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飞行
搜索文档
敏实集团(425.HK):获得液冷订单 新兴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格隆汇· 2025-11-08 03:33
公司业务与增长驱动 - 电池盒业务处于高速成长期,是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2] - 新兴业务逐步落地,带动公司估值提升 [1][2]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6亿元、33.9亿元、41.5亿元 [2] 液冷产品业务进展 - 液冷产品即将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包括浸没式液冷柜、CDU、液冷板、分水器 [1] - 获得一间台湾AI服务器厂商的浸没式液冷柜订单,产品预计2025年11月中旬开始分批交付 [1] - 通过另一间台湾AI服务器液冷系统厂商的分水器技术验证并获订单,首批产品预计2025年12月底前交付 [1] - 与福曼科技成立合资公司拓展AI服务器液冷系统业务,嘉兴工厂已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预计2025年12月底达大批量生产水平 [1] 低空飞行与机器人业务 - 在低空飞行领域聚焦机体和旋翼系统,已与多家飞行汽车/eVTOL公司合作 [2] - 2024年7月与亿航智能签署战略协议并获得量产订单,深度参与适航认证 [2] - 在机器人领域聚焦一体化关节模组、电子皮肤等产品,已与智元机器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 - 对特斯拉GEN 3机器人产品处于交样测试阶段 [2] 投资评级与估值 - 目标价由42港元提升至5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1][2] - 50港元目标价相当于2026年15.2倍预测市盈率 [1][2]
涉智能驾驶、机器人 小鹏汽车展现最新成果
财联社· 2025-11-05 22:46
核心观点 - 公司在AI科技日上展示了其在智能驾驶、Robotaxi、机器人和低空飞行等领域的多项技术突破和量产计划 标志着其AI技术进入"涌现"阶段 [1][2] - 公司通过"一套模型、多维落地"的战略 将第二代VLA大模型作为核心技术底座 赋能多个智能终端产品并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 [2][3] - 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方面 其美股市值达到216.29亿元 已超过部分同业公司 并持续优化经营效率 [4] 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 公司推出第二代VLA 这是其首个量产物理世界大模型 兼具动作生成、理解和推演能力 [2] - 基于第二代VLA的"小路NGP"功能 将复杂小路的平均接管里程提升13倍 [2] - 无导航自动辅助驾驶Super LCC+支持全球范围不依赖导航开启的人机共驾 [2] - 第二代VLA计划于2025年12月邀请先锋用户共创体验 2026年第一季度向Ultra车型全量推送 [2] - 大众汽车集团将成为除公司外的第二代VLA首发客户 公司图灵AI芯片获得大众定点 将用于2026年双方共同开发的两款智能电动产品 [2] Robotaxi业务规划 - 公司计划于2026年推出三款Robotaxi车型和具备L4级体验的有人驾驶Robo 面向全球市场支持个人和商用 [3] - Robotaxi配备两套硬件互为备份 搭载4颗图灵AI芯片 总算力达到3000TOPS [3] - 公司将开放Robotaxi SDK 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建生态 高德成为其首个全球生态合作伙伴 [3] 机器人业务发展 - 公司发布全新一代机器人IRON 其智能化搭载3颗图灵AI芯片 有效算力达2250TOPS 并应用第二代VLA大模型构建"VLT+VLA+VLM"协同的高阶智能 [3] - 全新一代IRON行业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技术 电芯供应商正在选定 一家来自海外一家来自中国 [3] - 机器人将优先进入商业场景 提供导览、导购、导流等服务 [3] - 公司将开放机器人IRON的SDK 与全球开发者共建应用生态 宝钢将成为其生态合作伙伴 在工业巡检等领域探索应用 [3] 低空飞行领域进展 - 公司旗下小鹏汇天带来面向个人低空飞行的"陆地航母"和面向多人高效出行的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 [4] - "陆地航母"已进入量产前夜 全球订单累计突破7000台 A868已进入飞行验证的关键阶段 [4] 行业定位与资本市场 - 公司被行业视为"最像特斯拉"的车企 其在物理AI、机器人、汽车等领域的科技和产品追求与特斯拉有相似之处 但部分产品推进速度更快 [4] - 截至11月4日美股收盘 公司美股市值为216.29亿元 已超过理想汽车和蔚来汽车 [4] - 公司持续优化经营效率 包括人力成本和行政管理等 并计划持续提升业务能力 [4]
促低空经济飞得更稳
人民日报· 2025-10-31 06:31
