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
icon
搜索文档
半导体行业双周报(2025、07、11-2025、07、24):长江存储全国产化产线今年试产,关注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机遇-20250725
东莞证券· 2025-07-25 15: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江存储全国产化产线今年试产,关注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机遇。在AI驱动与国产替代双重驱动下,国内晶圆厂、存储厂有望实现快速扩充,建议关注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导入进程与国产替代机遇 [4][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半导体行业行情回顾 - 截至2025年7月24日,半导体行业指数近两周(2025/07/11 - 2025/07/25)累计上涨4.33%,跑赢沪深300指数0.86个百分点;2025年以来申万半导体行业指数累计上涨5.47%,跑赢沪深300指数0.03个百分点 [4][12] 半导体产业新闻 - 长江存储首条全国产化产线将于2025年下半年导入试产,2024年底月产能约13万片,2025年增产至15万片,对应全球NAND Flash供应约8%,其位成长率目标远高于整体市场的10% - 15% [13][14] - 美国已批准英伟达H20芯片销往中国,英伟达将开始销售,本次销售以库存为主,新款特供B系列芯片预计年内面市 [16][17] -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4.0%,苹果市场份额为13.9%,华为为18.1% [18] - ASML预计中国大陆市场营收占比将超25%,人工智能是逻辑和存储芯片领域主要增长驱动力,逻辑和存储芯片市场有望增长 [19] - 阿斯麦第二季度销售额76.9亿欧元、订单额55.4亿欧元、净利润22.9亿欧元,均超市场预期 [20] - AMD计划重启向中国出口MI308芯片 [22] - 韩系、美系存储器原厂减少LPDDR4X供应,智能手机产业将加速导入LPDDR5X,LPDDR4X价格上涨趋势至少延续至明年初 [23] - 台积电预计第三季度销售额318 - 330亿美元,超过市场预估,全年资本支出380 - 420亿美元 [24] - 2025年第三季NAND Flash涨价成定局,512Gb以下产品预估涨幅超15%,1Tb以上高容量产品涨幅5% - 10% [25][29] - 台积电第二季度销售额9337.9亿元台币,净利润3983亿元台币,同比增长61%创历史新高 [26]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三星保住全球第一,苹果、摩托罗拉有不同程度增长 [27][28] - 台积电计划明年2纳米月产能由4万片扩至10万片,2027年有望达20万片 [30] - OpenAI首席执行官称到今年年底将有超100万个GPU上线 [31] - 通义千问最新AI编程大模型Qwen3 - Coder正式开源 [32] - 今年上半年AI眼镜市场品类成交量同比激增10倍,入驻品牌数量增长超3倍,均价降至1500元左右 [33] - 科技部公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防范科技伦理风险 [34][35] - SEMI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总销售额预计达1255亿美元,同比增长7.4%,2026年有望攀升至1381亿美元 [36] 公司公告与动态 - 澜起科技2025年半年度预计营收约26.33亿元,净利润11.00 - 12.00亿元,同比增长85.50% - 102.36% [37] - 士兰微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35 - 2.7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子公司生产线保持满负荷生产 [38] - 中微公司2025年半年度预计净利润6.8 - 7.3亿元,同比增长31.61% - 41.28%,营业收入约49.61亿元,同比增长43.88% [39] - 芯联集成拟58.97亿元购买芯联越州72.33%股权,实现一体化管理产能,支持高技术产品发展 [40][41] - 长川科技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21.67亿元,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98.73% [42] - 扬杰科技2025年半年度预计净利润5.52 - 6.37亿元,同比增长30% - 50% [43] - 晶合集成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2.6 - 3.9亿元,同比增长39.04% - 108.55%,多款芯片研发或量产进展顺利 [44] 半导体产业数据更新 智能手机出货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95亿台,同比增长1.03%,环比下降3.18%;上半年累计6.00亿台,同比增长1.28% [45] - 2024年全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2.94亿台,同比增长6.48%;2025年5月出货量2252.60万台,同比下降21.20%,环比增长1.04% [46][47] 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 - 2025年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总销量132.9万辆,同比增长26.7%,环比增长1.68%,占汽车总销量的45.76% [50] 全球、国内半导体月度销售数据 - 2025年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5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环比增长3.5%;国内销售额170.8亿美元,同比增长13.0%,环比增长5.4% [5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导入进程与国产替代机遇,关注标的包括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多家公司 [57][58] - 报告还给出了建议关注标的的最新业绩情况,如北方华创202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在手订单同比增加等 [60]
