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scend 910C
icon
搜索文档
摩根士丹利:全球背景下中国人工智能半导体发展;台积电前瞻
摩根· 2025-07-09 10: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In-Line,即分析师预计该行业覆盖范围在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半导体是行业主要增长驱动力,预计全球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到2030年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2025年云人工智能半导体总潜在市场可能增长到2350亿美元 [81][83] - 人工智能半导体需求巨大,推理人工智能芯片增长将超过训练芯片,定制人工智能芯片增长将超过通用芯片,边缘人工智能半导体增长速度可能略快于云人工智能半导体 [94][100] - 台积电在先进技术节点上具有优势,预计人工智能半导体将占台积电2027年预计收入的约34% [154] - 中国人工智能半导体市场发展迅速,预计到2027年中国云人工智能总潜在市场将达到480亿美元,本地GPU几乎能满足中国人工智能需求 [30][3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估值比较 - 对代工、后端、内存、集成器件制造(IDM)和半导体设备等不同细分领域的多家公司进行了估值比较,包括市盈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市净率等指标,并给出了目标价格和评级 [8][9] TSMC预览 - 台积电2025年第三季度以美元计算的收入可能环比增长约3%,但以新台币计算下降1.6%,同时给出了毛利率、营业利润率、每股收益等指标的预测 [12] 中国AI半导体供需 - 预计中国前6大公司的资本支出同比增长62%,达到3730亿元人民币 [19] - 对中国国产GPU进行了性能比较,预计到2027年中国GPU自给率将从2024年的34%提高到82%,本地GPU收入可能增长到2870亿元人民币 [25][28][33] 跟踪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 - 2025年3月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同比下降2%(3个月移动平均),来自大多数主要国家的半导体设备进口均出现下降 [36][38] EDA:中国半导体本地化的基础 - 预计2023 - 2030年中国EDA市场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12%,达到33亿美元,整体EDA自给率将提高到29% [42][45] 全球人工智能需求 - 云半导体方面,Trainium2预计到2026年降至50万台,Trainium3预计增长到65万台 [61] - 全球云资本支出呈上升趋势,预计2025 - 2026年云资本支出约为7890亿美元,英伟达CEO预计2028年全球云资本支出将达到1万亿美元 [76][78] AI半导体供应领先指标 - 台积电可能到2026年将CoWoS产能扩大到9.3万片/月,2025年人工智能计算晶圆消费可能达到147亿美元,HBM消费可能达到160亿Gb [103][108][112] AI服务器组装主要公司 - 介绍了英伟达AI服务器供应链以及GB200相关产品和机架系统组装情况 [117][120] GPU供需 - 台积电预计2025年生产510万片芯片,全年GB200 NVL72出货量预计达到3万台 [124] AI ASIC 2.0 - 即使英伟达提供强大的AI GPU,云服务提供商(CSP)仍需要定制芯片,总拥有成本分析显示ASIC与GPU相比仍具有竞争力 [129][135] CPO技术 - CPO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降低功耗,是最节能的解决方案 [145][147] TSMC技术优势 - 台积电的节点扩展实现了更高的晶体管密度和更低的功耗,预计人工智能半导体将占台积电2027年预计收入的约34% [150][154] 边缘AI - 苹果智能可能成为杀手级应用,推动iPhone 16升级,中国智能手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也开发了自己的大语言模型(LLM) [162][164][167] - 预计AI+AR眼镜的LCOS总潜在市场从2026年开始增长,AI PC渗透率预计到2028年达到95% [173][191] 更广泛的半导体周期 - 逻辑半导体代工利用率在2025年上半年为70 - 80%,尚未完全恢复,非AI半导体增长缓慢 [203][205]
摩根士丹利:全球背景下的中国人工智能半导体发展
