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E200批产构型机
icon
搜索文档
车企入局聚合智能产业新机遇 供应链亟待打通
经济日报· 2025-10-08 09:46
聚合智能产业内涵与融合态势 - 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产业,具备技术同源、要素相通、场景关联的特点,呈现加速融合态势 [1] - 三大产业有望融合形成聚合智能产业,实现技术迁移、产业链共用、场景共创 [1] - 聚合智能非技术简单叠加,而是一场生态重构,推动汽车产业向低空飞行器和人形机器人延伸 [4] 产业融合的驱动因素 - 技术同源是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三大产业均涉及智能移动和智能交互,在人工智能、能源动力、材料等底层技术领域相通 [3][4] - 产业链可复用是重要动力,供应链生产工艺可复用,供应链重合度达60%以上 [3][5] - 车企入局可将成熟的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进行跨领域迁移,并以整车级的系统工程能力和成本控制经验,大幅压缩人形机器人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与门槛 [4] 企业布局与典型案例 -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称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来自Optimus机器人 [3] - 国内已有10余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进军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领域,通过投资、联合研发等多种形式布局 [3] - 吉利旗下沃飞长空AE200是国内首个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的eVTOL产品,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将于2026年量产交付 [3] - 宁德时代向峰飞航空投资数亿美元共同开展航空电池研发,速腾聚创发布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知行科技跨界打造机器人控制器 [6] 成本控制与供应链潜力 - 当前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价格高企是因为供应链未打通,尚未建立降成本的制造体系 [5] - 将汽车感知领域的制造体系向新领域延伸,可推动硬件成本持续下降,加快形成规模化优势 [5] - 借助汽车供应链,有望在3年到5年内将产品价格由千万元级降到百万元级 [6] - 三电系统在三大产业中复用性较强,固态电池是共同关注方向,对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迫切 [5] 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 产业发展早期存在标准壁垒,跨行业标准难统一,从低标准向高标准跨越或从高标准向低标准渗透均面临挑战 [7] - 跨行业企业能力差异对齐难,市场规模差异大,研发迭代节奏、量产服务能力等不在同一基础 [7] - 需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空间,防止各搞一套导致资源浪费 [7][8] 未来发展路径与建议 - 需打破产业脱节、科技脱节、政策脱节、部门脱节的情况,从单一发展思维向聚合统筹思维转变 [8] - 应协同规划应用场景、基础设施、算力体系,推动政策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8] - 产业发展要以应用为本,在深度上下功夫,从需求、成本、安全、商业化等多层次综合发展,并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 [8]
车企入局聚合智能产业新机遇
经济日报· 2025-10-08 06:05
聚合智能产业内涵与融合态势 - 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产业,具备技术同源、要素相通、场景关联的特点,呈现加速融合态势 [1] - 三大产业有望融合形成聚合智能产业,实现技术迁移、产业链共用、场景共创 [1] - 聚合智能非技术简单叠加,而是一场生态重构,表现为“一车带全链、贯穿车机人” [4] 产业融合的驱动因素 - 技术层面:三大产业均涉及智能移动和智能交互,在人工智能、能源动力、材料等底层技术领域相通 [4] - 产业链层面:三大产业底层各要素存在普遍联系,供应链生产工艺可复用,例如智能驾驶芯片也可用于智能机器人,共用碳纤维、钛合金等相关材料 [4] - 汽车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环节与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产业链深度衔接,供应链重合度达60%以上 [5] 企业布局与产业实践 -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称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来自Optimus机器人 [3] - 国内已有10余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通过投资、联合研发、自主研发、孵化子公司等形式进军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领域 [3] - 具体案例包括吉利旗下沃飞长空AE200 eVTOL产品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将于2026年量产交付 [3] - 行业积极探索跨界合作:宁德时代向峰飞航空投资数亿美元研发航空电池,速腾聚创发布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知行科技打造全球首款国产中高算力机器人控制器 [6] 成本控制与规模化潜力 - 当前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价格高昂主因是供应链未打通,缺乏工业化降本制造体系 [5] - 将汽车感知领域制造体系向新领域延伸,可推动硬件成本持续下降,加快形成规模化优势 [5] - 借助汽车供应链,飞行汽车成本有望在3年到5年内从千万元级降到百万元级 [6] - 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在三大产业中复用性强,且属价值占比较高的核心零部件,固态电池是共同关注方向 [5] 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 产业发展早期存在标准壁垒,跨行业标准难统一,从低标准向高标准跨越或高标准向低标准渗透均面临适配问题 [7] - 跨行业企业能力差异对齐难,市场规模差异大,研发迭代节奏、量产服务能力不在同一基础,合作需较长适应期 [7] - 需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空间,防止各搞一套导致资源浪费 [8] - 需打破产业脱节、科技脱节、政策脱节、部门脱节的情况,从单一发展思维向聚合统筹思维转变 [8]
低空经济龙头在沪集聚,公众关心“啥时候卖”
中国青年报· 2025-07-24 13:46
博览会概况 -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于7月23日至26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展览规模达10万平方米,超过500家参展商参展 [1] - 博览会重点展示低空基础设施、制造与配套服务等产业链,以及低空交通运输、城乡管理等应用场景 [1] - 公众最关心低空飞行器的商业化时间表和适航认证进展 [1] 飞行汽车领域 - 南京天路飞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天路飞车成为展会焦点,其可变形设计吸引大量观众 [2] - 该公司是全国首个以"飞行汽车"注册的企业,2021年启动设计,2022年成立,2025年4月在上海首发产品,预计2025年10月发布第五代产品 [2] - 上海金山区提供1370平方公里跨省空域资源,其中300平方公里常态化可飞空域,已保障23万架次飞行 [2] 产业园区建设 - 上海金山区宣布建设"上海低空经济特色园区暨华东无人机基地新场址",重点招引eVTOL、工业级无人机和新能源通航飞机企业 [3] - 新基地将联动青浦、闵行、虹桥商务区等区域,打造上海低空经济核心承载区 [3] 重大订单与产品 - 沃兰特航空获得泰国泛太平洋公司500架VE25-100 eVTOL订单,金额达17.5亿美元,创行业纪录 [3] - 沃飞长空展示AE200批产构型机并首发智能座舱,采用汽车供应链技术提升舒适性,可实现"零重力"平躺 [4][6][9] 应用场景与经济效益 - eVTOL可实现上海虹桥至陆家嘴6分钟飞行(含等候总25分钟),人均费用237元,较网约车节省75分钟 [6] - 应急救援场景中,崇明岛至瑞金医院飞行仅需13分钟,较地面救援快93分钟 [6] - 行业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突破3.5万亿元 [9] 技术进展 - AE200飞机已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进入载人试飞冲刺阶段,适航审定进度领先(第四阶段/共五阶段),预计2026年取证 [9] - 展会同时展出氢能源高空作业飞行器、快递无人机等创新产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