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复合材料
搜索文档
隆华科技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23.26亿行业第六,净利润1.89亿行业第十
新浪证券· 2025-10-31 21:4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5年7月5日,于2011年9月16日在深交所上市,注册及办公地址位于河南省 [1] - 公司是国内新材料与节能环保领域的领先企业,核心业务涵盖电子新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及节能环保业务 [1] - 公司具备先进的萃取分离技术等差异化优势,涉及军民融合、节能环保、污水处理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等概念板块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6亿元,在行业51家公司中排名第6,高于行业平均数13.51亿元和中位数7.39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1.89亿元,行业排名第10,高于行业平均数1.41亿元 [2] - 2025年Q1-Q3公司实现营收23.26亿元,同比增长20.49%,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16.64% [5] 财务指标分析 - 2025年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0.75%,高于行业平均的38.24%,但较去年同期的48.14%有所下降 [3] - 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3.20%,低于行业平均的26.36%,较去年同期的23.92%略有下滑 [3] - 2025年Q1-Q3公司毛利率较年初上行1.4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下行 [5] 股东结构与管理层 -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李占强、李占明、李明卫、李明强 [4] - 董事长李占强2024年薪酬为145万元,较2023年的130万元增加15万元 [4] - 总经理刘玉峰2024年薪酬为135万元,较2023年的110万元增加25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4.7万,较上期增加11.74%,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2.08万,较上期增加3.32%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1642.30万股,较上期增加1109.26万股 [5] 业务亮点与发展前景 - 节能环保业务、靶材、高分子材料和萃取剂等主营业务稳定增长 [5] - 子公司三诺新材布局稀土分离、盐湖提锂等领域,并与主要稀土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 [5] - 靶材业务产品丰富,应用于显示面板和光伏领域,广西柳州500吨ITO靶材项目(一期)已于2024年7月投产 [5][6] - 银合金管靶新产品专利获批,两款产品通过韩国三星验证并批量供货 [6] - PMI系列结构泡沫材料为民、军用飞机等配套材料,EPMI吸波泡沫实现国产替代 [5] - 光伏领域积极布局多条赛道,高温真空炉用热工组件领域提高产品渗透和技术提升 [6] 机构评级与盈利预测 - 华泰证券维持“买入”评级,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32/2.58/3.10亿元,对应EPS为0.22/0.25/0.30元,给予公司26年目标价9.64元 [5] - 中原证券维持“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30.87/34.11/37.86亿元,净利润为2.20/2.68/3.15亿元 [6]
米其林点亮三城月球艺术装置 展示百年创新探索版图
央视网· 2025-10-05 17:45
原标题:超级现场|米其林点亮三城月球艺术装置 展示百年创新探索版图 面向更遥远的未来,米其林不断延展品牌的探索旅程,凭借领先的聚合物复合物解决方案,米其林 为月球探测车研发的免充气轮胎已在去年进博会亚洲首秀。该轮胎能承受太空环境中从-240℃至超过 100℃的剧烈温差,并在强辐射环境和松软月壤中仍保持稳定抓地性与抗磨损能力,能够承受数百万次 形变循环。这一前瞻性项目不仅代表着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也将通过技术反哺,转化为地面应用的实 际解决方案。 以轮胎这一终极复合材料为起点,米其林始终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拓展技术边界,持续推动 出行方式的革新。 1891年,爱德华·米其林发明全球首条可拆卸自行车轮胎,将拆卸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5分钟,极大 提升自行车的便捷度。1895年,米其林成功验证首款汽车充气轮胎,助力汽车行业迅速发展。1946年, 米其林又以子午线轮胎重塑行业基准。而备受赞誉的米其林竞驰系列,将子午线轮胎在顶级赛事的经验 和技术应用到日常驾驶,让街道操控也能享受与"冠军同源"的科技。而最新发布的米其林浩悦五代轮 胎,集成17项专利,以创新的胶料配方、独特的花纹设计、改进的胎体结构,打造无可匹敌的湿地 ...
