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
icon
搜索文档
和辉光电股价涨5.64%,工银瑞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3189.88万股浮盈赚取478.4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7 11:32
公司股价表现 - 11月7日公司股价上涨5.64%至2.81元/股,成交额达1.70亿元,换手率为1.09%,总市值为388.05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29日,于2021年5月28日上市,专注于中小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1]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占比97.16%,其他业务占比2.84% [1] 主要流通股东动态 - 工银瑞信基金旗下科创ETF(588050)为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之一,该基金在三季度减持1012.42万股 [2] - 减持后科创ETF持有公司股数为3189.8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0.55%,根据测算11月7日浮盈约478.48万元 [2] 相关基金产品表现 - 科创ETF(588050)成立于2020年9月28日,最新规模为122.98亿元,今年以来收益率为44.92%,近一年收益率为43.56%,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74% [2] - 该ETF基金经理赵栩累计任职时间超过14年,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为714.89亿元 [3]
和辉光电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40.02亿排行业第12,净利润亏损排第37
新浪证券· 2025-10-30 21:2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29日,于2021年5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涉及上海,办公地址还包括香港 [1] - 公司是国内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领域的重要企业,专注中小尺寸AMOLED面板,具备全产业链优势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 - 光学光电子 - 面板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0.02亿元,在行业38家公司中排名第12 [2] - 行业第一名京东方A营收达1545.48亿元,第二名TCL科技为1359.43亿元 [2] - 行业平均营收为116.37亿元,中位数为18.83亿元 [2] - 主营业务构成中,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营收48.17亿元,占比97.16%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亏损13.7亿元,行业排名37/38 [2] - 行业第一名京东方A净利润44.05亿元,第二名康冠科技5.03亿元 [2] - 行业平均净利润为6680.87万元,中位数为3317.39万元 [2] 财务指标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68.44%,高于行业平均的45.77%,去年同期为61.58%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13.93%,低于行业平均的14.89%,但较去年同期的-23.70%有所改善 [3] 股权结构与股东情况 - 控股股东为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11.6万,较上期减少0.61%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4.96万,较上期增加0.61%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2.00亿股,相比上期减少2912.21万股 [5]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持股1.95亿股,相比上期减少9892.99万股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51亿股,相比上期增加2261.40万股 [5]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8045.01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66.08万股 [5] - 科创ETF持股3189.88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012.42万股 [5] 管理层信息 - 董事长傅文彪,1954年出生,经济学硕士,高级工程师,2018年至今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4] - 2024年董事长薪酬211.63万元,较2023年的198.77万元增加12.86万元 [4] - 总经理刘惠然,1975年出生,机械工程博士,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2018年至今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4] - 2024年总经理薪酬207.14万元,较2023年的196.24万元增加10.9万元 [4]
这家市值370亿公司冲刺港股上市,三年半累亏约82亿元
IPO日报· 2025-10-30 18:44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首家实现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量产的企业,专注于高解析AMOLED面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应用于智能穿戴、智能手机、车载显示等领域 [4] - 公司平板/笔记本AMOLED面板出货量连续三年位居中国第一、全球前三,车载显示累计销量位列全球第四、中国第二 [6] - 公司客户涵盖荣耀、传音、步步高等消费电子品牌及吉利和上汽等头部车企,并已向欧洲某知名飞机制造商供货 [6] 财务业绩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波动较大,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1.91亿元、30.38亿元、49.58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6.7亿元,同比增长11.51% [9] - 公司持续亏损,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亏损额分别为16.02亿元、32.44亿元、25.18亿元、8.4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约82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亏损较去年同期减少34.32%,出现收窄 [9] - 相较于公司,港股同行TCL电子和京东方精电在报告期内营收持续增长且保持盈利,但公司总市值约376亿元,远高于TCL电子的234亿港元和京东方精电的40.69亿港元 [6][10] 行业前景与资本开支 - 全球中大尺寸AMOLED显示面板市场规模在2024年约为279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15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9% [6] - 公司于2021年A股IPO募资81.7亿元,其中65亿元用于第六代AMOLED生产线产能扩充项目,此次赴港IPO募集资金计划用于第6代AMOLED生产线技术升级、新产品研发、偿还借款及补充营运资金 [4][7] 资产负债与成本结构 - 公司有息负债规模大且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有息负债分别为130.78亿元、142亿元、173.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从42.33%升至58.59% [12] - 财务成本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财务成本分别为3.1亿元、5.24亿元、6.47亿元,对公司业绩造成压力 [12] - 公司解释持续亏损原因为AMOLED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特点,需持续投入研发且固定资产投入大 [11]
