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16制程
icon
搜索文档
台积电老臣被曝携20多箱机密资料跳槽英特尔,台媒:背后水很深…
观察者网· 2025-11-20 17:06
事件概述 - 台积电前企业策略发展资深副总经理罗唯仁于今年7月底退休,10月底已赴英特尔担任研发副总 [1] - 罗唯仁在离职前疑似利用职务要求团队进行技术简报,并带走超过20箱涉及2纳米与A14等先进制程的机密资料 [1] - 该事件引发岛内高度关注,有观点质疑此事可能获得公司或当局的默许 [1][11] 关键人物背景 - 罗唯仁现年75岁,拥有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固态物理与表面化学博士学位,曾在英特尔任职,于2004年加入台积电 [3] - 在其领导下,台积电技术团队共取得超过1500项专利,是公司先进制程技术保持全球领先的重要推手 [3] - 他曾提出“夜鹰计划”,带领团队成功突破10纳米技术瓶颈,并于2011年获时任执行长张忠谋亲颁内部最高荣誉“TSMC Medal of Honor” [5] 事件细节与潜在影响 - 罗唯仁带走超过20箱手写稿等资料,包含即将量产的2纳米、A16、A14等最先进制程技术机密 [6] - 其在英特尔将负责研发到落地量产前的先进设备暨模块发展领域,该领域攸关英特尔最需要提升的生产良率 [6] - 有分析认为此事件高度敏感,可能削弱台积电的竞争优势,甚至动摇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稳定性,属于“国安”层级问题 [7] 各方反应与质疑 - 台积电和英特尔方面截至目前尚未作出回应 [2] - 事件曝光后,台积电和民进党当局一度保持沉默 [10] - 有知情人士分析,台积电信息保护制度严格,罗唯仁作为关键人物不可能未签署竞业协议,其转任英特尔可能获得公司决策层默许 [11] - 有媒体人质疑75岁的元老退休后带机密投靠对手的动机,并指出此事背景与美台芯片产业博弈时间点高度巧合 [11] 官方后续回应 - 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龚明鑫20日表示,经初判该事件对产业冲击有限,台湾半导体产业经过40多年积累,非个人拿走资料就能破坏 [15] - 台湾“国发会”主委、台积电董事叶俊显称,罗唯仁退休前一年多已调离核心单位,不再担任可接触机密的核心职务,初判影响不大,是个人问题非公司内控状况 [15]
台积电Q3净利润创新高!
国芯网· 2025-10-16 19:57
公司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合并营收9899.2亿元新台币(约331亿美元),同比增长30.3% [3] - 第三季度净利润4523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39.1%,创历史新高 [3]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59.5%,环比提升0.9个百分点 [3] - 预计第四季度销售额为322亿美元至334亿美元,超过市场预期的312.3亿美元 [4] - 预计第四季度毛利率在59%至61%之间,预计2025年全年销售额增长约30% [4] 技术制程与平台收入 - 先进制程(7纳米及以下)收入占总晶圆收入74%,其中3纳米制程占23%,5纳米制程占37%,7纳米制程占14% [3] - 按平台划分,高性能计算(HPC)收入占比最高,达57%,智能手机占30%,物联网和汽车各占5%,数字消费电子占1% [4] - 物联网平台收入同比增长20%,是增长最快的平台,智能手机和汽车平台收入分别增长19%和18%,高性能计算平台收入增长0% [4] 管理层展望与战略规划 - 人工智能需求持续强劲,且比三个月前的预期更为强劲,公司观察到越来越多主权AI需求出现 [5] - 为应对强劲的AI需求,公司将继续投资以支持客户增长,先进封装CoWoS产能紧张,正努力缩小供需差距并提升2026年产能 [5] - 2纳米制程将在本季度晚些时候量产,A16制程有望在2026年下半年量产 [5] - 公司正加快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的产能扩张,准备升级更先进工艺技术,并计划在原厂附近获取第二块土地以支持扩张 [5] - 日本第二座晶圆厂已开工建设,未来几年将在中国台湾继续投资 [5]
