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品

搜索文档
金健米业发力面制品及休闲食品 上半年预计实现扭亏为盈
证券日报网· 2025-07-12 11:14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00万元到13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1] - 业绩改善主要源于面制品板块原料小麦成本及综合生产成本同比下降,产品毛利率提升、毛利额增加[1] - 休闲食品板块销售渠道成功转型,经营业绩由亏损转为盈利[1] 面制品业务 - 公司选用北方优质高筋小麦作为核心原料,该产区小麦蛋白质含量高、面筋质量好,保留天然麦香并确保面条口感筋道爽滑[1] - 针对儿童、老年人、年轻人群及家庭开发差异化产品,突出健康属性[1] - 2025年面制品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食品行业时代优品"[1] 休闲食品业务 - 产品线涵盖果冻、糖果、谷物零食等品类,其中4公斤巨型什锦果冻以超大容量、多口味混合及独特造型成为量贩渠道爆款[2] - 休闲食品当前占整体营收比例较小,但凭借国企供应链背书和健康化创新在区域市场形成口碑[2] - 以粮油主业技术反哺零食研发,采用"大规格+健康化"策略突破同质化竞争,未来计划拓展功能零食赛道[2]
2025年燕麦片品牌推荐:加工工艺革新引领燕麦片产品格局重构
头豹研究院· 2025-07-11 20: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燕麦片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近年市场规模显著增长,未来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9] - 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推动燕麦片市场发展,产品多样性增加,满足消费者对便捷和健康饮食的需求 [4][7] - 市场竞争激烈,十大代表品牌通过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评选,各品牌在产品力、供应链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各有优势 [12] - 未来燕麦片市场有望在政策带动下进一步放量,益生菌发酵技术或成为市场竞争新维度 [31][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背景 - 燕麦片根据加工方式和食用便捷性分为传统、即食、快煮和蒸糯燕麦片,市场已进入监管体系成熟的高速发展阶段,多种创新产品推动市场扩容 [4] - 燕麦片是燕麦粒加工制成的谷物食品,富含营养,生产销售需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行业规范 [5] - 燕麦片市场经历了从动物饲料到家庭便捷食品的转变,2016 年至今进入高速发展期,政策和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多样性发展 [7] 市场现状 - 2018 - 2023 年中国燕麦片行业市场规模从 48.85 亿元增至 113.9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8.46%,预计 2024 - 2028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07% [9] - 政策、科技和市场需求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燕麦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升,2024 年收获面积预计达 405.0 千公顷,全球占比升至 4.67% [10] - 中国人均燕麦年消费量逼近 1kg,燕麦片消费占比达 37.5%,94.6%消费者年龄在 18 - 55 岁,61.7%消费者习惯早餐食用,93.3%用于家庭消耗 [10][11] 市场竞争 - 十大代表品牌评选遵循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核心指标包括产品力与创新、供应链掌控与成本效率、品牌影响力与渠道渗透 [12] - 骨骼健康益生菌行业呈现梯队情况,第一梯队有北京同仁堂等,第二梯队为华大营养等,第三梯队为深圳精准健康等 [17] - 推荐桂格食品、西麦食品等十大品牌,各品牌在产品功能、创新、原料等方面各有特色 [19] 发展趋势 - 中国谷物产量可满足居民膳食纤维需求,但居民摄入不足,燕麦片作为热门品类,在政策带动下有望市场放量 [31][33] - 益生菌发酵技术可提升燕麦产品营养价值和谷物蛋白吸收率,未来或成为市场竞争新维度 [34]
研判2025!中国鹿茸菇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图谱、生产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集中度较高[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4 09:36
