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通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造芯:缩小和苹果差距的重要一步
2025-05-28 23:14
纪要涉及的公司 小米、苹果、高通、联发科、格力、美的、特斯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转型与研发投入** - 小米正从设计主导型公司转型为涵盖软件、芯片和算法等技术的企业,预计 2027 年研发投入达 400 - 500 亿元,资金用于汽车、芯片、操作系统及人工智能等领域,以提升技术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1][14] - 自 2018 年起研发投入显著增加,从 50 亿元左右占收入比 3% - 4%提升至 2024 年超 200 亿元,研发增速快于收入增速[14] 2. **各业务板块表现** - **IoT 业务**:是亮点,毛利率高达 25%,远超手机业务的 12.4%,主要因大家电销售增长,季度销售额约 200 亿元,利润率较高,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基础[1][5][20] - **汽车业务**:一季度表现良好,毛利率超 20%,苏 7 车型单月销量约为特斯拉 Model 3 的 1.5 倍,市场需求强劲,但未来表现取决于新车型设计和定价策略;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创新业务部亏损 5 亿元,但毛利率达 23.2%创历史新高,每月销量约 2.5 万辆,有望随销量增长实现盈亏平衡[1][7][21] - **手机业务**:受宏观经济影响,欧洲市场不确定性致销售受阻,计划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而非销量应对,长期自主研发芯片助力在中高端市场占更大份额;ASP 持续上升,毛利率稳定在 12%以上,但提升销量面临压力[1][8][22] 3. **与苹果对比及差距弥补** - 与苹果相比,小米在产品单价、毛利率和研发投入上存在差距,苹果硬件业务毛利率 46%,小米整体 21%,苹果每年研发投入远超小米[9] - 小米需加强芯片、操作系统和算法等自主技术开发,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1][9] 4. **市场份额与消费升级** - 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由苹果和华为主导,分别占 50%及 30%以上份额,小米仅占 6 - 7%,需提升技术水平和品牌价值增加高端市场份额[10] - 中国手机市场消费升级体现在总销量下降但消费者换机时间延长、购买手机价格升高,售价 550 美元以上手机占整体市场量约 30%,小米低价位段手机占总量 70%,ASP 约 1200 元有上升趋势[11] 5. **芯片业务相关** - 自研芯片是缩小与苹果差距的重要一步,虽初期投入大,但实现规模效应有助于降低长期成本和提高产品差异化竞争力,销售 1400 万颗可盈亏平衡,IP 复用则销售 1000 万颗可收回成本[4][15] - 成功后将对全球 SoC 市场产生显著影响,若小米高端手机销量增加且一半用自研芯片可降低成本,可能冲击第三方芯片供应商,高通受影响最晚[16] - 坚持民用和自用策略,大量采购高通芯片以最小化政策风险,现有 3 纳米玄铁 one 及 t one 芯片符合合规要求,不受美国管控限制[2][17] - 正在研发 4G 基带,已开始 5G 基带研发,因研发难度大预计不会很快推出;汽车座舱芯片将采用类似玄界 over 的升级版应用处理器[18] 6. **市值与估值** - 市值保持在 1.7 万亿港币左右,目前估值约 1.3 万亿元,相当于苹果市值的 5% - 6%[23][24] - 推动股价上涨依赖智能手机和 IoT 业务毛利率超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超预期,市场预期 2025 年销量四十几万台,2026 年 70 万台[24] - 以 2025 年 400 亿利润计算,目前市值对应约 30 倍市盈率,2027 年 600 亿利润计算市盈率降至 20 倍,目标价 71.2 港元,对应市值 16000 亿港元[31] 7. **未来发展前景** - 预计三年后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商,出货量达 2 亿台左右,家电业务国内前三并向海外扩展,2025 年传统业务实现 500 亿利润,新能源车销售 100 万台盈利 100 亿,成为收入 7000 亿、利润 600 亿的公司,对应市值约 1.6 - 1.7 万亿元[25] - 三年后预计收入 7500 亿元,利润 600 亿元,手机业务从 2000 亿增长至 2500 亿,IoT 整体从 1000 亿增长至 2000 亿,白电从 150 亿增长至 1000 亿,新能源车销售 100 万台实现 2500 亿收入,互联网软件收入从 360 亿增长至 500 亿[29][30] 8. **战略与技术** - 战略从铁人三项转变为聚焦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包括 AI、操作系统和芯片,应用场景涵盖汽车、家庭和个人设备,自研模型对硬科技企业重要,零售渠道不断扩展,已有 220 家门店并计划进一步扩展[27] 9. **近期业绩与活动** - 近期业绩整体强劲,各项指标高于市场预期,IoT 毛利率达 