台积电,又一座1.4nm厂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7 10:21
台积电高雄厂投资与产能规划 - 高雄Fab22厂区规划五座厂区(P1-P5)全数投入2纳米家族生产,总投资金额可望突破500亿美元,创下企业投资高雄的新纪录,总投资金额将逾1.5兆元 [3] - P1厂确定于2024年底量产2纳米晶圆,P2厂已于2024年8月进机,预定2025年第二季量产,P3至P5厂已获准开工,P1至P5厂可于2027年第4季全面营运 [3][5] - 公司评估在高雄增设第六厂区(P6),导入更先进的A14(1.4纳米)制程 [3] 技术节点与创新 - A16制程除提升效能与功耗比,更首次导入晶背供电结构(BSPDN),是AI与高速运算晶片性能飞跃关键技术,将于2025年导入 [4] - A14制程预定2028年量产,主要量产基地为台中Fab25,共计四座厂房,预计2024年底动工、2028年下半年投产 [4] - 2纳米技术应用广泛,为AI、高速运算、车用电子、智能制造及通信设备等领域注入关键动能 [5] 区域布局与战略地位 - 高雄将成为2纳米生产重镇,未来可望成为台积电2纳米以下制程的全球核心枢纽,建厂进度明显领先美国亚利桑那州厂 [3][4] - 美国亚利桑那州厂预计在P3、P4导入2nm/A16,但P3厂最快2025年中下旬才开始施作,2028年前在美国大量生产2纳米难度高 [4] - 台积电在先进制程区域分工逐步成形,新竹宝山Fab20将率先推进A14制程 [4] 经济与就业影响 - 高雄Fab22预估可创造7,000个高科技职缺与2万个营建工作机会,为南台湾半导体聚落注入庞大就业动能 [3] - 楠梓园区开发持续推进,预计2024年营运后初期可带来至少1500个就业机会及超过1500亿元年产值 [5] - P1与P2厂的高科技就业需求约2至3千人,若加计建厂工人与下游承包商,总就业人口已突破1万人 [4]
台积电1.4nm,要来了
半导体芯闻· 2025-09-25 18:21
台积电A14制程技术进展 - A14制程良率进展已超前原定进度 [1][2] - A14制程相较于N2制程速度提升最多15%、功耗降低最多30%、芯片密度增加超过20% [1] - A14制程专为AI及智能手机应用打造,具备进阶NanoFlex Pro单元架构 [1] 台积电A16制程技术进展 - A16制程整合了纳米片电晶体、超级电轨及背面接面设计 [1] - 相较于N2P制程,A16速度提升8-10%、功耗降低15-20%、芯片密度增加约1.1倍 [1] - A16制程非常适合需要复杂信号传输与稳定供电的高效能运算产品 [1] 中科1.4纳米新厂建设规划 - 中科1.4纳米新厂预计第四季动土,原预估产值4,857亿元新台币,可能提升至5,000亿元新台币 [3][4] - 中科二期扩建将建设四座1.4纳米先进制程厂,首座厂2027年风险性试产,2028年下半年量产 [4] - 新厂就业人数预计维持在4,500人左右 [4] 其他科学园区建设进展 - 竹科宝山二期2纳米厂第一期厂房办公大楼已完工,启用后将增加2,500个就业机会 [4] - 南科嘉义园区一期与楠梓园区相关厂房正在建设中 [4] 先进制程量产时间表 - 2纳米制程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将导入GAA半导体架构 [5] - A16制程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导入,效能与能效将再提升约15-20% [5] - 公司持续研发更先进节点,预期在2030年前后延伸摩尔定律效益 [5] 台湾半导体产业现状 - 上半年积体电路在科学园区占比达83%,营业额年成长34.33% [4] - 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晶圆制造、封测连结本地自有供应链比重增加 [4] - 其他产业如精密机械、工具机等正结合到半导体产业链中 [4]