摩根· 2025-06-19 17: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In-Line,即分析师预计该行业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5][23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AI重塑日常生活,半导体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需求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报告对全球AI半导体市场进行概述,包括供应链关键动态和中国AI本地化加速推进情况 [1][3] - 全球AI需求持续增长,AI半导体是主要增长驱动力,预计2030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2025年云AI半导体总潜在市场规模可能增长至2350亿美元 [59][61] - 中国AI半导体市场发展迅速,预计2027年云AI总潜在市场规模将达480亿美元,本地GPU届时几乎能满足中国AI需求,2027年本地GPU收入有望增长至2870亿元人民币 [18][19][21] - 不同类型AI半导体增长情况各异,2023 - 2030年,边缘AI半导体复合年增长率为22%,推理AI半导体为55%,定制AI半导体为39% [7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AI半导体供需情况 - 预计中国前6大公司2025年资本支出同比增长62%,达到3730亿元人民币 [10] - 2024年中国GPU自给率为34%,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82% [16] - 2027年中国云AI总潜在市场规模预计达480亿美元,本地GPU届时几乎能满足中国AI需求 [18][19] - 受中芯国际领先节点产能推动,预计2027年本地GPU收入将增长至2870亿元人民币 [21] 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情况 - 2025年3月,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同比下降2%(3个月移动平均),多数主要国家的半导体设备进口量均有所下降 [23][25] 中国EDA市场情况 - 预计2023 - 2030年中国EDA市场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12%,到2030年将达到33亿美元 [29] - 预计到2030年,中国整体EDA自给率将提高到29% [32] 全球AI需求情况 - GPT计算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从感知AI向物理AI发展,存在相应的扩展定律 [45][47] - 中国云资本支出呈上升趋势,2025 - 2026年主要云服务提供商的云资本支出预计近7890亿美元,英伟达CEO预计2028年全球云资本支出将达到1万亿美元 [50][53][55] - 预计2030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2025年云AI半导体总潜在市场规模可能增长至2350亿美元,AI半导体是主要增长驱动力 [59][61] AI半导体供应领先指标情况 - CoWoS是主流先进封装解决方案,台积电可能在2026年将CoWoS产能扩大到9万片/月 [80][83] - 2025年AI计算晶圆消费可能高达150亿美元,英伟达占大部分 [90] - 2025年HBM消费预计高达180亿Gb,英伟达消耗大部分HBM供应 [94][96] AI服务器组装主要公司情况 - 涉及英伟达AI服务器供应链、GB200相关产品及机架系统组装等内容 [101][103] AI ASIC 2.0情况 - 尽管英伟达提供强大的AI GPU,但云服务提供商仍需要定制芯片,如AWS Trainium3就是最新例证 [115] - 对多家公司的ASIC战略和效益进行分析,包括微软、谷歌、AWS、特斯拉和Meta等,总拥有成本分析显示ASIC与GPU相比仍具竞争力 [120][121] 新技术趋势 - CPO情况 - CPO解决方案可提高数据传输速度、降低功耗,是最节能的解决方案,台积电的节点扩展能实现更高晶体管密度和更低功耗 [134][136][140] - 预计AI半导体将占台积电2027年预计收入的约34% [146] 边缘AI情况 - 包括AI PC、AI眼镜、AI智能手机等应用,苹果智能可能成为杀手级应用,推动iPhone 16升级 [150][151][153] - 中国智能手机原始设备制造商已开发自己的大语言模型,联发科Dimensity 9400提升NPU性能并展示生成式AI应用 [156][161][163] - 预计2026年起AI + AR眼镜用LCOS总潜在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本地AI计算可能成为关键市场趋势,预计2028年AI PC渗透率将达到95% [167][171][184] 更广泛的半导体周期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逻辑半导体代工厂利用率为70 - 80%,尚未完全恢复,除英伟达AI GPU收入外,2024年非AI半导体增长缓慢,仅为10% [193][194] - 成熟节点代工厂利用率和盈利能力仍面临挑战,特种DRAM价格DDR4正在反弹 [198][200][204]
