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精密测量
icon
搜索文档
核聚变、量子信息、深空探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跑” 原创成果竞相涌现
央视网· 2025-07-10 14:21
安徽前沿科技发展 - 安徽在"十四五"期间迎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期,核聚变、量子信息、深空探测等前沿领域成果涌现 [1] - 合肥聚变堆园区正在测试"人造太阳"关键部件,包括聚变堆主机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装平台,偏滤器部件和遥操作系统集成测试进行中 [3] - "人造太阳"原理为氢原子超高温高压下聚变释放能量,每升海水提取氘可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能量,生成物无污染 [5] - 聚变堆园区2022年3月投入使用,19个子系统建设加快,预计2022年底基本建成 [6] - 园区将成为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研究平台,测试装备用于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底建成并首次演示聚变发电 [7] 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展 - 合肥已建成3个大科学装置,在建3个包括2026年底建成的合肥先进光源和部分建成的雷电防护设施 [9] - 计划纳入"十五五"规划项目包括超级陶粲、行星环境模拟设施及强光磁等,2027-2028年将形成完整科创体系 [9] - 大科学装置和量子技术是科技创新"富矿",衍生出多项商业应用机会 [10] 核聚变衍生技术应用 - 太赫兹检测技术源自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可穿透扫描坚果内部质量,应用于生物、医疗、工业检测及未来6G通讯 [11] - 聚变衍生技术包括航天辐照用的芯部加料技术和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装置 [15] - 可控核聚变项目建设拉动产业链发展,涉及上游材料、中游系统及下游反应堆,形成100亿元投入带动1000亿元产业链升级的效应 [17][19]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合肥通过场景机会清单(240项)和场景能力清单促进700家科创企业对接 [26][28] - 政府部门设立场景创新推进处和工作专班,建立容错机制解决新技术应用风险 [29] - 成立国内首个场景公司,累计发布场景机会1000项、能力1500项,落地项目1200个金额7亿元 [30] - 联合19个城市成立场景创新城市联盟,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共享 [30] 资金与平台支持 - 安徽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18支子基金投资项目137个金额24亿元,部分项目已上市 [35] - 举办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2025年参展企业1800家,落地项目400个涉及资金260亿元 [37] - 全省219家省级以上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万家,集中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 [39]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实验室到地铁站 前沿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0 12:58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 安徽合肥聚变堆园区正在研发安装"人造太阳"关键部件,包括聚变堆主机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装平台,目前进行偏滤器部件和遥操作系统的集成测试[1] - 园区2022年3月投入使用,19个子系统建设全面加快,预计2023年底基本建成[3]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底建成,将首次在世界上演示聚变能发电[7] 核聚变技术发展 - "人造太阳"模仿太阳原理,氢同位素氘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每升海水提取的氘相当于300升汽油能量,生成物无污染[5] - 核聚变可能在2040-2050年实现大规模并网发电和商用,带来能源革命[8] - 聚变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7] 大科学装置布局 - 合肥未来大科学城已有三个装置建成,三个在建,包括2026年建成的合肥先进光源和部分建成的雷电防护设施[9] - "十五五"规划可能纳入超级陶粲、行星环境模拟设施及强光磁等新装置,2027-2028年将形成完整科创体系闭环[9] - 合肥大科学装置建设速度全面加快[11] 产业链带动效应 - 可控核聚变拉动上中下游产业链发展,包括材料、关键零部件、加热系统、磁体系统和聚变反应堆[15] - 每100亿元聚变投入可带动1000亿元产业链升级,涉及高技术含量和高净值产业[17] - 聚变衍生技术如太赫兹检测已应用于食品工业,穿透果壳直接成像检测坚果品质[10][13]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合肥通过场景能力清单和场景机会清单对接供需,2023年场景机会超240项,响应企业超700家[22] - 政府部门设立场景创新推进处,成立国内首个场景公司,为量子等领域量身打造应用路径[26][28] - 累计发布场景机会约1000项,场景能力约1500项,落地项目超1200个,金额约7亿元[28] 资金与平台支持 - 安徽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截至2025年6月设立18只子基金,投资137个项目金额近24亿元[30] -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吸引1800家企业参展,落地项目超400个涉及资金260多亿元[32] - 全省219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在孵企业超万家,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32]
湖南:推动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
环球网资讯· 2025-06-27 10:08
