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健康食品
icon
搜索文档
煌上煌控股“冻干大师”福建立兴 拓展健康多元化市场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7 11:25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全球冻干食品市场规模2024年达830亿元 预计2030年突破1074亿元 中国市场以13.5%的复合增长率领先 2025年规模将达42亿元 [1] - 冻干食品因"无添加"和"原生态"属性契合健康消费需求 应用场景从航天食品扩展到户外探险、婴童辅食及代餐领域 [1] 战略合作与交易进展 - 煌上煌集团已完成对福建立兴食品的首期款项支付及工商变更登记 正式进军冻干食品领域 [2][12] - 交易包含业绩承诺条款:福建立兴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元、8900万元和1亿元 三年累计承诺2.64亿元 [18] 收购方业务基础 - 煌上煌为深交所上市卤味企业 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具备年屠宰3000万羽家禽和4.2万吨肉制品加工能力 [5] - 公司拥有六大系列100多种酱卤产品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6810万元(同比+40.27%) 归母净利润7692万元(同比+26.90%) [7][10] - 此前通过收购真真老老食品拓展米制品业务 该业务目前贡献31.67%的半年度收入 [15] 标的公司核心竞争力 - 福建立兴拥有37条冻干生产线及8000平方米冻干炉设备 年产能达冻干产品6000吨、植物萃取粉及浓缩液10000吨 [10] - 产品覆盖冻干水果、速食、咖啡、婴童食品等全品类 客户包括山姆、雀巢、伊利、迪士尼等国际品牌 [11] - 2024年营业收入4.15亿元 净利润4221.75万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2.51亿元(达2024全年60.48%) 净利润4188.30万元(接近2024全年水平) [13] 协同效应与战略价值 - 双方渠道形成互补:煌上煌全国门店可作为C端销售入口 福建立兴的B端客户资源可提供定制化订单 [17] - 冻干技术可延长卤味、米制品保质期 拓展航天、医疗、宠物食品等新消费场景 [13][15] - 此次收购基于"健康+便捷+情绪价值"消费逻辑 有助于构建"酱卤+冻干+其他"多品类增长极 [15][18]
糖醇行业专家电话会
2025-09-15 09:49
糖醇行业专家电话会 20250914 摘要 木糖醇总产能约为 12 万吨,华康和玉鑫合计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福田位列第三,唐和唐计划扩产但进展缓慢。行业开工率受出口及关税 影响,目前在 65%-70%左右,低于疫情期间水平。 木糖醇需求端多元化增长,乳制品、饮料等领域增速显著,但受环保及 健康因素影响,口香糖市场萎缩。元气森林、农夫山泉等头部企业对木 糖醇需求增长迅速。 华康公司在木糖醇市场具有原料成本优势,拥有四川远华和高密工厂等 原料供应厂。与玉鑫合并后,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全球木糖醇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海外企业如杜邦、丹尼斯克等规模较 小,主要以桦树皮为原料。中国产糖醇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 木糖醇和麦芽糖醇可互换生产,但仅华康和福田具备此能力。赤藓糖醇 因生产工艺不同,无法互换。下游客户依据糖醇产品的具体功效和应用 场景选择,如赤藓糖醇适合饮料,麦芽糖醇适合烘焙。 当前木糖醇价格约为 17,000 元/吨,处于历史低位,主要受内卷和出口 减少影响。预计 2026 年价格有望回升,国家或将干预市场,高倍甜味 剂涨价也可能带动木糖醇价格上涨。 木糖醇最初主要用于保护牙齿,以口香糖为主,但近年来随 ...