China's racing to build its AI ecosystem as U.S. tech curbs bite. Here's how its supply chain stacks up
CNBC· 2025-06-12 11:55
中美半导体竞争格局 - 美国限制中国获取先进AI芯片及关键技术 导致中国转向华为等本土替代方案 [1][2] - 中国已投入数百亿美元试图突破半导体产业链瓶颈 但在AI芯片生态构建上仍有差距 [3][4] - 美国出口管制既刺激中国发展替代方案 又增加了本土企业研发难度 [3] AI芯片设计领域 - 英伟达凭借GPU设计主导全球AI芯片市场 其受限版本H20仍领先中国本土产品 [5][6][7] - 华为海思Ascend 910B GPU量产中 下一代910C预计落后英伟达仅1年 性能差距缩小至不足一代 [9][10] - 中国涌现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初创企业 试图填补英伟达留下的市场需求 [8] AI芯片制造环节 - 台积电为英伟达主要代工厂 受美国禁令限制无法为华为等黑名单企业代工 [11] - 中芯国际可量产7纳米芯片 疑似突破5纳米工艺 但量产先进GPU仍面临良率与成本挑战 [12][13] - 华为自建晶圆厂计划推进中 但关键设备短缺制约发展 [14] 先进芯片设备瓶颈 - 荷兰ASML被禁向中国出售EUV光刻机 该设备对3纳米以下制程至关重要 [15][16] - 中芯国际采用DUV光刻机生产7纳米芯片 但良率低下且技术接近极限 [17] - 中国SiCarrier等企业研发替代光刻技术 但完全自主需数十年或转向创新路径 [18] AI内存组件现状 - HBM内存成为AI训练关键部件 韩国SK海力士、三星主导市场 美国限制其向中国出口 [19][20] - 中国长鑫存储与通富微电合作开发HBM 预计落后国际龙头3-4年 [21][22] - 华为Ascend 910C仍依赖三星HBM库存 显示中国在关键部件对外依存度高 [24]
摩根士丹利:Investor Presentation-全球人工智能半导体需求与供应链
摩根· 2025-06-11 10: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In-Line,即分析师预计该行业覆盖范围在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7][20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AI重塑日常生活,半导体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需求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报告将对全球AI半导体市场进行概述,包括供应链的关键动态和中国加速AI本地化的推动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半导体行业整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逻辑半导体代工厂利用率为70 - 80%,仍未完全恢复;2024年增长缓慢,仅同比增长10%;2025年第一季度半导体供应链库存天数增加 [9][10] - 持续看到来自AI的巨大需求,NVIDIA需求旺盛,库存天数达到历史低点 [13][15] - 成熟节点代工厂利用率和盈利能力仍具挑战,毛利率仍较低,但2025年第一季度平均成熟节点代工厂利用率略有提高 [18][20][23] 细分市场情况 中国市场 - 预计中国前6大公司2025年资本支出将同比增长62%,达到3730亿元人民币;2024年中国GPU自给率为34%,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82%;预计2027年中国云AI总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480亿美元;到2027年,中国本地GPU几乎可以满足中国AI需求,本地GPU收入可能增长到2870亿元人民币 [30][32][34] - 2025年3月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同比下降2%(3个月移动平均),来自大多数主要国家的半导体设备进口均下降 [39][41] - 主要云服务提供商的云资本支出依然强劲,2025 - 2026年云资本支出预计近7890亿美元;基于供应链数据的乐观假设下,2025年云AI半导体总潜在市场规模可能增长到2350亿美元 [49][51] 全球市场 - 