量子科技产业发展现状 - 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量子产业已初具规模,正加速推动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 [1] - 湖南在量子科技领域构建了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搭建近1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2] - "十四五"以来湖南累计投入1.71亿元科研经费支持量子科技产业链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 [2] 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 - 取得"银河鲲腾系列"光量子计算系统、PT光力量子精密测量等标志性成果 [2] - 在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新方法、新技术研发上突破传统理论极限 [2] - "长沙造"量子绝对重力仪测量精度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量产 [4] - 研发国际领先水平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4] 产业化推进措施 - 成立湖南量子测量产业创新联合体,由18家单位共同发起,聚焦量子测量前沿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 [3] - 计划依托世界计算·长沙智谷打造量子产业园,开放应用场景促进技术迭代 [4] - 启动首期1000万元"量子科技种子基金"支持创新创业项目 [5] 产业链发展目标 - 5年内建成从部件到设备再到服务的全产业链 [5] - 形成与传统产业深度协同的应用生态 [5] - 打造具有全球辨识度的量子科技产业名片 [5] 科研机构与企业参与 -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联合中国长城科技等企业开展技术攻关 [2] - 长沙量子测量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攻关光腔锁频仪、动态重力仪等关键技术 [4] - 湖南大学科研团队在量子算法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4]
量子科技行业深度报告:量子科技:超越经典,面向未来
浙商证券· 2025-06-23 19: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量子科技包含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目前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各领域均有一定进展和应用前景,存在投资机会 [3][4][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量子计算:面向未来的超级算力 - 量子计算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调控量子信息单元的新型计算模式,目的是超越传统计算机,目前各大科技巨头已制定路线图并部分应用 [3] - 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基本单元,可处于叠加态,多个量子比特能表示更多状态,量子门用于改变其状态 [16][20] - 量子计算在特定问题上有优势,源于量子并行性、纠缠和干涉,有三类量子算法优于经典算法 [22][23][24] - 量子计算机处于多技术路线探索期,主流为离子阱、超导电路和光子,各有优劣 [27] - 美国在量子计算领域领先,中国位列第一梯队,美国产业链中游与下游领先,中国在中游有技术突破但下游应用生态逊色 [30] - IBM、谷歌等科技巨头绘制了量子计算路线图,部分成果已在生物学、材料学、AI等领域应用 [33][41] 量子通信:保障通信安全 - 量子通信利用量子力学原理操控量子态,能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密钥分发已迈过商用门槛,量子隐形传态提供未来想象空间 [4] - 量子密钥分发利用量子特性生成密钥,国家已构建量子通信骨干网络 [45] - 量子隐形传态可传输量子态,目前传输能力有限,潘建伟团队等取得了重要进展 [48][50] 量子精密测量:测量进入量子时代 - 量子精密测量利用量子资源实现超越经典的测量精度,是多学科交叉技术,在量子传感器领域应用走向成熟,细分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十亿美元 [5] - 其基本原理是外界物理量改变微观粒子量子态,通过测量量子态实现对外界物理量的测量 [54] - 发展受多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推动,2019年起精密测量进入量子时代,实用化产品是量子传感器 [61][65] - 主要量子传感器技术体系包括冷原子干涉、离子井、金刚石氮空位色心、超导电路、原子蒸汽,各有原理、待测量和应用场景 [66] - 不同物理量的量子传感器成熟度有差异,量子时钟、量子重力仪&梯度计、量子磁力计预计2035年市场规模最大,产业链上游为美、英、德、日企业,中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下游应用于多场景 [71][73] 相关标的 - Quantum Computing Inc.:专注量子信息技术商业化,以“软件平台 + 光子芯片 + 系统集成”为核心,产品涵盖多方面,拓展至多个场景 [78] - D-Wave Quantum Inc.:全球首家将量子计算商业化的平台,围绕量子退火架构构建生态,产品包括量子计算机、云平台等,正拓展高阶计算场景 [79] - IonQ:全球领先的离子阱量子计算公司,构建全栈能力,产品有量子计算机、云平台等,并行推进容错量子计算与量子互联网络布局 [82] - Rigetti Computing:全栈超导量子计算系统提供商,设计制造量子集成电路,产品适用于多场景,正布局容错量子和量子互联技术 [88] - 国盾量子:中国首家“纯量子”上市公司,聚焦量子通信、计算与精密测量,产品包括量子密钥分发设备等,推进关键系统国产替代与广域组网部署 [92] - 科大国创:较早布局量子通信应用平台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产品有组网软件、传感设备等,与国仪量子合作,有望在量子计算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97] - 华工科技:国内激光与光电子领域龙头企业,构建完整自研体系,主力产品包括光模块、量子点激光器芯片等,与华为共建实验室完善全链条布局 [103] - 腾景科技:国内领先的精密光学元组件制造商,为量子计算和通信系统提供高性能光学基础器件,正转型为中高端精密元件平台化提供商 [110] - 禾信仪器:国内高端质谱与分析检测仪器领域代表性企业,布局扩展至稀释制冷机和高精度离子控制工具,为量子产业链应用打下基础 [115] - 吉大正元:主营密码安全产品与服务,聚焦抗量子密码与量子密钥融合技术,提供量子安全整体解决方案,成为国内后量子密码全栈厂商代表 [122] - 格尔软件:较早布局量子加密通信与量子算法平台,聚焦量子安全应用软件领域,构建量子通信协议栈与应用接口体系,拓展信创与量子安全融合能力 [126]
