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加快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
经济观察网· 2025-10-29 22:12
经济观察网10月28日,由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学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再保险专业委员 会等机构主办,上海保险交易所支持的"打造全球保险枢纽,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上海国际再保 险中心建设新进程"媒体调研会在上海保险交易所举办。 目前,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再保险市场体系已初步搭建,一个更加高效、标准、透明、规范的 再保险交易生态正在加速形成。定位行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后台,登记交易中心通过搭建公司间信息 安全传输"数字化"通道与信息交互标准"转换器",致力于推动中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数字化、 标准化转型。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26家保险机构汇聚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6家境外机构设立了交 易席位,覆盖英国、巴巴多斯、刚果(金)、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开通交易权限的机构达 128家,其中境内机构94家、境外机构34家,覆盖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了再保险全产业链 条。2025年1月至9月,登记交易中心交易保费45.11亿元;登记分出业务保费965.39亿元,分入业务保费 112.71亿元。 此外,经金融监管总局同意,登记交易中心制定并发布2批共8项业务规则, ...
Arch Capital .(ACGL)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8 23:02
Arch Capital Group (NasdaqGS:ACGL) Q3 2025 Earnings Call October 28, 2025 10: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Ryan Tunis - Managing DirectorAndrew Andersen - Equity Research VPNicolas Papadopoulo - CEOMeyer Shields - Managing DirectorBrian Meredith - Managing DirectorAndrew Kligerman - Managing DirectorFrancois Morin - EVP, CFO, and TreasurerElyse Greenspan - Managing DirectorJosh Shanker - Managing Director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Rob Cox - VP and Equity Research AnalystAlex Scott - Equity Research AnalystM ...
金融监管总局尹江鳌:发挥再保险“三器”作用 促进保险业“敢保”“善保”“会保”   
金融时报· 2025-10-27 10:11
尹江鳌指出,再保险不仅仅是风险转移工具,更是市场定价基准和风险传导信号。当直保市场出现不规 范经营行为时,再保险可以通过调整分保条件或价格等方式,将后端信号传导至承保前端,促进我国保 险业规范竞争。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和各机构协同完善这个市场传导机制,共同强化再保险市 场履约管理。 据尹江鳌介绍,全球直保市场、再保市场规模已分别超过7.2万亿、9000亿美元,如果价格大体均衡的 话,其承保能力分别为我国的9倍、1倍多。"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作为连接我国与全球保险市 场的平台,要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机构入驻,集聚市场信息和承保能力,推动风险与资本对接,各 机构要积极参与,共同促进我国保险业敢保扩面。" 同时,要发挥再保险作为保险"调节器"作用,通过市场传导机制,促进保险机构"善保",规范市场竞争 理性经营。尹江鳌表示,近年来,随着车险实施综合改革和"报行合一",市场呈现出"赔付多了、费用 降了、效益好了"的态势。今年1-9月,财险业综合赔付率72.2%,比近10年平均水平高5.9个百分点;综 合费用率25.4%,为近20年来最低;行业年化ROE为10.8%,创近10年来最高。同时,针对非车险领域 ...