预计到2030年,边缘AI半导体增长可能略快于云AI半导体;在云AI中,推理AI芯片增长将超过训练芯片,定制AI芯片增长将超过通用芯片 [54][55] - TSMC预计到2026年将CoWoS产能扩大到9万片/月;2025年将CoWoS和SoIC产能翻倍,但预计2026年扩张将减速 [61][66] - GPU供需需要时间来平衡,TSMC预计2025年生产510万片芯片,全年GB200 NVL72出货量预计达到3万片;2025年AI计算晶圆消费可能达到150亿美元,NVIDIA占大部分 [70][71][73] 技术与产品情况 - CPO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降低功耗,是最节能的解决方案,正从收发器向CPO架构迁移 [76][78][81] - 关键投资辩论:AI ASIC此次能否成功;CSP即使有NVIDIA强大的AI GPU,仍需要定制芯片;总拥有成本分析显示ASIC与GPU相比仍具竞争力 [83][89][92] 市场趋势与应用情况 - 现场AI计算(NVIDIA GB10与MediaTek联合设计)可能成为关键市场趋势,DGX Spark可提供1PFLOPS的现场计算能力 [103] - 预计从2026年起,AI + AR眼镜用LCOS总潜在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 [112] - WoA(Windows on Arm)组合将是未来AI PC的理想选择,预计2028年AI PC渗透率将达到95%,从“Wintel”向“WoA”转变,WoA AI PC芯片将从x86手中夺取市场份额 [116][121][122] - 中国智能手机OEM厂商也开发了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如阿里巴巴Qwen、OPPO AndesGTP、小米MiLM AI助理、Vivo BlueLM AI助理 [123][124][125] 各细分领域情况 云半导体 - 进入2025年下半年,服务器相关公司月收入平均同比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前4大CSP(亚马逊、谷歌、微软和Meta)资本支出同比增长64% [131][133][135] DRAM - DRAM处于周期性底部,有新机会;Winbond为边缘计算提供可扩展CUBE解决方案,采用微凸块的CUBE 3D堆叠解决方案 [136][138][143] PC半导体 - 预计AI笔记本电脑迁移趋势将推动总潜在市场规模扩张27%;PC OEM平均库存天数仍处于较高水平 [150][152] EDA - 预计2023 - 2030年中国EDA市场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12%,达到33亿美元;中国EDA市场由美国公司主导,预计到2030年整体EDA自给率将提高到29% [159][161] FPGA - FPGA行业在2024年年中触底,尽管周期性复苏,但中国通信需求仍然疲软 [165] 功率半导体 - IGBT和MOSFET定价均已稳定,MOSFET定价恢复年度价格调整,IGBT定价同比趋势触底;扬杰科技在国内功率半导体领域独特,四分之一收入来自海外,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高于国内同行 [166][167][170] SiC - 2024年中国SiC衬底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6%,而器件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约9% [173] OSAT和后端设备 - JCET在国内OSAT中海外收入占比最高;受先进封装驱动,OSAT资本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回到历史高位;过去五年JCET本地收入增长低于同行 [176][177][179] MCU - MCU供应仍超过需求,汽车MCU更具机会;中国汽车MCU自给率较低,2025年第一季度生产商库存天数略有上升 [183][184][185] 公司评级情况 报告对众多公司给出了股票评级,如ACM Research Inc评级为O(Overweight),Advanced Wireless Semiconductor Co评级为E(Equal - weight)等,具体评级可参考报告表格内容,且股票评级可能会发生变化 [234][236]
五大原因,英伟达:无法替代
半导体芯闻· 2025-06-06 18:20
