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加快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
经济观察网· 2025-10-29 22:12
经济观察网10月28日,由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学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再保险专业委员 会等机构主办,上海保险交易所支持的"打造全球保险枢纽,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上海国际再保 险中心建设新进程"媒体调研会在上海保险交易所举办。 目前,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再保险市场体系已初步搭建,一个更加高效、标准、透明、规范的 再保险交易生态正在加速形成。定位行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后台,登记交易中心通过搭建公司间信息 安全传输"数字化"通道与信息交互标准"转换器",致力于推动中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数字化、 标准化转型。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26家保险机构汇聚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6家境外机构设立了交 易席位,覆盖英国、巴巴多斯、刚果(金)、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开通交易权限的机构达 128家,其中境内机构94家、境外机构34家,覆盖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了再保险全产业链 条。2025年1月至9月,登记交易中心交易保费45.11亿元;登记分出业务保费965.39亿元,分入业务保费 112.71亿元。 此外,经金融监管总局同意,登记交易中心制定并发布2批共8项业务规则, ...
Arch Capital .(ACGL)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8 23: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税后营业利润超过10亿美元,净收入超过13亿美元,均同比增长37% [5] - 每股税后营业利润为277美元,年化营业回报率为平均普通股权益的185% [5] - 截至当季,每股账面价值增长173% [5] - 季度综合赔付率为798%,九个月综合赔付率为836% [5] - 当季净投资收入为408亿美元,创季度记录 [11] - 年化净收入回报率为平均普通股权益的238%,季度每股账面价值增长53% [15] - 整体非巨灾事故年度赔付率为805%,较上季度下降40个基点 [15] - 当季税前有利的往年发展额为103亿美元,对综合赔付率贡献24个百分点 [15] - 当季净巨灾损失为7200万美元 [16] - 投资组合净投资收入及权益法核算基金收入合计542亿美元,每股税前144美元 [18] - 当季经营活动现金流为22亿美元 [19] - 年初至今实际税率为147%,低于此前16%-18%的指引区间 [19] - 净自然巨灾最大可能损失为19亿美元,占有形股东权益的84% [20] - 当季回购732亿美元股票,10月至今追加25亿美元回购,年初至今回购1510万股,占年初流通股的4% [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财产和意外险部门承保利润为129亿美元,同比增长8%,净保费收入近20亿美元,综合赔付率为934%,当前非巨灾综合赔付率为913% [7] - 北美责任险净保费同比增长17%,北美财产和短尾业务净保费增长15%,国际保费基本持平 [8] - 再保险部门承保利润创纪录达482亿美元,综合赔付率为761%,净保费收入为17亿美元,同比下降约11% [9] - 再保险部门非巨灾事故年度赔付率为768% [18] - 抵押贷款部门承保利润为26亿美元,预计全年承保利润约10亿美元 [11] - 美国抵押贷款保险业务拖欠率升至204% [18] - 