“天府粮仓”品牌之夜绽放成都 助力四川农产品拓展欧洲市场
四川日报· 2025-09-06 09:22
活动概况 - 第十一届中德农业周于9月4日在成都开幕 品牌之夜活动同期在天府农业博览园举行 [1][2] - 活动包含川茶品鉴 川菜烹饪秀 川果展示 川绣非遗展演等环节 并设立天府源 成都造 新津风物专属展区 [1] - 德国代表团受邀参与 通过川味美食和文化交流展示四川农业魅力 [1] 品牌发展 - 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涵盖川茶 川果 川猪等共计200个优质农产品 [1] - 品牌于6月首次在德国法兰克福推介 四川16家农业企业的特色农产品亮相 [1] - 活动通过地理标志产品+非遗手工艺品集中亮相 推动川字号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 [1] 合作方向 - 活动标志着中德农业合作新起点 双方将聚焦智慧农业和健康食品领域深化协作 [1] - 四川计划以此为契机推动川字号优质特色产品拓展德国市场及欧洲市场 [1] - 中德农业周系两国农业合作品牌项目 本届首次在四川举办 包含专题研讨和实地调研等系列活动 [2]
实力圈粉!狮乐购脆享体验馆亮相西雅展 新品斩获国际突破奖,酥脆暴击引发试吃热潮
中国食品网· 2025-09-05 15:31
在近日开幕的深圳西雅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上,狮乐购以"脆享体验馆"为主题打造特色展区,集中呈 现了以"脆"为核心的多款明星产品。其中,新品咔嚓牛脆条凭借独特工艺与出色品质,一举斩获 2025·SIAL零食节"年度国际突破奖",引来众多观众驻足品尝与热烈好评。 同期展出的还有品牌的明星产品"干脆奶酪",选用北纬47°黄金奶源,生牛乳含量≥66%,钙与蛋白质含 量丰富,创新"小金条"造型小巧宝宝易拿,真正做到一根一营养,一口一奶香!这不只是一款宝宝零 食,更是全龄段营养补充的新选择。 创新黑马|一口咔嚓,牛肉条竟比薯条还酥? 作为狮乐购本次力推的新品,咔嚓牛脆条打破传统牛肉干印象,以原切安格斯牛肉为原料,经由约16小 时低温慢烤及精密切割工艺,方能打造纤细酥脆的"牛肉版薯条"!高蛋白、轻配料,约5斤鲜牛肉浓缩 为1斤牛脆条的真实原料为基础,创新推出两款简约配方口味。咔嚓一下,兼顾美味健康与牙口友好, 一举成为展会中令人惊喜的"解馋黑马"。 畅销经典|网红干脆牛,四种口味圈粉无数 狮乐购经典热销产品干脆牛依旧人气不减,精选原切安格斯牛肉,优质原材料,肉香浓郁品质享受,历 经96小时匠心制作,严控细节,造就干脆不硬的 ...
雀巢、好时、百事、通用磨坊将逐步取消人工色素,中国食企如何接招?
36氪· 2025-09-02 17:47
人工色素行业现状 - 人工色素是食品饮料行业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 广泛应用于糖果、汽水、果冻、蜜饯、饮料、薯片、糕点和冰淇淋等产品中[1][3] - 常见人工色素包括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诱惑红和亮蓝等水溶性色素 在严格监管和标准制度下使用安全[3] - 人工色素主要作用包括改善食品外观 使颜色更加鲜艳均匀美观 增加食品吸引力 掩盖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色泽缺陷 同时通过颜色区分口味增加产品辨识度[3] - 食品饮料企业大规模使用人工色素的核心原因在于成本优势 类似可口可乐用玉米果糖代替蔗糖降低生产成本[5] 行业变革驱动因素 - 2025年7月雀巢、卡夫亨氏、百事、通用磨坊、WK Kellogg等全球食品巨头宣布将在食品中取消人工色素 这些企业在全球食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其行动可能改写行业规则[7] - 2025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重磅计划 要求2026年底前分阶段全面停用橙红2号、诱惑红、柠檬黄等8种石油基合成色素 这是继2025年初禁用色素红3号后的关键行动[7] - 监管政策从企业自发践行的清洁标签运动迈向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政策驱动 成为企业淘汰人工色素的根本原因[7][8] - 全球健康食品需求成为消费者共识 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配料表 倒逼企业向更安全、更天然的食品方向发展[9] 天然色素替代方案 - 天然色素将成为人工色素的主要替代品 但替换过程存在较大难度 因有些颜色在自然界中不存在 需要企业进行长期研发以保证产品品质[10][11] - 天然色素提取技术快速发展 中国浙江宾美、中大恒源等国内供应商已能跻身全球植物提取色素供应链体系[13] - 