华为AI芯片市场推广现状 - 华为推出Ascend 910C GPU试图减少中国对英伟达的依赖,但面临显著阻力,中国科技巨头如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和腾讯未大量订购[1] - 华为转向中国大型国企和地方政府采购,市场策略转变反映抢占主流市场的挑战[1] - Ascend 910C性能与英伟达H100相当,FP16精度算力达800TFLOP/s,记忆体频宽3.2TB/s[3] 华为AI芯片推广的五大障碍 - 英伟达CUDA生态系统根深蒂固,中国科技公司已投入大量资源,华为的替代方案CANN功能不及英伟达客制化软件[1][2] - 中国科技公司间竞争激烈,对采用竞争对手产品意愿低[2] - Ascend 910C存在周期性过热问题,影响可靠性认知[2] - 中国科技公司英伟达GPU库存充足,缺乏转换动力[3] - 美国出口管制使华为芯片被视为潜在合规风险,海外业务多的中国企业尤其谨慎[3] 华为与英伟达的技术对比 - 华为推出CloudMatrix 384捆绑384个Ascend芯片,作为英伟达超级电脑替代方案,但缺乏直接支援FP8等记忆体优化格式[4] - 华为提供工具实现FP8人工兼容性,但解决方案非最优[5] 英伟达市场主导地位 - 英伟达在2025年第一季AIB GPU市占率达92%,AMD降至8%,英特尔0%[5] - 英伟达AI基础设施业务管道达数十GW,每GW可带来400-500亿美元营收,潜在年营收约4000亿美元[5]
2025半导体战国风云(附13页PPT)
材料汇· 2025-05-17 23:07
半导体制造技术竞争 - 英特尔18A制程效能超越台积电N2与三星SF2,得分分别为2.53、2.27和2.1 [7] - 英特尔推进四年五代计划,2025年将推出RibbonFET+PowerVia架构和Intel 18A/14A制程,采用High-NA EUV技术 [9] - 台积电技术路线图显示2024年将推出N4P/N4X,2025年推进A16/N2X节点 [19] - 英特尔产品线规划显示2025-2026年Panther Lake和Nova Lake将混合采用Intel 18A与台积电制程 [22] 产业链合作动态 - 辉达联合台积电、纬创等合作伙伴建立美国AI超级电脑工厂,外资上调纬创目标价至158元 [8] - 英特尔CFO表示将台积电视为关键合作伙伴,双方在技术研讨会密切互动 [21] - 美国商务部证实将收紧辉达和超微降规芯片对中国的出口管制 [12] 华为发展状况 - 华为2024年销售收入达8620.7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4%,其中手机业务贡献1000亿人民币成为主要增长点 [25] - 华为Ascend 910C与辉达H100对比显示芯片面积大60%但性能低20%,采用台积电N7制程 [30][31] - 华为云端矩阵CM384系统在BF16算力(300PFLOPS)和HBM容量(49.2TB)上超越辉达GB200 NVL72,但能效比低2.3倍 [34] 技术架构演进 - 半导体制造技术从FinFET向GAAFET架构过渡,台积电N2节点采用纳米片(nanosheet)技术 [3] - 英特尔封装技术路线显示Foveros Omni(25微米)和Foveros Direct(10微米)将逐步取代传统EMIB [9] - 光刻技术从DUV(248/193nm)向Hi-NA EUV发展,台积电和英特尔在EUV应用上存在代际差异 [3][9]
疯传的芯片BIS-1最新原文
2025-05-14 10:3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先进计算集成电路(IC)行业 公司:华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使用中国先进计算集成电路(包括特定华为昇腾芯片)可能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未经授权使用“中国3A090 IC”会面临重大刑事和行政处罚 [1][2][5] - **论据** - 这些芯片可能是在违反美国出口管制的情况下开发或生产的 [1] - 所有由中国公司设计的3A090 IC,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生产,都可能受EAR约束,可能违反EAR并受GP10限制,可能使用了美国软件或技术或相关半导体制造设备,也可能涉及实体清单上的实体参与交易 [4] - 中国3A090 IC的出口、再出口、转让等很可能需要BIS授权,未获得授权的设计或生产可能涉及违反EAR [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列出了可能受GP10限制的中国3A090 IC清单,包括华为昇腾910B、910C、910D [3] - 若一方对未获BIS授权的中国3A090 IC采取行动,应先与供应商确认生产技术和芯片本身的出口、再出口、转让等是否有授权 [6] - 明确了中国3A090 IC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很可能需要BIS许可证的情况,如设计文件的出口、芯片的出口或转让、实体清单上实体参与交易等 [8] - BIS不会对仅为确定单个IC技术能力而获取中国3A090 IC进行技术分析或评估(如破坏性测试)的各方采取执法行动 [9]
高盛:中国数据中心 - 2025 年第一季度展望 - 增长前景不变;估值调整后仍建议买入万国数据(GDS)和网宿科技(VNET)