芯源微(688037):国内领先大湿法设备厂商,北方华创获得控制权再添新动能
华源证券· 2025-07-24 13: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芯源微是国内领先的大湿法设备龙头,产品矩阵丰富,技术攻坚与产业化应用不断深化,北方华创取得控制权注入新动能,虽短期利润承压但在手订单充足,预计未来业绩增长良好,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5][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1日,收盘价104.71元,一年最高/最低为120.00/56.18元,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210.76亿元,总股本2.01亿股,资产负债率50.24%,每股净资产13.47元[3] 投资要点 - 涂胶显影设备技术壁垒高,公司是国内唯一可提供量产型前道涂胶显影机的厂商,产品覆盖28nm及以上工艺节点并向更高工艺演进,持续研发新一代产品,获国内客户订单,提供国产替代选择[5] - 布局化学清洗设备研发及量产,前道物理清洗机获认可,前道化学清洗机具备多项优势,通过客户端验证获订单,有望成业绩增长新动能[5] - 封测市场复苏推动后道设备需求增长,后道先进封装设备品类拓宽,新产品通过验证进入放量阶段,有望巩固领先优势[5][6] 盈利预测与估值 |年份|营业收入(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元/股)|ROE(%)|市盈率(P/E)| |----|----|----|----|----|----|----|----| |2023|1717|23.98|251|25.21|1.25|10.53|84.09| |2024|1754|2.13|203|-19.08|1.01|7.54|103.92| |2025E|2224|26.80|243|19.76|1.21|8.37|86.77| |2026E|2918|31.23|411|69.06|2.04|12.61|51.32| |2027E|4029|38.07|693|68.71|3.44|17.95|30.42|[7] 其他要点 - 北方华创通过协议受让和改组董事会获公司实际控制权,持股17.87%成第一大股东,双方产品布局互补,控制权变更有望赋能业务协同[8] - 2024年公司营收17.54亿元,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降19.08%,主要因研发投入和人员成本增长;2025年Q1研发费用0.64亿元同比增40.52%,归母净利润同比降70.89%;2024年新签订单约24亿元同比增10%,在手订单充足[8]
拓荆科技二季度反转预盈2.38亿 三年累投17亿研发新品量产优化
长江商报· 2025-07-21 06:51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预计营业收入12.1亿元至12.6亿元,同比增长52%至58% [1][2] - 2025年第二季度预计净利润2.38亿元至2.47亿元,同比增长101%至108% [1][2] - 2025年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2.15亿元至2.24亿元,同比增长235%至249%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50.22%,净利润-1.47亿元,扣非净利润-1.8亿元 [2] - 2021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7.58亿元增至41.03亿元,增幅4.41倍 [3] - 2021年至2024年净利润从6849万元增至6.88亿元,增幅9.05倍 [3] 业绩驱动因素 - 新产品验证机台完成技术导入并实现量产突破,毛利率环比大幅改善 [2] - 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规模效应释放利润空间 [2] -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战略机遇下,市场渗透率提升 [3] - 先进制程验证机台通过客户认证,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3]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合计17.11亿元,研发费率维持在20%左右 [1][4] - 2024年研发费用7.56亿元,同比增长31.26% [4] - 截至2024年末研发人员648名,占员工总数42.3% [4] - 累计申请专利1640项(含PCT),获得专利507项 [4] - 2024年新增申请专利435项(含PCT),新增获得专利157项 [4] 产品与技术 - 产品矩阵包括PECVD、ALD、SACVD、HDPCVD、Flowable CVD等薄膜设备 [4] - 细分领域内保持产品技术领先,不断丰富设备品类 [4] 财务状况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93万元,同比增加101.51% [5] - 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24.97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6.68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162.1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61倍 [5]
拓荆科技: 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预告的自愿性披露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7 17:17
