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活化
搜索文档
易建联和腾讯万达入股,这家赴港IPO的潮玩公司能迎来辉煌一刻吗?
搜狐财经· 2025-09-16 00:13
上市申请与股权结构 - 公司于2025年5月22日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联席保荐机构为花旗和华泰国际 [1] - 上市前10天,万达电影与腾讯系儒意控股斥资1.44亿元突击入股,获得公司7%股权,为公司带来影视及游戏IP联动想象空间 [3] - 单一最大股东集团(陈威、黄今、柏洁及相关方)合计持股37.06% [7][8]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IP玩具公司,按2024年GMV计,在中国多品类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二,整体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2% [4][22][23] - 公司实现全产业链运营,覆盖IP孵化、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及销售渠道,拥有超过100个自有及授权IP [4] - 公司采用“自有IP运营+顶级授权IP合作”的双轮驱动战略,目标客群为25-35岁男性玩家 [4]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4.5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29亿元 [5] - 同期毛利从1.34亿元增长至2.52亿元,毛利率从28.9%提升至39.9% [6] - 尽管毛利增长,但报告期内公司录得净亏损分别为-170.8万元、-7193.4万元和-1.22亿元,净亏损率从-0.4%扩大至-19.3% [6][7] - 经调整后,公司在2023年和2024年实现利润1910.3万元和3201.3万元,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4.0%和5.1% [6] 收入结构与地域分布 - 公司收入高度依赖授权IP,授权IP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0.2%攀升至2024年的64.5%,而自有IP收入占比从28.5%下滑至24.5% [9][12] - 海外市场增长迅速,收入从2022年的3536.9万元增至2024年的1.47亿元,收入占比从7.6%提升至23.4% [5][16] - 销售渠道以经销商为主,2022年至2024年经销商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66.7%、62.1%和66.8% [13][15] 成本与费用分析 - IP授权成本高昂,2024年IP授权成本达4575.5万元,占销售成本的12.1% [9] - 期间费用投入较大,2024年销售及营销开支、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合计占收入的34.2% [9] 运营效率与财务状况 - 公司存货从2022年的1.24亿元增至2024年的1.54亿元,但存货周转天数从150天改善至115天 [10]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的2040万元增至2024年的5170万元 [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在2024年转为负值,为-825.5万元 [11] - 资产负债率高企且持续恶化,从2022年的155.53%升至2024年的185.26%,存在资不抵债情形 [11] 战略挑战与竞争格局 - 核心授权IP面临到期风险,如“蜡笔小新”(2027年到期)等,2024年GMV超3.8亿元的“蜡笔小新”占公司总收入过高 [12][13] - 与头部竞争者差距显著,泡泡玛特和布鲁可2024年市场份额分别为11.5%和5.7%,公司仅为1.2% [22][23] - 产品线分散,缺乏战略聚焦和能够扛起营收的大单品,导致品牌定位模糊 [19][20] - 线下直营门店数量从2022年的19家锐减至2025年5月的仅剩5家 [16] 行业前景与融资情况 - 中国IP玩具市场2024年总规模为756亿元,未来五年预计以17%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 [24] - 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C+轮融资后投后估值达42.73亿元,对应市销率(PS)约为6.5倍,显著低于泡泡玛特(约24倍)和布鲁可(约14倍) [20][21][22]
52TOYS估值三年停滞,潮玩「差生」难讲新故事丨智氪
36氪· 2025-06-27 18:15