和辉光电(688538.SH)继续冲刺港交所,拟打造“A+H”上市格局
新浪财经· 2025-10-30 18:09
公司上市动态与资本市场布局 - 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若成功将实现A+H股双资本市场布局 [2] - 公司已于2021年5月在科创板上市 股票代码为688538 SH [2] - 此次为公司在今年首次递表后的第二次申请 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专注于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的研发与制造 产品尺寸覆盖0 95英寸至27英寸 [2] - 产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穿戴 智能手机 平板 笔记本计算机及车载显示 [2] - 公司拥有第4 5代和第6代AMOLED生产线 具备刚性 柔性及Hybrid AMOLED面板生产能力 [2] - 2024年按销量计 公司在全球中大尺寸AMOLED面板制造商中排名第三 在中国排名第一 [2] - 在平板 笔记本计算机AMOLED面板领域 公司全球市场份额达63 4% 排名全球第二 中国第一 [2] - 在车载显示面板领域 公司全球排名第四 中国排名第二 [2]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41 91亿元波动至2024年的49 58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26 7亿元 [3] - 公司持续亏损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亏损16 02亿元 32 44亿元 25 18亿元和8 4亿元 累计亏损约82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4 80% 净利率为-31 45% [3] - 2025年上半年平板 笔记本及智能手机业务合计贡献82 8%的收入 [3] - 公司客户集中度高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82 3% 前三大客户均来自消费电子领域 [3]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计息借款利息分别为6 95亿元和2 37亿元 显著高于同期销售 行政及研发开支总和 [3]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中大尺寸AMOLED面板销量预计从2024年的2190万片增至2030年的1 213亿片 复合年增长率为33 0% [3] - 全球中大尺寸AMOLED面板销售额预计从344亿元增长至2123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35 4% [3] 公司股权结构与募资用途 - 上市前控股股东上海联和持股58 35% 集成电路基金公司持股10 48% [4] - 本次赴港上市所募资金拟主要用于第6代AMOLED生产线的技术升级及新型显示面板产品研发 [4] - 募资重点用于拓展中大尺寸面板应用 [4]
上海300亿半导体龙头,冲刺港股IPO
新浪财经· 2025-10-29 20:01
公司上市申请与基本信息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此为公司在2025年4月23日首次申请失效后的再次申请 [1] - 本次发行将涉及H股,最高发行价包含每股H股[编撰]港元,另加总计约1.0075%的各类佣金及交易征费,票面价值为每股H股人民币1.00元 [2] 公司业务与技术实力 - 公司成立于2012年10月,专注于高解析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注册资本为138.32亿元 [4] -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及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并拥有绿色工厂示范单位等荣誉 [4] - 公司为国内最早实现AMOLED量产的厂商之一,已建成第4.5代和第6代AMOLED生产线,第6代生产线的建成极大提升了企业能级 [4] - 公司具备生产刚性、柔性及Hybrid AMOLED显示面板的能力,产品尺寸覆盖从0.95英寸到27英寸,广泛应用于平板/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及车载显示四大领域 [4]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以2022年至2024年累计销售量统计,公司在全球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中排名第二,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11.51%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为8.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2.79亿元亏损收窄34.32%,经营状况持续改善 [6] 资本运作与战略规划 - 公司于2021年5月28日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第6代AMOLED生产线产能扩充项目,目标将月产能从3万片大板提升至4.5万片大板,该项目被列为2022-2025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6] - 公司此次赴港上市旨在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并提升高端AMOLED面板产品的产能比例 [6]
三年半亏82亿,显示面板龙头和辉光电冲刺“A+H”
钛媒体APP· 2025-10-27 17:15
公司上市进程 - 公司于10月20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并于10月24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A+H"双重上市 [1] - 公司曾于2021年5月在A股科创板上市,若此次赴港成功,将与TCL电子、京东方精电等显示面板企业在港股市场相聚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首家实现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量产的企业,产品具备高刷新率、高亮度、广色域、低功耗和轻薄等优势 [2] - 公司产品覆盖平板/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车载显示等领域,客户包括荣耀、传音、步步高、吉利和上汽等 [2] - 2025年上半年,平板/笔记本和智能手机两大业务收入合计占比达82.8% [4] - 2024年,公司在平板/笔记本AMOLED显示面板销售量位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 [4] - 车载显示及新兴应用业务收入规模较小,对公司整体收入贡献有限 [5] - 以2024年销售量计算,公司是全球第三、中国最大的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供应商 [13]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波动较大,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1.91亿元、30.38亿元和49.58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6.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3.95亿元有所增长 [7] - 公司持续亏损,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亏损16.02亿元、32.44亿元、25.18亿元及8.4亿元,累计亏损约82亿元 [8][9]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毛损分别为10.18亿元、23.83亿元和15.32亿元 [8] 客户集中度与负债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达82.3%,其中前三大客户均来自消费电子领域 [6] - 消费电子行业疲软对公司业绩冲击显著,例如2023年平板和智能手机市场消费疲软导致公司收入增长大幅放缓 [6][7] - 截至2025年9月底,公司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攀升至172.02亿元,2025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6.9%,同比上升6.4个百分点 [10] - 高额利息支出拖累盈利,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计息借款利息分别达6.95亿元和2.37亿元,均远高于同期销售及营销费用、行政开支和研发开支的总和 [10] 行业前景与公司战略 - 全球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市场规模在2024年约为279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153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9% [11] - 中大尺寸AMOLED面板售价更高,附加值和毛利率更具优势 [13] - 公司平板/笔记本面板销售额显著增长,2023年至2024年增幅超过180%,2024年上半年至2025年同期增幅超过80% [13] - 公司车载及航空面板销售额2023年至2024年增幅超过200%,2024年上半年至2025年同期增幅超过80% [13] - 公司秉持"中小尺寸筑基、中大尺寸跃升"的经营战略,正与多个国际客户合作开发新产品,部分已实现量产出货 [13][14] - 公司计划将赴港上市募集资金用于第6代AMOLED生产线的技术升级和新型AMOLED显示面板产品研发,大尺寸AMOLED面板是核心方向 [14]