奇德新材盘中快速反弹 成交额突破1.7亿元
金融界· 2025-08-27 02:00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6日15时股价报59.5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73% [1] - 盘中最高触及61.27元 最低下探至59.02元 振幅达3.71% [1] - 早盘出现快速反弹 5分钟内涨幅超过2% 9点39分报价61.2元 [1] 交易数据 - 当日成交量为28351手 成交额为1.70亿元 [1] - 主力资金当日净流入940.03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5939.81万元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领域 [1] - 所属板块包括塑料制品、碳纤维、降解塑料等 [1]
奇德新材股价回调0.87% 成交额突破2亿元
金融界· 2025-08-14 01:17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3日15时股价报49.17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87% [1] - 当日成交额达2.08亿元 盘中最高触及50.22元 最低下探至48.80元 振幅达2.86% [1] - 早盘股价快速回调 5分钟内跌幅超过2% 随后进入震荡整理阶段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12.21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2214.69万元 [1]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和电子电器领域 [1] - 所属板块包括塑料制品、碳纤维及降解塑料等 [1]
奇德新材股价微跌0.11% 母婴消费链政策利好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8-08 22:55
公司股价表现 - 奇德新材股价报44 95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11% 盘中振幅达4 47% 成交额1 4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135 15万元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1116 60万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与生产 产品应用于婴童用品 汽车配件等领域 [1] - 所属板块包括塑料制品 碳纤维及降解塑料等 [1] 行业政策影响 - 国家出台育儿补贴政策 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每孩每年3600元 [1] - 政策落地或对母婴消费链相关企业带来长期影响 [1]
虚增逾百亿利润 康得退近500件诉讼缠身
北京商报· 2025-07-28 11:04
公司退市进程 - 5月28日为康得退最后一个退市整理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届满后将被摘牌 [1][2] - 截至5月27日收盘,公司市值仅剩7.44亿元,2017年11月市值曾近千亿元 [1][2] - 公司因同时触及重大违法类及财务类终止上市情形被强制退市,系退市新规后首例重大违法退市案例 [2][3] 财务造假细节 - 2015-2018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合计虚增利润115.3亿元 [4][5] - 分年度虚增利润总额:2015年22.43亿元、2016年29.43亿元、2017年39.08亿元、2018年24.36亿元 [5] - 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增营收,并虚构采购、研发费用等虚增成本 [5] - 2018年三季报财务真实性受质疑后,证监会立案调查,2020年公安部门以违规披露罪移送检察院 [4] 历史经营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10年上市,主营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膜材料等,曾为材料领域龙头企业 [4] - 2017年股价达26.71元/股,入选《福布斯》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榜单 [4] - 2019年因无力偿还15亿元短期融资券暴露财务危机 [4] 退市后遗留问题 - 截至4月21日,公司未结诉讼案件472起,涉及金额117.37亿元 [6][7] - 诉讼类型包括债券交易纠纷(59件涉案超5000万元)、劳动纠纷(128件)等 [7] - 2023年一季度营收3.41亿元,归属净利润亏损2.79亿元(同比扩大30.54%),主因担保损失及诉讼赔偿增加 [7]
隆华科技2024年年报解读:经营活动现金流骤降,财务费用大幅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4-22 18:14
营业收入 - 2024年营业收入为27.11亿元,较2023年的24.67亿元增长9.87% [1] - 制造业收入23.44亿元,占比86.48%,同比增长10.73% [1] - 工程承包及服务收入3.66亿元,占比13.52%,同比增长4.70% [1] - 电子新材料收入6.78亿元,占比25.02%,同比大幅增长43.38% [1] - 高分子复合材料收入3.30亿元,占比12.19%,同比增长3.94% [1] - 节能环保产品及服务收入17.02亿元,占比62.79%,同比增长1.54% [1] - 西南地区增长70.76%,华南地区增长62.70%,国外市场增长41.67% [1] 净利润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亿元,较2023年1.27亿元增长3.37%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6亿元,较2023年1.31亿元下降11.57% [2]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0.15亿元,包括政府补助0.13亿元、债务重组损益0.05亿元 [2] 每股收益 - 基本每股收益0.15元/股,较2023年0.14元/股增长7.14% [3] 费用 - 销售费用1.16亿元,较2023年1.07亿元增长8.38% [4] - 管理费用1.34亿元,较2023年1.24亿元增长8.55% [4] - 财务费用0.50亿元,较2023年0.40亿元增长24.60% [4] - 利息费用从0.72亿元增加到0.79亿元 [4] - 研发费用1.25亿元,较2023年1.16亿元增长7.90% [4]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金额1.2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62%,较2023年4.73%略有下降 [4] - 研发人员总数变化:硕士从63人减少到52人,本科以下从62人增加到106人 [5] - 30岁以下人员从101人减少到77人,40岁以上从83人增加到108人 [5] 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5.85亿元,增长16.59% [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6.30亿元,增长26.47% [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45亿元,较2023年1.38亿元减少132.53% [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2.56亿元,增长13.61% [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5.26亿元,增长46.66% [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0亿元,较2023年0.65亿元减少514.00% [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9.35亿元,增长93.78% [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6.83亿元,增长13.89% [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2亿元,较2023年-1.17亿元增长315.89% [8] 董监高报酬 - 董事长李占强税前报酬145万元 [9] - 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李波波税前报酬147.09万元 [9] - 总经理刘玉峰税前报酬135万元 [9] - 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张源远税前报酬135万元 [9] - 2024年实际支付董监高报酬共1,375.11万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