核心观点 - 鹿茸菇作为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健康食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尤其受城市居民和中高端消费群体青睐 [1] - 2023年我国鹿茸菇产量达19.31万吨,同比增长79.49%,2024年产量有望突破30万吨 [1][10] - 行业上游包括菌种、农林废弃物等,中游以工厂化种植为主,下游涵盖食品加工、保健品、餐饮及家庭消费 [8] - 政策环境利好,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包括乡村振兴、冷链物流建设等 [5][7] - 行业集中度较高,工厂化日产能40吨以上企业共11家,头部企业如贵福菌业日产量达190吨 [12] - 未来趋势包括出口量增长、深加工产品开发(功能性食品、药品等) [20] 市场概况 - 2023年鹿茸菇产量19.31万吨,同比增79.49%,2024年预计突破30万吨 [1][10] - 产区集中度高,贵州、山东、福建、江西、四川五省产量占比超70% [1][10] - 主要消费群体为城市居民和中高端消费者,需求驱动来自健康意识提升 [1][10] 政策支持 - 2022-2025年国家发布《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政策,支持冷链物流、菌种研发和产业融合 [5][7] - 2024年《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食用菌产业,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菌种、农林废弃物(木屑、棉籽壳等)、生产设备 [8] - 中游:工厂化种植为主流模式,占比提升,效率高且质量稳定 [8] - 下游:食品加工、保健品、餐饮及家庭消费 [8] 竞争格局 - 工厂化日产能40吨以上企业11家,头部企业贵福菌业日产量190吨,江苏鸿升180吨/日,山东农发菌业100吨/日 [12] - 代表企业贵福菌业投资超5.5亿元,建成日产36万斤鹿茸菇的智慧化生产线 [15] - 江苏鸿升拥有多项专利技术,涉及菌种培育、智能监测系统等 [18][19] 技术与发展 - 工厂化率持续提升,种植设备和技术升级推动产量增长 [1][10] - 企业研发投入加大,如江苏鸿升开发鹿茸菇菌株分子标记、原液提取装置等专利技术 [19] 未来趋势 - 出口市场将拓展至欧美,国际竞争力增强 [20] - 深加工产品开发加速,包括功能性食品、美容保健品、药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20]
2025年中国柿子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图谱、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研判:海外市场持续火爆[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3 09:49
概述 - 柿子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现已在世界多地栽培,树高可达10余米,果实形状多样,按形状可分为长柿、圆柿、扁柿、方柿等类型,按成熟期可分为早熟、中熟、晚熟柿子,按甜涩类型可分为涩柿和甜柿 [1] 市场政策 - 国家发布多项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包括《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为柿子行业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3] 产业链 - 上游包括种植、采摘、加工设备和包装材料,中游为加工环节(初加工和深加工),下游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及终端消费者 [5] - 2023年我国柿子种植面积达116.89万公顷,同比增长5.40%,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 [7] 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柿子需求量达409.07万吨(同比+3.48%),产量约420.31万吨 [9] - 2024年鲜柿子出口量11.24万吨,出口额9385.56万美元,均价0.83美元/千克,主要出口至越南(5971.42万美元)、泰国(1832.65万美元)等地区 [11]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小生产、大市场、小规模、大群体"特征,注册资本100万以内企业占比超80%,5000万以上不足1% [13] - 陕西富平大方天玺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注富平柿子产业,其"柿柿红"柿饼采用21道非遗工艺 [15] - 陕西云集盘龙酒业有限公司首创柿子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主打柿子酒、果酒等深加工产品 [17] 发展趋势 - 加工体系向精深方向演进,开发柿子多糖、柿单宁提取物等高附加值产品 [19] - 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形成农旅综合体、柿染工坊等创新模式 [19]
研判2025!中国食用菌罐头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进出口情况、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格局较为分散,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6 09:12