雀巢、通用磨坊等企业已开始将天然提取色素应用于谷物麦片、烘焙蛋糕等产品[13] - 天然色素成本一般为人工合成色素的3-5倍 大企业尚能承受 但中小企业可能面临困难 研发成本和审批流程繁琐也是制约使用的关键[13] - 品牌使用天然植物色素带来的成本增长大概率会转嫁给消费者[13] - 天然植物色素迎合健康食品消费需求 是企业增加差异化产品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全球市场正以11.3%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13] - 卡夫亨氏2016年率先完成通心粉奶酪产品的人工色素剔除 其主打"0合成色素"的番茄酱凭借差异化竞争策略长期占据美国60%的市场份额[13] 供应链与产业影响 - 天然植物色素使用需要配套整套供应链 对上下游协同生产提出较高要求 包括上游植物种植和提取技术 下游食品配方的改变和创新[14] - 需确保使用天然色素后仍能保持消费者熟悉的口感[14] 中国市场应对策略 - 国际食品巨头推出天然色素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后 将倒逼中国本土品牌去人工色素进程[15] - 中国食品饮料品牌出海加快 也会迎合国际行情推出天然植物提取色素[15] - 新一代中国消费者更加重视健康食品和清洁配料表 民间对食品安全问题有较大呼声 天然植物提取色素替换人工合成色素是必选之路[15] - 中国大牌企业将最先行动 因有雄厚资金支持和先进研发团队 未来中国政策法规也会对人工色素提出更高要求[17] - 中国品牌已开始行动:叮叮懒人菜推出行业首创零添加鱼火锅实现0防腐剂0人工色素0甜味剂 提神宝功能饮料以0人工色素0防腐剂天然草本提神为核心配方跻身天猫功能饮料类目TOP3 飞鹤在蔬菜奶酪等产品做到零添加人工色素零添加防腐剂零蔗糖[17] - 取消人工色素对中国企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品牌方应早做打算提前布局 用差异化产品迎合市场变革[17]
优趣汇控股(02177)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34.6% 健康赛道布局成效显著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23: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5.8亿元,净利润1120万元,每股基本收益0.07元 [1] - 剔除终止合作品牌影响后收入同比增长2.5% [1] -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30.0%提升至34.6%,增加4.6个百分点 [1] 品牌战略优化 - 主动终止毛利率较低品牌的合作以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 [1] - 重新磋商优化品牌合作伙伴交易条件,调整产品结构 [1] - 重点布局盈利能力较强的销售渠道 [1] 业务板块进展 - 品牌运营服务深化与核心品牌方合作,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1] - 新引入健康品牌贡献收入1250万元 [1] - 抖音、拼多多及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从11.1%提升至12.4%,增加1.3个百分点 [1] 新产品发展 - 推出含麦角硫因成分的加拿大抗衰老健康食品品牌Vanpearl,实现销售收入1400万元 [2] - 成功打造明星单品ERGO-VITALIS™胶囊 [2] - 与诺和新元旗下高端塬研益生菌品牌普葆达成战略合作,聚焦高净值肠道健康消费群体 [2] 竞争优势构建 - 通过提升供应链运营效率增强价格竞争力,规避低价竞争风险 [1] - 凭借多元化产品组合夯实高端健康食品领域竞争优势 [2] - 构建稳固竞争壁垒 [2]
黑芝麻:2025年上半年营收9.28亿元,归属净利润776.55万元
财经网· 2025-08-29 06: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28亿元 同比下降4.65% [1] - 归属净利润776.55万元 同比减少29.26% [1] - 电商销售营收降幅小于传统渠道 毛利率略有提升 [1] - 出口销售营收整体毛利率微降 [1] 产品战略 - 产品线涵盖黑芝麻糊冲调产品、黑芝麻饮料化产品及"黑养黑"健康休闲零食系列(包括黑芝麻丸/糕/饼) [1] - 布局具备保健品资质的黑芝麻糊产品业务 深耕健康食品产业 [1] - 新增烘焙与糖果类产品线扩展业务范围 [1] 渠道变革 - 传统零售渠道下滑 渠道碎片化加剧导致经销商销售业绩下滑 [1] - 部分实力较弱经销商因利润空间压缩退出市场 [1] - 市场环境复杂多变 消费者需求转变加剧渠道挑战 [1]
