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阳

搜索文档
核聚变、量子信息、深空探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跑” 原创成果竞相涌现
央视网· 2025-07-10 14:21
安徽前沿科技发展 - 安徽在"十四五"期间迎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期,核聚变、量子信息、深空探测等前沿领域成果涌现 [1] - 合肥聚变堆园区正在测试"人造太阳"关键部件,包括聚变堆主机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装平台,偏滤器部件和遥操作系统集成测试进行中 [3] - "人造太阳"原理为氢原子超高温高压下聚变释放能量,每升海水提取氘可产生相当于300升汽油能量,生成物无污染 [5] - 聚变堆园区2022年3月投入使用,19个子系统建设加快,预计2022年底基本建成 [6] - 园区将成为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研究平台,测试装备用于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底建成并首次演示聚变发电 [7] 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展 - 合肥已建成3个大科学装置,在建3个包括2026年底建成的合肥先进光源和部分建成的雷电防护设施 [9] - 计划纳入"十五五"规划项目包括超级陶粲、行星环境模拟设施及强光磁等,2027-2028年将形成完整科创体系 [9] - 大科学装置和量子技术是科技创新"富矿",衍生出多项商业应用机会 [10] 核聚变衍生技术应用 - 太赫兹检测技术源自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可穿透扫描坚果内部质量,应用于生物、医疗、工业检测及未来6G通讯 [11] - 聚变衍生技术包括航天辐照用的芯部加料技术和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装置 [15] - 可控核聚变项目建设拉动产业链发展,涉及上游材料、中游系统及下游反应堆,形成100亿元投入带动1000亿元产业链升级的效应 [17][19]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合肥通过场景机会清单(240项)和场景能力清单促进700家科创企业对接 [26][28] - 政府部门设立场景创新推进处和工作专班,建立容错机制解决新技术应用风险 [29] - 成立国内首个场景公司,累计发布场景机会1000项、能力1500项,落地项目1200个金额7亿元 [30] - 联合19个城市成立场景创新城市联盟,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共享 [30] 资金与平台支持 - 安徽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18支子基金投资项目137个金额24亿元,部分项目已上市 [35] - 举办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2025年参展企业1800家,落地项目400个涉及资金260亿元 [37] - 全省219家省级以上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超万家,集中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 [39]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实验室到地铁站 前沿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0 12:58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 安徽合肥聚变堆园区正在研发安装"人造太阳"关键部件,包括聚变堆主机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装平台,目前进行偏滤器部件和遥操作系统的集成测试[1] - 园区2022年3月投入使用,19个子系统建设全面加快,预计2023年底基本建成[3] -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预计2027年底建成,将首次在世界上演示聚变能发电[7] 核聚变技术发展 - "人造太阳"模仿太阳原理,氢同位素氘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每升海水提取的氘相当于300升汽油能量,生成物无污染[5] - 核聚变可能在2040-2050年实现大规模并网发电和商用,带来能源革命[8] - 聚变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7] 大科学装置布局 - 合肥未来大科学城已有三个装置建成,三个在建,包括2026年建成的合肥先进光源和部分建成的雷电防护设施[9] - "十五五"规划可能纳入超级陶粲、行星环境模拟设施及强光磁等新装置,2027-2028年将形成完整科创体系闭环[9] - 