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片业
icon
搜索文档
沪指重返3500点!这些方向开始领跑
搜狐财经· 2025-07-09 12:54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沪指时隔8个月重返3500点,午盘收于3507.69点,涨幅0.29%,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36%、0.8%,科创50指数小幅下挫0.35% [1] - A股半日成交额达9691.57亿元,市场交投活跃但未形成普涨格局 [1] - 港股恒生指数下跌0.74%至23970.39点,恒生科技指数显著下挫1.14%,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走低0.76%,半日成交1223.85亿港元 [1] A股行业表现 - 涨幅前五行业为农林牧渔(1.19%)、传媒、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和商贸零售 [2] - 农林牧渔领涨反映农业类资产关注度提升,传媒强势与暑期档影视活动升温及AI应用题材异动相关 [2] - 食品饮料受益于消费复苏预期,6月CPI同比由降转涨0.1%、核心CPI回升至0.7% [2] - 电力设备上涨与新能源基建政策利好及景气度乐观判断相关,商贸零售上行映射线下消费回暖 [2] - 跌幅前五行业为电子、钢铁、基础化工、有色金属(下跌1.48%)及存储芯片相关领域 [2] - 有色金属调整与美国拟对铜加征50%关税消息直接关联,纽约期铜当日直线拉升17% [2] 港股行业表现 - 涨幅前三行业为医疗保健业(0.72%)、工业(0.35%)、能源业(0.25%) [3] - 医疗保健业上涨与创新药概念活跃相关,市场认为美国拟加征200%关税实际执行概率低 [3] - 工业板块温和表现或受"反内卷"政策及二手挖机出口带动的机械设备复苏预期支撑 [3] - 跌幅前三行业为原材料业(2.29%)、资讯科技业(1.59%)、地产建筑业(0.85%) [3] - 原材料业下挫与美国关税政策直接相关,有色金属指数当日下跌2.50% [3] - 资讯科技业承压延续全球科技行业供需失衡问题,地产建筑业走弱与部分成分股波动相关 [3] 市场特征与趋势 - A股呈现结构性行情,消费与部分科技板块表现较优,政策导向型及中报绩优方向受资金青睐 [4] - 港股更多受外部环境影响,科技与原材料板块压力较大 [4] - 短期市场热点集中于政策驱动、行业景气度改善及中报业绩线 [4] - 中期维度泛科技仍具备政策支持与全球技术创新红利,新消费和有色金属有望迎来机会 [4]
关键产业迎来“关税风暴” 特朗普拟对铜和药品征收重税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06:27
铜行业关税政策 - 美国总统宣布计划对所有进口铜征收50%关税[1] - 铜被列为美国"关键矿产",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1] - 2024年美国铜产量为110万吨,其中三分之一出口,进口量为81万吨且主要为精炼铜[2] - 智利是美国铜进口最大来源国,占比约三分之二[2] - 关税政策是此前"232条款"调查的延伸,旨在评估铜进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 药品行业关税政策 - 计划对所有进口药品征收高达200%的惩罚性关税[1] - 政策目标为迫使制药企业将生产转移至美国本土[2] - 美国药品供应链高度依赖海外原料药和仿制药生产[2] - 高关税可能导致进口药品价格大幅上涨,加剧国内药品价格压力[2] 其他关键行业动态 - 政府近期还将宣布对芯片等关键行业的新关税措施[1] - 关税政策整体体现特朗普政府推动产业"回流美国"的战略意图[1]
利空来袭!深夜,全线下挫!