佳禾食品柳新荣:从幕后到台前的“二次创业”
上海证券报· 2025-08-29 03:3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从B端业务向C端市场战略转型 从幕后走向台前[2] - 上市后建立股东赠品传统 通过免费赠送咖啡产品提升品牌认知度和市场拓展[3] - 因新茶饮行业"去植脂末化"风潮导致B端增长空间收窄 果断转向C端开辟新增长曲线[3] C端业务表现 - 上半年C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756.58万元 同比增长132.77%[4] - C端业务营收占比预计将逐步提高[4] - 产品已进入盒马鲜生、朴朴超市、叮咚买菜、麦德龙、零食很忙等渠道[4] 产品矩阵布局 - 建立覆盖全年龄段消费群体的产品矩阵:"非常麦"主打有机燕麦奶、"金猫"定位大众"口粮咖啡"、"卡丽玛"打造健康新式茶饮[3] - 产品突出健康特性:金猫咖啡标注"100%阿拉比卡咖啡豆""0糖""0脂"、卡丽玛牛乳茶强调"0添加植脂末""0反式脂肪酸"、非常麦燕麦奶标明"0添加蔗糖""0胆固醇"[5] - 推行"清洁标签"策略 简化配料还原食材本味[5] 海外市场发展 - 2024年境外营业收入达3.95亿元 同比增长4% 占主营业务收入19.25%[8] - 产品返销海外 符合国际标准并获得全球消费者认可[8] - 始终坚持海外战略 产品原本为替代国外品牌研发[8] 品牌文化定位 - 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民族品牌 将金猫作为品牌形象体现中国文化元素[7] - 咖啡产品采用云南直采阿拉比卡咖啡豆 品牌名称与热带环境高度契合[7] - 从"吃得健康"向"吃出文化"演进 建立在健康普世价值基础上的饮食文化[7] 研发与渠道建设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C端营销推广[4] - 渠道资源部分来自股东支持信息分享 在"渠道为王"时代重视股东关系[4] - 通过股东意见征集活动获取产品改进建议 推出更多低糖低脂健康产品[5]
一致魔芋20250827
2025-08-27 23:19
**一致魔芋 2025 年上半年业绩与业务分析** **一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59亿元 同比增长37.17%[4] * 归母净利润为4092万元 同比增长23.01%[4]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492.98万元 同比增长18.7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6亿元 同比增长36.93%[4] **二 业务板块表现与战略** * 魔芋食品板块销售额增长58% 其中茶饮小料占比约55% 魔芋速毛肚和食材占45%[13] * 魔芋美妆业务营收占比仅0.59% 已于2025年7月关停[5][21] * 公司未来将主要经营魔芋粉和魔芋食品两个品类[5] * 全球魔芋粉和魔芋胶市场占有率约为12% 未来目标提升至40%-50%[3][29] * 战略是首先把魔芋胶业务做大 专注于研发 生产和满足客户需求[25] **三 原材料成本与供应** * 魔芋原材料价格自2024年6月起上涨约80%[6] * 价格上涨主因下游需求快速增长 而上游供给增速较慢[6][7] * 预计高价将高位运行至2025年10月 大幅继续上涨可能性不大[2][7] * 公司通过与农村合作社和初级加工厂合作锁定部分产能 并提供技术支持以确保供应稳定[9][10] * 公司目前拥有价值三个多亿的存货(含原材料 半成品和包装)[12] **四 产能与销售** * 魔芋胶产能1万吨 去年实现6000多吨 今年可达1万多吨[23] * 魔芋晶球产能规划8万吨 目前实现3.5万吨[23] * 魔芋休闲素食产能1万吨 魔芋食材产能1.5万吨[23] * 关键在于将产能转化为销售[2][23] * 进行清水胶体产业园技改项目(包括卡拉胶和复配胶)以提升协同作用[2][23] **五 市场需求与驱动因素** * 增长主要得益于魔芋产品量价齐升 价格上涨贡献较大[2][11] * 增长主要集中在魔芋茶饮小料 休闲速食和食材方面[2][11] * 魔芋晶球需求旺盛 与当前外卖大战有一定关系[15] * 是蜜雪冰城的重要供应商 并与四家头部奶茶连锁企业合作 还有12家正在沟通中[17][18] **六 国内外市场动态** * 受国际形势和关税影响 2025年4月起对美出口基本停止[14] * 在东南亚 欧洲和南美市场保持稳定增长[14] * 外贸毛利率略高于国内市场[14] * 已成立专门部门开拓国外食材市场[14] * 国内消费品市场尚未完全复苏[31] **七 研发与新业务探索** * 食材项目取得可喜进展并建立了外贸渠道[13] * 新建团队积极调研预制菜和餐饮连锁市场[13] * 密切关注宠物食品领域发展趋势 