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压实铁锂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达成共识,锂电贸易管制暂停一年
高工锂电· 2025-10-30 21:15
行业政策动态 - 中美双方就出口管制达成临时共识,美方暂停实施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暂停实施锂电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4] - 中方原计划于2025年11月8日起实施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首次"技术级"锂电出口审查,管制物项包括能量密度≥300Wh/kg的锂电池本体、电芯层级关键制造设备(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以及高端正负极材料及相关制造工艺[6] - 出口上述管制物项原需向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许可,审批周期约45个工作日[6] 行业格局与市场影响 - 2025年锂电产业链呈现"高端紧缺、中低端过剩"格局,具备能量密度≥300Wh/kg锂电池大规模量产及出口能力的企业数量较少[7] - 中国已构建从锂矿开采、精炼到电池制造、回收利用的完整锂电产业链,在全球锂电关键材料产能中占比显著[7] - 2025年以来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保持增长,欧洲、东南亚等市场成为重要出口方向[9] - 此次政策调整为中美锂电产业合作预留缓冲空间,也为全球产业链调整提供时间窗口[8] 主要企业信息 - 科达利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便携式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在国内重点锂电地区完成45个制造基地的全覆盖[10][12] - 先导智能、利元亨等设备企业海外订单多源于国内电池厂商出海业务,暂不受管制影响[7] - 正极材料龙头容百科技表示政策针对半固态与固态电池等高端产品,对主流供货影响不大[7] 行业活动 -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将于2025年11月18-20日在深圳举行[3][13] - 活动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产研(GGII),总冠名为海目星激光,年会特别赞助为大族锂电[4][13]
高压实铁锂需求激增,草酸亚铁法抢跑
高工锂电· 2025-05-07 18:26
行业趋势 - 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76万吨,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76%,同比增94% [2] - 高压实铁锂需求高增,主要用于铁锂系快充动力电池和储能大电芯,2024年底四代品月度出货量超3.5万吨 [4] - 比亚迪、宁德时代推出二代刀片和二代神行电池,将铁锂系快充峰值倍率推至10C以上,带动高压实铁锂需求爆发 [4] - 业内正在探索第五代、第六代压实更高的磷酸铁锂材料,技术门槛提升 [4] 技术路径 - 高压实磷酸铁锂制备主要有草酸亚铁法和磷酸铁法两种路径 [6] - 磷酸铁法需二次烧结,产能折损30%~40%,能耗高;草酸亚铁法仅需一次烧结,无杂相,结晶度高,锂离子扩散路径更高效 [6] - 草酸亚铁法产品兼顾长循环、高倍率、高容量和低温性能,技术优势明显 [6] - 草酸亚铁法目前仅有2~3家企业掌握,宁德时代神行电池采用此工艺 [1][5] 公司竞争力 - 鹏博新材在草酸亚铁法制备高压实产品积淀深厚,2008年即开始技术摸索,国内领跑 [6] - 公司通过特殊控制颗粒搭配和金属离子掺杂,提升压实密度和倍率性能 [7] - 采用复合碳源包覆技术和精准烧结曲线,实现长循环性能,满足储能需求 [7] - 前驱体湿法处理采用甲醇分散剂,产品一致性好 [8] - 已形成PB-S2至PB-S8A多代高压实产品,极片压实密度最高达2.80g/cm³ [10] 产能与市场 - 鹏博新材宁乡基地设计产能5万吨/年,阳泉基地一期10万吨/年,二期10万吨筹建中 [12] - 山西阳泉项目规划年产能20万吨,2025年9月试生产,10月批量交付 [5] - 合作客户覆盖全球TOP级电池企业,产品应用于高端新能源汽车和工商业储能 [12] 产品布局 - CIBF 2025将展示高容量、低温、高倍率、长循环和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以及磷酸锰铁锂材料 [11] - 磷酸锰铁锂采用自研液相共沉淀技术,改善导电性并抑制锰溶出,2024年4月已投产6吨/月前驱体生产线 [11] - 公司已申请20余项专利,完成完整专利布局 [11]
宁德时代/欣旺达等领衔,锂电产业再掀扩产潮
高工锂电· 2025-03-17 18:29
全球锂电行业产能扩张 - 2025年以来全球锂电行业迎来新一轮产能扩张潮,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欣旺达、赣锋锂电、三星SDI等加快布局,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电动工具等多元场景 [2] - 扩产潮不仅推动电池企业产能提升,还带动上游材料端同步扩张,硅基负极、高压实铁锂等成为新投资焦点 [3] - 圆柱电池投扩产也呈现升温态势,亿纬锂能、海四达等企业在东南亚新增圆柱电池产能,应对电动工具、电动二轮车等需求变化 [6] 宁德时代产能布局与技术升级 - 宁德时代在山东东营新增40GWh电池产能,采用"零碳工厂+灯塔工厂"标准和高比例绿电直供模式 [3] - 2025年以来已在福建福州、广东肇庆等地推进产能扩张,截至2024年底产能达676GWh,在建产能超200GWh [3] - 通过超级拉线技术提高投资回报,资本开支增速低于产能增速,以更少投入实现更大规模扩张 [3] - 2024年下半年产能利用率达80%,较上半年提升约20个百分点,接近历史高位 [4] 固态电池与海外市场拓展 - 赣锋锂电加快固态电池产业化,南昌项目规划年产10GWh电池,固态电池产能累计达36GWh [5] - 欣旺达泰国工厂获批投资超500亿泰铢(约100亿人民币),用于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电池生产 [5] - 瑞浦兰钧将在印尼投资建设电池工厂,一期规划年产能8GWh [5] - 三星SDI筹集2万亿韩元(约100亿人民币)用于匈牙利产能扩张和韩国固态电池生产线 [5] 材料端扩张与新兴应用 - 富临精工、德方纳米等企业加快高压实铁锂产能扩张,国轩高科计划将合肥负极材料产线从2万吨扩至5万吨 [6] - 硅基负极扩产突出,2025年以来新增7个项目涉及产能超2万吨,主要由初创企业引领 [7] - 圆柱电池企业正布局数据中心备用电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 [6] 市场需求预期 - 宁德时代预计2030年国内汽车市场电动化率可达80%-90%,数据中心需求将带动储能电池市场增长 [3] - 阿联酋数据中心配套储能项目规模达19GWh,显示储能领域潜力 [3] - 行业销量/产量维持在70%左右,但未呈现2023年四季度快速上行趋势,需谨慎看待扩产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