低空经济不仅丰富了消费场景与业态,也能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公共服务的抓手 人类对天空的向往从未停止,对空间的利用必将随着技术进步而更加充分、科学。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 域大有可为,作为造福民生福祉的新业态具有无限可能。稳步推进改革,大胆试大胆闯,统筹好发展与 安全,低空经济终将迎来"腾飞",成就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体制研究室主任)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低空经济前景广阔,但其"腾飞"之路并非坦途。比如,应用场景普及尚需时日,管理体系面临全新挑 战。尤为关键的是,传统空域管理模式已难以精准适配高频次、高密度、多元化飞行的新特点,亟须探 索建立既能保障安全又能释放活力的监管框架。这要求我们必须探寻一条兼顾安全与发展、创新与规范 的低空经济发展之道。 探索发展之道,安全是无可动摇的基石。低空空域管理不仅决定低空经济的商业可行性,更与国家安全 与公众安全密切相关。发展低空经济,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将安全贯穿于规划、技术、运行、监管的全 链条。比如在广东深圳,相关企业的无人机初期主要在封闭场景中开展配送服务,并逐步获批在人口密 集区120米以下空域以超视距方式进行物流配送 ...
苏州低空飞行可“双通道”审批
苏州日报· 2025-10-22 08:47
服务框架 - 依托“一中心、一平台、一机制”体系构建全链条服务闭环以助力低空经济企业降本提效 [1] - 横向整合市级涉企资源,纵向联动区县服务站点,构建前端窗口受理加后端专业团队支撑的闭环机制 [2] - 线上依托12345热线承接诉求,线下设低空飞行专窗提供精细化服务以实现企业有需求服务即响应 [2] 服务内容 - 整合12类专业服务形成审批咨询、要素对接、政策匹配全周期支撑 [1] - 在审批端提供低空飞行许可的材料预审和流程指引并开通线上申报辅导加线下帮办代办双通道 [1] - 在要素端联动空域管理和试飞场地等单位协助企业快速匹配资源 [2] - 在政策端依托企业服务数据库精准推送《苏州市低空经济促进条例》配套补贴和扶持政策的申报指南 [2] 未来发展 - 将持续优化低空飞行增值服务流程并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同联动 [2] - 完善政策咨询至落地运营的服务链条为苏州打造千亿级低空经济新高地筑牢服务保障 [2]
广州首个低空飞行营地正式启用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21:18
活动概述 - 广州首个低空飞行营地于10月16日正式启用 活动地点在大学城 [1] - 活动内容包括营地启用 服务平台落地 应用场景发布 产业协会揭牌 战略合作签约等仪式 [1] 产业生态建设 - 广州市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协会在活动中揭牌 显示行业协同发展意向 [5] 技术产品展示 - 广东汇天"陆地航母"飞行器X3-F在活动中进行了飞行演示 [1][3] - 顺丰方舟40无人机在活动中进行了飞行演示 显示物流应用潜力 [3] - 活动设有飞行器静态展示区 展示相关产品与技术 [7]
车企入局聚合智能产业新机遇 供应链亟待打通
经济日报· 2025-10-08 09:46
聪明车驶上智慧路,人形机器人各类竞赛如火如荼,低空经济蓄势待飞……当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有 关未来世界的想象正加速转化为现实图景。 "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产业,呈现加速融合态势。"在日前举 行的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上,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表示,上述三大产业具备技术同源、要素相 通、场景关联的特点,有望融合形成聚合智能产业,实现技术迁移、产业链共用、场景共创。 如何理解聚合智能产业内涵?怎样挖掘既有产业资源与优势以撬动更大发展合力?记者进行了采访。 一场生态重构 近期,车企"造人"、车企"起飞"等话题持续升温。9月初,特斯拉对外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相比 此前更多聚焦新能源汽车及可持续能源生态系统,本次计划关于AI和机器人的占比明显提高。特斯拉 创始人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称,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来自Optimus机器人。 激烈竞争下,国内车企也在发力竞逐新赛道。在7月举行的2025年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吉利控股集 团旗下沃飞长空携AE200批产构型机亮相,这是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的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品。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于今 ...
