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 Pro

搜索文档
散布问界沈阳车展虚假言论!赛力斯:3人被公安机关处罚
证券时报· 2025-06-27 16:30
赛力斯汽车法务行动 - 公安机关对龚某某、肖某某、王某等三人依法分别实施了训诫、治安处罚 [1] - 该三人使用多个网络账号在小红书、百度贴吧、微信群等发布、转载针对问界汽车沈阳车展事件的虚假言论 [1] - 虚假言论损害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和产业生态 [1] - 公司对任何以违法手段抹黑问界品牌和用户的行为绝不姑息,持续采取司法手段打击网络违法行为 [1] 问界汽车沈阳车展事件 - 今年4月辽宁沈阳工业展览馆发生一起车辆碰撞事故,展会中一辆黑色越野车造成多车受损 [3] - 问界方面回应称一辆问界M7 Pro在辽宁沈阳工业展览馆发生碰撞事故,造成一名人员受伤 [3] - 事故发生于车展撤展前夕,车辆未处于展车模式,导致车辆被误启动 [3] - 主驾未系安全带且方向盘大角度干预,不满足AEB触发条件 [3]
乘用车将被要求必须安装AEBS!十余只关联个股盘中涨停
第一财经· 2025-05-16 17:54
汽车安全新规 - 强制性国家标准《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完成起草并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要求M1类(轿车、SUV、MPV等乘用车)和N1类(轻型载货汽车)必须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1] - AEBS包含碰撞预警(FCW)和紧急制动(AEB)两个子功能 可自动紧急刹车或减速以降低与前方车辆或行人碰撞概率[1] AEBS技术规范 - M1类汽车AEBS需在10-80km/h速度区间内对所有车辆载荷条件激活监测碰撞危险 N1类汽车需在10-60km/h区间激活[2] - 系统需在20-60km/h区间内对行人、自行车和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碰撞危险激活[2] - 若系统支持驾驶员主动关闭 需满足车辆每次上电自动开启 关闭需两个有目的操作且车速>10km/h时不可关闭[3] 市场反应与行业争议 - 新规推动汽配股上涨 AEBS相关个股如均胜电子(600699 SH)、春兴精工(002547 SZ)、圣龙股份(603178 SH)等涨停[3] - 行业对AEB触发条件存在争议 如小米SU7的AEB功能不响应锥桶、水马等障碍物 工作速度为8-135km/h[4] - 问界汽车声明M7 Pro事故中因主驾未系安全带且方向盘大角度干预导致AEB未触发[4] - 华为余承东与小鹏汽车何小鹏曾就AEB技术公开争论 何小鹏指出60km/h以上误刹车风险大[4]
沈阳车展问界M7 Pro 失控连撞多车,回应来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4-14 22:23
事件概述 - 一辆问界M7 Pro在辽宁沈阳春季车展期间失控,连续撞击四台展车并造成一名观展者受伤 [1] - 事故发生于2025年4月13日14:01,车辆未处于展车模式导致误启动,主驾未系安全带且方向盘大角度干预不满足AEB触发条件 [2] - 公司声明称伤者经检查为轻微挫伤当日出院,已积极协商后续处理并否认网络不实信息 [2] 事故原因争议 - 网友质疑展车模式未默认开启可能存在管理疏漏,部分观点认为系驾驶员操作不当 [5] - 媒体追问动力系统锁定责任归属问题(车展方或公司),但未获公司回应 [5] 销量表现 - 2024年3月问界三款车型(M5/M7/M9)总销量12679辆,同比2023年3月的31727辆下降60% [6] - 具体车型销量:M5为6512辆、M7为5103辆、M9为1064辆 [6] 舆论影响 - 事故现场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显示车辆加速变向冲撞的惊险画面 [1][10] - 公司声明强调将采取法律手段应对不实信息 [2]
问界回应沈阳车展事故
证券时报· 2025-04-14 17:16
问界M7 Pro沈阳车展事故回应 - 4月13日辽宁沈阳工业展览馆发生一起问界M7 Pro碰撞事故 造成一名人员受伤和多车受损 [2][3] - 公司声明事故发生于车展撤展前夕 车辆未处于展车模式导致误启动 主驾未系安全带且方向盘大角度干预不满足AEB触发条件 [3] - 受伤人员经检查为轻微挫伤 当日已出院 公司表示已积极协助就医并对事故致歉 [4] - 公司正与车展主办方协商后续处理事项 并将对网络不实信息采取法律手段 [5]
谁在制造“陷阱”?年轻的生命逝去七天后,再谈车企智驾营销
凤凰网财经· 2025-04-05 21:51
核心观点 - 智能驾驶技术被车企过度营销,实际能力与宣传存在巨大差距,导致消费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1][2][8] - 车企普遍采用"高配演示、低配缩水"的营销策略,低配车型智能驾驶功能严重不足 [2][4][7] - 当前市售车辆的智能驾驶功能最高仅达到L2级别,但部分车企刻意营造"解放双手"的假象 [8][10] - 车企存在选择性信息披露行为,隐瞒重大缺陷,导致安全隐患 [11][13][14] - 智能驾驶技术尚未成熟,消费者认知存在严重偏差,行业需要回归理性 [16][17][19] 01 高配演示,低配缩水:车企的"双标"游戏 - 新能源车企普遍使用"全场景智驾""零接管"等夸大宣传语,但实际产品与宣传差距巨大 [2] - 小米SU7标准版仅搭载纯视觉方案,未配备激光雷达,而Max版配备激光雷达和508 TOPS算力芯片 [4][5] - 雷军在发布会上使用Max版演示极限场景,但未明确说明不同版本间的实质性差异 [5] - 小鹏G9低配车型未配备AEB、车道级导航等基础安全功能,全场景智驾需额外支付2.8万元 [7] - "高配演示、低配缩水"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消费者被误导后可能放松警惕,埋下安全隐患 [7] 02 车企套路深:选择性信息披露背后的安全陷阱 - 小米在发布会上将AEB功能塑造成"安全神话",但未说明AEB系统对锥桶、水马等施工障碍物无效 [11][13][14] - 小米SU3标准版智能驾驶硬件配置明显低于竞品,仅搭载1颗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1个毫米波雷达、11个车身摄像头及12个超声波雷达 [14] - 事故调查显示,系统仅在碰撞前2秒发出警报,远低于国际标准要求的10秒缓冲期 [15] - 激光雷达虽能提供300-500米探测距离,但因成本高昂在走量车型上常被砍掉 [15] - 车企在用户手册中设置免责条款,与宣传形成"双标",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 [10] 03 让技术回归理性,别让消费者买单 -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指出自动驾驶是被资本裹挟和炒作的概念,当前技术无法应对所有复杂路况 [17] - 62%的年轻车主错误将"智驾"等同于"自动驾驶",仅9%了解责任边界,认知偏差严重 [17] - 专家建议通过法律法规强制要求自动驾驶系统在极端场景下执行特定安全操作 [19] - 每辆搭载智驾系统的车辆应通过严格"考试",包括虚拟仿真和真实路况测试 [19] - 行业需要建立安全准入门槛,强调"智驾有边界,安全无捷径"的理念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