期刊GPRI 2025年50卷第4期目录与摘要|保险学术前沿
13个精算师· 2025-10-26 10:04
气候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影响 - 短期和长期气候风险均会推高财产险公司在城市层面的赔付率 [6] - 气候风险未显著促使保险公司改进风险管理实践,如提高再保险比例或调整业务地域分布 [6] - 气候风险对保险公司绩效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主要驱动因素是赔付率而非运营费用或投资收益 [6] - 规模较小、再保险覆盖率较低或业务地域集中度较高的保险公司受气候风险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 [6] 再保险关系与承保绩效 - 保险公司需经过约3年时间才能开始实现与再保险公司长期关系的收益 [8] - 长期再保险关系对承保业务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独立运营的单一保险公司效益明显 [8] - 再保险能显著降低财产险公司实际与目标杠杆偏离度的绝对值,推动实际杠杆率向目标水平收敛 [16] - 投保再保险的保险公司其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较未投保者快约6.9% [16] 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效益 - 实施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且投入较高的企业,其经营风险显著低于未实施或低投入企业 [9] - 补充养老保险的风险缓释效应在员工学历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9] - 补充养老保险主要通过提升员工留任率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9] 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险的公司行为影响 - 购买董责险的企业更倾向于对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11] - 管理层的风险承担意愿是董责险推动研发资本化的关键路径 [11] - 董责险引致的研发资本化会降低企业的专利产出,但对非专利创新产出无显著影响 [11] - 在国有企业中,董责险显著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影响幅度约为普通ESG样本的两倍 [13] - 董责险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合规信号作用,但在非国有企业中未产生显著影响 [13] 团体保险定价与道德风险 - 雇主提供的团体健康险与寿险采用经验费率定价法,当期保费调整与团体历史赔付记录正相关 [14] - 仅靠经验费率定价无法抑制福利过度消费,需要更多样灵活的成本控制手段 [14] - 保费调整对平均索赔量产生持续为负的不对称影响,但未出现表征道德风险的负状态依赖性 [14]
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再保险司)司长尹江鳌:发挥再保险“放大器”“调节器”“连接器”作用 促进保险业敢保、善保、会保
上海证券报· 2025-10-22 18:5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宋辉)在10月22日的2025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上,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 (再保险司)司长尹江鳌表示,发挥再保险"放大器""调节器""连接器"作用,促进保险业敢保、善保、 会保。 一是发挥"放大器"作用,运用全球再保能力促进"敢保",提升保障水平。 他表示,今年我国保费规模有望达6万亿元。再保险作为保险的"放大器",可以运用全球承保能力,使 一些局部地区不敢保、难以保的风险在全球进行分散。全球直保市场、再保市场规模已分别超过7.2万 亿、9000亿美元,如果价格大体均衡的话,其承保能力分别约为我国的9倍、1倍多。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作为连接我国与全球保险市场的平台,要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机构 入驻,集聚市场信息和承保能力,推动风险与资本对接,各机构要积极参与,共同促进我国保险业敢保 扩面。"他表示。 二是发挥"调节器"作用,运用全球再保机制促进"善保",规范市场竞争。 他提到,我国保险市场存在非理性竞争顽疾。近年来,随着车险实施综合改革和"报行合一",市场呈现 出赔付多了、费用降了、效益好了的态势。 数据显示,今年1-9月,财险业综合赔付率7 ...
Will Essent Group (ESNT) Beat Estimates Again in Its Next Earnings Report?
ZACKS· 2025-10-15 01:11
If you are looking for a stock that has a solid history of beating earnings estimates and is in a good position to maintain the trend in its next quarterly report, you should consider Essent Group (ESNT) . This company, which is in the Zacks Insurance - Property and Casualty industry, shows potential for another earnings beat.This mortgage insurance and reinsurance holding company has an established record of topping earnings estimates, especially when looking at the previous two reports. The company boasts ...
财险业上半年承保利润创新高 “新质”保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9-19 02:00
上半年承保利润260亿元 根据中再产险的市场观察,2025年上半年,中国财产险行业保费增速为4.2%,略低于去年同期。在严 监管政策下,财险行业综合成本率显著改善,上半年这一趋势仍然延续。 数据显示,上半年财险行业综合成本率为96.6%,同比优化1.3个百分点,承保利润率增厚逾3个百分 点。财险业承保效益显著提升,承保利润达到26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承保盈利主体达到40多家, 首次超过半数,行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显现。 分业务来看,上半年车险、非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均实现明显改善。其中,车险费用率有效管控,赔付、 费用结构进一步调整,费用率进一步降低,赔付率小幅上升。同时,中小财险公司的车险经营业绩与行 业偏差度进一步缩小。尽管非车险业务增速收窄,但"报行合一"有望规范业务经营并扭转承保亏损的局 面。 财险承保效益大幅改善的背后,离不开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对于非 车险,监管部门要求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督促财险公司严格执行经备案 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控应收保费风险,推进财险行业降本增效。 半年分出保费首超千亿元 中再产险数据显示,财产再保险市场连续多年稳定 ...