高盛· 2025-05-13 13: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 GDS ADR/H 股的买入评级,12 个月目标价为 42 美元/41 港元,有 65%/61%的上涨空间;维持对 VNET 的买入评级,12 个月目标价为 13 美元,有 118%的上涨空间;对 Sinnet 维持卖出评级,12 个月目标价为 10.5 元人民币,有 28%的下跌空间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中国数据中心行业整体利用率将从 2024 年的约 60%提高到 2026 年的 70%以上,但供应紧张和供应过剩并存 [20] - 国内芯片和大语言模型/云的最新发展将在中期带来更可持续的批发数据中心需求,并在短期内扭转零售数据中心需求 [37] - GDS 和 VNET 的最新融资进展使其有足够现金满足 2025 年资本支出需求 [7] - 预计 GDS 和 VNET 一季度营收和 EBITDA 与市场共识数据基本一致,并维持全年营收、EBITDA 和资本支出指引不变 [1][5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中国数据中心最新供需动态 - 预计行业整体利用率从 2024 年的约 60%提高到 2026 年的 70%以上,2024 - 2027 年需求复合年增长率为 21%,供应复合年增长率为 14% [20][22][23] - 供应紧张和供应过剩并存,包括低质量零售数据中心利用率低、AI 适用的批发数据中心供应有限、分散计算能力过剩以及国产芯片暂时未充分利用等问题 [36] 2. 人工智能最新发展对中国数据中心的影响 - 美国人工智能法规动态,对中国大陆数据中心无增量影响,对海外数据中心需关注新监管动态 [37] - 客户可能增加国产芯片采购以满足 AI 需求,国内芯片和基础设施的增加将满足云超大规模企业的 AI 投资需求并推动数据中心需求 [37][38] - 中国大语言模型发展迅速,AI 推理需求贡献大幅增加,将带来更可持续的批发数据中心需求和零售数据中心需求的潜在扭转 [41] 3. 最新融资进展及海外融资预期 - GDS 完成 ABS 发行并上市,公共 REIT 待进一步反馈,融资使其有 43 亿元人民币现金满足 2025 年资本支出需求 [51][50] - VNET 完成预 REIT 项目,私人 REIT(ABS)项目获批,发行 4.3 亿美元可转换优先票据,预计未来 1 - 2 年以国内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方式,有 100 - 120 亿元人民币现金满足 2025 年资本支出需求 [55][50] 4. GDS/VNET 即将公布的 2025 年第一季度业绩关注点 - 预计 GDS 和 VNET 一季度营收和 EBITDA 与市场共识数据基本一致,并维持全年营收、EBITDA 和资本支出指引不变 [1][59] - 关注过去几个月的新订单获取情况、数据中心入驻率、管理层对需求、下游芯片供应/国产芯片能力和扩张计划的展望,以及 DayOne 的扩张进展 [2][59] 5. 各公司具体情况 GDS Holdings - 预计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16%至 28 亿元人民币,调整后 EBITDA 同比增长 18%至 13 亿元人民币;全年营收 115 亿元人民币,调整后 EBITDA 57 亿元人民币 [60] - 上调 2025 - 2027 年营收和 EBITDA 预测,预计 2025 年利用率达到 76%,净债务/调整后 EBITDA 比率到 2028 年降至 5.2 倍 [65][70] - 12 个月目标价上调至 42 美元/41 港元,基于 SOTP 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66] VNET Group - 预计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18%至 22 亿元人民币,调整后 EBITDA 同比增长 13%至 6.1 亿元人民币;全年营收 93 亿元人民币,调整后 EBITDA 28 亿元人民币 [61] - 维持营收/调整后 EBITDA 预测基本不变,12 个月目标价调整为 13 美元,基于 12 倍 2026 年 EBITDA 的目标 EV/EBITDA 倍数,维持买入评级 [83] Sinnet Technology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 7%至 18.3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下降 58%至 5900 万元人民币 [62] - 下调 2025 - 2027 年营收和净利润预测,12 个月目标价下调至 10.5 元人民币,维持卖出评级 [89][90]
未知机构:摩根士丹利-中国能没有美国芯片吗?–20250507-20250507