释放三大核心信号,解读《北京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仪器信息网· 2025-06-03 09:58
核心观点 - 北京市发布《北京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攻关,推动北京成为全球高端科学仪器创新策源地,释放技术突破、市场扩容和生态协同三大核心信号 [2][3][22] - 计划提出到2027年实现50款以上整机产品研制、30项以上关键部件突破,培育2家年营收超30亿元龙头企业、30家超亿元企业、80家专精特新企业 [29] - 厂商需把握技术突破、场景落地、生态协同三大路径,在2025-2027年窗口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22] 技术攻关 - 重点突破激光器、超高真空等10项以上关键共性技术,研制50款整机产品及30项关键部件(如高性能探测器、分离控制部件) [4] - 推动AI与科学仪器融合,开发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光学计算成像系统等前沿设备,建设"1+3"产业格局(怀柔、海淀、昌平、经开区) [4][30] - 厂商建议参与"揭榜挂帅"机制研发关键部件,布局AI赋能产品(如AI辅助质谱仪),聚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集成电路等细分领域 [5][30] 市场拓展 - 推动"制造商+用户"应用试点,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示范应用,鼓励高校优先采购国产仪器并纳入首台(套)目录 [6][34] - 建设"黑灯实验室"实现全自动检测,推动仪器向系统化解决方案升级 [7][32] - 厂商建议绑定高校、医院需求开发定制方案,争取首台(套)政策,构建"仪器+耗材+服务"一体化生态链 [8][9][34] 生态协同 -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链主+配套"格局,建设中试服务平台缩短研发-量产周期,整合京津冀上下游资源打造全产业链 [10][11][12][38] - 厂商建议通过并购补齐核心部件短板(如激光器),利用中试平台加速量产,参与京津冀区域梯度分工 [13][38] 资本与政策支持 - 设立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定向支持科学仪器,推动企业纳入"服务包"提供上市辅导、税收优惠 [14][15][36] - 完善标准体系提升国际认可度,厂商建议对接政府基金、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16][18][39] 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实现50款以上整机产品、30项以上关键部件突破,形成"1+3"产业格局(怀柔、海淀、昌平、经开区) [29] - 培育2家年营收超30亿元龙头企业、30家超亿元企业、80家专精特新企业,建成中试服务平台和验证评价平台 [10][29][33] 重点任务 - 突破关键技术和标志性产品:开展AI赋能、量子测量等前沿研究,研制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领域整机及关键部件 [30][31] - 强化成果转化: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和中试平台,通过"揭榜挂帅"加速产业化 [32][33] - 推进应用示范:在生命科学、集成电路等领域开展基因测序仪、原子力显微镜等设备示范 [34][35]
“量子追梦人”与“空中造梦者”:青年人正挑起创新大梁
新华社· 2025-05-30 18:23
科技创新青年创业者 - 贺羽200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 受杜江峰院士启发立志投身科学仪器产业 [3] - 2010年进入实验室负责量子精密测量设备搭建 2016年创办国仪量子公司 专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和高端科学仪器研发 [3] - 国仪量子已成功交付多台仪器 未来计划拓展更多行业应用场景 [3] 量子科技领域发展 - 国外公司曾将量子设备报价从600万元抬至1000万元 凸显进口依赖问题 [3] - 国仪量子通过自主研发实现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国产化突破 [3] 新型显示技术创新 - 韩东成2016年创立东超科技 专注"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研发 [5] - 2017年获得多轮融资后跃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 目前已在全球布局800多项知识产权 产品进入多个生活场景 [5] 青年科研力量崛起 - 青年创业者正成为科研攻关排头兵 在量子测量、新型显示等领域取得突破 [6] - 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3][5]
国盾量子(688027):2024年年报点评:首次覆盖:中电信入股后,公司量子通信高速增长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5-06 21: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国盾量子“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格为 294.50 元,当前价格为 240.33 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盾量子 2024 年超预期高速增长,这一趋势将会延续,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69 亿、5.06 亿、6.62 亿元,每股收入分别为 3.59、4.92、6.44 元 [4] - 2024 年公司收入大幅增长,净亏损大幅收窄,中电信入股大大加强了公司量子通信的拓展能力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56|253|369|506|662| |(+/-)%|15.9%|62.3%|45.8%|37.0%|30.8%| |净利润(归母,百万元)|-124|-32|1|48|93| |(+/-)%|-43.8%|74.3%|102.7%|5559.8%|94.6%| |每股净收益(元)|-1.20|-0.31|0.01|0.46|0.90| |净资产收益率(%)|-8.2%|-1.0%|0.0%|1.5%|2.8%| |市盈率(现价&最新股本摊薄)|—|—|29263.42|517.04|265.65|[3] 交易数据 - 52 周内股价区间为 140.46 - 351.00 元,总市值 247.21 亿元,总股本/流通 A 股为 103/80 百万股,流通 B 股/H 股为 0/0 百万股 [1][4] - 1M、3M、12M 绝对升幅分别为 -6%、-8%、13%,相对指数升幅分别为 -3%、-9%、8% [4] 业务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3 亿元,同比增长 62.30%;量子通信业务收入为 1.46 亿元,同比增加 70.05%;量子计算业务收入为 5658.87 万元,同比增加 26.36%;量子精密测量业务收入为 3880.45 万元,同比增加 118.96% [4] - 归母净利润 -3184.14 万元(2023 年为 -1.24 亿元);扣非净利润为 -62634.00 万(2023 年为 -1.58 亿元) [4] -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2.92%/35.53%/32.95%,同比下降 4.61/24.12/28.62 个百分点 [4] 中电信入股影响 - 2024 年公司三条业务线均快速成长,量子通信业务增长强劲,得益于中国电信集团对市场的拓展力度,往前追溯 12 个月里,关联交易销售金额已累计达到 1.37 亿元,2025 - 2027 年公司量子通信业务有望继续快速增长 [4] 可比公司估值 |证券简称|证券代码|股价(元)|市值(亿元)|收入(亿元)|PS(倍)| |----|----|----|----|----|----| | | | | |2024|2025E|2026E|2024|2025E|2026E| |IONQ|IONQ.N|27.46|66.79|0.43|0.85|1.71|155|78|39| |D - Wave|QBTS.N|6.91|20.13|0.09|0.22|0.35|228|90|57| |Rigetti|RGTI.O|8.87|25.45|0.11|0.14|0.34|236|182|76| |平均| | | | | | |206|117|57| |国盾量子|688027.SH|240.33|247.21|2.53|3.69|5.06|98|67|49|[7] 公司概况 - 公司以量子信息技术的全面产业化为己任,从事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为各类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以及“星地一体”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提供软硬件产品,推动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和经典通信网络的无缝衔接,为政务、金融、电力等各行业和领域的客户提供量子安全应用解决方案 [9] - 在量子计算领域,参与“祖冲之号”超导量子计算优越性实验,可提供 176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整机,并已通过量子计算云平台对外开放;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已交付“飞秒激光频率梳”等产品,实现了业务新突破 [9] - 先后承担多个省市自主创新专项、省市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并作为量子技术国内外标准制定主力,牵头和参与了百余项国内外标准研制工作 [9] 前十大股东 |股东名称|占总股本比例(%)| |----|----| |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13.4600| |潘建伟|8.2400| |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5.6800| |合肥琨腾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4.2400| |程大涛|3.1200| |安徽润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0600| |杭州兆富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3.0400| |柳志伟|2.9200| |合肥鞭影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5000| |楼永良|2.4100| |合计|48.6700|[10]
量子科技加速跑:人才创业突围,资本闻风而动
新京报· 2025-04-30 18:38
量子科技行业发展现状 - 量子科技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正以"颠覆性创新"重构技术、产业与经济范式 [1][2] - 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技术水平、人才储备等方面处于全球第一梯队,部分赛道拥有足够话语权 [5] - 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被形容为"婴儿与襁褓期",科学研究、工程实施和应用探索三个层面齐头并进 [3] 资本市场支持 - 深交所将通过股权融资、科创债、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工具,以及"培育通""科融通""成长通"等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平台助力量子科技发展 [1] - 资本市场对量子科技企业的支持作用明显,多家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如图灵量子预计2026-2027年推出上市时间表 [2][3] - 玻色量子已完成6轮融资,预计今年融资规模达数亿元,并计划在条件成熟时启动上市 [3] 企业动态与融资环境 - 量子科技企业融资环境显著变化,投资机构从注重权威人士转向更关注团队的商业化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 [4] - 尽管经济下行,中国投资人对硬科技和前沿科技的支持力度保持热情,今年关注度显著回升 [5] - 量子科技领域进展给了市场足够信心,行业蕴含巨大想象空间和潜力 [5] 政策与产业生态 -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量子科技发展,覆盖技术研发、产业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 [1] - 交易所规则变化推动资本对量子科技行业认知深化,行业逐渐走向成熟 [4] - 需加强基础研究、培养跨学科人才、优化政策与资本支持体系,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5] 企业案例 - 图灵量子凭借技术积累和行业认可稳步推进上市计划,上市将助力其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 [3] - 玻色量子已对照上市标准进行详细评估,基本满足要求,国家对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鼓励政策提供了良好环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