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Nand芯片

搜索文档
半导体行业双周报(2025、07、11-2025、07、24):长江存储全国产化产线今年试产,关注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机遇-20250725
东莞证券· 2025-07-25 15: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江存储全国产化产线今年试产,关注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机遇。在AI驱动与国产替代双重驱动下,国内晶圆厂、存储厂有望实现快速扩充,建议关注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导入进程与国产替代机遇 [4][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半导体行业行情回顾 - 截至2025年7月24日,半导体行业指数近两周(2025/07/11 - 2025/07/25)累计上涨4.33%,跑赢沪深300指数0.86个百分点;2025年以来申万半导体行业指数累计上涨5.47%,跑赢沪深300指数0.03个百分点 [4][12] 半导体产业新闻 - 长江存储首条全国产化产线将于2025年下半年导入试产,2024年底月产能约13万片,2025年增产至15万片,对应全球NAND Flash供应约8%,其位成长率目标远高于整体市场的10% - 15% [13][14] - 美国已批准英伟达H20芯片销往中国,英伟达将开始销售,本次销售以库存为主,新款特供B系列芯片预计年内面市 [16][17]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4.0%,苹果市场份额为13.9%,华为为18.1% [18] - ASML预计中国大陆市场营收占比将超25%,人工智能是逻辑和存储芯片领域主要增长驱动力,逻辑和存储芯片市场有望增长 [19] - 阿斯麦第二季度销售额76.9亿欧元、订单额55.4亿欧元、净利润22.9亿欧元,均超市场预期 [20] - AMD计划重启向中国出口MI308芯片 [22] - 韩系、美系存储器原厂减少LPDDR4X供应,智能手机产业将加速导入LPDDR5X,LPDDR4X价格上涨趋势至少延续至明年初 [23] - 台积电预计第三季度销售额318 - 330亿美元,超过市场预估,全年资本支出380 - 420亿美元 [24] - 2025年第三季NAND Flash涨价成定局,512Gb以下产品预估涨幅超15%,1Tb以上高容量产品涨幅5% - 10% [25][29] - 台积电第二季度销售额9337.9亿元台币,净利润3983亿元台币,同比增长61%创历史新高 [26]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三星保住全球第一,苹果、摩托罗拉有不同程度增长 [27][28] - 台积电计划明年2纳米月产能由4万片扩至10万片,2027年有望达20万片 [30] - OpenAI首席执行官称到今年年底将有超100万个GPU上线 [31] - 通义千问最新AI编程大模型Qwen3 - Coder正式开源 [32] - 今年上半年AI眼镜市场品类成交量同比激增10倍,入驻品牌数量增长超3倍,均价降至1500元左右 [33] - 科技部公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防范科技伦理风险 [34][35] - SEMI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总销售额预计达1255亿美元,同比增长7.4%,2026年有望攀升至1381亿美元 [36] 公司公告与动态 - 澜起科技2025年半年度预计营收约26.33亿元,净利润11.00 - 12.00亿元,同比增长85.50% - 102.36% [37] - 士兰微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35 - 2.7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子公司生产线保持满负荷生产 [38] - 中微公司2025年半年度预计净利润6.8 - 7.3亿元,同比增长31.61% - 41.28%,营业收入约49.61亿元,同比增长43.88% [39] - 芯联集成拟58.97亿元购买芯联越州72.33%股权,实现一体化管理产能,支持高技术产品发展 [40][41] - 长川科技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21.67亿元,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98.73% [42] - 扬杰科技2025年半年度预计净利润5.52 - 6.37亿元,同比增长30% - 50% [43] - 晶合集成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2.6 - 3.9亿元,同比增长39.04% - 108.55%,多款芯片研发或量产进展顺利 [44] 半导体产业数据更新 智能手机出货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95亿台,同比增长1.03%,环比下降3.18%;上半年累计6.00亿台,同比增长1.28% [45] - 2024年全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2.94亿台,同比增长6.48%;2025年5月出货量2252.60万台,同比下降21.20%,环比增长1.04% [46][47] 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 - 2025年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总销量132.9万辆,同比增长26.7%,环比增长1.68%,占汽车总销量的45.76% [50] 全球、国内半导体月度销售数据 - 2025年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5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环比增长3.5%;国内销售额170.8亿美元,同比增长13.0%,环比增长5.4% [5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导入进程与国产替代机遇,关注标的包括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多家公司 [57][58] - 报告还给出了建议关注标的的最新业绩情况,如北方华创202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在手订单同比增加等 [60]