美股异动丨台积电盘前涨1.7%势创新高 英伟达有望率先采用公司A16制程
格隆汇· 2025-09-16 16:45
股价表现 - 台积电美股盘前上涨1.7%至265美元,开盘势将创下新高 [1] - 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为259.33美元,盘前交易中上涨4.436美元 [1] - 当日交易最高价为262.8美元,最低价为258.75美元,振幅为1.56% [1] 先进制程技术进展 - 英伟达考虑率先导入台积电最先进的A16制程,该制程预计于明年下半年量产,并将采用背面供电技术 [1] - 这将是人工智能应用首次主导台积电最先进制程的开发,预计A16将用于英伟达未来的Feynman架构 [1] - 联发科首款采用台积电2纳米工艺的系统级芯片已完成流片,预计将于2026年底推出 [1] 公司基本数据 - 台积电总市值为1.36万亿美元,流通市值为1.22万亿美元 [1] - 公司总股本为51.87亿股,流通股为46.72亿股 [1] - 前一交易日成交量为814.77万股,成交额为21.25亿美元 [1]
事关台积电,美国财长警告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7 11:17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晶圆厂建设挑战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警告台积电亚利桑那州400亿美元晶圆厂可能仅能满足美国7%的半导体需求,突显监管障碍问题[3] - 建设进度受当地建管人员干预,频繁变更计划导致停工,贝森特批评美国建设环境因法规过于复杂[3] - 台积电计划2027年前投产第二座亚利桑那州工厂,预计其2nm产能的30%将来自该厂区[3] - 环境法规被指导致美国去工业化,需降低监管障碍以加速建设[3] 台积电先进制程技术进展 - 2nm制程将于2024年下半年量产,预计产品设计定案数量将超过3nm和5nm同期表现[4] - 2nm较N3E制程性能提升显著:相同功耗下速度增加10%-15%,或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25%-30%,芯片密度提升超15%[4] - N2P制程计划2026年下半年量产,针对智能手机和HPC应用优化效能与功耗[4] - A16制程计划2026年下半年量产,较N2P速度增快8%-10%或功耗降低15%-20%,芯片密度提升7%-10%[5] - A14制程开发进展顺利,预计2028年量产,2029年推出超级电轨方案[4]
台积电分红,人均200万
半导体芯闻· 2025-07-03 18:02
台积电员工分红与薪酬 - 2024年台积电总计将发出1,405.9亿元新台币员工奖金及分红,年增幅逾4成,以7万员工计算平均每人可领超过200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0万)[1] - 分红分为四季分红和年分红两部分发放,其中半数(702.96亿元新台币)已每季发放,另半数(702.96亿元新台币)将于7月发放[2] - 具体案例:33职等、年资6年员工可领180万元新台币,32职等、年资5年、考绩S+员工可领116万元新台币[1] - 6年资历以上工程师全年薪资结构上看500万元新台币[3] 台积电财务与业绩表现 - 2024年总营收达2兆8,943亿元新台币,税后净利1兆1,732亿元新台币,均创新高[1] - EPS达45.25元新台币[1] - 业绩增长主要受高效能运算(HPC)和智能手机平台带动[1] 半导体行业技术竞争格局 - 台积电技术领先:预计2024下半年量产2纳米制程,2026下半年量产A16制程,2028年推出A14制程[5] - 台积电2纳米制程良率已突破60%,首批客户包括苹果、高通和联发科[5] - 三星推迟1.4纳米制程至2029年,转向改善2纳米以上成熟制程[4] - 三星2纳米良率不足40%,但高通有意委托其生产[5] - 英特尔18A制程面临客户兴趣缺失问题,可能认列数亿美元费用[4] 行业人才竞争与企业文化 - 台积电分红制度不再与在职状态直接挂钩,导致创新低离职率[3] - 高薪资与分红政策使台积电在半导体业抢人才大战中强化竞争力[3] - 晶圆代工业者薪资直逼一线IC设计厂[3]