业绩预告情况 - 2025年第二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预计为23,800万元至24,700万元,同比增长101%至108% [1] - 2025年第二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21,500万元至22,400万元,同比增长235% [1]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预计为148,000万元至158,000万元 [1] 上年同期业绩情况 - 2024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79,510.10万元 [1] - 2024年第二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862.23万元 [1] - 2024年第二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416.67万元 [1] - 2024年第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846.17万元 [1] 业绩变化原因 -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战略机遇推动收入增长,薄膜沉积设备(PECVD/ALD/SACVD/HDPCVD/Flowable CVD)和三维集成领域先进键合设备及配套量检测设备技术领先,市场渗透率提升 [1] - 先进制程验证机台通过客户认证,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新型设备平台(PF-300T Plus和PF-300M)和新型反应腔(pX和Supra-D)的PECVD Stack(ONO叠层)、ACHM及PECVD Bianca等先进工艺设备陆续通过客户验收 [2]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环比大幅改善,稳步回升 [2] - 预收货款及销售回款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推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加 [2]
工业基础是“土壤”,产业集聚是“阳光”,科教基因是“种子” “芯”火“辽”原已成势 资本市场擎起半导体设备“第三极”
证券时报· 2025-06-25 02:43
辽宁半导体产业集群发展 - 辽宁省半导体设备产业集群已形成规模,拥有芯源微、神工股份、拓荆科技、富创精密、连城数控等5家以半导体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2] - 沈阳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重点企业数量达57家,形成"6+N"产业发展体系,龙头企业包括拓荆科技、芯源微、富创精密等 [2] - 辽宁省工业门类齐全,拥有国民经济行业41个工业大类中的40个,为半导体设备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3] 企业技术突破与市场地位 - 拓荆科技的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芯源微成为中高端涂胶显影机国内唯一供应商,前道涂胶显影设备已与光刻机联机运行 [3] - 富创精密是全球少数能量产7纳米工艺制程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的制造商 [3] - 中科仪是国内唯一实现集成电路领域批量应用的干式真空泵制造企业 [4] 科研与产业孵化能力 - 辽宁省科教实力雄厚,拥有114所高等院校,2024年新增1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4] -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下属研究所孵化多家龙头企业,如新松半导体源自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5] -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产业孵化能力突出,孕育了新松半导体、富创精密、芯源微等企业 [5] 资本市场支持与政策助力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助力半导体设备企业完成"从0到1"的技术突破,国家大基金提供资金支持 [6] - 科创板上市为辽宁半导体企业提供资金和资源,芯源微上市后利润和收入均增长8倍 [7][8] - 辽宁省推出创投支持措施,2024年吸引22只基金注册落地,认缴资金70.92亿元 [12] 产业链完善与未来规划 - 沈阳市推进"一主两翼"产业空间布局,加快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 [3] - 沈阳谋划集成电路设计、芯片产线等项目,推进亿方联创EDA底座等配套项目落地 [13] - 目标将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基地 [14]
半导体设备市场:中外冰火两重天!
是说芯语· 2025-06-19 20:02
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达320.5亿美元,同比增长21%,环比下降5% [1][5] - 中国大陆连续第8个季度保持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地位,但份额从去年同期的47%降至32% [6] - 行业呈现"年度向上但季度波动"特征,SEMI预测2025年全球晶圆厂前端设备支出达1100亿美元,2026年增至1300亿美元 [37][40] 区域市场表现分析 中国大陆市场 - 1Q2025营收102.6亿美元,环比降14%,同比降18%,主因成熟制程产能饱和及美国设备限制 [4][25][26] - 国产设备在28nm领域替代率超40%,北方华创跻身全球设备厂商前10 [28][35] 韩国市场 - 1Q2025营收76.9亿美元,同比暴增48%,存储芯片复苏带动设备需求激增 [4][9] - 三星、SK海力士扩产推动ASML在韩营收占比达40%,本土设备商SEMES营收增长超600% [9][10] 中国台湾市场 - 1Q2025营收70.9亿美元,同比增203%,增速全球领先 [4][12] - 台积电3nm产能提升25%至每月10万片,先进封装CoWoS产能计划翻倍 [12][14] 