未知机构· 2025-05-07 12:0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I芯片、半导体 - **公司**:华为、英伟达、中芯国际(SMIC)、北方华创(Naura)、中微公司(AMEC)、盛美上海(ACMR)、华大九天(Empyrean Technology)、长电科技(JCET)、通富微电(Tongfu Microelectronics)、华海清科(HHCK Advanced Materials)、四川华丰科技(SichuanHuafengTech)、方正科技(ChinaFastPrint)、神州数码(Digital China Group)、比克动力(Bichamp)、申菱环境(Shenling)、飞荣达(FRD)、川润股份(Chuanrun)、SK海力士(SK hynix)、Ecopro BM、HD现代电气(HD Hyundai Electric Co Ltd)、L&F Co Ltd、LG Display、LG电子(LG Electronics)、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三星SDI(Samsung SDI)、瑞安金(Ryan Kim)、法杜公司(Fadu Inc)、汉美半导体(Hanmi Semiconductor Co. Ltd.)、伊苏佩塔西斯(Isu Petasys Co. Ltd.)、利诺工业(Leeno Industrial Inc.)、乐天能源材料(Lotte Energy Materials Corp)、LS电气(LS Electric)、浦项制铁未来M(POSCO FUTURE M)、SK IE Technology、沃尼克IPS(Wonik IPS Co Ltd)、LG Innotek、三星电机(Samsung Electro-Mechanics)、首尔半导体(Seoul Semiconductor)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华为CloudMatrix 384 Supernode系统 - **核心观点**:华为推出的CloudMatrix 384 Supernode系统可解决中国计算能力瓶颈,推动AI创新,挑战美国AI硬件主导地位,重塑AI市场[1][7][9] - **论据**:该系统基于384颗华为昇腾910C AI芯片,系统性能与英伟达GB200 NVL72相当,计算能力达300 PFLOPS,超英伟达NVL72系统的180 PFLOPS;已用于支持DeepSeek - R1;华为AI解决方案已在超60个国家部署,服务超1500个客户,云解决方案有140家运营商和500家金融机构客户[1][9] 中美AI芯片发展策略差异 - **核心观点**:中美在AI芯片发展上采取不同策略,未来AI计算更注重系统工程[13] - **论据**:英伟达追求计算极限、铜互连和统一内存模型,优化每瓦功耗;华为因受限无法拥有最先进芯片,采用大量昇腾处理器扩展规模,利用光网络和大内存池,发挥国内电力和网络资源优势 中国AI芯片发展潜力 - **核心观点**:中国企业不依赖西方最先进技术也能实现可比芯片竞争力,未来发展前景好[2][30] - **论据**:中国在芯片设计和生产方面的研究论文数量是美国的两倍;华为虽当前效率不高,但产品能满足中国需求,获取市场份额和收入以支持进一步投资 相关公司发展情况 - **核心观点**:中芯国际产能有望提升,华为昇腾芯片产量和性能有发展空间[24][25][23] - **论据**:中芯国际预计到2025年底将先进节点产能提升至70k wafers per month,若7nm产能翻倍,可生产3 - 400万颗国产GPU;假设中芯国际为华为分配15k wafers per month先进节点产能,每年可生产360万颗AI GPU;华为新的昇腾920 AI芯片将采用中芯国际6nm工艺,性能提升30 - 4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华为CloudMatrix 384系统不足**:该系统功耗是GB200 NVL72的3.9倍,每FLOP功耗高2.3倍,每TB/s内存带宽功耗高1.8倍,每TB HBM内存容量功耗高1.1倍,但中国电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可弥补效率不足[10][19] - **华为芯片供应挑战**:华为910C芯片设计在中国,由台积电代工,使用韩国HBM和多国设备;中芯国际虽能生产部分昇腾910B/C,但产能有限;国内DRAM生产商长鑫存储至少一年后才能生产旧款HBM2E;当前对中国HBM出口禁令针对裸HBM封装,含HBM的GPU/ASIC芯片只要不超FLOPS规定仍可发货[22] - **中国半导体其他突破**:202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启动国内首个光子芯片中试线,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发布首个PDK,年产能1万片晶圆;北京大学团队2024年宣布世界首个基于碳纳米管的张量处理器芯片;2025年2月北京大学团队发布世界首个基于Bi₂O₂Se的2D低功耗GAAFET晶体管[33][34]
摩根士丹利:没有美国芯片中国能行吗?