A股上市四年半亏损90多亿元!和辉光电再冲港股
深圳商报· 2025-10-27 15:02
公司上市申请与财务表现 - 和辉光电于2025年10月24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此前于2025年4月23日的申请已失效 [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全球领先的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并于2021年5月28日在A股上市,截至2025年10月24日总市值约为人民币377亿元 [1] - 公司自2021年A股上市后持续亏损,2021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9.45亿元、16.02亿元、32.44亿元、25.18亿元,四年累计亏损91.49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6.70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亏损8.4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8.63亿元 [1] 公司股东变动 - 2025年9月25日,持股5%以上股东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计减持919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0.67% [2] - 此次减持后,上述股东持股比例由11.59%降至10.92%,权益变动触及1%的刻度 [2]
港股IPO周报:协创数据等多家A股公司递表 创新药企百利天恒通过聆讯
新浪财经· 2025-10-26 15:08
港股新股市场周度活动概览 - 本周有7家公司向港交所递表,3家公司通过聆讯,5家公司招股,及3只新股上市 [1] 新递表公司核心信息 - 广东金添动漫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IP趣玩食品行业的开创者及领导者,2024年按收入计是中国最大的IP趣玩食品企业,市场份额为7.6% [2] - 金添动漫2024年收入约为8.7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3亿元人民币 [2] - 禹王生物营养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级精制鱼油及其制品供应商,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为8.1% [3] - 禹王生物营养2024年收入约为8.32亿元人民币,年内溢利约为1.25亿元人民币 [3] - 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氯碱化学品行业龙头,按2024年收入计是中国最大的粒状烧碱等多种化学品生产商 [3] - 滨化集团2024年收入为102.28亿元人民币,盈利为2.17亿元人民币 [3] - 协创数据是全球市场第二大国内智慧存储设备制造商,2024年全球消费级智能摄像机市场份额为6.6% [4] - 协创数据2024年收入约为74.10亿元人民币,期内溢利约为6.87亿元人民币 [4] - 西藏智汇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西藏的锌、铅及铜矿业公司,2024年在西藏锌精矿产量排名第五 [5] - 智汇矿业2024年收入约为3.01亿元人民币,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约为5585.4万元人民币 [5] - 中伟股份2024年全球pCAM产品销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1.8%,镍系pCAM及钴系pCAM市场份额分别为20.3%及28.0% [6] - 中伟股份2024年总收入为402.2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7.88亿元人民币 [6] - 和辉光电是领先的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2024年销售量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 [7] - 和辉光电2024年收入约为49.58亿元人民币,年内亏损总额约为25.18亿元人民币 [7] 通过上市聆讯公司核心信息 - 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物医药公司,拥有九个创新资产管线,其中两项处于商业化阶段 [8] - 旺山旺水2024年收入为322.4万元人民币,净亏损2.18亿元人民币 [8] - 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碳化硅外延片制造商,2024年以收入及销量计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0.6%及32.5% [9] - 天域半导体2024年收入约为5.2亿元人民币,年内毛利约为-3.74亿元人民币 [9] - 百利天恒是一家综合性生物医药企业,在肿瘤大分子治疗领域具备全球领先的创新研发能力 [10] - 百利天恒2024年收入约为58.21亿元人民币,年期内盈利约为37.08亿元人民币 [10] 招股公司核心信息 - 三一重工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53倍,涉及663亿港元,按2020年至2024年核心工程机械的累计收入计是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企业 [10] - 滴普科技公开发售超购7590倍,涉资2,721亿元,以2024年的收入计在中国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4.2% [11] - 剑桥科技H股发行最终价格为每股68.88港元,已与16名基石投资者达成协议,合计认购2.90亿美元 [12] - 八马茶业吸引约16.9万份认购申请,超额认购达2684倍,按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及2024年销售收入计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排名第一 [13] - 明略科技拟全球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发售价每股141.00港元,预期于2025年11月3日开始买卖 [14] 新上市公司表现 - 海西新药挂牌首日涨20.60%,首周累涨26.74%,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制药公司 [15] - 聚水潭挂牌首日涨23.86%,首周累涨13.92%,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2024年市场份额为24.4% [16][17] - 聚水潭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率5.4%,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4696万元 [17] - 广和通挂牌首日跌11.72%,首周累跌9.44%,公开发售获认购550.99倍,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达31.25% [17]
新股消息 | 和辉光电(688538.SH)二次递表港交所 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服务荣耀...