券商中国· 2025-07-04 23:55
全球市场紧张情绪加剧 - 美国设定的7月9日关税谈判截止日期临近,市场紧张情绪加剧,导致美股期货和欧洲股市全线下挫 [2][5] - 欧洲多国股指下跌:西班牙股指跌1.43%,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0.96%,意大利富时MIB指数跌0.76%,法国CAC40指数跌0.73%,德国DAX 30指数跌0.42% [5] - 美股期货走弱:道指期货跌0.48%,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跌0.62%,标普500指数期货跌0.6% [5] 行业表现 - 欧洲芯片股普跌:阿斯麦控股、Soitec跌超3%,BE半导体实业、德国爱思强、意法半导体均跌超1%,ASM国际跌超0.9% [6] - 国际油价走低:WTI原油期货价格跌0.87%至66.44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0.84%至68.22美元/桶 [7] - OPEC+计划8月增产41.1万桶/日,会议提前至本周六举行 [7] 华尔街警告与资金流向 - 美国银行策略师建议在标普500指数升至6300点以上时卖出股票,认为夏季泡沫风险上升 [4][9][10] - 资金流向:货币市场基金流入564亿美元,债券流入205亿美元,股票流入22亿美元,黄金流入14亿美元,加密货币基金流入10亿美元 [12] - 美国成长型股票面临3月以来最大资金流出(50亿美元),中盘股流出57亿美元(2023年7月以来最大),金融板块流入16亿美元(1月以来最大) [12][13] 美联储政策预期 - 美联储7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超95%,9月降息概率约70% [15] - 6月就业报告可能让美联储保持观望,重启降息时点或进一步延后 [14] 国际贸易动态 - 印度计划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因美国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冲击印度出口 [3] - 特朗普计划从周五开始向贸易伙伴发送关税信函,每天约10封,威胁单方面设定关税税率 [12]
特稿|方星海: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促进人民币更广泛使用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3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当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是提供流动性充足、风险对冲工具完善的金融市场环境 [1] - 何立峰副总理强调要全面落实《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要求上海市担负主体责任,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强协调配合 [1]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始于1992年党的十四大,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 [2]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重要指示,推动科创板、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重要举措落地 [2] - 2009年国务院文件提出到2020年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已基本实现目标 [2] - 上海在全球国际金融中心权威排名中多次跻身第三、第四名 [2] - 重要外资商业银行中国法人子行总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股指期货等重要金融产品均落户上海 [2]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 - 当前国际形势加速演变,中美大国博弈进入长期战略相持阶段,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需为国家应对外部风险做贡献 [3] - 大国博弈的获胜之道在于技术标准、货币、金融市场等被更多国家使用,华为5G技术全球推广是典型案例 [3] - 美元仍是唯一国际货币,但美国巨额国债和财政赤字引发市场担忧,近期出现"股债汇三杀"现象 [4] - 人民币在SWIFT结算中占比稳定在4%左右,排名第四或第五 [5] - 人民币国际化需解决国际投资者对汇率风险和收益风险的担忧,关键措施包括推出人民币汇率期货期权、扩大国债期货开放等 [5] 历史经验与未来方向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是抓住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机遇,如加入WTO后聚集外资机构总部、2008年金融危机后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 [6] - 当前形势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新机遇 [6]
智通港股解盘 | 整治“内卷”平台类受挫 核聚变终于跟上了步伐
智通财经· 2025-05-26 21:10