摩根· 2025-05-07 10: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观点为Cautious(谨慎)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为推出CloudMatrix 384超节点,或解决中国计算能力瓶颈,推动AI创新,体现全球AI芯片市场向自给自足和竞争多元化转变 [1][2] - 受益于AI芯片硬件创新、美国制裁收紧及关税不确定性,中国WFE增长将加速,受益标的包括中国SPE、领先的节点代工厂和EDA [2] - 华为的突破符合中国国家战略议程,若通过验证,CloudMatrix 384将挑战美国AI硬件领导地位,重塑中国及全球AI市场 [9] - 中国企业不一定需最先进西方技术,就能实现可比芯片能力,未来前景向好 [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AI计算基础设施发展 - 华为CloudMatrix 384超节点基于384颗Ascend 910C AI芯片构建,计算能力300 PFLOPS,超英伟达NVL72系统的180 PFLOPS [1] - CloudMatrix 384是对英伟达NVLink的回应,由16个机架组成,功耗是GB200 NVL72的3.9倍 [10] - 华为910B性能与英伟达之前的A100 GPU相当,中芯国际预计的3 - 4纳米国产GPU计算能力可能与英伟达H20 GPU的1 - 2百万片相当 [12] 中美科技股策略差异 - 英伟达致力于突破计算等极限,华为通过使用大量Ascend处理器扩展,绕过对先进芯片的限制 [14] - CloudMatrix 384算力比英伟达NVL72系统高出166%,但电源效率较低,中国电力丰富价廉,可放弃效率增加规模 [14][17] 华为芯片生产情况 - 华为910C芯片由海思设计,部分由中芯国际生产,Ascend芯片可在中芯国际生产,HBM有大量库存 [20] - 华为新Ascend 920 AI芯片采用中芯国际6纳米制程技术,性能提升30 - 40% [20] - 中芯国际每月产能为5万片晶圆,预计到2025年底先进节点产能提高到70kwpm,每年可生产360万片AI GPU [21] 华为芯片升级与性能 - 华为从Ascend 910升级到910C,910C采用中芯国际7纳米制造技术 [22] - Ascend 910B和910C芯片制造良率不高,但可能提高,Ascend 910C性能对推理工作负载足够 [23] 中国半导体研究突破 - 2024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启动国内第一条光电芯片中试生产线,预计年产能1万片晶圆 [28] - 2024年北大团队宣布推出世界第一个基于碳纳米管的张量处理器芯片 [28] - 2025年2月北大团队发表关于造出世界首例二维低功耗环栅晶体管的研究成果 [29] 韩国科技行业公司评级 - 报告对韩国科技行业多家公司给出评级,如Ecopro BM为Underweight(减持),Hanmi Semiconductor Co. Ltd.为Overweight(增持)等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