英特尔追赶台积 制程跳级…争取苹果、英伟达订单
经济日报· 2025-07-03 07:52
英特尔晶圆代工策略调整 - 英特尔新任执行长陈立武考虑对晶圆代工策略进行重大调整,可能放弃Intel 18A制程,集中资源发展下一代14A制程 [1] - 最快7月董事会讨论是否停止向新客户推销18A,但可能延至秋天定案,因涉及金额庞大且情况复杂 [1] - 公司看好14A制程有机会在部分技术超越台积电,目标是吸引苹果及英伟达等大客户转单 [1] - 英特尔18A制程已进入风险试产阶段,今年将达量产规模,但可能被搁置 [1][2] 制程技术对比与规划 - 英特尔18A制程大致等于台积电2022年底量产的N3制程 [1] - 台积电2纳米制程预计2024年下半年量产,英特尔14A与14A-E制程规划2027年进入风险试产 [1] - 业界认为英特尔14A制程对标台积电的埃米级A16制程 [1] - 台积电表示其2纳米和A16制程在节能运算方面领先业界,N2P制程规划2026下半年量产 [3] 财务与客户影响 - 若放弃18A制程,英特尔可能需提列数亿至数十亿美元的帐面损失 [2] - 18A主要客户为英特尔自身,规划下半年量产Panther Lake笔电芯片 [2] - 公司已向亚马逊与微软保证用18A制程生产芯片并定下交货期限 [2] - 吸引外部客户使用代工服务仍是未来发展关键 [2] 管理层决策背景 - 陈立武上任后积极寻找振兴途径,上个月对前任力推的18A制程提出质疑 [2] - 认为18A制程对新客户吸引力正在减弱 [2] - 公司正针对关键客户需求量身打造14A制程技术 [2] - 最终可能维持既定18A计划,因14A研发进度与客户接受度仍存不确定性 [2]
台积电“2025年中国技术论坛”介绍了什么?
材料汇· 2025-07-02 23:29
市场展望 - 203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突破1万亿美元,高性能计算(HPC)占比达45%,智能手机占25%,汽车占15%,物联网占10% [4][5] - 边缘计算场景对高能效处理的迫切需求驱动半导体市场长期增长,AI功能深度集成是主要推动力 [4] - 汽车产业快速成长推动台积电N4、N3及N6RF工艺在自动驾驶领域加速应用,数据中心市场指数级成长推动5nm和3nm设计及CoWoS®、SoIC®先进封装技术发展 [5] 先进制程技术 3nm家族 - N3P已于2024年Q4量产,在相同漏电率下性能提升5%或功耗降低5-10%,晶体管密度提升约4% [6][8] - N3X支持1.2V电压,相同功耗下性能提升5%或功耗降低7%,预计2024年下半年量产,但漏电功耗可能增加250% [9] - 3nm家族已收到超过70个NTOS,预计成为高容量、长时间运行的节点 [6][10] 2nm及以下制程 - N2(2nm)制程256Mb SRAM良率>90%,预计2024年下半年量产,N2P将于2026年下半年量产,相比N3E性能提升18%或功耗降低36%,密度提高1.2倍 [11][13] - A16制程融合NanoFLEX晶体管架构、超级电轨和DTCO技术,2026年下半年量产,相比N2P性能提升8-10%或功耗降低15-20%,逻辑密度提升7-10% [14][16][18][19] - A14制程基于第二代GAA晶体管技术,2028年量产,相比N2性能提升15%或功耗降低30%,逻辑密度增加20% [20][21][22] 先进封装技术 - TSMC 3DFabric®技术包括SoIC-P和SoIC-X,N3-on-N4堆叠方案将于2025年量产,A14-on-N2方案2029年就绪 [23][25][26] - CoWoS技术支持硅中介层和有机中介层,InFO技术扩展至汽车应用 [26] - SoW-X基于CoWoS技术,运算能力比现有方案高40倍,2027年量产 [29][30] 特殊制程技术 汽车技术 - N7A、N5A、N3A满足L2-L4级ADAS需求,每代技术性能提升20%或功耗降低30-40%,N3A预计2024年底通过汽车认证 [32] - 28nm RRAM已通过汽车认证,22nm MRAM已量产,16nm MRAM准备就绪 [36][37] 