保险部门净保费同比增长73%,主要因收购业务贡献 [16] - 保险部门非巨灾事故年度损失率改善10个基点至575%, acquisition expense ratio上升220个基点 [16]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北美市场责任险和财产险业务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8] - 国际保费量基本持平 [8] - 欧洲市场因AA-评级受益 [53] - 加勒比地区潜在飓风事件影响尚不确定 [28][3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是跨周期管理,利用品牌优势、承保纪律和风险定价工具来产生盈利业务 [6] - 资本配置策略是投向风险调整后回报有吸引力的机会,优先续保符合回报门槛的业务,充分利用保险、再保险和抵押贷款的运营灵活性 [7] - 市场竞争普遍加剧,但公司专注于差异化客户体验、卓越风险定价和承保团队创造力 [13] - 抵押贷款市场保持健康,承保纪律严格,定价稳定 [11] - 公司对大多数业务线前景保持乐观,特别是责任险条件改善 [10] - 公司对MGA模式持谨慎态度,认为存在激励不一致和信息延迟问题 [8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市场周期跨越数年而非数个季度,在转型环境中公司专注于产生卓越回报和盈利增长 [13] - 当前市场是凭借信心和清晰度发挥优势的时刻 [13] - 保险市场仍看好,专注于盈利增长,将市场分为三类:仍有费率增长的领域、面临阻力的领域以及财产领域 [25] - 再保险市场面临分保人保留更多业务带来的阻力,但超额损失业务利润率通常更好 [37][38] - 抵押贷款业务正常化损失率预计在20%左右,房价是关键驱动因素 [73] - 财产巨灾再保险市场尽管面临费率压力,但利润率仍具吸引力 [10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完成对Mid-Corp业务的投资组合转移,整改和分离按计划进行 [9] - 收购的Mid-Corp业务中约2亿美元保费将被不续保,影响将主要在2026年显现 [99][100] - 百慕大实质性税收抵免的影响尚不确定,预计在12月初会有明确信息 [117]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资本回报方式(回购与特别股息)展望 [23] - 资本回报仍是重点,鉴于股价,股票回购是短期首选方法,未来可能评估更多回购 [23][24] 问题: 保险保费增长前景 [25] - 对保险业务仍持乐观态度,市场分为三类:仍有费率增长领域、阻力缓和领域以及财产领域,预计保险业务增长将优于市场 [25][26][27] 问题: 加勒比飓风潜在风险 [28] - 影响尚早,取决于登陆地点,度假村等 insured values 可能受影响 [28][30] 问题: 再保险业务标准化增长及前景 [34] - 剔除一次性因素后,再保险增长约为下降3%-4%,非报告的10% [35] - 再保险前景与保险类似,短尾线面临费率压力,责任险有机会,分保人保留更多业务是主要阻力 [36][37] 问题: E&S行业保费前景及公司定位 [39] - E&S行业前景因险种而异,责任险业务向E&S转移的趋势可能持续,短尾业务可能回归 admitted 市场 [40] - 公司在短尾业务面临挑战,但对责任险机会更乐观 [41] 问题: 三季度回购时机及四季度和一季度回购意愿 [45] - 回购在整个季度持续进行,9月和10月更活跃,因公司更多元化、更强健、巨灾风险敞口降低,对风季回购更安心 [46][47] 问题: 仅通过回购能否满足资本回报需求 [48] - 公司每日评估,目前股票流动性充足,能在有吸引力的价格回购,会尽可能进行 [48] 问题: S&P升级至AA-后资本管理重要性 [52] - 更高评级有优势,特别是在欧洲和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转移市场,但非关键,公司已持有相应资本水平 [53][55][56] - 当前资本状况和盈利能力强,资本状况非常好 [57] 问题: 保险业务中具体哪些责任险领域有吸引力 [58] - 机会主要在E&S责任险领域,如超额责任险,以及国家账户、建筑等专业领域,涉及劳工补偿、一般责任险等 [59] 问题: 