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DC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科伦博泰20250811
2025-08-11 22:06
**科伦博泰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1 公司及核心产品概况** - 公司核心产品为SKB264(TROP2 ADC),具有泛癌种治疗潜力,已获批三阴乳腺癌和耐药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2][3][4] - 2025年商业化元年目标销售额8-10亿元,国内峰值或达百亿级,海外市场潜力更大(上半年授权销售额超150亿美元)[2][3][30] - 产品独特设计:不可逆位点特异性偶联方式降低血液毒性,间质性肺炎发生率低于竞品[19] **2 核心产品SKB264的临床优势** - **三阴乳腺癌**:PFS 6.7个月(竞品第三共4.4个月、吉利德5.6个月),ORR超80%,数据全球领先[4][22] - **HR阳性乳腺癌**:PFS达11.1个月,填补内分泌治疗耐药后空白[4][23] - **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耐药患者OS风险比0.36,唯一显示统计学差异的TROP2 ADC[25][31] - **泛癌种潜力**:覆盖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默沙东已启动14项全球注册临床[2][8][20] **3 市场前景与估值** - **销售峰值预测**:乐观预期超300亿美元(参考K药峰值300亿美元)[5][33] - **短期估值**:国内+海外市场总估值空间1,700-1,800亿元人民币[4][33] - **长期潜力**:若拓展更多适应症(如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估值或进一步扩大[27] **4 研发管线布局** - **ADC领域**:除SKB264外,布局HER2 ADC(已递交申请)、Claudin 18.2 ADC、Nectin-4 ADC及全球首个进入临床二期的PDK7 ADC[11][18] - **非ADC领域**:生物类似药(如西妥昔单抗)已获批并贡献现金流,第二代RET抑制剂(A40)进度领先[12][29] - **技术储备**:双抗ADC、双毒素ADC及核药RDC(放射性偶联药物)[6][17] **5 国际合作与竞争地位** - **与默沙东合作**:SKB264海外权益授权后,默沙东启动14项三期临床,消除市场对临床前资产退回的担忧[8][9] - **全球竞争力**:SKB264数据优于吉利德Trodelvy,进度全球第三但属"best in class"[5][11][19] - **中国ADC优势**:高效差异化创新+低成本快速推进,科伦博泰积累十年经验[15][18] **6 风险与挑战** - **临床验证需求**:需持续攻克各适应症以实现300亿美元峰值预期[2][5] - **医保谈判**:2025年参加医保谈判,若成功将加速放量[30] - **竞争格局**:Claudin 18.2 ADC因竞争激烈被默沙东退回,但公司仍推进商业化[28] **7 行业动态与数据更新** - **2025年关键数据**:EGFR-TKI耐药非小细胞肺癌OS数据优异,ESMO会议发布多适应症进展[10][31][32] - **新疗法对比**:一线野生型非鳞状NSCLC联合PD-L1的PFS达15个月,显著优于K药(9个月)[26] **8 未来方向** - **适应症拓展**:推进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及围手术期/新辅助治疗[27] - **全球化**:14项海外注册临床进行中,重点布局欧美市场[8][27] - **管线协同**:早期ADC产品若获POC数据或对外授权,将带来估值增量[6][11]
启迪药业控制权将变更;硕世生物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降逾八成丨医药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07:21
