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冰袖
搜索文档
医保违规频发 大参林门店管理短板凸显 央视揭秘9000万虚假医疗器械合同
搜狐财经· 2025-11-14 21:42
行业现象:套刷医保 - 部分企业将日用品包装成医疗器械以通过医保结算,例如将防晒冰袖和口罩备案为“医用隔离垫”[2] - 一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企业无需临床试验即可生产销售,为上述操作提供了政策空间[4] - 涉事生产厂商超亚新材料公司已完成共12款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医保备案[4] - 此类产品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大参林等连锁药店销售,超亚公司与大参林的合同销售金额接近9000万元[5] - 对药店而言,这类产品毛利较高且医保支付便捷,有助于吸引顾客并提高客单价,已成为行业通行现象[6] 公司经营与扩张 - 大参林是国内收入与门店规模最大的连锁药店,至今年9月底全国门店总数已超过1.7万家[5] - 公司2024年非药品营收29.48亿元,毛利达到42%,较公司32.74%的平均毛利高出9个百分点[6] - 2023年至2024年期间,大参林净增门店数量高达6500余家,扩张高度依赖加盟模式[7] -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大参林加盟店在总门店中的占比已攀升至40%左右[7] - 公司推出“直营式加盟”模式,对加盟店实行“七统一”管理,要求所有商品必须从公司统一采购[8] 医保合规问题 - 大参林旗下多家定点药店曾多次因医保基金使用不规范问题被属地医保局通报[7] - 门店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超医保范围支付、非医保支付范围的费用纳入医保结算、结算统计数据异常等三类[7] - 2024年,大参林在湖北、广东、广西等多地的门店因医保违规问题相继受到处罚,包括退款、罚款及暂停医保服务协议[8] - 此次被曝光套刷医保的并非只有大参林一家,海王星辰、张仲景等多家知名大型连锁药店均牵涉其中[6] 公司治理与信披 - 2025年1月,大参林全资子公司茂名大参林因犯单位行贿罪被判处罚金400万元,实际控制人之一柯金龙获刑三年六个月[9] - 公司对该事件的信息披露存在明显延迟,实控人2023年7月被留置,公司迟至2024年3月才正式披露[10] - 2024年4月,广东证监局对大参林及相关责任人采取监管谈话措施,指出公司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0] - 2024年6月,上交所对大参林予以六个月内不接受其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处分,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10] - 在2024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评价中,大参林获评B级,相较于2024年度仅获D级的评价结果有所回升[9] 财务表现与股权 - 2025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0.68亿元,同比增加1.71%;归母净利润10.81亿元,同比增加25.97%[10] - 截至2025年三季报,柯金龙仍为大参林实际控制人之一,持股比例18.17%,为公司第二大股东[10] - 此次曝光事件未对公司股价造成明显影响,截至新闻发布当周收盘,公司股价报18.61元,较上周五收盘微涨1.75%[6]
刷医保买面膜,医保卡岂能变购物卡
新京报· 2025-11-11 08:17
行业违规操作模式 - 企业将普通牙刷申请为第一类医疗器械“牙科用毛刷”,将牙线申请为“牙科洁治器”,将面膜包装成第二类医疗器械“医用敷贴” [1] - 产品外观和用途与真正医疗器械相差甚远,但凭借虚假的医疗器械身份进入药店并可刷医保卡购买 [1] - 企业通过此方式扩大商品销量并从医保基金中获取不正当利益 [1] 市场参与方行为分析 - 药店倾向于让消费者刷医保卡购买这些商品,并可能设定高于市场的价格,形成“阴阳价格” [1] - 此种操作导致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加速流失 [1] - 消费者往往被产品表面的医疗器械标识迷惑,在不知情情况下参与违规行为 [2] 监管与治理挑战 - 违规操作的隐蔽性更强,药店和企业可巧妙规避监管 [2] - 需从源头把牢医疗器械认证关口,中后端需监管部门严格执法 [2] - 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医保政策的认知,自觉抵制违规行为 [2]
刷医保买面膜,医保卡变购物卡还有多少隐秘戏法?
新京报· 2025-11-10 19:07
医保基金滥用新手段 - 部分企业将普通商品虚假申请为医疗器械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例如普通牙刷备案为第一类医疗器械“牙科用毛刷”,面膜包装成第二类医疗器械“医用敷贴”,防晒冰袖、口罩备案成“医用隔离垫”[1] - 此举目的是规避生活用品不能刷医保卡的规定,使企业能从医保基金中获取不正当利益并扩大商品销量[2][3] - 相较于过去在药店直接藏匿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用品的初级手段,这种新型违规操作利用医疗器械分类管理漏洞,隐蔽性更强[2] 对药店及市场的影响 - 药店倾向于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让消费者刷医保卡购买这些商品,形成“阴阳价格”,使现金比医保基金更“值钱”[3] - 生活用品“傍医”营销对同类别的其他商品构成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秩序[5] - 药店和企业可利用商品的虚假医疗器械身份巧妙规避监管[5] 监管挑战与治理方向 - 新型违规手段增加了监管难度和成本,监管部门需深入调查产品的申请备案资料和实际用途才能判断其属性[5] - 治理需从源头加强管控,严格审查医疗器械的申请备案资料,把牢认证关口[5] - 应形成监管部门严格执法、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督的局面,并对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形成威慑[5]
财经调查丨防晒产品“伪装”成医疗器械,药店公然刷医保销售
搜狐财经· 2025-11-09 20:44
公司行为与产品策略 - 公司将防晒冰袖以“医用隔离垫”的名称进行销售,以便能够使用医保卡结算 [1] - 公司生产的防晒口罩和防晒袖通过与一家头部连锁药店合作,进入全国近2万家药店,相关订单合同金额达9000万元 [1] - 公司负责人透露,以“医用级”为噱头进行宣传可以抢占更多市场并获得更多利润 [1] 行业监管与合规漏洞 - 产品作为防晒用品出售时被明令禁止刷医保卡结算,但作为“医用隔离垫”在部分地区被纳入医保结算范围 [1] - “医用隔离垫”属于第一类医疗器械,风险较低且备案流程简单,使得防晒用品能获得合规的医疗器械备案 [1] - 产品具备唯一的27位医保编码,从而符合药店刷医保的条件 [1]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酷暑送清凉 凝心鼓干劲
中国民航网· 2025-07-16 22:07
公司防暑降温措施 - 公司在大兴机场开展"酷暑送清凉 凝心鼓干劲"主题活动,旨在保障一线员工身心健康与作业安全 [1] - 通过线上防暑知识培训和线下模拟应急演练,提升员工高温中暑急救能力和科学作业规范意识 [1] - 为户外作业员工配备防晒冰袖、面罩、遮阳帽、太阳镜等装备,并调整工作安排以预防中暑风险 [1] 员工关怀与物资发放 - 开展"烈日送清凉"活动,向员工发放饮料、酸梅汤、绿豆汤及藿香正气液、清凉油等防暑物资 [1] - 物资发放覆盖全体员工,增强员工工作热情和空防安全保障投入度 [1] 未来工作计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烈日送清凉"行动,秉持"关爱员工、凝心聚力"方针推进员工权益保障 [2] - 计划通过队伍维稳工作打造技术过硬、吃苦耐劳的空防安检团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