合肥大科学装置建设速度全面加快[11] 产业链带动效应 - 可控核聚变拉动上中下游产业链发展,包括材料、关键零部件、加热系统、磁体系统和聚变反应堆[15] - 每100亿元聚变投入可带动1000亿元产业链升级,涉及高技术含量和高净值产业[17] - 聚变衍生技术如太赫兹检测已应用于食品工业,穿透果壳直接成像检测坚果品质[10][13]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合肥通过场景能力清单和场景机会清单对接供需,2023年场景机会超240项,响应企业超700家[22] - 政府部门设立场景创新推进处,成立国内首个场景公司,为量子等领域量身打造应用路径[26][28] - 累计发布场景机会约1000项,场景能力约1500项,落地项目超1200个,金额约7亿元[28] 资金与平台支持 - 安徽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截至2025年6月设立18只子基金,投资137个项目金额近24亿元[30] -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吸引1800家企业参展,落地项目超400个涉及资金260多亿元[32] - 全省219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在孵企业超万家,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32]
走近上海碳博会,感受绿色低碳转型脉搏
新华财经· 2025-06-06 09:19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 - 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吸引15个国家和地区的逾300家知名企业参展,展示绿色低碳领域技术成果最新进展和未来探索方向 [1] - 上海市虹口区聚集各类绿色低碳企业近800家,2024年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人民币 [1] - 中国首家碳市场交易机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成为全国最大碳交易平台,绿色技术银行储备绿色技术9000余项、专家2000余名 [1] 绿色低碳技术合作与展示 - 虹口北外滩与联想集团城市超级智能体战略合作,推进数字化和智慧城市基础到4.0时代,结合绿色概念应用于虚拟电厂、垃圾分类等领域 [2] - 上海电气搭建720平方米沉浸式展区,展示"零碳HUB"、"人造太阳"、绿色甲醇、深海风电等能源转型前沿科技 [2] - 上海电气发布《上海电气双碳行动方案》,ESG工作植入发展基因,投资建设国内首个全流程认证绿色甲醇供应商 [3] 绿色出海与国际合作 -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表示绿色出海是上海产业升级重要契机,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开拓国际市场 [3] - 上汽安吉物流实践"国车国运,'绿'链全球",上海电气拓展海外市场如迪拜光热光伏综合电站、克罗地亚塞尼风电项目 [3] - 安永推出业界首个融合认知智能的"安永智能问答"和ESG.ai智能问答平台2.0,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4] 绿色竞争力构建 - 安永认为出海企业需在技术引领、产业协同和拥抱国际标准发力,将绿色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力 [5] - 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ESG合规咨询、可持续供应链咨询等服务,护航绿色出海 [4][5]
5月29日涨停分析
快讯· 2025-05-29 15:20
无人物流/无人环卫 - 通达电气7天6板涨幅10.03% 云内动力7天5板涨幅10.10% 均因无人物流概念涨停[3] - 劲旅环境3天3板涨幅9.99% 启迪环境2天2板涨幅10.14% 因无人环卫概念涨停[3] - 机构预计2025年无人物流市场空间达4680亿元[8] 数字货币 - 御银股份2天2板涨幅9.92% 四方精创首板涨幅19.99% 因数字货币概念涨停[6] - 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 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5] - 拉卡拉首板涨幅20.01% 恒宝股份首板涨幅10.05% 均涉及数字货币[7] 智能驾驶 - 合兴股份2天2板涨幅9.98% 启明信息首板涨幅10.02% 因智能驾驶概念涨停[9] - 路桥信息首板涨幅29.97% 德赛西威首板涨幅10.00% 涉及车路云协同[9][10] - 得润电子首板涨幅10.09% 结合铜连接与智能驾驶概念[9] 核电/核聚变 - 中超控股19天12板涨幅9.98% 尚纬股份6连板涨幅10.06% 涉及核电概念[12] - 融发核电5连板涨幅10.01% 合锻智能4天3板涨幅9.99% 因可控核聚变概念涨停[12] - 中核集团"中国环流三号"实现百万安培亿度H模突破[11] 化工/农药 - 