中国太平 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7.64亿港元
金融时报· 2025-09-01 09: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7.6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 [1] - 总资产达1.87万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8.1% [2] - 总权益达1364.34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11.5% [2] 寿险业务 - 太平人寿保险服务收入27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 [1] - 新业务价值61.8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2.8% [1] - 原保费收入115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 [1] 财产险业务 - 产险原保费收入20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 [1] - 综合成本率94.4%,同比优化1.1个百分点 [1] - 非车险保费服务收入6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 [1] 再保险与综合指标 - 再保险业务净利润8.0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77.4% [1] - 合同服务边际达2131.86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2.6% [2] - 财险保险服务收入15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 [1]
中国太平(0966.HK):NBV稳健增长 投资承压
格隆汇· 2025-08-30 11:43
核心业绩表现 - 归母净利润67.64亿港元 同比增长12.2% 主要因所得税费用大幅减少 税前利润同比下降38% [1] - 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增长9.5% 投资业绩同比转亏 [1] - 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2.59个百分点至2.68% [1][2] - 净资产较2024年末上升11.5% 预计2025年ROE为12% [2] 寿险业务 - 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2.8% 新单保费同比增长4.2% 价值率提升 [1] - 代理人渠道NBV同比增长22.5% 银保渠道NBV同比增长23.9% [1] - 分红险在长险首年期缴保费中占比达87.1% 转型成效显著 [2] - 人寿保险业务合同服务边际较2024年末下降1.0% 内含价值较2024年末增长8.1% [2] - 预计2025年NBV增速为25% [2] 财产险业务 - 境内财产险保费同比增长3.1% 车险同比增长0.5% 非车险同比增长6.4% [2] - 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至95.5% 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大幅提升55.6% [1][2] - 境外财产险保费同比增长1.4% 保险服务业绩同比下降6.7% [2] - 再保险保费同比小幅下滑0.3% 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至93.8% 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增长95.4% [2] - 预计2025年境内财产险/境外财产险/再保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6%/90%/92% [2] 投资表现 - 年化净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至3.11% [2] - 报告口径综合投资收益率未年化同比下降3.72个百分点至1.86% [2] - 交易性股票和债券投资均出现损失 导致计入利润表的资本利得亏损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2026/2027年EPS预测至2.34/2.79/3.10港元 调整幅度分别为0.3%/18.0%/13.8% [3] - 基于DCF估值法的目标价上调至20港元 前值为15港元 [3] - 维持买入评级 [1][3]
中国太平(00966.HK)中期股东应占溢利67.64亿港元 同比增长12.2%
格隆汇· 2025-08-28 17:19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67.64亿港元 同比增长12.2% 主要原因为保险服务业绩较去年同期上升 [1] - 人寿保险业务溢利82.78亿港元 同比增长5.5% [1] - 境内财产保险业务溢利6.86亿港元 同比增长84.9% 主要原因为保险服务业绩较去年同期上升 [1] - 再保险业务溢利8.72亿港元 同比增长74.8% 主要原因为保险服务业绩及净投资业绩较去年同期上升 [1] 资产与价值指标 - 总资产18741亿港元 较去年末增长8.1% 主要原因为金融投资总额较去年末上升 [1] - 合同服务边际2132亿港元 较去年末增长2.6% 主要受本期间初始确认的合同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 [1] - 股东应占每股总内含价值53.03港元 较去年末的48.57港元增长9.2% [1] - 太平人寿内含价值较去年末增长8.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