新浪财经· 2025-10-24 14:31
上市申请概况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此前曾于2025年4月23日递交过申请 [1] - H股最高发售价为每股[编纂]港元,票面价值为每股人民币1.00元 [2] 公司业务与技术地位 - 公司是领先的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具有超凡色彩、卓越视觉体验和低功耗的产品 [4] - 2014年凭借第4.5代AMOLED生产线成为中国首家实现AMOLED面板量产的公司,并于2019年通过第6代生产线成功拓展至中大尺寸面板领域 [4] - 产品供应能力覆盖平板/笔记本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及车载显示四大领域,尺寸范围从0.95英寸到27英寸 [6] 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 - 以2024年销售量计,公司在中大尺寸AMOLED显示面板领域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 [5] - 在平板/笔记本计算机领域稳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2024年在所有本土厂商中的市场份额达到63.4% [5] - 在车载显示领域,以2024年销售量计位居全球第四、中国第二 [5] - 与全球领先的中国智能终端设备提供商保持十多年合作,服务荣耀、传音等消费电子品牌及中国五大车企中的两家 [5] 行业前景 - 广义AMOLED显示产品在全球显示面板行业的渗透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29.2%提升至2030年的35.8% [5] - 中大尺寸AMOLED显示面板出货量增势强劲,未来增长潜力可观 [5]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收入分别约为41.91亿元、30.38亿元、49.58亿元、26.70亿元 [6] - 同期,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分别约为16.02亿元、32.44亿元、25.18亿元、8.40亿元 [6][7]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4,190,881千元、3,038,450千元、4,958,312千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670,062千元 [8] - 同期除税前亏损分别为1,601,792千元、3,244,391千元、2,518,051千元,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839,734千元 [8]
新股消息 | 和辉光电二次递表港交所 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服务荣耀及传音等
智通财经· 2025-10-24 14:26
上市申请信息 -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于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1] - 该公司曾于2025年4月23日向港交所递交过上市申请 [1]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和辉光电是领先的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 [4] - 2014年,公司凭借第4.5代AMOLED生产线,成为中国首家成功实现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量产的公司 [4] - 通过第6代AMOLED生产线进一步扩大产能,于2019年实现量产,成功拓展至中大尺寸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领域 [4] - 以2024年销售量计,和辉光电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 [5] - 在平板/笔记本计算机领域稳居全球第二,中国第一,2024年在该领域所有本土厂商中的市场份额达到63.4% [5] - 在车载显示领域,以2024年销售量计,和辉光电位居全球第四,中国第二 [5] - 广义的AMOLED显示产品在全球显示面板行业的渗透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29.2%提升至2030年的35.8% [5] 客户与产品应用 - 和辉光电与全球领先的中国智能终端设备提供商保持了十多年的合作关系 [5] - 公司的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已服务荣耀及传音等领先的消费电子品牌以及中国五大车企中的两家 [5] - 产品供应能力覆盖多种应用领域,包括平板/笔记本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及车载显示 [6] - 产品尺寸范围覆盖广泛,一般从0.95英寸小型智能穿戴到27英寸大型显示面板 [6]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度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分别约为41.91亿元、30.38亿元、49.58亿元、26.70亿元 [6] - 同期,年内亏损及综合亏损总额分别约为16.02亿元、32.44亿元、25.18亿元、8.40亿元 [6]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分别为4,190,881千元、3,038,450千元、4,958,312千元、2,394,566千元、2,670,062千元 [7] - 同期,除税前亏损分别为1,601,792千元、3,244,391千元、2,518,051千元、1,278,604千元、839,734千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