永冠新材5天4板涨幅10.02% 联化科技2天2板涨幅10.00% 因化工概念涨停[15] - 广康生化2天2板涨幅20.01% 贝斯美首板涨幅20.02% 涉及农药生产[15] - 山东友道化学爆炸事故影响氯虫苯甲酰胺原药产能[14] 机器人 - 四川金顶2天2板涨幅10.00% 超捷股份首板涨幅19.99% 因机器人概念涨停[17] - 国际机器人技能大赛聚焦工业/家庭场景应用创新[16] - 通达动力首板涨幅10.02% 结合汽车与机器人概念[17] 医药 - 舒泰神首板涨幅20.00% 益方生物-U首板涨幅20.00% 因创新药进展涨停[20] - STSA-1002注射液数据显示死亡率显著降低[18] - 众生药业首板涨幅10.02% 昭衍新药首板涨幅9.99% 涉及CRO领域[20] 食品饮料 - 均瑶健康4天4板涨幅10.05% 华森制药3天3板涨幅10.01% 涉及饮品概念[22] - 新茶饮市场规模2023年达1498亿元 2025年或突破2000亿元[21] - 乐惠国际4天3板涨幅10.00% 睿智医药首板涨幅20.06%[22] EDA/算力 - 概伦电子首板涨幅20.01% 广立微首板涨幅20.01% 因EDA工具概念涨停[25] - 英伟达2026Q1数据中心营收391亿美元同比增73%[26] - 鸿博股份4天2板涨幅9.98% 奥瑞德首板涨幅9.88% 涉及算力概念[27] 电力/其他 - 江苏新能3天3板涨幅10.02% 粤电力A2天2板涨幅10.02% 因绿电概念涨停[29] - 锦泓集团3天3板涨幅10.01% 元隆雅图首板涨幅9.98% 涉及IP经济[31] - 2025年全国用电量预计达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6%[28]
帮主直击|创业板失血1%!核聚变逆天改命,资金暗战三大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5-26 14:40
资金流向与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半日暴跌1.28%,宁德时代单只个股拖累创业板指0.6个百分点,外资抛售7.2亿 [1][5] - 可控核聚变概念异军突起,哈焊华通、雪人股份等6股涨停,板块资金净流入超18亿 [3] - 半日成交仅6610亿,同比缩量12%,资金集中流向防御板块 [5] 核聚变行业核心驱动因素 - 技术突破临界点:中核集团新一代"人造太阳"实现403秒运行,ITER计划2026年实现首次等离子体放电,Q值有望突破10,商业化进程提速5年 [3] - 万亿级市场潜力:核聚变发电成本若降至0.3元/度,全球市场规模将达7.8万亿,关键材料供应商如安泰科技订单排至2026年,西部超导毛利率达58% [4] - 政策支持加码:四部委联合印发《核能技术创新行动计划》,明确2027年前建成示范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专项债推动行业年均增速达70% [4] 机构与游资动向 - 三家机构席位买入融发核电1.2亿,游资章盟主扫货百利电气2.3亿,资金活跃度堪比2015年石墨烯行情 [3] - 外资早盘净卖出38亿,调仓迹象明显,可能转向AI赛道 [5] 市场操作信号 - 核聚变板块需观察雪人股份封单是否持续超50万手,板块成交需突破150亿(当前98亿),警惕跟风股午盘炸板风险 [5] - 创业板抄底信号包括宁德时代分时MACD底背离、创指触及2250点年线支撑、半导体重仓ETF出现万手买单 [5] 行业风险警示 - 创新药板块承压,第七批集采谈判在即,相关标的需谨慎 [5] - 成交额若持续低于1.3万亿,市场反弹可能缺乏持续性 [5]
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5-16 05:51
创新方法论 - 尖端技术可通过常规技术的组合实现,关键在于如何综合运用现有技术进行创新突破 [1] - 集成创新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系统性整合产生"1+1>2"的化学反应,DeepSeek通过算法优化和开源协作将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 [2] - 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需并重,新能源汽车行业成功源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与系统集成 [2] 科技发展现状 - 量子科技/材料科学/空间科学领域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科技创新呈现系统能力提升态势 [3] - 中国在核聚变/量子计算/天文观测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人造太阳"创世界纪录、自主量子计算机刷新算力规模、"中国天眼"发现50亿光年外星系 [4] 创新生态建设 - 需要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同时培育原始创新(0→1)和集成创新(1→N)的成长土壤 [3] - 尽管科研条件改善,仍需继承老一辈科学家通过土办法/老技术攻克尖端难题的创新智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