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蒜

搜索文档
县食品产业园三维驱动打造大蒜产业生态创新标杆
中国食品网· 2025-06-24 12:23
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4.38亿元,同比增长21.81%,外贸进出口额30亿元 [1] -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跃升至82%,实现从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高效转化 [1] - 年出口额56.25亿元,出口量占全国的70%以上,连续多年居全国单项农产品出口榜首 [1] 产业集群与创新 - 创新打造大蒜及调味品、大健康食品、烘焙休闲和预制菜"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矩阵 [1] - 成功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省级瞪羚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8家 [1] - 园区入选2024年国家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山东省支柱型雁阵集群 [1] 产学研与数字化转型 - 建立"一企一院所"目标机制,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发大蒜系列保健品 [1] - 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岗位2个,引进高层次人才60余人,累计获专利120项、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5项 [1] - 搭建"中国金乡大蒜指数"大数据平台,开通"金乡大蒜号"冷链班列,联动青岛港铁海联运 [1] 要素保障与品牌运营 - 推行"副科级一对一包保企业"制度,"容缺受理"等机制使项目落地周期缩短至3个月 [2] - 与山东外事大学金乡分校共建产业学院,在江南大学组织企业家专题培训班,2024年培训人才2600余人次 [2] - "金乡大蒜"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鑫诺食品蒜蓉酱京东月销超3万单,宏万年黑蒜、凯益蒜粉等通过高端认证 [2] - 主导制定黑蒜生产国家级标准,形成"区域引领、企业支撑"的品牌格局 [2]
向“芯”而行、延链强链,金乡突围新“蒜”力
齐鲁晚报网· 2025-06-05 22:09
大蒜种植与新品种研发 - 金乡县大蒜种植户采用新品种金蒜5号后,生长周期缩短7至10天,田间管理成本降低15%以上,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1][4] - 金蒜5号具有抗寒、抗病、抗早衰三重抗性体系,亩产达6030斤,每亩增收近3000元 [4][2] - 金蒜5号由金春雨种业公司培育,研发历时15年,2023年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合作开展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试验,培育出8个新品种,其中5个申请品种权保护 [4][5][6] - 金春雨建成大蒜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484份种质资源,建立完整档案 [6] 大蒜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金乡县培育128家规模以上大蒜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11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78.88%,开发黑蒜、大蒜酱料等40多种深加工产品,附加值增长数十倍 [7] - 宏万年食品公司主营黑蒜及饮品,2024年营收约12331万元,同比增长26%,参与起草《国家黑蒜质量通则》 [7][9] - 鑫诺食品科技公司主打零添加鲜蒜蓉,获"连续五年全国销量第一"认证,产品供应山姆超市 [9] 产业集群与未来规划 - 金乡县形成以大蒜辣椒加工、调味品、功能健康食品、休闲食品、冷链物流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10] - 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70万亩,年产80万吨,远销170余个国家和地区 [10] - 未来将重点攻坚大健康产业,拓展保健品市场,联合科研院所攻关高附加值核心技术 [10]
地方美食如何香飘四海(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21
地方美食标准化趋势 -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就黑蒜、鸡糕、糯米藕3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1] - 近年来南京鸭血粉丝汤、柳州螺蛳粉、新疆大盘鸡、广式虾饺等地方美食纷纷制定标准 [1] - 全国小吃快餐总门店数已超360万家,但连锁化率不高影响消费者体验 [1] 标准化对行业的意义 - 解决供给侧问题:规范商家素质、食品安全和环境,满足高品质饮食需求 [1] - 适应需求侧增长:地方美食借助文旅热提升知名度,市场需求扩大 [1] - 传统口传心授模式依赖个人技艺,标准化可使品质可控、经营规范 [2] 标准化成功案例 - 柳州螺蛳粉通过标准化、工业化改造实现年产值数百亿元 [2] - 沙县小吃通过标准化辐射全球约80个国家和地区 [2] - 标准化为地方美食规范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2] 标准制定的原则 - 追求"味道标准"而非"标准味道",避免难吃下限但不限制好吃上限 [3] - 天津煎饼馃子标准规定面粉等基础原料,但保留秘料等发挥空间 [3] - 商务部等9部门鼓励制定地方菜系技术标准,需科学合理导向 [3] 标准实施的关键 - 相关部门需加强监管,商家需自律维护地方美食品牌 [4] - 需在传统和标准间找到平衡点,促进地方美食长远发展 [4]
小蒜头”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5-13 05:00
产业发展 - 宿羊山镇以大蒜产业为核心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涵盖种植 深加工 贸易 研发 市场服务等全产业链 [5] - 大蒜产业带动食品加工 冷链物流 金融等关联产业发展 实现一二三产融合 [1] - 2023年新建大蒜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4.5亿元 建成后年加工存储大蒜20万吨 交易量超100万吨 [4] 技术创新 - 建立产学研平台包括1个院士工作站 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 3个省级中心 引进20余名硕士专职研发 [4] - 收集150份种质资源 培育"邳州白蒜1号"等6个新品种 其中新品种产量比常规蒜种高10%-15% 干蒜亩产达2700斤 [2] - 龙头企业年加工黑蒜4300吨 开发黑蒜醋 黑蒜口服液等7000吨精深加工产品 [4] 标准化建设 - 制定《邳州净蒜收购规范》全国团体标准 规范收购规格检验包装流程 [3] - 建成32家绿色生产基地 认证15个绿色农产品 18家企业通过HACCP认证 [3] - 多家企业获得FSSC BRC GAP ISO9001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3] 品牌影响力 - "邳州白蒜"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受欧盟保护 [4] - 全国商超年销售邳州净蒜80万吨 大蒜网络零售额达7亿元 [5] - 通过直播电商展销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 [6] 经济效益 - 全产业链增收模式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近10万元 蒜农年工资性收入增长超4000元 [5] - 国家级龙头企业黎明食品等推动产业从农产品贸易向保健品 医药领域延伸 [4] - 通过村企联建 直播带货等多元化方式壮大集体经济 [7]
食品产业园创新思路发力精准招商
中国食品网· 2025-05-12 15:41
招商机制创新 - 采用"小分队精准出击+重点项目定向突破"双轮驱动模式提升招商效能 [1] - 围绕调味品、大蒜功能健康食品、休闲食品及预制菜产业组建专业化招商小分队开展高频次对接 [1] - 针对中国林科院大蒜保健品、新疆埃乐欣药业大蒜制剂等重点项目成立专项攻坚小组定制落地方案 [1] 产业生态建设 - 双辣调味品产业计划联合山东省调味品协会举办年会并依托江南大学开展专题培训 [1] - 大蒜大健康产业联合中国药科大学、韩国千贤树博士等团队研发功能性食品/保健品 [1] - 大蒜传统产业推动黑蒜国际标准制定并与头部电商/厦门航空合作开发衍生产品 [1] - 休闲食品及预制菜产业以稻香村、阜盈食品为核心引进利信国际贸易等项目 [1] 重点项目推进 - 确保金蒜农2万吨复合调味品深加工项目上半年投产 [1] - 推动泓森艾维尔二期、稻香村智慧云仓等项目全面开工 [1] - 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挖掘"金乡大蒜"品牌潜力扩大市场份额 [1] 市场渠道拓展 - 对接与辉同行、东方甄选等头部电商主播推广黑蒜产品 [1] - 通过多元化宣传巩固国内外市场份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