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速冻汤圆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1-10 04:51
行业核心观点 - 行业处于结构性转型与持续增长的关键时期,市场规模在2024年逼近60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10% [1] - 增长由“懒人经济”、家庭结构小型化、餐饮连锁化提升及预制菜风口共同驱动,韧性强劲 [1] - 行业结构呈现显著分化,传统速冻米面制品增速趋稳,而速冻火锅料和速冻菜肴成为增长双引擎 [1] - 竞争格局呈现“一超多强”与高度分散并存,安井食品为行业龙头,速冻菜肴领域整合空间巨大 [1] - 未来趋势聚焦产品高端化与健康化、预制菜深度融合、B/C端渠道协同分化及供应链智慧化升级 [1][1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约6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 [35] - 2018年市场规模约4250亿元,至2023年已达约6150亿元,期间保持稳健增长 [32][35] - 2020年疫情催化C端家庭储备需求激增,2021年B端需求强劲反弹 [32] - 市场增长动力从“填补空白”式转变为B端降本增效的刚性需求与C端便捷化消费升级的双轮驱动 [36][37] 细分市场结构 - 传统速冻米面制品(如水饺、汤圆)作为市场基石,增速趋于平稳,C端市场品牌集中且高端化 [1][11] - 速冻火锅料制品(如鱼丸、肉丸)受益于火锅业态蓬勃发展,是重要增长引擎 [1][18] - 速冻菜肴制品(预制菜核心形态)是当前增长最快的品类,在B端降本增效与C端便捷化需求下爆发式增长 [1][11] - 速冻菜肴细分包括即热类(熟制菜肴)和即烹类(生制调理)产品 [20] 市场竞争格局 - 安井食品凭借B端深度布局、强大供应链整合能力及“B/C兼顾”战略,成为行业“一超” [1][12] - 三全食品和思念食品在C端速冻米面市场占据传统优势,并积极向B端及预制菜领域拓展 [1][12] - 千味央厨专注B端大客户服务 [1] - 整体市场集中度(CR5)偏低,速冻菜肴领域存在大量区域性中小企业,行业整合空间巨大 [1][12]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受农产品(如猪肉、鸡肉、鱼糜、蔬菜)价格周期性波动影响,直接挤压中游企业利润 [28] - 中游依赖规模化生产与锁鲜技术(如IQF、液氮速冻),头部企业通过自动化产线提升效率 [1][30] - 下游冷链物流成本高、发展不均是核心短板,但第三方冷链服务商崛起与新零售渠道拓展带来机遇 [1] - 冷链物联网(IoT)和信息系统(WMS/TMS)的应用提升了物流调度效率与温控可视化水平 [30] 消费者行为洞察 - C端消费主力为Z世代与新锐白领,需求聚焦安全、口味、健康,愿意为高端产品支付溢价 [1][37] - 消费动机源于“懒人经济”、“一人食”及生活节奏加快,场景向下午茶、夜宵、健身等多元化拓展 [29][37] - 购买决策受清洁标签、少添加剂等健康因素影响,购买渠道向O2O即时零售倾斜,社交媒体种草影响显著 [1][29] 宏观环境分析(PEST) - 政策环境:食品安全监管趋严、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及地方政府对预制菜产业支持为行业提供利好 [26] - 经济环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餐饮业连锁化复苏是驱动因素,而上游成本波动与人工能源成本上涨构成制约 [27][28] - 社会环境:家庭小型化、空巢青年增多、“懒人经济”盛行是核心驱动,疫情提升了C端渗透率并固化了消费习惯 [29] - 技术环境:速冻锁鲜技术、自动化生产、复热技术(如空气炸锅专用系列)持续进步,提升产品品质与消费体验 [30] 行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 行业发展历经启蒙与工业化(1980s-2000s)、黄金发展与品牌化(2001-2015)、结构分化与新零售(2016至今)三个阶段 [23][24][25] - 未来趋势明确为产品结构高端化与健康化、预制菜深度融合、B/C端渠道协同与精细化分工、供应链智慧化升级 [13] - 能够把握预制菜机遇、平衡B/C端发展并构建高效柔性供应链的企业将引领行业未来发展 [1][13]
河南供应链,有多厉害?