行业概况 - 中国食用菌罐头行业已成为食品工业重要组成部分,正从传统佐餐食品升级为兼具功能性和便利性的现代健康食品 [1][10] - 2023年食用菌总产量突破40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5%以上,为罐头加工提供充足优质原料 [1][8][10] - 2022年市场规模85亿元,2023年跃升至95亿元,同比增长11.8%,预计2025年突破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 [1][10] 产品分类 - 按加工方式分为清水罐头、调味罐头、即食罐头和混合类罐头四大类 [2] - 按包装形式分为金属罐、玻璃罐和软包装三种,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 [3] - 产品完整保留食用菌营养成分和天然风味,具有保质期长、储存方便、开罐即食等优势 [2] 发展历程 - 20世纪50年代起步,80-90年代成为全球重要出口基地,21世纪实现多元化发展 [4] - 2010年以来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推动产品向健康化、高端化转型 [4] - 中国已成为全球食用菌罐头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 [4] 产业链 - 上游包括食用菌种植、包装材料供应和生产设备制造,工厂化种植模式逐步替代传统农户种植 [5] - 中游加工环节涵盖原料预处理、罐装、杀菌等核心工序,龙头企业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改造 [5] - 下游销售渠道以出口为主导,国内商超、电商等内销渠道快速成长,形成"出口+内销"双轮驱动格局 [5] 出口情况 - 2025年1-4月小白蘑菇罐头出口量567.81万吨,同比增长15.69%,出口额8.49亿元,同比增长18.51% [12] - 同期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出口量81.51万吨,同比增长9.0%,出口额1.53亿元,同比微降1.01% [12] - 小白蘑菇罐头出口均价149.61万元/吨,同比增长2.43%,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出口均价187.65万元/吨,同比下滑9.18% [14] 出口市场 - 小白蘑菇罐头主要销往俄罗斯(8237.24万元)、菲律宾(8112.27万元)和马来西亚(5383.63万元) [16] - 其他伞菌属蘑菇罐头以日本(3023.97万元)、俄罗斯(2385.71万元)和韩国(1224.98万元)为主要出口目的地 [16] - 东南亚市场需求旺盛,俄罗斯市场对中国食用菌罐头整体依赖度较高 [16]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大产业、小企业"格局,前十家企业市场集中度低于30% [18] - 华绿生物、众兴菌业、雪榕生物等头部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及品牌优势主导市场 [18] - 福建紫山集团、上海大山合菌物科技等区域龙头依托特色产品与渠道深耕细分市场 [18] 发展趋势 - 产品向功能化、健康化转型,高蛋白、低钠、膳食纤维强化等创新品类不断涌现 [20][21] - 生产工艺智能化转型加快,超高压杀菌、真空冷冻干燥等新技术广泛应用 [22] - 销售渠道多元化发展,跨境电商和新零售渠道快速崛起 [23] - 国际化程度提升,出口市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 [24]
魔芋类零食终端销售调研
2025-06-19 17:46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卫龙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销售目标与实际情况**:2025 年销售目标增长 20%,截至 6 月中旬实际增速约 16%,略低于目标[1][2][3] - **产品销售占比与增长**:2024 年面筋、魔芋、其他产品占总销量比例分别为 10%、40%、20%;2025 年前五月对应增长 10%、40%、20%[4] - **各品类具体销量**:2024 年辣条销量不到 1000 万元,魔芋爽 1000 万元多一点,其他杂项产品约 100 多万元[6] - **市场表现与目标实现**:辣条增速慢,魔芋爽表现好,有望推动其提升整体业绩实现目标[7] - **销售区域与库存**:主要在河南北部销售,库存周转周期约 24 - 25 天,总体库存量不大[8] - **魔芋粉增长情况**:2023 年增长率约 40%,2024 年达 50%,2025 年前五月约 40%[9] - **辣条销售情况**:2021 - 2023 年销售额持续下滑,2024 年止住下滑实现个位数增长[10][11] - **面筋销售趋势**:2021 - 2023 年下滑,2024 年止住下滑略有增长,增幅约 5%[12] - **辣条增长驱动因素**:通过调价和精简 SKU,砍掉便宜品种,提高价格并改进包装[12] - **未来市场预期**:未来一两年辣条或面筋品类将稳定增长,增速低双位数或高个位数,2025 年预计 10%左右[13] - **辣条市场竞争**:竞争激烈,进入门槛低,低价品种多,但做好有挑战[14] - **魔芋公司成功策略**:依赖先发优势,注重健康理念,符合年轻消费者需求[15] - **品牌宣传与销售渠道策略**:强调产品健康属性,线上利用抖音等推广并直播,线下拓展三四线城市市场,进行口味和包装创新[16] - **三四线城市辅助销售**:2024 