北美市场 - 1Q2025营收29.3亿美元,同比增55%但环比降41%,受英特尔"脉冲式"扩产影响 [4][16] - 18A制程推动高NA EUV设备采购,单台均价超1.5亿美元 [16][17] 日本与欧洲市场 - 日本1Q2025营收同比增20%,Rapidus 2nm试产线拉动需求 [19][20] - 欧洲1Q2025营收同比暴跌54%,产业空心化问题加剧 [21][22][23] 技术发展与产业动态 - 存储芯片复苏驱动韩国设备增长,HBM产能爆发带动高端设备需求 [9][11] - 台积电2nm试产线启动,采购单价3.5-3.8亿美元的High-NA EUV光刻机 [12][16] - 中国大陆面临14nm以下设备"卡脖子",电子束检测与离子注入设备亟待突破 [32][34] 未来趋势与结构性机会 - AI驱动先进制程需求旺盛,5nm以下产能占比将持续提升 [38][39] - 成熟制程面临价格压力,全球28nm及以上产能过剩 [38][39] - 本土设备商在第三代半导体、先进封装等新兴领域寻求突破 [35][40]
中科曙光、海光信息双双复牌大涨,科创芯片ETF基金(588290)、科创信息ETF(588260)持仓海光信息占比超9%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10:56
科创板资产重组动态 - "科创板八条"政策出台后,科创板上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数量达到105家 [1] - 今年以来,科创板上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数量达到44家 [1] - 科创芯片ETF基金(588290)近1年涨幅近65%,海光信息持仓占比为9.15% [1] - 科创信息ETF(588260)近一年涨幅超48%,海光信息持仓占比9.37% [1]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合并案 - 海光信息拟以0.5525:1的换股比例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向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1] - 6月10日开盘,中科曙光复牌一字涨停,封单金额超168亿元,海光信息涨超5% [1] 电子科技行业展望 - 电子科技行业在行业需求缓慢复苏和国内技术持续进步的背景下,长期成长机遇显著 [2] - AIOT板块受益于智能物联网的广泛应用 [2] - AI创新驱动板块中,算力芯片和光器件领域的技术突破将带来新增长点 [2] - 上游供应链国产替代预期的半导体设备、零组件及材料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2] - 消费电子周期有望筑底反弹,CIS、射频、存储、模拟芯片及功率板块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2] 电子半导体行业复苏预期 - 电子半导体行业预计2025年迎来全面复苏,产业竞争格局加速优化 [2] - AIOT SoC芯片、模拟芯片、驱动芯片等领域值得关注 [2] - 半导体关键材料国产替代逻辑强化,电子材料平台型龙头企业和碳化硅产业链具潜力 [2]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6-05)
远峰电子· 2025-06-04 20:24
行情速递 - 主板领涨个股包括中电鑫龙(+10.05%)、御银股份(+10.04%)、光华科技(+10.02%)、中科金财(+10.02%)和中嘉博创(+10.00%) [1] - 创业板领涨个股包括汇金股份(+20.03%)、太辰光(+14.88%)和天阳科技(+12.49%) [1] - 科创板领涨个股包括德科立(+11.56%)、生益电子(+8.54%)和林和微纳(+7.31%) [1] - 活跃子行业中SW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上涨3.83%,SW印制电路板上涨3.40% [1] 国内新闻 - 紫光展锐发布智能穿戴平台W527,采用12nm工艺制程,配备1个Arm Cortex-A75主核(2.0GHz)和3个Cortex-A55小核(1.8GHz) [1] - 5月比亚迪销售新车38.25万辆,上汽集团销售36.6万辆,长安汽车销售22.43万辆,奇瑞集团销售19万辆 [1] - 大族激光控股子公司大族数控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该公司以6.5%全球市占率登顶全球,连续16年位居CPCA专用设备榜首 [1] - 泰凌微推出支持边缘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芯片产品TL721x/TL751x,已在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和无线音频领域广泛应用 [1] 公司公告 - 永信至诚每股现金红利0.05元,资本公积金每股转增0.48股,实际派发现金红利总额5,075,762.90元,转增后总股本增至150,961,519股 [2] - 甬矽电子累计回购股份2,562,688股,占总股本0.63% [2] - 欧莱新材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65元,合计派发10,402,913.56元 [2] - 金安国纪全资子公司广西禅方药业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4年至2026年可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2] 行业动态 - 英伟达为中国市场研发降规版AI芯片B30,支持多GPU扩展,采用Blackwell架构和GDDR7显存 [3] - 25Q1全球可穿戴腕带市场同比增长13%,出货量达4660万部,苹果Apple Watch市占率从17.5%降至16.3% [3] - 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70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逻辑和存储器市场将引领增长 [3] - 三星3nm制程良率进展缓慢,量产三年后仍保持在50% [3]