启迪药业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启迪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持有的约5861万股股票被裁定过户至湖南赛乐仙名下 导致控制权变更 [1] - 新实控人接手后需稳定公司经营 行业整合背景下需关注后续资产整合动向及新股东资源注入能力 [1] 硕世生物业绩下滑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6亿元 同比下降1.0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9.26万元 同比下降86.35% [2] - 净利润下滑主因包括体外诊断行业集采深化导致产品价格承压 自产检测试剂产品增值税税率上调至13% 毛利率下降 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减少及政府补助金额减少 [2] - 研发投入同比减少13.11% 可能削弱长期竞争力 [2] 复星医药子公司获FDA临床试验批准 - 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及其控股子公司获美国FDA批准开展注射用HLX43(靶向PD-L1抗体偶联药物)用于治疗胸腺癌的I期临床试验 [3] - 复宏汉霖拟于条件具备后在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地开展该适应症的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 [3] - 该靶点药物兼具免疫调节和精准杀伤优势 中国药企ADC技术逐步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3] 君实生物PD-1单抗新适应证报上市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已受理抗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在国内的第13项适应证上市申请 [4] - 新适应证为联合HER2 ADC维迪西妥单抗用于HER2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 HER2表达定义为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为1+、2+或3+ [4] - 该组合有望巩固公司在PD-1差异化布局的优势 强化与荣昌生物的ADC协同开发战略 [4]
德琪医药20250806
2025-08-06 22:45
**德琪医药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1 行业与公司概况** - 行业趋势:中国医药创新板块自2025年2月以来显著上行,港股和A股创新板块普涨,双抗公司表现突出,预计趋势延续[2][3] - 驱动因素:研发持续性(工程师红利)、ADC/双抗技术快速发展、临床试验招募速度快/成本低、监管与国际接轨[3][4] - 中国优势:新兴技术(如ADC、双抗)提供创新机遇,但科研转化与美国存在差距[2][3] - 公司背景:德琪医药成立于2016年,2020年香港上市,创始人梅建明博士拥有跨国药企经验[5] - 商业化产品:赛力尼索(血液瘤适应症)2024年营收1亿人民币(+37%),亚太10国获批,中国两项适应症纳入医保[5][14] - 财务:2024年底现金储备9亿人民币,可支持未来三年运营[5][15] **2 核心管线与竞争策略** - **ATG022(Claudin 18.2 ADC)** - 适应症:胃癌(中国年新发36万例,存量超50万例,晚期五年生存率<50%)[7] - 靶点价值:Claudin 18.2在胃癌/食管癌阳性率30%-45%(部分文献达70%),现有疗法末线生存期<15个月[7][9] - 差异化:对全表达水平有效(高/中/低表达ORR分别为~40%、~30%),竞品信达生物ADC仅高表达ORR达47%[8][9] - 数据:ASCO GI 2025年整体ORR 36.4%,中高表达ORR近40%,低表达ORR~30%[2][9] - 催化剂:2025年10月ESMO数据更新、下半年递交海外上市申请[10][15] - **ATG037(CD73小分子抑制剂)** - 机制:靶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患者,抑制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11] - 临床数据: - 黑色素瘤:ORR 36.4%,DCR 100%(中国年新发1万例,美国10万例)[11][12] - 肺癌(联合PD-1):ORR 22%,DCR 67%[12] - 竞争格局:全球进度最快的小分子CD73抑制剂之一[11] - **TC平台(CD3双抗技术)** - 技术:第二代TCE平台(空间位阻遮蔽技术),聚焦实体瘤/自免领域[13] - 进展:ATG201(CD13/CD19双抗)计划2025年下半年递交自免适应症申请[6][13] - 行业趋势:CD3双抗在血液瘤已验证,实体瘤/自免潜力受MNC关注(如默沙东7亿美元收购案例)[13] **3 商业化与估值** - **赛力尼索商业化** - 2024年营收1亿人民币(+27%),中国增长依赖医保放量,翰森负责销售[14] - 未来潜力:骨髓纤维化(MF)三期数据2025年下半年读出,经调整后销售峰值预计8亿人民币[14] - **估值分析** - 目标市值:NPV法42亿人民币(20倍PE)、DCF法65亿人民币,平均58亿港元[15] - 当前市值:30-40亿港元,存在翻倍空间[15] - 催化剂:2025年10月ESMO数据、ATG022海外申请、ATG201临床申请[15] **4 其他关键数据** - 管线数量:5款临床阶段资产(小分子/单抗/双抗/ADC)[5] - 患者规模: - 胃癌存量患者超50万例,Claudin 18.2阳性率30%-70%[7][9] - 黑色素瘤中国年新发1万例,美国10万例[11]
药明生物(02269):深度报告:后端发力成长确定