车企入局聚合智能产业新机遇
经济日报· 2025-10-08 06:05
聚合智能产业内涵与融合态势 - 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产业,具备技术同源、要素相通、场景关联的特点,呈现加速融合态势 [1] - 三大产业有望融合形成聚合智能产业,实现技术迁移、产业链共用、场景共创 [1] - 聚合智能非技术简单叠加,而是一场生态重构,表现为“一车带全链、贯穿车机人” [4] 产业融合的驱动因素 - 技术层面:三大产业均涉及智能移动和智能交互,在人工智能、能源动力、材料等底层技术领域相通 [4] - 产业链层面:三大产业底层各要素存在普遍联系,供应链生产工艺可复用,例如智能驾驶芯片也可用于智能机器人,共用碳纤维、钛合金等相关材料 [4] - 汽车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环节与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产业链深度衔接,供应链重合度达60%以上 [5] 企业布局与产业实践 -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称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来自Optimus机器人 [3] - 国内已有10余家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通过投资、联合研发、自主研发、孵化子公司等形式进军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领域 [3] - 具体案例包括吉利旗下沃飞长空AE200 eVTOL产品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将于2026年量产交付 [3] - 行业积极探索跨界合作:宁德时代向峰飞航空投资数亿美元研发航空电池,速腾聚创发布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知行科技打造全球首款国产中高算力机器人控制器 [6] 成本控制与规模化潜力 - 当前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价格高昂主因是供应链未打通,缺乏工业化降本制造体系 [5] - 将汽车感知领域制造体系向新领域延伸,可推动硬件成本持续下降,加快形成规模化优势 [5] - 借助汽车供应链,飞行汽车成本有望在3年到5年内从千万元级降到百万元级 [6] - 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在三大产业中复用性强,且属价值占比较高的核心零部件,固态电池是共同关注方向 [5] 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 产业发展早期存在标准壁垒,跨行业标准难统一,从低标准向高标准跨越或高标准向低标准渗透均面临适配问题 [7] - 跨行业企业能力差异对齐难,市场规模差异大,研发迭代节奏、量产服务能力不在同一基础,合作需较长适应期 [7] - 需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空间,防止各搞一套导致资源浪费 [8] - 需打破产业脱节、科技脱节、政策脱节、部门脱节的情况,从单一发展思维向聚合统筹思维转变 [8]
单点创新奔向聚合发展 ——记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4 10:40
从技术上看,三大产业本质上均是以AI作为底层技术的智能终端产品。在低空飞行上,沃飞长空副总裁兼首席公共事务官肖前志表示,电动航空 与智能汽车在技术理论基础上基本相通,始于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技术浪潮正在"卷"向航空赛道。对于智能机器人,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 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表示,智能机器人涉及的AI算法、云端基础设施等核心技术与智能汽车有高度相通性,当下机器人市场与六七年前 仍处于早期阶段的智驾行业有异曲同工之处。 产业链的互通可极大降低产业发展成本。三大产业在感知部件、计算部件、算法模型、执行部件、电池、通信、轻量化和高强度材料及制造工艺 等领域均可实现不同程度的复用。维他动力联合创始人赵哲伦介绍,其机器人供应链约90%延续了汽车供应链。肖前志则表示,希望借助汽车供 应链,在3~5年时间里,把低空飞行器的价格从当前的千万元级降到数百万元级。 此外,在应用场景上,三者在城市综合管理、立体智能交通等领域可形成多元化组合式应用。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靳兵 表示,无人车、无人机以及行业仓储机器人、无人智能装备等智能终端均已在快递物流行业开展试点运营与推广。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教授、车辆 国 ...