再保险临分财产下降原因(主动退出还是量降) [63] - 临分财产下降主要因客户保留更多业务以及其增长预测下调,非公司主动削减 [64][65][66] 问题: 当前市场下哪些业务领域承保特别具挑战性 [67] - 市场竞争激烈,存在较多逆向选择,公司依靠数据分析和精细化管理工具来应对 [68] 问题: 抵押贷款业务正常化损失率展望 [72] - 正常化损失率预计在20%左右,房价是关键,目前房价坚挺支撑业绩,长期看可能略有上升但仍强劲 [73][75] - 承保标准如FICO评分分布改善将驱动更好结果 [77] 问题: 无机并购机会更新,美国小商业是否仍为重点 [79] - 并购机会清单长,中端市场是重点,但不会仅为潜在并购持有过多超额资本,当前杠杆率低,资本灵活性高 [79][80] 问题: MGA市场增长前景及对行业影响 [81] - 对MGA模式持悲观态度,认为历史上除少数例外,高增长结果不佳,存在激励不一致和信息延迟问题 [82] 问题: 保险和再保险准备金释放中长尾与短尾业务变动 [86] - 无异常,与以往季度类似,短尾业务表现极佳,责任险有少量不利发展但整体可控 [86] 问题: 业务组合向责任险转变对底层损失率的影响 [87] - 目前组合未根本改变,未来可能因责任险损失峰值较高而影响损失率 [87] 问题: Mid-Corp业务续保进展及非续保部分影响 [90] - 整体业务转移完成,业务粘性强,能提供更多产品线,战略决策正确,MGA组合整改按计划进行,影响将在2026年显现 [90][91] 问题: 信用环境看法及私人信贷布局 [93] - 对当前风险敞口满意,密切关注外部数据和趋势,暂无需要调整策略的异常情况 [93][94] - CoFace擅长短期信贷管理,通过削减对弱信用主体的额度来控制风险 [95] 问题: Mid-Corp业务整改对保险部门保费影响 [98] - 已确定不续保保费约2亿美元,占原MCE保费 volume 一部分,但中端市场业务表现良好,可部分抵消此影响 [99][100] 问题: 再保险责任险重新定价是否因底层 primary 费率充足 [101] - 责任险领域费率增长超过损失成本,尽管损失成本高,但若支持专业承保人,公司期望承保更多此类业务 [102] 问题: 1月1日财产巨灾续保展望及ILS影响 [105] - 对巨灾业务仍乐观,费率虽面临压力但利润率仍吸引,需求增加 [105] 问题: Mid-Corp相关支出增加的时间和金额 [108] - 收购时主要转入承保和理赔人员,需要加强精算、数据分析等支持职能,招聘进行中,业务能以更高效费用率运营 [109][111] 问题: 保险底层损失率改善是否因Mid-Corp行动,未来展望 [115] - 改善主要非因不续保业务影响,预计随着业务流失,损失率将保持稳定或改善 [115] 问题: 百慕大实质性税收抵免潜在影响 [116] - 影响尚早,关键未决事项是过渡抵免的节奏,预计12月初有明确信息,影响可能 substantial [116][117]
金融监管总局尹江鳌:发挥再保险“三器”作用 促进保险业“敢保”“善保”“会保”   
金融时报· 2025-10-27 10:11
尹江鳌指出,再保险不仅仅是风险转移工具,更是市场定价基准和风险传导信号。当直保市场出现不规 范经营行为时,再保险可以通过调整分保条件或价格等方式,将后端信号传导至承保前端,促进我国保 险业规范竞争。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和各机构协同完善这个市场传导机制,共同强化再保险市 场履约管理。 据尹江鳌介绍,全球直保市场、再保市场规模已分别超过7.2万亿、9000亿美元,如果价格大体均衡的 话,其承保能力分别为我国的9倍、1倍多。"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作为连接我国与全球保险市 场的平台,要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机构入驻,集聚市场信息和承保能力,推动风险与资本对接,各 机构要积极参与,共同促进我国保险业敢保扩面。" 同时,要发挥再保险作为保险"调节器"作用,通过市场传导机制,促进保险机构"善保",规范市场竞争 理性经营。尹江鳌表示,近年来,随着车险实施综合改革和"报行合一",市场呈现出"赔付多了、费用 降了、效益好了"的态势。今年1-9月,财险业综合赔付率72.2%,比近10年平均水平高5.9个百分点;综 合费用率25.4%,为近20年来最低;行业年化ROE为10.8%,创近10年来最高。同时,针对非车险领域 ...
