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速冻汤圆
icon
搜索文档
甜粽子和咸粽子都没人吃了?
虎嗅· 2025-05-30 12:1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图数室,作者:图数室,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端午节来临,粽子却卖不动了? 图数室翻阅各家年报发现,2024年,五芳斋、真真老老、三全食品等龙头品牌,粽子业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与此同时,据权威机构测算,中国粽子 市场达到百亿规模,并且一路高歌猛进,一冷一热可谓冰火两重天。 那银子都到哪去了?超市里堆积成山的粽子卖不掉了,线上渠道却销量火爆,部分网红款甚至热卖断货。新消费势力凭借更加奇特的口味,更加健康的配 方,更加新潮的品牌联名……瓜分了传统龙头的增长份额。 近年来,粽子的甜咸之争似乎有所和解,但其商业竞争愈演愈烈。大品牌的落差更为明显,摆在他们面前的课题,是如何从过往的战略闭环中走出来,掉 头顺应新的潮流。 粽子头部品牌卖不动了 粽香四溢的端午时节,又到了各大品牌粽子争奇斗艳的舞台。然而,从几大粽子巨头发布的2024年度报告来看,曾稳居节日C位的粽子,其市场表现似乎 正略显乏力。 与其他两家的强节日属性不同,三全以速冻米面食品占领了老百姓的日常餐桌,但年报仍然不那么好看。2024年,其速冻汤圆、水饺、粽子的营业收入同 样是负增长,速冻面米制品作为业务支柱,不可避免地拉低了公司营收。 单看 ...
上榜的国民级消费品牌众多!河南“中”在哪儿?
搜狐财经· 2025-05-29 12:03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500强榜单分析 - 首个基于消费者真实购买行为的大数据榜单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机构联合推出,阿里巴巴淘天集团提供技术支持,将每季度更新一次[1] - 2025年第一季度榜单显示苹果以100分居首,华为95.3分第二,小米95.13分第三,美的94.08分第四[2] - 中外品牌数量呈现"七三开"格局,本土品牌在3C数码、家电等领域表现突出,如华为、小米成交金额增速已超过苹果[9] 河南品牌现象 - 河南省以10个上榜品牌跻身内地省份第11位,德佑、白象、双汇等进入500强[1] - 河南食品品牌占据重要地位,包括双汇、三全、卫龙、好想你等"第一股",食品类目占河南上榜品牌一半[3] - 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1/10,用1/16耕地生产1/4小麦,为食品工业提供基础[3] 代表性河南品牌发展 - 双汇2025年Q1营收142.69亿元,从肉联厂发展为全球肉类知名企业,推动产品多元化[4] - 卫龙将辣条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运营,产品远销海外成为文化输出名片[4] - 好想你通过技术创新将红枣产业升级为现代化健康食品产业,积极拓展电商渠道[4] - 德佑湿厕纸品牌三年内快速崛起,"18-24岁成交人数增速"达0.7,店铺好评率8.82[6][7] 新锐品牌创新案例 - 允儿妈聚焦童装市场,与插画师合作推出创意产品[7] - 天空树假发片品牌单日销售额达百万元,曾获天猫细分类目第一[7] - 天星教育连续五年高考教辅图书全国零售销量第一[7] - 仲景宛西制药开发香菇酱等健康食品,构建立体化电商营销矩阵[7] 消费趋势与指数变化 -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从2023Q1的59.42增至2025Q1的63.38,增长近4分[9] - 产品创新、细分场景、悦己消费是品牌增长重要动力[10] - 榜单首次引入"新锐度"指标,考察销售增速、创新力及年轻消费群体吸引力[10] - 淘宝天猫月活用户超9亿,成为品牌重要载体和研究数据来源[10]
三全食品(002216):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首次覆盖:延续承压,期待改善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28 22: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三全食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格为 12.84 元/股 [4][5][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需求相对承压、竞争较大致公司业绩承压,公司在主要销售渠道均有所侧重,期待后续经营改善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 2023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70.56 亿、66.32 亿、68.12 亿、71.32 亿、74.35 亿元,增速分别为 -5.1%、 -6.0%、2.7%、4.7%、4.3% [3] - 2023 - 2027 年,净利润(归母)分别为 7.49 亿、5.42 亿、5.62 亿、5.99 亿、6.41 亿元,增速分别为 -6.5%、 -27.6%、3.7%、6.6%、6.9% [3] 交易数据 - 总市值 103.22 亿元,总股本/流通 A 股为 8.79 亿/6.3 亿股 [4] - 52 周内股价区间为 9.08 - 13.63 元,流通 B 股/H 股为 0 [4] 资产负债表摘要 - 股东权益 46.2 亿元,每股净资产 5.26 元,市净率 2.2,净负债率 -15.34% [4] 业绩表现 - 2024 年整体行业增长放缓、品类竞争态势给公司业绩带来压力,24Q4、25Q1 均延续下滑态势 [5] - 2024Q4 营收 15.07 亿元,同比 -8.14%,归母净利润 1.48 亿元,同比 -24.91%,扣非归母净利润 1.02 亿元,同比 -36.91% [5] - 2025Q1 营收 22.18 亿元,同比 -1.58%,归母净利润 2.09 亿元,同比 -9.22%,扣非归母净利润 1.64 亿元,同比 -16.87% [5] 毛利率与费用率 - 2024Q4 毛利率 21.48%,同比 -1.28pct,期间费用率 15.06%,同比 +4.28pct [5] - 2025Q1 毛利率 25.32%,同比 -1.28pct,期间费用率 14.6%,同比 +0.29pct [5] 渠道营收情况 - 2024 年零售及创新市场营收 51.87 亿元,同比 -7.8%,餐饮市场营收 14.45 亿元,同比 +1.06% [5] - 2024 年速冻米面制品营收 55.99 亿元,增速 -3.95%;速冻调制食品营收 8.73 亿元,增速 -18.84%;冷藏及短保类营收 0.92 亿元,增速 -3.26% [5] - 2024 年经销营收 49.99 亿元,增速 -2.82%;直营营收 12.03 亿元,增速 +0.36%;直营电商营收 3.63 亿元,增速 +2.23% [5] 渠道策略 - 2024 年在经销渠道深入研究消费者和场景需求,提升产品品质和性价比,新品表现良好 [5] - 在直营市场加大定制化服务,在电商渠道投入产出比有所提升,在新兴渠道快速布局并与零食品牌达成合作 [5] 可比公司估值 - PE 方面,2024 - 2026 年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 19.69、17.55、15.35 [8] - PB 方面,2024 - 2026 年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 2.00、1.81、1.67 [9] 公司概况 - 三全食品是国内首家速冻米面食品企业,是中国生产速冻食品最早、规模最大、市场网络最广的企业之一 [11] - 主要从事速冻米面食品和常温方便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拥有“三全”和“龙凤”两大知名品牌 [11] - 在多地建有生产基地,构建了“全冷链”系统,拥有产、学、研一体的研发体系 [11] 前十大股东 - 前十大股东合计占总股本比例 68.98%,其中陈南占 9.97%,陈希占 9.90%,陈泽民占 9.29%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