中国光谷成立国内首个聚合智能产业创新中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9:49
大会概况 - 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于9月16日至17日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召开 聚焦智能汽车 智能机器人 低空飞行器三大领域[1] - 大会主题为协同融合创新链产业链 推动聚合智能产业发展 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院 长江产业集团 湖北科投联合主办[3] - EAI100光谷聚合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成立 为国内首个该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平台[1][3] 产业意义 - 智能汽车 智能机器人 低空飞行器具有技术同源 链条相通 应用融合的特征 有望成为我国产业出海新引擎[3] - 发布《壮大聚合智能产业核心链——推动智能汽车 智能机器人 低空飞行产业链协同发展报告》[3] - 建议以聚合思维推动三大产业协同发展 包括抓牢制造环节 推动部件企业交叉合作 面向国际化布局 完善产业推进机制[3] 发展举措 - 创新中心将打造高端智库+行业活动+产业对接+科创平台四位一体的产业服务平台[3] - 探讨产业链深度融合 产业分工演进方向 新型企业培育模式 空地一体化监管平台搭建等核心议题[4] - 光谷将全面布局聚合智能产业 加快构建跨领域 跨学科 跨部门的协同创新平台[4] 区域优势 - 武汉东湖高新区作为中国光谷 是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核心承载区[1][4] - 光谷发展聚合智能产业基础雄厚 生态完备 将全力打造产业发展高地[4]
从“单点创新”到“聚合发展” 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召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8 10:20
文章核心观点 - 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三大产业基于技术同源、产业链互通和应用融合进入协同发展阶段 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与创新平台建设 [1][3][4] 技术同源性 - 三大产业均以AI为底层技术 智能汽车与电动航空技术理论基础相通 智能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在AI算法和云端基础设施上高度相通 [4] - 知行科技依托汽车产业控制器和算法积累成功开发全球首款国产中高算力机器人控制器 [4] - 电动航空技术浪潮源于汽车产业电动化技术 [4] 产业链互通性 - 全球聚合智能产业链形成"一套共性零部件+多个智能终端"的产业生态 覆盖感知部件、计算部件、算法模型、执行部件、电池、通信及材料等领域 [5] - 维他动力机器人供应链90%延续汽车供应链 [5] - 沃飞长空希望借助汽车供应链在3-5年内将低空飞行器价格从千万级降至数百万级 [5] - 电动航空领域对汽车产业链核心供应链复用率不足20% 主要因适航安全要求差异 [7] 应用场景融合 - 三大产业在城市综合管理、立体智能交通领域形成组合式应用 快递物流行业已开展无人车、无人机和仓储机器人试点 [5] - 飞行汽车提供低空交通解决方案 多旋翼适用于15公里内出行 复合翼适合更长距离城市出行 [5] - 飞行汽车电池需求与电动汽车不同 飞行时间约10分钟无需大电池 [7] 差异化发展挑战 - 三大产业电池技术性能诉求不同 机器人电池强调小而灵巧 电动航空要求更高功率密度和转矩密度导致散热问题 [7] - 智能汽车座舱交互存在识别不准确问题 正通过大模型应用向主动感知转变 [7] - 低空飞行存在适航认证成本高、城市环境建模复杂等痛点 全球近300款飞行汽车预计收敛为5-6款核心构型 [8] 产业发展路径 - 聚合发展理念有望推动智能机器人在5年内达到"电动汽车时刻"水平 [9] - 通过汽车产业链优势建立"三大件"制造优势 推动零部件供应商向智能机器人和低空飞行领域拓展 [9] - 聚合"三大件"将成为新出海引擎 需加快国际布局和多元化出海路径 [9] - 需完善产业推进机制 包括聚合统筹发展、协同规划基础设施和政策法规先行先试 [9] 协同发展建议 - 政产学研用需集智攻关 在部分地区试点应用 完善标准及政策法规制定 [10] - 加速进化通过赛事和K12到高校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生态 [10] - 车企可基于整车研发和供应链管理优势 联合飞行器与机器人公司培育技术生态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