期刊GPRI 2025年50卷第4期目录与摘要|保险学术前沿
13个精算师· 2025-10-26 10:04
气候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影响 - 短期和长期气候风险均会推高财产险公司在城市层面的赔付率 [6] - 气候风险未显著促使保险公司改进风险管理实践,如提高再保险比例或调整业务地域分布 [6] - 气候风险对保险公司绩效产生显著负面影响,主要驱动因素是赔付率而非运营费用或投资收益 [6] - 规模较小、再保险覆盖率较低或业务地域集中度较高的保险公司受气候风险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 [6] 再保险关系与承保绩效 - 保险公司需经过约3年时间才能开始实现与再保险公司长期关系的收益 [8] - 长期再保险关系对承保业务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独立运营的单一保险公司效益明显 [8] - 再保险能显著降低财产险公司实际与目标杠杆偏离度的绝对值,推动实际杠杆率向目标水平收敛 [16] - 投保再保险的保险公司其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较未投保者快约6.9% [16] 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效益 - 实施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且投入较高的企业,其经营风险显著低于未实施或低投入企业 [9] - 补充养老保险的风险缓释效应在员工学历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9] - 补充养老保险主要通过提升员工留任率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9] 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险的公司行为影响 - 购买董责险的企业更倾向于对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11] - 管理层的风险承担意愿是董责险推动研发资本化的关键路径 [11] - 董责险引致的研发资本化会降低企业的专利产出,但对非专利创新产出无显著影响 [11] - 在国有企业中,董责险显著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影响幅度约为普通ESG样本的两倍 [13] - 董责险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合规信号作用,但在非国有企业中未产生显著影响 [13] 团体保险定价与道德风险 - 雇主提供的团体健康险与寿险采用经验费率定价法,当期保费调整与团体历史赔付记录正相关 [14] - 仅靠经验费率定价无法抑制福利过度消费,需要更多样灵活的成本控制手段 [14] - 保费调整对平均索赔量产生持续为负的不对称影响,但未出现表征道德风险的负状态依赖性 [14]
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再保险司)司长尹江鳌:发挥再保险“放大器”“调节器”“连接器”作用 促进保险业敢保、善保、会保
上海证券报· 2025-10-22 18:5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宋辉)在10月22日的2025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上,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 (再保险司)司长尹江鳌表示,发挥再保险"放大器""调节器""连接器"作用,促进保险业敢保、善保、 会保。 一是发挥"放大器"作用,运用全球再保能力促进"敢保",提升保障水平。 他表示,今年我国保费规模有望达6万亿元。再保险作为保险的"放大器",可以运用全球承保能力,使 一些局部地区不敢保、难以保的风险在全球进行分散。全球直保市场、再保市场规模已分别超过7.2万 亿、9000亿美元,如果价格大体均衡的话,其承保能力分别约为我国的9倍、1倍多。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作为连接我国与全球保险市场的平台,要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机构 入驻,集聚市场信息和承保能力,推动风险与资本对接,各机构要积极参与,共同促进我国保险业敢保 扩面。"他表示。 二是发挥"调节器"作用,运用全球再保机制促进"善保",规范市场竞争。 他提到,我国保险市场存在非理性竞争顽疾。近年来,随着车险实施综合改革和"报行合一",市场呈现 出赔付多了、费用降了、效益好了的态势。 数据显示,今年1-9月,财险业综合赔付率7 ...
Will Essent Group (ESNT) Beat Estimates Again in Its Next Earnings Report?
ZACKS· 2025-10-15 01:11
If you are looking for a stock that has a solid history of beating earnings estimates and is in a good position to maintain the trend in its next quarterly report, you should consider Essent Group (ESNT) . This company, which is in the Zacks Insurance - Property and Casualty industry, shows potential for another earnings beat.This mortgage insurance and reinsurance holding company has an established record of topping earnings estimates, especially when looking at the previous two reports. The company boasts ...
财险业上半年承保利润创新高 “新质”保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9-19 02:00
上半年承保利润260亿元 根据中再产险的市场观察,2025年上半年,中国财产险行业保费增速为4.2%,略低于去年同期。在严 监管政策下,财险行业综合成本率显著改善,上半年这一趋势仍然延续。 数据显示,上半年财险行业综合成本率为96.6%,同比优化1.3个百分点,承保利润率增厚逾3个百分 点。财险业承保效益显著提升,承保利润达到26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承保盈利主体达到40多家, 首次超过半数,行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显现。 分业务来看,上半年车险、非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均实现明显改善。其中,车险费用率有效管控,赔付、 费用结构进一步调整,费用率进一步降低,赔付率小幅上升。同时,中小财险公司的车险经营业绩与行 业偏差度进一步缩小。尽管非车险业务增速收窄,但"报行合一"有望规范业务经营并扭转承保亏损的局 面。 财险承保效益大幅改善的背后,离不开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对于非 车险,监管部门要求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督促财险公司严格执行经备案 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控应收保费风险,推进财险行业降本增效。 半年分出保费首超千亿元 中再产险数据显示,财产再保险市场连续多年稳定 ...