公司概况 - 乐自天成于2024年5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成为第四家冲刺IPO的潮玩企业,旗下品牌52TOYS的2024年GMV为9.3亿元,营业收入6.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0.32亿元 [3] - 公司营收规模不及泡泡玛特的十分之一,与拼搭玩具龙头布鲁可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3] - 2022-2024年总营收从4.63亿元增长至6.3亿元,复合增速16%,其中授权IP收入增速(32%)显著高于自有IP(8%) [5][6] 品牌与产品策略 - 品牌定位"多而全",主张"玩点有趣的",强调玩具交互性,与泡泡玛特的情感导向形成差异 [4] - 产品线覆盖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变形机甲等6大类,IP总数达115个(自有35个+授权80个),超过泡泡玛特(约80个) [4] - 缺乏战略聚焦,2016-2021年连续推出猛兽匣、超活化等多个品类,但未形成类似泡泡玛特Molly的爆款单品 [14] 财务表现 - 毛利率从2022年28.9%提升至2024年39.9%,主要受益于原材料(ABS/PVC)价格下降 [16]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2年-0.57亿元改善至2024年0.32亿元,净利率从-12.3%提升至5.1% [18] - 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销售费用率从27%降至22%,主要因削减直营店减少折旧摊销(从0.3亿元降至0.16亿元) [18] 渠道与区域布局 - 销售渠道以经销为主(66.8%),直销占比30.9%,线下自营门店从2023年15家缩减至2025年5家 [6][7] - 海外收入增速显著,2022-2024年从0.35亿元增至1.47亿元,占比从7.6%提升至23.4%,主要来自东南亚、日韩及北美市场 [8][9] - 国内收缩直营店同时海外扩张授权品牌店(2024年达16家),策略上可能为避开与泡泡玛特正面竞争 [9] 行业对比与估值 - 2021年C轮估值42.5亿元,2025年C+轮微增至42.73亿元,三年估值停滞反映业绩增长乏力 [19] - 当前PS约6.5倍,显著低于泡泡玛特(24倍)和布鲁可(14倍),估值折让体现基本面差距 [19] - 行业景气度带动估值被动提升,但长期需依赖业绩证明自身价值 [20]
两大原创IP首秀吸睛 52TOYS构建多元自有IP矩阵
证券日报网· 2025-06-05 19:12
公司自有IP发展 - 公司在"2025TOYHEARTEXPO玩心展"期间公布三大自有潮流IP,包括2022年推出的NOOK及全新CiCiLu、PoukaPouka,强化产品矩阵[1] - 自2019年起持续推出自有潮流IP,包括NOOK、Sleep、Lilith等,同时拥有科幻IP猛兽匣和文化IP超活化、胖哒幼PandaRoll[1] - 截至2024年底拥有35个自有IP,2023年起加码全球优质IP储备,多个筹备中IP将陆续上市[1] 产品与IP运营策略 - 产品形态覆盖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发条玩具、变形机甲、拼装玩具、毛绒玩具及衍生周边六大品类[2] - 注重IP风格差异化,结合产品品类定制开发以诠释IP内核[2] - 截至2024年底拥有80个授权IP,与迪士尼等国际IP建立长期合作,形成"自有IP+授权IP"双轮驱动模式[2] IP生态布局 - 2023年初启动猛兽匣IP内容生态建设,涵盖小说、漫画、动画等跨业态形式[2] - 自有IP矩阵覆盖潮流、科幻、文化三大类别,持续孵化运营以提升竞争力[2]
自有+授权打造中国领先的IP玩具公司——乐自天成(H02155.HK)招股说明书解读
光大证券· 2025-05-28 08: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乐自天成是国内领先玩具公司 秉持“IP中枢”战略 开发多品类IP玩具 截至2024年底拥有超100个自有及授权IP 按2024年GMV计在中国多品类IP玩具公司中排第二 [3] - 中国IP玩具市场较分散且潜力大 2024年规模达756亿元 2020 - 2024年CAGR为11.7% 预计2024 - 2029年以17.2%复合增速增长 2024年中国人均IP玩具支出远低于日美 [4] - 公司坚持“IP中枢”战略 自有+授权双轮驱动IP产品业务发展 自有IP强化品牌形象 授权IP扩充产品种类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乐自天成:中国头部IP玩具公司 - 公司秉持“IP中枢”战略 开发多品类IP玩具 截至2024年底拥有超100个自有及授权IP 覆盖IP孵化等各环节 按2024年GMV计在中国多品类IP玩具公司中排第二 [9] - 公司旗下核心品牌52TOYS于2015年成立 渠道上2017 - 2025年进入多个海外市场并布局海外电商 产品上2018年签授权协议 2019年推首个自有IP 2021年推可动玩偶系列 [11] - 2024年公司收入6.3亿元 同比增30.6% 主要因授权IP产品收入增长 收入主要源于IP产品 授权IP产品销售收入占比64.5% 自有IP产品销售收入占比24.5% [15] - IPO前 公司单一最大股东集团由一致行动人等构成 共拥有37.06%股份 董事会主席陈威等分别持股19.03%、9.69%、8.09% [20] 中国IP玩具市场潜力较大,竞争格局分散 - 2024年全球IP衍生品市场规模达1.4万亿元 2020 - 2024年CAGR为8.3% 中国与东南亚市场规模增速较快 2020 - 2024年CAGR分别为15.1%与16.2% 预计2024 - 2029年仍高于整体 2024年中国IP玩具市场规模756亿元 2020 - 2024年CAGR为11.7% 预计2024 - 2029年以17.2%复合增速增长 [26] - 2020 - 2024年中国IP玩具市场中静态/可动玩偶增速最快 CAGR分别为17.2%/15.4% 