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期逆回购操作
搜索文档
公开市场十四天期逆回购机制调整 更好满足差异化资金需求
经济日报· 2025-10-07 09:39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通常在"十一"假期和春节长假前启动14天期逆回购操作,启动时间根据节假 日安排和机构需求灵活调整,以提前为机构提供跨节资金,保持流动性充裕。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 辉表示,本次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启动时点略早于往年,使得实际占款日达到17天。叠加前期中国人民 银行已经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了3000亿元资金,这有利于进一步缓解季末、长假前机构的预防性资 金需求,保障跨季、跨节资金面平稳。 记者梳理中国人民银行近两年工作发现,央行操作框架不断优化完善,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利率的政策地位得以明确。但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长期以来是7天期加15基点,也被市场参与者认为 具有一定政策属性。董希淼认为,此次调整后,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定位将更聚焦于短期流动性投放工 具。同时,也将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更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变化。 "此次启动并调整14天期逆回购操作,也是对中国人民银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的进一步优化。"田利 辉分析,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流动性形势和机构需求情况,灵活搭配长、中、短期操作品种,平 滑资金投放和回笼节奏,流动性管理将更加精准高效。 "此次调整体 ...
更好满足差异化资金需求
经济日报· 2025-10-07 09:19
此外,调整中还提到"操作时间和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确定"。田轩认为,这意味着央行将根据银 行体系流动性状况、市场利率走势等实时因素进行相机抉择,以更主动、灵活的方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 性充裕,有助于在关键时点更有效地熨平市场波动,维护货币市场的平稳运行,从而为实体经济提供更 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通常在"十一"假期和春节长假前启动14天期逆回购操作,启动时间根据节假日安 排和机构需求灵活调整,以提前为机构提供跨节资金,保持流动性充裕。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 示,本次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启动时点略早于往年,使得实际占款日达到17天。叠加前期中国人民银行 已经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了3000亿元资金,这有利于进一步缓解季末、长假前机构的预防性资金需 求,保障跨季、跨节资金面平稳。 记者梳理中国人民银行近两年工作发现,央行操作框架不断优化完善,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 的政策地位得以明确。但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长期以来是7天期加15基点,也被市场参与者认为具有 一定政策属性。董希淼认为,此次调整后,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定位将更聚焦于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 同时,也将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
公开市场十四天期逆回购机制调整—— 更好满足差异化资金需求
经济日报· 2025-10-07 06:03
9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3000亿元14天 期逆回购操作。此次操作是9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操作后的首次开展。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通常在"十一"假期和春节长假前启动14天期逆回购操作,启动时间根据节假日安 排和机构需求灵活调整,以提前为机构提供跨节资金,保持流动性充裕。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 示,本次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启动时点略早于往年,使得实际占款日达到17天。叠加前期中国人民银行 已经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了3000亿元资金,这有利于进一步缓解季末、长假前机构的预防性资金需 求,保障跨季、跨节资金面平稳。 记者梳理中国人民银行近两年工作发现,央行操作框架不断优化完善,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 的政策地位得以明确。但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长期以来是7天期加15基点,也被市场参与者认为具有 一定政策属性。董希淼认为,此次调整后,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定位将更聚焦于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 同时,也将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更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变化。 "此次启动并调整14天期逆回购操作,也是对中国人民 ...