36氪· 2025-11-04 09:08
文章核心观点 - 河南凭借其强大的食品供应链体系,正从“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迈进,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完整的产业链条、高效的物流网络和成熟的产业集群上 [1][17] 河南食品企业的“明星势力” - 三全食品是中国冷冻食品行业领军企业,其发展得益于河南的粮食资源、人口资源和铁路物流优势,京广铁路使其产品能以低成本、短时间推广至全国 [2] - 三全产业链上有中小企业7800余家,其中上游供应链中小企业2600多家,超60%在河南区域内,完善的配套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3] - 思念食品通过“公司+标准+合作组织(公司)+基地”模式,在多地建立订单农业基地,每年加工转化数十万吨农产品 [5] - 王守义十三香依托驻马店香辛料种植基地,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每小时可生产20吨调味品,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辛料调味品企业 [7] - 仲景食品依托西峡县香菇资源,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其香菇酱、葱油酱连续多年全国销量第一 [7] 品牌崛起背后的产业优势 - 通许县是全国最大酸辣粉生产基地,主料种植面积达29万亩,年产酸辣粉7.2亿桶,产品占据全国市场60%,全国市场每10桶酸辣粉有8桶产自河南,其中6桶出自通许 [8] - 温县作为“中国速食调味料之都”,拥有全国最大速食调味料生产基地,年产调味料60万吨,占全国市场60%以上,为广西螺蛳粉提供90%核心原料,为河南酸辣粉提供80%调味料 [10] - 息县和原阳的预制菜加工基地代表河南供应链的现代化转型,原阳预制菜产业园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周期运营服务体系 [10][11] 供应链助推下的“胖东来现象” - 胖东来70%生鲜实现基地直采,与鄢陵县合作基地实现叶菜类12小时从田间到货架,采购成本降低22% [13] - 胖东来商品结构中河南本土品牌占比显著,其定制化商品合作企业中70%为河南本土中小企业,例如与许昌本地面粉厂联合开发的产品推动企业产能提升3倍 [13][14] - 胖东来与京东物流打造的首个河南供应链产业基地已投入运营,依托其8大种类100多个自有品牌系列产品,通过智能物流仓储服务满足全国需求 [14] 宏观层面的系统性支持 - 河南省将现代食品产业集群作为五大主导产业之首,计划到202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 [16] - 河南已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和覆盖全省的高速公路网络,郑州航空港拥有航空、铁路、公路和海运四位一体的运输体系 [16]
无锡贝塔融资破亿,推动碳-14全产业链建设及碳-14核电池产业化
财富在线· 2025-10-21 13:28
公司融资与战略发展 - 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于10月20日完成亿元级C轮战略融资 [1] - 著名企业家、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民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并加盟担任荣誉董事长、总裁、董事 [1] -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建设全球领先的碳-14产业链及"烛龙"系列C-14核电池的研发与产业化 [1] 公司技术与产业链 - 公司是中国首家专业从事战略核素C-14领域同位素技术开发及应用的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 [6] - 打造出全球独具特色、技术领先的"辐照靶料-分离提纯-C-14源材料-C-14关键前体化合物-C-14标记服务-C-14产品(核药、核电池)-C-14分离回收"的C-14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6] - 于2020年12月26日首次实现了C-14源材料的国产化,彻底打破了中国C-14源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 [8][9] - 自主开发出300多台(套)半自动化同位素标记合成专用设备,实现了100多种常用C-14关键前体化合物的国产化 [9] 公司产品与研发进展 - 2025年3月9日,公司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合发布中国第一款、全球首款碳化硅基C-14核电池工程样机"烛龙一号" [10] - "烛龙二号"C-14核电池研发进展顺利,冷试验已取得成功,预计年底前研制出多枚体积更小、功率更高的核电池 [12] - "烛龙三号"的设计工作已经启动,未来可实现大批量生产,公司已注册成立全资控股子公司来加快推进产业化 [12] 公司市场与合作 - 公司已为200多家上市公司、龙头企业、行业新秀、科研院所等成功标记了600多款创新医药、农药、兽药化合物 [9] - 已有13款由公司提供C-14标记服务的创新医药、农药获得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的批准上市 [9] - "烛龙一号"的发布吸引了航空航天、深海极地、创新医疗、物联网传感器等多个领域的潜在合作伙伴前来洽谈合作 [10] 行业背景与机遇 - 公司创始人李刚为中国首批"863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6] - 公司发展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于今年9月12日正式颁布,中国核能产业迎来首部基础性法律 [14]