2024年拼搭和组装玩具占比最高 市场规模268亿元 2024年中国人均IP玩具支出仅53.6元/年 远低于日本和美国 [30] - 按2024年GMV计算 公司总GMV为9.3亿元 在中国IP玩具市场中 本土IP玩具公司排第三 本土多品类IP玩具公司排第二 全球IP玩具公司排第七 2024年中国IP玩具市场前十大公司共占市场份额46.1% [35] 自有+授权IP双轮驱动IP产品业务发展 - 公司坚持“IP中枢”战略 以IP为核心驱动跨部门合作 具备内容洞察、产品设计和商业化能力 [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有35个自有IP 2024年自有IP销售收入1.54亿元 同比增18.5% 占总收入24.5% 毛利0.65亿元 毛利率42.5% 自有IP产品包括潮流IP、科幻IP、文化IP [42] - 公司潮流IP以年轻消费者为目标客群 包括自研和合作设计师的IP 研发出多种产品形态 [46] - 公司自有科幻IP产品主要是猛兽匣系列 有超300个可变形玩具 截至2025年5月22日有288款在售SKU 涵盖多种产品及衍生周边 还强化内容生态 [48] - 公司文化IP产品涵盖胖哒幼和超活化两大系列 截至2025年5月22日 胖哒幼有195款在售SKU 超活化有147款在售SKU [54] - 2024年公司授权IP产品销售收入4.1亿元 占比64.5% 毛利1.7亿元 毛利率42.0% 2022年以来毛利率持续改善 截至2022/2023/2024年底分别拥有44/55/80个授权IP 截至2025年5月22日有超1400个基于授权IP的在售SKU [60] - 2024年公司经销商销售收入4.2亿元 占收入比例66.8% 直营渠道收入1.9亿元 占比30.9% 截至2024年底 中国有336名经销商 海外有90名经销商 直营渠道包括无人零售机等 有10家品牌店 [65] 经调整利润向好,费用端持续优化 - 公司2024年收入6.3亿元 归母净亏损1.2亿元 主要因按公允价值变动计入的金融负债变动 2023年起经调整净利润转正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0.32亿元 经调整净利率5.1% 2024年整体毛利率为39.9% 自2023年以来基本稳定 [70] - 2024年公司总费用率为34.1% 同比下降2.5pct 因业务规模扩大释放经营杠杆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 830万元 因备货水平提升 [74]
52TOYS冲港股,“泡泡玛特的门徒”长大了?
创业邦· 2025-05-27 11:36
行业背景 - 泡泡玛特市值达到30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市场寻找下一个谷子经济核心标的的需求迫切[3] - 中国潮玩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IP玩具产业几乎不受经济周期影响随着年轻人消费能力提升未来若干年份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8] - 中国IP玩具市场集中度仍然偏低2024年前十大品牌GMV合计占比46.1%而成熟的日本市场CR3已达72.2%[8] 公司概况 - 52TOYS是中国第三大IP玩具公司2024年市场份额1.2%仅次于泡泡玛特11.5%和布鲁可5.7%[9] - 公司创立于2015年创始人陈威曾长期代理国际玩具品牌黄今联合开发《三国杀》在游戏和玩具行业经验丰富[3][4] - 公司早期强调文化和收藏属性2016年推出自研变形机甲玩具"猛兽匣"系列2017年开发面向文旅市场的"超活化"系列[6] 产品与IP - 公司拥有35个自有IP包括科幻IP猛兽匣文化IP胖达幼及潮流IP Nook Sleep等[6]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拿下80个授权IP包括蜡笔小新猫和老鼠迪士尼经典等2025年又签下《十三号星期五》等新授权[6][8] - 产品形态从变形机甲扩展到静态玩偶可动玩偶发条玩具拼装玩具毛绒玩具及周边产品等全面覆盖[6] 市场布局 - 2017年进入日本市场2018年进入美国市场2022年布局海外电商2023年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设立授权品牌店[8] - 2022-2024年海外收入分别为3540万元5860万元1.4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7.6%提升至23.4%[8] - 截至2024年底与400名经销商合作覆盖超过20000个终端网点[1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6.30亿元经调整年内利润分别为-5675.4万元1910.3万元3201.3万元[8] - 2024年中国市场GMV为0.93亿元人民币市场份额1.2%[9][11] 战略合作 - 获得万达电影和中国儒意战略投资可进入万达电影渠道销售并可能优先开发其影视IP[16][17] - 影视类IP是公司强项曾推出《流浪地球2》系列玩具与迪士尼《星际宝贝史迪奇》深度合作并获《镖人》授权[19] 发展潜力 - 公司被认为比早期泡泡玛特更像早期迪士尼拥有立体化IP方法论通过内容生态扩大IP热度和粉丝群体[13][15] - 市场进入IP玩具黄金时代三巨头发展空间巨大52TOYS在业务核心产品形态市场布局等方面最像泡泡玛特[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