国内存储双雄崛起,突破国际垄断格局,长鑫和长存季度营收双双突破10亿美元大关
是说芯语· 2025-06-10 12:29
全球存储市场里程碑 - 中国长鑫存储与长江存储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均突破10亿美元大关,标志着国内存储企业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1] 公司技术发展与产能 - 长鑫存储专注于DRAM领域,合肥生产基地持续提升产能,技术工艺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 - 长鑫存储合肥新工厂量产18.5nm工艺DRAM芯片,月产能达10万片晶圆[4] - 长江存储深耕NAND Flash领域,自主研发Xtacking架构提升读写速度与存储密度[2][4] 行业需求与市场趋势 - 2024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达167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3] - 预计2025年NAND Flash和DRAM Bit容量需求较2024年分别增长12%和15%[3] - AI服务器DRAM和NAND需求分别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和3倍[3] 产品战略与市场布局 - 国内存储企业抓住AI、大数据、云计算发展机遇,调整产品结构满足高端存储需求[3] - 公司加大对高性能存储芯片的研发与生产[3] 产业影响 - 公司成功带动国内存储产业技术升级与发展[4] - 提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地位,降低对进口存储芯片依赖[4]
中美谈判后,美国的歪招
搜狐财经· 2025-05-26 23:56
经贸领域 - 美国商务部宣布启动撤销《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并加强对海外AI芯片的出口管制 声称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AI芯片都可能违反美国管制 [3]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计划对中国起重机加征100%关税 集装箱 底盘等设备加征20%-100%关税 理由是让造船业回归美国本土 [3] - 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电池组件的活性阳极材料存在高额补贴 拟征收反补贴税 [3] 科技领域 -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将使用华为昇腾芯片纳入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范畴 警告全球企业不要使用美制AI芯片训练中国AI模型 [4] - 美国媒体放风称特朗普政府准备把多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管制清单 进一步扩大实体清单范围 [4] - 美国试图通过精准绞杀切断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命脉 将科技交流异化为技术冷战 [4] 行业影响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导致特斯拉 苹果等企业市值蒸发超1.5万亿美元 [6] - 美国家庭年均生活成本增加2300美元 第一季度GDP环比萎缩0.3% [6] - 科技封锁导致英伟达 AMD等企业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AI芯片市场 [7] 技术发展 - 中国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链 长江存储的3D NAND芯片 中芯国际的14纳米制程技术正打破美国的技术垄断 [7] - 韩国要求豁免对华芯片出口 荷兰ASML公司坚持向中国供应光刻机 [7]
打破美国AI算力限制,华为云发布超节点技术,重塑全球算力格局
齐鲁晚报· 2025-05-15 20:29
华为技术突破 - 公司发布CloudMatrix 384超节点技术,单集群算力达300PFlops,突破技术封锁[1] - 自主研发的华为AI芯片性能对标英伟达A100,2025年Q1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8%[3] - 长江存储128层3D NAND芯片良率突破85%,上海微电子28nm光刻机实现量产[3] CloudMatrix 384技术亮点 - 架构革命:全对等互联总线技术实现2.8Tbps卡间带宽,训练效率达单卡性能90%[5] - 能效跃升:液冷技术使数据中心PUE降至1.1,能耗降低40%,单集群功耗172.8kW[5] - 生态重构:开源MindSpore框架适配3000+应用场景,训练成本较三年前下降75%[5] 实际应用表现 - 支撑DeepSeek-R1模型实现单卡1920Tokens/s推理吞吐量,超越英伟达H100的1850Tokens/s[5] - 384卡无收敛组网技术打破物理服务器边界,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效率提升3倍[8] 行业影响与市场变化 - 2025年Q1中国AI芯片进口量暴跌60%,国产出货量暴涨180%[6] - 中国政企采购国产算力比例突破50%,智算中心七成设备采用华为AI芯片[6] - 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与华为签署算力合作协议,槟城封装厂预计2026年覆盖全球30%AI推理需求[6] 战略意义 - 技术封锁加速中国算力自主化进程,形成"硬件-软件-模型"闭环生态[3][6] - 集群架构创新推动全球AI基础设施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领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