年起出资招募业务员帮助经销商拓展终端市场,提升单店产出[17] - **渠道运营优势**:较早重视渠道精细化运营,在终端网点维护和陈列投入大,领先同类零食企业[18] - **终端网点覆盖**:全国约 1 万个终端网点,10%(约 1000 个)由专人维护,2025 年预计提升[19] - **推出大包装产品目的与影响**:适应不同终端网点需求,方便消费者,提高客单价,触达特定网点,提高销售效率[20] - **魔芋爽优势与定价**:口感、品牌力和产品力强,口味选择多,价格比其他品牌贵 10% - 15%[21] - **魔芋爽价格差异**:卫龙每 600 克约 20 元,盐津铺子类似产品规格更大[22] - **渠道渗透与拓展**:终端网点数量相对少,魔芋爽覆盖约 40% - 50%已有终端,有空白市场可开拓,新增网点集中在下沉市场[23] - **与量贩店合作模式**:与大型零食量贩店合作采用直营模式,生产不同包装避免与经销商体系价格竞争[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每位维护人员负责约 100 个网点,目前有 10 名专人负责维护工作[19] - 大包装产品可在小学校门口小卖部拆分成小袋出售,符合学生消费习惯[20]
36氪首发丨“轻云减负油”卖出百万瓶,「脂代科技」完成超亿元轮 A 融资
36氪· 2025-06-18 16:02
公司融资与发展 - 脂代科技完成A轮超亿元规模融资,由深创投领投,建华基金、常州市红土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常州伟驰投资、鞍羽资本跟投,融资将用于建设研发基地、第二期量产工厂、功效临床研究以及市场和销售渠道 [1] - 公司成立于2021年8月,创始人崔立明曾任蒙牛特仑苏品牌总经理、宝洁海飞丝品牌经理,已获得前宝洁大中华区VP熊青云、九合创投及斯道资本的连续投资 [1] - 公司基于生物油料炼制技术研发健康食用油脂产品,已实现从研发平台、量产工厂到2B及2C销售的全链路闭环,旗下品牌"轻云"减负油产品已销售超百万瓶,销售额突破亿元,未来3年预计销售额达10亿元 [1] 行业现状与趋势 - 中国食用油行业高度集中,益海嘉里、山东鲁花、中粮集团三家国内巨头市占率超50%,外资巨头控制75%以上原料和加工供应 [2] - 功能性油脂市场规模2025年将突破1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15%,甘油二酯油品类占比从2020年8%提升至接近25% [2] - 中国人均每日食用油消费量达80.27g,3倍于推荐量,18岁及以上成人"三高"患病率分别为12.8%、27.5%和40.4%,规模达数亿人 [3] 产品与技术 - 甘油二酯油二酯油含量一般≥40%,500毫升售价100-800元,普通花生油仅20元左右 [4] - 公司攻克国产酶技术,成本比进口酶低70%,实现二酯油量产,产品价格已接近花生油和橄榄油 [5] - 公司提供不同纯度产品:纯度≥50%售价<100元/500ml,≥60%约200元,≥85%超400元,自营电商渠道100元/瓶,线下50-70元/瓶 [5] 市场竞争与策略 - 过去一年多20多家油企发布甘油二酯油企业标准,包括益海嘉里、路易达孚等,金龙鱼今年5月发布二酯油品牌 [6] - 行业渗透率不到1%,公司依托自主创新专利技术体系、规模化产业落地能力与生物技术创新 [6] - 公司选择自研自产,2021年开始研发国产酶技术,2023年投产一号工厂产能2000吨(终端销售约3亿元),计划建设二号工厂瞄准10亿销售规模 [7] 投资逻辑与社会价值 - 深创投认为甘油二酯油长期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投资符合其硬科技投资逻辑和社会责任 [7] - 国家卫健委2024年3月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预防胜于治疗 [7]
Kraft Heinz to remove artificial dyes from U.S. products by end of 2027
CNBC· 2025-06-17 19:00
公司决策与产品调整 - 卡夫亨氏宣布将在2027年底前从产品中去除FD&C人工色素,并不再在美国推出含此类成分的新产品[1] - 目前约10%的美国产品使用FD&C色素,涉及品牌包括Crystal Light、Kool-Aid、MiO、Jell-O和Jet-Puffed[1] - 过去五年已完成1,000多项配方调整以改善产品营养,大部分产品已使用天然色素或无色素[7] 历史改革与现有基础 - 2016年已从卡夫通心粉和奶酪中去除人工色素、防腐剂和香精,亨氏番茄酱从未使用人工色素[2] - 北美总裁表示公司持续减少FD&C色素使用,致力于提供营养、平价且美味食品[7] 政策背景与行业动态 - 决策响应FDA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要求,作为"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平台的一部分[3] - FDA计划2025年底前淘汰石油基合成色素,包括红40号、黄5号、黄6号等7种染料[4] - 政府与食品行业达成非正式协议推动人工色素淘汰,3月曾与卡夫亨氏等多家企业高管会谈[5] 行业趋势与监管行动 - 反食品染料运动持续多年,加州2023年已禁止使用红3号色素[6] - FDA在2024年1月宣布禁止食品和口服药物使用红3号色素,该物质可导致实验动物患癌[6] 企业表态与合作意愿 - 公司表示期待与政府合作提供优质平价健康食品[6] - 强调提供营养食品是公司高度重视的特权[7]