物联网与射频技术 - N4C RF相比N6RF+功耗和面积减少30%,2026年Q1试产,支持Wi-Fi 8和AI功能 [39][40] - 16HV FinFET高压平台相比28HV功耗降低28%,逻辑密度提升41%,适用于OLED和AR眼镜 [41][42] 制造与产能规划 - 2025年AI相关晶圆出货量达2021年12倍,大尺寸芯片出货量达8倍 [44][45] - 2022-2026年SoIC产能CAGR超100%,CoWoS产能CAGR超80% [45] - 2025年新增9座设施,包括6座中国台湾晶圆厂和1座先进封装厂 [45] 可持续发展 - 2040年实现RE100,2050年净零排放,加入SBTi设定减碳目标 [46] - 2030年供应链碳排放降低50%,资源回收率98%,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97%以上 [46][47]
【招商电子】台积电25Q1跟踪报告:25Q2收入指引强劲增长,拟增投千亿美金加码美国先进Fab
招商电子· 2025-04-18 09:49
财报表现 - 25Q1收入255 3亿美元 同比+35 3%/环比-5 1% 符合指引预期(250-258亿美元) 环比下降主要受智能手机季节性因素影响 部分被AI需求增长抵消 [2] - 25Q1毛利率58 8% 同比+5 7pcts/环比-0 2pcts 位于指引上限(57-59%) 主要受地震及海外产能扩张稀释 部分被成本改善措施抵消 [2] - 25Q1 EPS为13 94新台币 ROE为32 7% ASP 3482美元/环比-0 4% [2] - 25Q2收入指引284-292亿美元 中值同比+38%/环比+13% 主要受3/5nm技术强劲增长驱动 [4] 业务结构 - 按技术节点: 25Q1 3/5/7nm收入占比分别为22%/36%/15% 7nm及以下先进制程合计占比73% [2] - 按平台划分: HPC收入150 6亿美元 环比+7% 占比59%/环比+6pcts 智能手机收入71 5亿美元 环比-22% 占比28%/环比-7pcts [2] - 按地区划分: 北美收入占比77% 环比+2pcts 中国大陆占比7% 环比-2pcts [2] 资本支出与产能规划 - 25Q1资本支出100 6亿美元 2025全年指引380-420亿美元 其中70-80%用于先进制程 10-20%用于特色工艺 10-20%用于先进封装/测试/光罩等 [2] - 美国亚利桑那州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 计划再建设3座晶圆厂+3座先进封装厂+1个研发中心 叠加此前规划总投资达1650亿美元 [15] - 日本熊本第一座特色晶圆厂2024年底量产 第二座预计2025年底建设 德国德累斯顿晶圆厂按计划推进 中国台湾地区未来几年将建设11座晶圆厂+4座先进封装厂 [15] 技术进展 - N2制程预计25H2量产 产能爬坡节奏与N3E类似 前两年新流片数量将高于N3和N5同期水平 [17] - N2P制程作为N2延伸 计划26H2量产 A16制程针对高性能计算产品 计划26H2量产 [17] - N2相比N3E在相同功耗下速度提升10-15% 或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20-30% 芯片密度提升超15% [17] AI业务展望 - 维持2025年AI加速芯片收入翻倍指引 相关产能也将翻倍 未来五年AI加速芯片营收CAGR预计接近45% [14] - DeepSeek等推理模型将提高效率并降低AI发展门槛 促进领先芯片使用 [14] - AI GPU、AI ASIC、HBM等产品需求持续强劲 公司正与客户密切合作规划产能 [14] 海外扩张影响 - 海外工厂成本较高 预计2025年毛利率稀释2-3pcts 未来五年初期每年稀释2-3pcts 后期扩大至3-4pcts 但长期仍维持53%以上毛利率目标 [11] - 亚利桑那州2nm及以下先进制程产能占比将达30% 形成独立半导体制造集群 [15] - 海外扩张主要响应客户需求 特别是美国客户如苹果、英伟达、AMD等对AI芯片的强劲需求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