痛骂西贝的年轻人,转头捧火了河南“预制菜之王”
商业洞察· 2025-09-23 17:48
文章核心观点 - 尽管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争议,但行业仍在快速发展,安井食品通过差异化战略和精准的市场策略,成功崛起为行业领导者 [11][28][31] -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是分化的:对以次充好的高价餐厅持批评态度,但对明码标价、高性价比的品牌如麦当劳、老乡鸡等则持宽容态度 [7][9][11] - 市场争议和规范化进程反而有助于行业优胜劣汰,为安井食品等头部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60][61][62] 预制菜行业背景与安井食品的崛起 - 河南郑州是中国预制菜产业的发源地,孕育了三全食品、思念食品、千味央厨等知名企业 [17][19] - 安井食品创始人刘鸣鸣为避开与三全、思念的正面竞争,选择差异化路径:在产品上避开传统水饺汤圆,主攻馒头、花卷、鱼糜制品;在渠道上聚焦农贸市场与中小餐饮店,而非大型商超 [24][25] - 公司高度重视经销商关系,采用3-4名销售员服务1家经销商的模式,远超行业平均的1对2-3家 [25] - 安井食品营收从2017年上市时的34亿元增长至去年的151亿元,规模已超越早期行业巨头 [28][30] 安井食品的市场策略与成功关键 - 公司通过提供无法抱怨的低价作为核心策略之一,曾主动发起长达4年的价格战,使火锅料品类收入在2012-2016年间增长118% [42][44] - 通过在全国建设12大生产基地实现高效物流覆盖,将物流费用压缩至营收的1.9%,远低于5%的行业平均水平 [44] - 采用“大单品”战略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2024年拥有39个年营收过亿的大单品,其中4个单品年营收超过5亿元 [46][47] - 精准把握市场趋势,提前布局热门品类:2007年转向速冻火锅食材,2018年布局预制菜,推出面向B端的“安井小厨”和面向C端的“冻品先生”品牌 [48][49] 行业发展趋势与公司未来展望 - 安井食品的预制菜业务增长迅猛,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28%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31%,已成为公司第二增长引擎 [40][65] - 行业规范化进程加速,《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于2025年9月通过审查,官媒定调应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市场争议后预制菜板块股价出现上涨 [61][62] - 公司看好海外市场机遇,认为海外中餐存在的厨师短缺、标准化难题为预制菜提供了发展空间 [64] - 创始人刘鸣鸣预测,速冻菜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速冻米面和火锅料的总和 [64]
三全食品拟建设澳大利亚生产基地 加快“出海”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7-22 14:40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拟投资2 8亿澳元建设澳大利亚生产基地 通过设立香港子公司及开曼群岛孙公司实施投资 主要用于固定资产购置 基础设施改造 营销体系建设等[1] - 海外工厂建设内容为速冻食品生产基地 目标市场包括澳大利亚 新西兰及东南亚[1] - 公司主动求变 因国内竞争激烈且海外业务受检疫政策及冷链成本限制 需把握海外供需缺口机遇[1] 目标市场分析 - 澳新市场速冻食品人均年消费额达120美元 远超中国的35美元 具备高消费能力与低竞争密度[2] - 东南亚速冻食品市场规模达85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9% 人口基数庞大[2] - 新西兰业务据点可辐射南太平洋市场如斐济 萨摩亚等[2] 业绩表现与投资影响 - 公司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2 18亿元 同比下降1 58% 净利润2 09亿元 同比下降9 22%[3] - 此次投资旨在突破产品局限 缩短供应链半径 提高海外市场销售收入 完善海外产能布局[3] - 行业分析师认为公司产品线与海外市场匹配度存在局限性 品牌效应 规模效应及供应链尚未成熟[3] 行业背景 - 国内食品市场受经济 人口等因素影响 潜在扩张空间有限 海外华人密集区成为新兴市场焦点[2] - 公司为国内首家速冻米面食品企业 主营速冻汤圆 水饺 粽子及面点等产品[2]
甜粽子和咸粽子都没人吃了?