25.2%环比提升,汽车新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亏损从 7 亿减到 2 亿,2025 年有望实现 400 亿以上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28] - 6 月 3 日小米投资者日活动和 7 月小米游戏产品发布会值得关注,可能对股价产生正向催化作用[32][3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苹果在芯片自研方面优势明显,AP 系列结合操作系统提供长待机时间,AI 服务支持优于安卓系统,芯片与操作系统一体化设计优化功耗和性能,对供应商要求高,增强品牌认知度和产品差异化,保持硬件毛利率超 40%[12][13] - 小米手机业务 2022 年毛利率为 9%,如今已显著改善至 12%以上[22] - 小米 IoT 业务毛利率从 19%左右提升至 25%[20]
或不卖到欧洲去,故高通不怕国产手机自研芯片,类似联发科
新浪财经· 2025-05-22 13:34
高通对国产手机自研芯片的态度 - 高通CEO安蒙表示不惧怕国产手机自研芯片的突破,并以三星为例说明市场格局 [1] - 高通认为国产手机自研芯片可能类似联发科,不会大规模搭载于欧洲市场销售的手机中 [1] 手机芯片市场竞争格局 - 当前手机芯片市场主要由高通和联发科主导,两家企业占据优势市场份额 [3] - 高通凭借自研GPU芯片在高端市场保持优势,即使采用ARM公版核心仍领先联发科 [3] - 高通首款自研CPU核心的骁龙8至尊版单核性能追平苹果A18,安卓阵营首次实现这一突破 [3] - 联发科因依赖ARM公版核心,性能落后高通更多 [3] 三星在手机芯片市场的策略 - 三星因市场竞争激烈逐渐减少自研芯片比例,增加高通芯片采购 [3] - 三星是高通最大客户,贡献高通超过四成收入,采购大量高端芯片 [3] 国产手机自研芯片的挑战 - 国产手机自研芯片多采用ARM公版核心,性能难以追上高通,影响海外高端市场竞争 [5] - 专利问题是国产手机海外推广自研芯片的主要障碍,需应对多场诉讼 [5] - 海外市场知识产权管理严格,国产手机更倾向采用高通芯片以规避风险 [5] 国产手机海外市场的芯片选择 - 多数国产手机在欧洲市场优先采用高通芯片,联发科芯片主要面向新兴市场 [6] - 国产手机与高通存在默契,欧洲市场以高通芯片为主 [6] 国产手机海外拓展的复杂性 - 国产手机海外市场拓展受多重因素影响,需谨慎决策 [8] - 芯片选择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专利、市场策略等多方面考量 [8]
QuestAuto :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月度活跃总量突破3000万
和讯网· 2025-05-08 17:17
市场数据与格局 - 截止2025年3月新能源汽车月度活跃量突破300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091.27万辆、插电式混动760.03万辆、增程式239.40万辆 [1] - 2025年一季度纯电动汽车活跃量突破2000万辆,纯电续航平均里程达457.6公里 [3] - 比亚迪汽车活跃量接近900万辆领跑市场,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中国活跃量均超220万辆 [9] - 新势力车企中理想汽车活跃量达120.17万辆,蔚来68.33万辆,小鹏汽车62.87万辆 [9] - Model Y和五菱宏光MINIEV活跃量均超140万辆,比亚迪六款车型进入活跃量TOP10且均超50万辆 [12] 车企表现与竞争 - 2025年一季度奇瑞汽车、吉利银河、小鹏汽车及零跑汽车销量实现多倍增长 [7] - 小米汽车凭借7.59万辆季度销量位列TOP8,展现新进入者实力 [7] - 新上市车系星愿、小米SU7、秦L DM、小鹏MONA M03及理想L6跻身销量TOP10 [10] - 星愿成为吉利银河最畅销车系,销量占比46.4%,2025款310km梦想版新增活跃量占比超40% [18] - Model Y在促销活动带动下,后轮驱动版和长续航全轮驱动版3月新增活跃量分别达2.80万辆和1.80万辆 [19] 用户需求与消费趋势 - 增换购新能源汽车中87.2%的前车为汽油车,比亚迪、特斯拉、吉利银河及五菱汽车成为热门选择 [17] - 10万元以下价位段五菱宏光MINIEV、星愿占比较大,10-20万元价位段比亚迪王朝系列为首选,20万元以上特斯拉Model Y、小米SU7及理想L6为主要选择 [16] - 新能源汽车用户午间充能需求显著增长,中午12点成为全天充能峰值时段 [38] 营销与智能化发展 - 车企通过春晚传递"智能出行=品质生活"理念,推动新能源汽车向生活方式符号转变 [21] - 新能源车企优化公域投放策略,转向精准触达-私域运营-场景共鸣模式 [23] - 比亚迪私域流量突破一千万用户,小米汽车单车系收获超400万私域流量 [26] - 多家车企发布智能化战略,"辅助驾驶平权"趋势加速向低价位段车型扩展 [25] - 比亚迪D100芯片在车载智能芯片配置装车占比行业领跑,英伟达Orin系列满足不同算力需求 [28] 行业活动与技术发展 - 上海国际车展吸引全球车企亮相,凯迪拉克、阿维塔、宝马等品牌通过跨界合作与极限挑战增强吸引力 [30][32] -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和联盟合作争夺标准制定权,超充模式与换电模式形成多元竞争 [34] - 充电桩市场呈现"强者愈强"格局,头部品牌在渗透率和单桩效率上双重领先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