央行持续开展逆回购操作,流动性投放加码
国际金融报· 2025-09-30 19:23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概况 - 9月30日央行开展2422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4%,因有2761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339亿元 [1] - 前一日(9月29日)央行开展288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4%,因有2405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481亿元 [1] 季度末流动性投放加码 - 9月22日央行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投放规模3000亿元 [1] - 9月26日14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扩大至6000亿元 [1] - 9月22日至9月30日期间,央行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31799亿元,逆回购到期23434亿元,实现净投放8365亿元 [1]
央行提前“补水” 流动性平稳跨季无忧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6:22
央行流动性操作 - 9月29日央行开展288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当日有2405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481亿元 [1] - 上周央行显著加大中期流动性投放,包括9月22日和26日分别开展3000亿元和6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以及9月25日开展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并净投放3000亿元 [2] - 央行在一周内两度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体现其呵护流动性平稳跨季的意图 [2] 操作策略与目标 - 央行通过提前布局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以合理安排节后投放到期规模,避免大额资金集中到期引发市场波动 [2] - 央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相匹配 [3] - 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支持提振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 [3] 市场影响与展望 - 14天期逆回购操作是季末流动性的重要补充,有利于跨季资金价格回落 [2] - 预计10月资金利率中枢将下移至7-8月水平,且波动降低,因流动性缺口与9月相仿但央行或重启国债买卖 [3] - 四季度多数情况下资金利率中枢预计低于三季度 [3]
央行提前“补水”流动性平稳跨季无忧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4:45
央行流动性操作 - 9月29日央行开展288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因当日有2405亿元逆回购到期 实现净投放481亿元 [1] - 近期央行显著加大流动性投放 9月22日和26日分别开展3000亿元和6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 9月25日开展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净投放3000亿元 [1] - 央行一周内两度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 旨在呵护流动性平稳跨季 是季末流动性的重要补充 [2] 政策意图与市场影响 - 央行操作旨在应对国庆假期和跨季等因素扰动 提升流动性调控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为假期前后流动性平稳过渡筑牢防线 [1] - 专家预计10月资金利率中枢将下移至7-8月水平且波动降低 因央行或重启国债买卖且四季度资金利率中枢通常低于三季度 [2] - 央行政策目标是保持流动性充裕 促进社会融资成本下降 支持提振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2]
9月26日央行开展165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09:51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5年9月26日通过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165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1][2] - 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1.40%,投标量与中标量均为1658亿元 [2] - 同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 [2][3]
央行今日公开市场开展165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6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09:29
央行逆回购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于2025年9月26日开展1658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40% [1] - 央行同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 [1] - 14天期逆回购操作采用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1]
央行再次优化流动性调控工具|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25 17:51
央行14天期逆回购操作机制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对14天期逆回购操作机制进行重要调整,引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的新模式[2] - 此次调整是央行完善流动性管理工具箱的标志性举措,也是深化货币政策框架向价格型主导转型的关键步骤[2] 新操作机制的具体内容 - 央行公告明确,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并满足各类参与机构的差异化资金需求,14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3] - 操作时间与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灵活确定[3] - 逆回购操作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以投放流动性,到期时卖回证券以收回流动性的重要工具[3] 政策信号功能增强 - 调整后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信号功能显著增强,此前该利率通常按7天期利率加点15个基点的方式定价,政策属性体现相对有限[3] - 新机制采用多重价位中标,交易商可基于自身资金状况与风险偏好自主报价,有利于发挥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定价能力,并明确该期限工具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定位[3] 调控灵活性提升 - 调整后14天期逆回购操作的调控灵活性得到提升,以往该工具多在春节、国庆等长假前启用以满足跨节资金需求[4] - 新规下央行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在操作时机与规模上作出更加灵活的安排,有助于更精准维护金融市场资金面的平稳运行[4] 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持续优化 - 近年来央行不断优化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流动性调控工具箱持续丰富,2024年以来推出多项重要改革举措[5] - 创新工具包括新增国债买卖、临时隔夜正回购与逆回购、买断式逆回购等,同时调整了7天期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及14天期逆回购等传统工具的招标方式[5] - 这些改革提升了央行对流动性管理的调节能力,确保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的传导更为高效顺畅[5] 未来政策框架完善方向 - 未来央行应继续着力完善以利率为核心的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立足于前瞻性、主动性的政策管理方式[5] - 需积极应对货币供给方式转变带来的新情况,不断健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增强货币政策在预调、微调方面的响应能力与操作精度[5] - 巩固政策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核心地位,持续推进政策利率形成机制改革,提升其市场引导效力[5] - 强化短期利率的市场化定价能力,为整个利率体系短端的合理定价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与传导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提升风险定价效率与市场应变能力[5]
中国人民银行以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3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
新华网· 2025-09-22 21:00
货币政策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于9月22日开展3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 [1] - 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1] - 这是9月19日调整操作规则后的首次操作 [1] - 同日还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240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1] 操作规则调整 - 14天期逆回购操作由单一价位中标调整为多重价位中标 [1] - 调整后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旨在发挥机构市场化自主定价能力 [1] - 调整可更好反映机构差异化的资金需求 [1] 操作时机与市场影响 - 本次14天期逆回购启动时间略早于往年,通常在国庆和春节长假前启动 [1] - 提早操作有利于保障跨季、跨节资金面平稳 [1] - 此举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并强化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地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