已与欧美主要品牌建立联系[30] * 探索C端市场 摩乐歌品牌线上销售进展不显著 计划开发特膳产品[27] * 在ODM代工业务中 公司提供配方供客户选择 是一种双向合作模式[28] * 选择将卡胶和魔芋胶组合销售以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24] **八 盈利与成本压力** * 魔芋食品业务毛利率不到20% 存在一定压力[22] * 固定设备投资和折旧增加 需要不断扩大规模以提高盈利能力[22] * 成本向下游传导困难 面对竞争激烈的领域传导起来困难较大[8] * 2025年上半年通过政府补贴获得约600万元收益[26]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榛子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产业链图谱、供需现状、进出口贸易、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深加工产品日益丰富[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5 09:41
核心观点 - 榛子行业受益于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增强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024年需求量达20.48万吨 市场规模达58.43亿元[1][14] - 行业呈现"小生产、大市场"特征 市场主体分散 注册资本100万以内企业占比超80%[18] -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多项农业振兴和农产品加工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7][9] - 深加工产品拓展市场边界 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1][25] 行业发展历程 - 上世纪50年代以家庭式种植为主 产业规模较小[4] - 80-90年代开始商品化转化 辽宁铁岭等地出现初步产业化探索[4] - 21世纪后进入快速发展期 政府扶持政策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发展[4] - 近年来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 出现"铁岭榛子"等地理标志品牌[4] 政策环境 - 2024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政策强化农产品检测和品牌培育[9] - 2024年1月国务院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9] - 2024年3月支持发展"电商+产地仓+寄递物流"供应链模式[9] - 2024年4月商务部实施"数商兴农"培育区域特色网络品牌[9] - 2024年9月国务院推进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9] - 2024年10月农业农村部推动农产品加工仓储智能化改造[9] - 2025年1月国务院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9] - 2025年1月农业农村部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协调发展[9] - 2025年4月金融政策重点扶持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榛子种植和采摘 2023年种植面积达12392公顷 同比增长0.30%[10][12] - 中游包括初加工(脱壳、筛选)和深加工(榛子酱、巧克力、油等)[10] - 下游通过商超、专卖店、电商等渠道触达消费者[10] 市场供需 - 2024年需求量20.48万吨 市场规模58.43亿元[1][14] - 进口依赖度较高 2024年进口量3753.76吨 进口金额1078.17万美元[16] - 进口均价2.87美元/千克 主要来源地为美国(988.29万美元)和格鲁吉亚(89.77万美元)[16] 竞争格局 - 行业分散化特征明显 注册资本100万以内企业占比超80%[18] - 注册资本5000万以上企业不足1%[18] - 代表企业包括广东南兴天虹(60年坚果生产历史)和山东三羊榛缘(全产业链综合集团)[20][22] 未来趋势 - 引进抗逆性强、高产优质新品种[25] - 推广节水灌溉和智能化种植管理系统[25] - 深加工向低糖、低脂、功能性方向发展[25] - 开发榛子保健品、美容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