业人员达4.2万人 [1][2]
【权威访谈·擘画新蓝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央广网· 2025-11-16 10:22
央广网北京11月1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系列报道《权威访谈·擘画新蓝图》,16日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国 统一大市场等工作进行解读。 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十五五"时期,我们将更加注重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发挥税收在促 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等方面的作用,保持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更加注重调动"两个积 极性",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 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加快构建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在发展中化债,在化 债中发展,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建议》明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部署了优 化提升传统产业等4方面重点任务,其中特别提到"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全会提出"坚决破除阻碍全 ...
如何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点?权威解读
央视网· 2025-11-14 21:54
“十五五”规划经济发展核心主题 - 高质量发展被确立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 [1]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紧要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1] - 全会再次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充分反映了党心民心,增强了各方面信心 [3]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 [3] - 部署4方面重点任务: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3] - 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3] - 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 实施产业创新工程,推动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和自主可控方向发展 [4] - 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打造更多万亿级规模的新兴产业 [4]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从4个方面作出重点部署 [5]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突破“卡脖子”问题,筑牢科技支撑引领的根基 [5]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使创新链产业链更好地无缝对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5] -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 [5]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5] 强大国内市场与全国统一大市场 - 围绕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5] - 明确提出要“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5] - 加快提高公平竞争审查能力,从源头防止不当市场干预行为 [6] -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坚决纠治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挤压其他经营主体发展空间等行为 [6]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围绕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作出一系列部署 [6]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6] - 更加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积极发挥税收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等方面的作用 [7] - 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7] - 持续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7] -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升资本市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主动适应科技型企业成长需求 [7] 高水平对外开放 - 围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7] - 高水平的开放应体现在市场准入水平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高、双循环良性互动水平高 [8] - 接下来开放的重点是服务业,争取再创制造业开放的辉煌 [8] 农业农村现代化 - 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8] -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加快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9] - 统筹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9] 区域协调发展 - 围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5方面重点部署 [9] - 推进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建设,强化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0] - 加强重点城市群协调联动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深化跨行政区合作 [10] - 健全区域间规划统筹、产业协作、利益共享等机制,推动不同区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10] 金融与财政支持方向 - 金融系统要进一步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2] - 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2] - 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出台更多扎实有效的金融支持措施 [2] - 加强财政资金保障和财政政策支持,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提供有力保障 [2] - 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把宝贵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出效益来,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2] - 全面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加大金融执法力度,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7]
国富氢能齐鲁液氢项目正式量产 蓄势发力再造中国高技术产业
智通财经· 2025-11-13 09:30
项目突破与意义 - 国富氢能提供核心装备与服务的齐鲁液氢项目实现重大突破,10吨/天液氢成功调试批量出液,这是国内首套10吨级具备完全国产化自主知识产权的氢气液化工厂项目[1] - 项目于2023年5月核心装备下线,2024年5月完成安装调试并通过专家核验,现已通过稳定性测试达成量产条件[1] - 该项目的成功为国内大规模液氢产业化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并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 技术性能与优势 - 液氢量产性能优势显著,氢气液化综合能耗低于12kW.h/kg-LH2,产品氢中仲氢含量实测超98.5%,纯度达7N以上,各项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2] - 装备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多级预冷氢膨胀制冷技术,核心部件20K氢液化冷箱与氢膨胀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运行稳定等特点[2] - 产品品质符合标准,可为下游燃料电池交通工具、半导体产业电子级气体等多元化应用提供可靠保障[2] 产业影响与战略定位 - 液氢工程相比LNG工程具有更明显规模效益,对标美国经验,液氢成本随液化规模数量级提升而大幅下降,该项目为后续百吨级液氢工程建设奠定基础[2] - 作为“西氢东送”战略重要技术路径,超大规模液氢工厂促进液氢长距离水陆联运规模化和市场化,并为氢气长输管道调峰储能提供高效方案[2] - 液氢作为最高品质新能源载体,将推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并在量子科技、超导与核聚变能等新经济增长领域发挥重要作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