虎嗅· 2025-05-30 12:12
行业概况 - 中国粽子市场规模在2024年突破百亿大关,并预计2025年将达到110亿元 [9][11] - 行业呈现"大盘增长、龙头收缩"的分化格局,传统品牌线下销售额下滑但线上渠道销量火爆 [1][12][14] - 创新口味粽子市场占有率已突破30%,且增速显著高于传统品类 [20] 头部品牌表现 - 五芳斋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14.57%,其中粽子业务营收下滑18.64%,销量减少约20% [5] - 真真老老2024年净利润亏损扩大至2900万元(2023年亏损810万元),米制品业务销量下降17.62% [6] - 三全食品速冻面米制品(含粽子)营收负增长,拖累整体业绩 [8] 渠道变革 - 2025年5月线下渠道包装粽子销售额同比下滑34.53%,销售件数减少26.78%,SKU数量从4092个缩减至2657个 [13] - 线上渠道销量火爆,部分网红款断货,与传统线下渠道形成鲜明对比 [2][14] - 头部品牌仍保持线下铺货优势:五芳斋铺货率从82%提升至87%,真真老老铺货率激增至22% [17] 产品趋势 - 甜品化(榴莲/芋泥/奶黄流心)、菜品化(黑椒牛肉/鲍鱼松茸)、健康化(紫米/藜麦)成为创新三大方向 [21] - 低糖低脂粽子快速崛起,预计2030年健康粽子市场占比将超40% [23] - 传统高油高糖配方面临挑战,100克烧肉粽需运动213分钟才能消耗 [23][24] 竞争格局 - 新消费品牌通过奇特口味、健康配方和联名策略瓜分传统龙头市场份额 [2] - 行业面临传统口味坚守与创新突破的战略抉择,老字号与新势力竞争白热化 [26] - 过度包装的礼盒粽子面临市场淘汰风险 [27]
上榜的国民级消费品牌众多!河南“中”在哪儿?
搜狐财经· 2025-05-29 12:03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500强榜单分析 - 首个基于消费者真实购买行为的大数据榜单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机构联合推出,阿里巴巴淘天集团提供技术支持,将每季度更新一次[1] - 2025年第一季度榜单显示苹果以100分居首,华为95.3分第二,小米95.13分第三,美的94.08分第四[2] - 中外品牌数量呈现"七三开"格局,本土品牌在3C数码、家电等领域表现突出,如华为、小米成交金额增速已超过苹果[9] 河南品牌现象 - 河南省以10个上榜品牌跻身内地省份第11位,德佑、白象、双汇等进入500强[1] - 河南食品品牌占据重要地位,包括双汇、三全、卫龙、好想你等"第一股",食品类目占河南上榜品牌一半[3] - 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1/10,用1/16耕地生产1/4小麦,为食品工业提供基础[3] 代表性河南品牌发展 - 双汇2025年Q1营收142.69亿元,从肉联厂发展为全球肉类知名企业,推动产品多元化[4] - 卫龙将辣条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运营,产品远销海外成为文化输出名片[4] - 好想你通过技术创新将红枣产业升级为现代化健康食品产业,积极拓展电商渠道[4] - 德佑湿厕纸品牌三年内快速崛起,"18-24岁成交人数增速"达0.7,店铺好评率8.82[6][7] 新锐品牌创新案例 - 允儿妈聚焦童装市场,与插画师合作推出创意产品[7] - 天空树假发片品牌单日销售额达百万元,曾获天猫细分类目第一[7] - 天星教育连续五年高考教辅图书全国零售销量第一[7] - 仲景宛西制药开发香菇酱等健康食品,构建立体化电商营销矩阵[7] 消费趋势与指数变化 -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从2023Q1的59.42增至2025Q1的63.38,增长近4分[9] - 产品创新、细分场景、悦己消费是品牌增长重要动力[10] - 榜单首次引入"新锐度"指标,考察销售增速、创新力及年轻消费群体吸引力[10] - 淘宝天猫月活用户超9亿,成为品牌重要载体和研究数据来源[10]