固高科技(301510) - 301510固高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21:44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2] - 参与人员为参加深圳证券交易所主题集体业绩说明会的全体投资者 [2] - 时间为2025年5月15日,地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及深交所互动易“云访谈”栏目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副总经理吕恕女士,副总经理李泽源先生,财务总监林振荣先生,董事会秘书李小虎先生 [2] 业务发展规划 机器人领域 - 公司跟进机器人领域超10年,相关部件和系统产品在工业和物流机器人领域有营收,看好人形和多轮足机器人 [3] - 公司在运控、伺服等部件及机器人执行关节部分有布局,与合作伙伴探索新产品,协同客户场景工程化调整,配合主机厂商构建系统 [3] 半导体设备领域 - 去年美国将144个厂商加入实体名单,国内90纳米以下先进制程运动和工艺系统依赖进口,国内主机企业尝试导入国内供应 [3] - 公司在核心部件取得突破,前道晶圆制造部分产品已通过验证并出货,后道封装简单芯片相关产品批量出货,光耦合产业也有批量出货 [3] - 先进复杂制程国内设备厂商在突破阶段,公司协同研究,批量订单待国产设备厂商验证后形成 [3] 不同领域策略 半导体领域 - 公司在高端装备探索多年,中美政治情形变化使半导体和机床替换机会增多,已形成产业订单 [3] - 半导体设备国内复合增长率超40%,电控系统与部件价值占比10 - 15%,市场空间广阔,预计未来三年左右带来较好营收 [3] 高端机床领域 - 细分品类多,各领域场景和工艺不同,工艺迭代和开发需长时间积累,公司与第三方及自投团队合作突破核心工艺扩大营收 [4] 机器人领域 - 将零部件作为关键业务,投入赛道,加入核心零部件研发,为客户提供开发底座,进行实验或小规模量产 [4] - 认为人形机器人高价值应用场景落地形成批量订单周期长,注重应用场景落地,关注构型、功能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 [4] 大股东减持情况 - 发布减持公告的股东是IPO前完成投资的红筹落地到A股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多数在2014年前后投资,伴随公司成长超10年 [4] - 减持是基于自身资金周期和实际需求的正常市场行为 [4]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趋势月度跟踪:3月招标以研磨抛光、清洗设备为主,Q1国产中标比例显著-20250512
广发证券· 2025-05-12 20: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买入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土晶圆产能扩张、半导体制造技术升级和国产替代加速,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持续扩容,国产厂商有望受益于市场扩张和国产替代,成长显著 [5][76] - 建议关注在半导体核心工艺环节强势卡位和有新品类拓展的公司,如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 [5][7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晶圆扩产与国产替代驱动,设备市场空间广阔 - 半导体设备是产业发展基础,推动技术升级和应用扩展,其工艺设备迭代和创新支撑摩尔定律与前沿制造技术突破,催生新兴应用 [12] - 全球晶圆产能扩张,中国扩产快于全球,2023 - 2024 年全球产能分别为 2960 万片/月、预计 3149 万片/月,中国分别为 760 万片/月、预计 860 万片/月,且 2024 年中国将运营 18 个新晶圆厂项目 [13][17] - 中国成熟制程产能全球占比提升,2023 年为 29%,预计 2027 年达 33% [18] - 2025 年全球 300mm 晶圆厂设备支出预计达 11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2025 - 2027 年 CAGR 为 8%,中国有望保持 300 亿美元以上 [21] - 先进技术升级推动半导体设备更新迭代,如先进逻辑、DRAM、NAND 制程节点更新和先进封装技术涌现,增加设备增长弹性 [26] - 产业配套、国家战略和自主可控驱动下,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加速,推动国产设备市场增长 [50] - 2023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 1062.46 亿美元,同比下滑 1.3%,中国市场规模 356.9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9.47% [53][57] - 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增量源于国产替代,市场份额提升受产品竞争力、可服务市场份额或空间、品类扩张能力驱动,当前国产设备对成熟制程工艺覆盖完善,积极突破高端制程,产品处于成长阶段,2024 年主力产品供应份额提升,未来有望受益于市场扩张和国产替代 [60][62] 3 月招标以研磨抛光/清洗设备为主,Q1 国产中标比例显著 - 以中芯国际等本土晶圆产线为样本分析招标、中标数据,2025 年 3 月样本晶圆产线合计 4 项招标,主要为中芯国际等公司,设备包括研磨抛光和清洗等;1 - 3 月合计招标 15 项,积塔半导体等招标量前三,招标以检测、研磨抛光等为主 [63][64] - 2025 年 3 月样本晶圆产线中标 1 台检测设备,1 - 3 月合计中标 11 台设备,以检测和离子注入设备居多,国产设备整体中标比例约 82%,刻蚀等设备国产中标比例较高 [71] - 2025 年 1 - 3 月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合计中标 4 台设备,中科飞测等公司中标,华海清科等设备在对应工艺环节中标比例分别为 100%/100%/25% [73] 投资建议 - 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扩容,国产厂商依托自身优势有望受益,建议关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公司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