西麦食品(002956) - 002956西麦食品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3
2025-06-13 17:28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1] - 参与单位包括方正证券、长信基金等多家证券和基金公司,投资者共62人 [1] -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9日14:00 - 17:30,地点在江苏西麦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为线下 [1]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谢庆奎、董事孙红艳等 [1] 公司未来3 - 5年规划 - 持续发展以燕麦为主的健康食品,夯实现有基础,深耕燕麦消费市场,强化品牌优势 [1] - 巩固燕麦领域绝对第一,提升市场份额 [2] - 巩固线下强掌控终端的优势,发挥创新精神,拥抱新渠道 [2] - 看好冷食燕麦市场前景,继续研发冷食新品,拓展冷食燕麦市场 [2] - 开发大健康产品,拓展大健康领域 [2] 电商平台利润率提升策略 - 调整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结构,推出更多如复合燕麦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提升其销售占比 [2] - 优化电商平台销售方式,调整直播和达播的占比 [2] 新品开发方向 - 站在行业风口和市场消费需求基础上,开发新品,满足消费者各种场景和自身消费需求 [3] 应对消费群体变化策略 - 持续巩固中老年消费群体,通过研发新品、渠道转移、销售方式调整等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3] - 从天猫数据分析,30 - 40岁人群占比超35%,18 - 25岁人群占比约10% [3] 应对渠道变革策略 - 积极拥抱渠道变化,成为燕麦行业新渠道的先导者,享受先发红 利 [4][5] - 社区和社群渠道、私域渠道、会员仓储店渠道、零食渠道销售高速增长 [5] 原料产地结构规划 - 澳大利亚燕麦产量高、口感色泽好、供应链成熟 [5] - 有计划、逐步提升国产燕麦用量,今年张北燕麦生产基地将建成,实现基地种植、农户收粮、清理加工一体化 [5]
研判2025!中国泡椒凤爪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15-35岁年轻消费者占比超70%[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9 10:15
概述 - 泡椒凤爪起源于成都的川菜小吃,流行于四川、重庆等地,以酸辣爽口、皮韧肉香为特色,主料为鸡爪,搭配泡椒和其他调料制作而成 [1] - 按地域风味可分为川味、泰式、韩式等类型,按制作工艺可分为有骨和无骨泡椒凤爪 [1] 市场政策 - 近年来国家发布多项政策对泡椒凤爪的生产流程、卫生标准、添加剂使用等方面提出更严格要求,包括《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等 [3] - 政策涉及食品加工工艺装备推广应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进口程序简化、预制菜行业准入门槛提高等方面 [5] 产业链 - 上游包括生鸡爪、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等行业,中游为生产环节,下游包括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及终端消费者 [6] - 传统商超和便利店是主要销售场所,电商平台和直播电商兴起拓展了销售范围,社区团购尤其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6] 消费群体 - 15-35岁年轻消费者占比超70%,其中25-35岁占46.25%,15-24岁占33.14%,消费场景多样如追剧、聚会、户外活动等 [8] - 川渝地区市场规模较大,华中、华东、华北等地区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8] 发展现状 - 2024年泡椒凤爪需求量达33.79万吨,市场规模达234.50亿元,产品均价约为69.40元/千克 [10] - 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军,更注重产品口味、包装和消费体验,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容 [10] 竞争格局 - 行业进入门槛低,企业数量众多且以中小型为主,产品同质化高,市场高度分散 [15] - 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的相关企业占比超70%,5000万以上的不足10% [15] 代表企业 - 有友食品2024年营业总收入11.82亿元,泡椒凤爪业务收入7.85亿元,占比66.4% [17] - 重庆奇爽实业集团始创于2003年,产品线覆盖豆制品、蔬菜制品、肉制品等多品类 [19] 发展趋势 - 未来将研发低盐、低糖、无添加、益生菌添加型等健康品类,功能性产品如胶原蛋白添加型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21] - 口味将更加多元化,除传统麻辣、酸辣味外,藤椒、芥末等新风味产品将不断涌现,可能推出麻辣度可调产品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