三全食品(002216):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首次覆盖:延续承压,期待改善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28 22: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三全食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格为 12.84 元/股 [4][5][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需求相对承压、竞争较大致公司业绩承压,公司在主要销售渠道均有所侧重,期待后续经营改善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 2023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70.56 亿、66.32 亿、68.12 亿、71.32 亿、74.35 亿元,增速分别为 -5.1%、 -6.0%、2.7%、4.7%、4.3% [3] - 2023 - 2027 年,净利润(归母)分别为 7.49 亿、5.42 亿、5.62 亿、5.99 亿、6.41 亿元,增速分别为 -6.5%、 -27.6%、3.7%、6.6%、6.9% [3] 交易数据 - 总市值 103.22 亿元,总股本/流通 A 股为 8.79 亿/6.3 亿股 [4] - 52 周内股价区间为 9.08 - 13.63 元,流通 B 股/H 股为 0 [4] 资产负债表摘要 - 股东权益 46.2 亿元,每股净资产 5.26 元,市净率 2.2,净负债率 -15.34% [4] 业绩表现 - 2024 年整体行业增长放缓、品类竞争态势给公司业绩带来压力,24Q4、25Q1 均延续下滑态势 [5] - 2024Q4 营收 15.07 亿元,同比 -8.14%,归母净利润 1.48 亿元,同比 -24.91%,扣非归母净利润 1.02 亿元,同比 -36.91% [5] - 2025Q1 营收 22.18 亿元,同比 -1.58%,归母净利润 2.09 亿元,同比 -9.22%,扣非归母净利润 1.64 亿元,同比 -16.87% [5] 毛利率与费用率 - 2024Q4 毛利率 21.48%,同比 -1.28pct,期间费用率 15.06%,同比 +4.28pct [5] - 2025Q1 毛利率 25.32%,同比 -1.28pct,期间费用率 14.6%,同比 +0.29pct [5] 渠道营收情况 - 2024 年零售及创新市场营收 51.87 亿元,同比 -7.8%,餐饮市场营收 14.45 亿元,同比 +1.06% [5] - 2024 年速冻米面制品营收 55.99 亿元,增速 -3.95%;速冻调制食品营收 8.73 亿元,增速 -18.84%;冷藏及短保类营收 0.92 亿元,增速 -3.26% [5] - 2024 年经销营收 49.99 亿元,增速 -2.82%;直营营收 12.03 亿元,增速 +0.36%;直营电商营收 3.63 亿元,增速 +2.23% [5] 渠道策略 - 2024 年在经销渠道深入研究消费者和场景需求,提升产品品质和性价比,新品表现良好 [5] - 在直营市场加大定制化服务,在电商渠道投入产出比有所提升,在新兴渠道快速布局并与零食品牌达成合作 [5] 可比公司估值 - PE 方面,2024 - 2026 年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 19.69、17.55、15.35 [8] - PB 方面,2024 - 2026 年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 2.00、1.81、1.67 [9] 公司概况 - 三全食品是国内首家速冻米面食品企业,是中国生产速冻食品最早、规模最大、市场网络最广的企业之一 [11] - 主要从事速冻米面食品和常温方便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拥有“三全”和“龙凤”两大知名品牌 [11] - 在多地建有生产基地,构建了“全冷链”系统,拥有产、学、研一体的研发体系 [11] 前十大股东 - 前十大股东合计占总股本比例 68.98%,其中陈南占 9.97%,陈希占 9.90%,陈泽民占 9.29%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