中国太平 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7.64亿港元
金融时报· 2025-09-01 09:5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7.64亿港元,同比增长12.2% [1] - 总资产达1.87万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8.1% [2] - 总权益达1364.34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11.5% [2] 寿险业务 - 太平人寿保险服务收入27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 [1] - 新业务价值61.8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22.8% [1] - 原保费收入115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 [1] 财产险业务 - 产险原保费收入20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 [1] - 综合成本率94.4%,同比优化1.1个百分点 [1] - 非车险保费服务收入6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 [1] 再保险与综合指标 - 再保险业务净利润8.0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77.4% [1] - 合同服务边际达2131.86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2.6% [2] - 财险保险服务收入15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 [1]
中国太平(0966.HK):NBV稳健增长 投资承压
格隆汇· 2025-08-30 11:43
核心业绩表现 - 归母净利润67.64亿港元 同比增长12.2% 主要因所得税费用大幅减少 税前利润同比下降38% [1] - 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增长9.5% 投资业绩同比转亏 [1] - 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2.59个百分点至2.68% [1][2] - 净资产较2024年末上升11.5% 预计2025年ROE为12% [2] 寿险业务 - 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2.8% 新单保费同比增长4.2% 价值率提升 [1] - 代理人渠道NBV同比增长22.5% 银保渠道NBV同比增长23.9% [1] - 分红险在长险首年期缴保费中占比达87.1% 转型成效显著 [2] - 人寿保险业务合同服务边际较2024年末下降1.0% 内含价值较2024年末增长8.1% [2] - 预计2025年NBV增速为25% [2] 财产险业务 - 境内财产险保费同比增长3.1% 车险同比增长0.5% 非车险同比增长6.4% [2] - 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至95.5% 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大幅提升55.6% [1][2] - 境外财产险保费同比增长1.4% 保险服务业绩同比下降6.7% [2] - 再保险保费同比小幅下滑0.3% 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至93.8% 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增长95.4% [2] - 预计2025年境内财产险/境外财产险/再保险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6%/90%/92% [2] 投资表现 - 年化净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至3.11% [2] - 报告口径综合投资收益率未年化同比下降3.72个百分点至1.86% [2] - 交易性股票和债券投资均出现损失 导致计入利润表的资本利得亏损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2026/2027年EPS预测至2.34/2.79/3.10港元 调整幅度分别为0.3%/18.0%/13.8% [3] - 基于DCF估值法的目标价上调至20港元 前值为15港元 [3] - 维持买入评级 [1][3]
中国太平(00966.HK)中期股东应占溢利67.64亿港元 同比增长12.2%
格隆汇· 2025-08-28 17:19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67.64亿港元 同比增长12.2% 主要原因为保险服务业绩较去年同期上升 [1] - 人寿保险业务溢利82.78亿港元 同比增长5.5% [1] - 境内财产保险业务溢利6.86亿港元 同比增长84.9% 主要原因为保险服务业绩较去年同期上升 [1] - 再保险业务溢利8.72亿港元 同比增长74.8% 主要原因为保险服务业绩及净投资业绩较去年同期上升 [1] 资产与价值指标 - 总资产18741亿港元 较去年末增长8.1% 主要原因为金融投资总额较去年末上升 [1] - 合同服务边际2132亿港元 较去年末增长2.6% 主要受本期间初始确认的合同及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 [1] - 股东应占每股总内含价值53.03港元 较去年末的48.57港元增长9.2% [1] - 太平人寿内含价值较去年末增长8.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