港股市场动态 - 港股自4月9日持续上升后出现疲态,5月23日恒指下跌1.35% [1] - 中核国际(02302)飙升近130%,创近10年新高;中广核矿业(01164)大涨超9% [4] - 中船防务(00317)涨超6%,受益于在手订单充足及国际形势催化军贸需求 [2] 国际贸易局势 - 特朗普提议对欧盟商品征收50%关税,后延期至7月9日实施 [1] - 日本计划以LNG项目+造船技术换取美国关税让步,力争6月中达成协议 [1] - 日本2024年新船成交同比下降46-47%,全球占比仅6.7%/5.4% [2] - 特朗普拟对非美国生产手机征收25%关税,推动制造业回流 [2] 行业竞争格局 - 电商平台展开价格战,市场监管总局约谈要求有序竞争 [3] - 比亚迪(01211)推出最高5.3万元补贴,涉及22款车型,引发价格战担忧 [3] -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但利润下降,反映行业"内卷"现状 [3] 能源与电力 - 美国计划2030年前启动10座核电站,2050年前核电产能翻四倍 [4] - 秦港Q5500动力煤价格同比下跌246元至614元/吨,利好火电企业 [4] - 前4月全国火电利用小时数同比增加23小时至1448小时 [4] - 华润电力(00836)4月售电量同比增7.9%,风光发电量分别增24.2%/42.7% [9] 科技与创新 - 英伟达将为中国推出降级版芯片,6月量产 [5] - 无人配送车市场空间达4680-7280亿元,2025年或成爆发元年 [5] - 浙江世宝(01057)涨超8%,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 [5] 航空运输业 - 4月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量/货邮量同比增13.7%/8.9%/16.8% [6] - 航油成本下降及人民币升值改善航司利润弹性 [6][7] - 主要航司4月客座率及运力投入同比均上升 [6] 华润电力深度 - 2024年营收1052.8亿港元(+1.9%),归母净利143.9亿港元(+30.8%) [9] - 核电业务盈利46.4亿港元(+28.5%),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47.2% [9] - 2025年目标新增风光装机10吉瓦,火电燃料成本预计降7-8% [10]
李礼辉:构建可信任的数字金融 | 金融与科技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1 18:39
中国大模型发展的新突破 - DeepSeek-V3开源模型获全球高度评价,性能与GPT-4o相当,多项表现位列全球前几名,训练成本仅600万美元,远低于GPT-4o的1亿美元 [4] - 算法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包括MLA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MoE混合专家架构等,为金融机构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4] - 昇腾910B芯片实现自主化突破,半精度算力超越英伟达A100,能效比高25%,国内产业链快速适配形成模型即服务等应用模式 [5] AI技术的陷阱与挑战 - 安全风险突出,如Ollama框架存在无鉴权机制、数据窃取和恶意攻击漏洞,影响模型服务的稳定性和数据完整性 [8] - 主流大模型如Grok-3、GPT-4、DeepSeek-V3均存在模型幻觉问题,且尚未解决歧视、算法共振、隐私泄露等技术缺陷 [9][10] - AI智能体首次被用于网络攻击,动态代码生成能力对国家安全防御体系构成新挑战 [10] 数字金融创新的挑战与目标 - 金融行业需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核心在于构建可信任的数字金融,主动防范AI陷阱并满足监管要求 [12][13] - 垂直模型需聚焦金融场景专业化能力,而非通用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强调模型可信度和解释性 [13] 可信任数字金融的构建路径 - 高可靠性要求:部署AI时需强化防火墙、零信任架构等安全措施,针对不同场景需特别注意模型幻觉、歧视等问题 [15] - 可解释性为关键:需展示完整推理路径,通过可视化工具和注意力机制提升透明度 [15] - 行业级与企业级模型协同发展:预训练行业级模型降低边际成本,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建生态圈 [16]
经济史和实证证明,关税讹诈不会得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3 08:10
关税政策的经济影响 - 美国近期实施的极限关税政策被经济学理论证明是损人害己的行为,历史上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的"无效铁轨理论"指出关税会抵消贸易成本降低的收益[1] - 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1841年提出关税应适度,过度限制进口会削弱国内生产能力和税收目标[1] - 近两百年来从亚当·斯密到克鲁格曼的经济学家都强调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但当前美国政策已超越专业精神[1] 关税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 - 2016年哈佛教授阿吉翁的研究显示:基于中国106万户企业1998-2007年数据,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而关税保护无相关性[2] - 实证研究表明关税保护不会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3] - 中国加入WTO前对汽车行业高关税保护仍未能使产业强大,印证关税保护无效性[3] 中国关税政策实践 - 中国加入WTO后平均关税从高位降至2023年的7.3%[4] - 深圳手机、光伏储能、新能源车等产业通过市场竞争而非关税保护实现发展壮大[5] 关税的经济学本质 - 巴菲特指出对外关税实质会转化为对内商品税,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并抑制经济增长[6] - 历史与实证均证明关税保护既不能促进产业进步,还会造成双输结果[7] 行业动态 - 当前关税政策已影响芯片行业,部分订单停止报价[8] - 京东、拼多多、东方甄选等企业集体采取应对措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