湘财证券· 2025-08-06 14:32
公司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首次覆盖药明生物给予"买入"评级 [4] - 药明生物是全球领先的生物药CRDMO龙头,首创一体化技术平台覆盖药物发现到商业化生产全流程服务 [1] - 公司2024年服务全球600余家客户,核心员工留任率达95.8%,全球化布局9个生产基地和7个开发中心 [1]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19-2024年营收CAGR达36.0%,2024年营收187亿元(+9.3%),归母净利33.6亿元 [6] - 2024年分业务收入:临床前70.6亿元(+30.7%)、早期临床38.2亿元(+5.5%)、后期及商业化74.9亿元(剔除新冠同增3.9%) [6] - 非新冠业务2024年同增13.1%,2017-2024年CAGR达42% [6][15] 订单与产能规划 - 截至2024年底未完成订单总额185亿美元,三年内未完成订单37亿美元占比19.7% [28][29] - 2026年产能规划达58万升,测算满产后可支撑约78亿元利润 [7][142] - 当前PE(TTM)35.2X,显著低于海外龙头龙沙(56.3X)和三星生物(57.5X) [7][73] 行业与市场前景 - 全球生物药市场持续扩容,中国2030年规模预计达1,628亿美元占全球22.2%份额 [3][53] - 全球抗体/蛋白/非核酸疫苗CDMO市场规模2030年将达679亿美元,中国853亿元 [55][58] - 公司2024年在中国创新药出海项目中市场份额达70% [61] 技术与业务优势 - ADC相关项目194个(+35.7%),XDC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提升至21.1% [94][97] - 临床III期和商业化收入占比从2018年19.0%提升至2024年40.1% [127][136] - 首创CRDMO模式可提前5-10年锁定客户合作,形成强业务粘性 [75][7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214.71/236.52/259.13亿元,归母净利44.76/49.97/53.60亿元 [8] - 2025-2027年EPS预测分别为1.10/1.23/1.32元,对应PE 28.96/25.94/24.19X [8][10]
艾力斯的大单品依赖症
36氪· 2025-08-04 09:13
公司核心专利与商业化成果 - 公司凭借伏美替尼的核心化合物专利"吡啶胺基嘧啶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获中国专利奖最高荣誉,该专利在分子结构设计和临床应用上实现创新突破 [1] - 伏美替尼是公司成立20年来唯一商业化单品,上市后迅速成为爆款产品,推动公司实现"研发-商业化"闭环,并带动业绩与市值同步飙升 [1] - 2024年伏美替尼单产品销售收入达35.06亿元,占总营收98%以上,贡献利润比例超99% [6]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2004年由杜锦豪与郭建辉创立,早期聚焦高血压药物研发,2013年上市首款1类抗高血压药阿利沙坦,后以10.2亿元转让给信立泰 [3][4] - 战略转向肿瘤靶向药研发后,2021年伏美替尼获批成为国内第三款三代EGFR-TKI抑制剂,通过"以价换量"策略突破原研药垄断 [4] - 2021-2024年营收从5.3亿元增至35.58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88.6%,2024年净利润达14.3亿元 [4][6] 市场竞争格局与挑战 - 2024年中国EGFR抑制剂市场规模204.4亿元(+19.5%),第三代药物占比88%(179.9亿元),伏美替尼市场份额14.3% [7] - 短期受益于阿斯利康奥希替尼推广受阻(市场份额降至46.6%),但2023-2025年国内新增4款三代竞品,形成七雄并立局面 [7][8] - 第四代EGFR抑制剂(如强生埃万妥替尼)及ADC等新技术路线(如乐普生物MRG003 ORR达66.7%)对传统疗法形成替代压力 [8][9] 公司应对策略与未来布局 - 推进伏美替尼"全病程覆盖"战略,包括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及6项适应症拓展,中美突破性疗法认定助力市场扩容 [11] - 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合作"布局第四代EGFR抑制剂、KRAS G12C抑制剂(戈来雷塞)和RET抑制剂(普拉替尼),但短期仍依赖伏美替尼 [12] - 2025Q1营收10.98亿元(+47.86%)、净利润4.10亿元(+34.13%),增速较前期明显放缓,反映单品增长瓶颈 [12] 资本市场表现与核心变量 - 2022年以来股价涨幅超586%,市值突破400亿元,当前股价处于历史高位区间 [6][14] - 未来增长取决于伏美替尼潜力挖掘深度(适应症拓展)及第二增长极打造能力(管线商业化进度) [14]
诺诚健华新型ADC创新药ICP-B794获批临床
证券时报网· 2025-07-03 11:36
核心观点 - 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靶向B7-H3的新型ADC创新药ICP-B794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临床研究 [1] - ICP-B794通过精准靶向肿瘤细胞并减少脱靶效应,为多种实体瘤患者提供潜在治疗方法 [1] - 全球尚无B7-H3靶向疗法获批上市,B7-H3因其在肿瘤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被视为高潜力抗肿瘤靶点 [1] 产品与技术 - ICP-B794由人源化抗B7-H3单抗通过蛋白酶可裂解连接子与公司自主开发的强效有效载荷偶联而成 [1] - 该药物针对肺癌、食道癌、鼻咽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 [1] - 公司依托自主开发的ADC平台,计划建立具备强大肿瘤杀伤功效和治疗窗口显著提升的ADC管线 [1] 公司战略与研发方向 - 诺诚健华致力于通过靶向疗法、免疫肿瘤学方法和尖端ADC技术组合解决实体瘤未被满足的需求 [1] - 公司研发团队专注于发现和开发针对各种实体瘤的新型平台,利用创新技术推进潜在候选药物 [1] - 以TRK抑制剂zurletrectinib(ICP-723)为代表的精准治疗及自有ADC技术平台将增强公司在实体瘤治疗领域的竞争力 [1] 市场潜力 - B7-H3高表达于多种实体瘤,目前全球尚无相关靶向疗法获批,市场潜力巨大 [1] - 公司计划通过多款差异化ADC候选药物扩展产品管线组合,推进肿瘤学精准医疗发展 [1]
迈威生物-U(688062):两项BD落地 驱动公司现金流优化 BD战略能力获强印证
新浪财经· 2025-06-28 16:30
授权交易 - 迈威生物授权齐鲁制药在大中华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注射用阿格司亭α(迈粒生),交易金额包括3.8亿元人民币首付款和最高5亿元人民币的总交易额,以及最高两位数百分比的特许权使用费 [1] - 迈威生物授权Calico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IL-11靶向治疗药物(包括9MW3811),交易金额包括2500万美元首付款和最高5.71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按净销售额计算的阶梯式特许权使用费 [1] 现金流与商业化 - 两项交易首付款合计超5.6亿人民币(3.8亿+1.8亿),直接缓解公司资金压力(2024年现金余额约12.28亿元) [2] - 迈威生物可借助齐鲁制药在肿瘤领域的成熟渠道加速升白药市场渗透 [2] - 与Calico合作,为抗衰老药物商业化铺路,同时回笼资金支持核心管线研发 [2] 技术平台与自主研发 - 两项BD标的(8MW0511、9MW3811)均为迈威自研(in-house),交易落地验证其长效融合蛋白技术以及LALA修饰技术的差异化竞争力 [3] - 8MW0511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HSA融合长效G-CSF,采用白蛋白长效融合技术开发,避免PEG修饰的毒性风险,免疫原性风险低,利用酵母系统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3] - 9MW3811采用LALA修饰技术,能够消除其与多种Fc受体(FcγRs)的结合,降低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后Fc介导的可能毒性风险,临床数据证实其在人体内长半衰期的特点 [4] - 9MW3811在肺纤维化疾病(IPF)等领域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已在中、澳、美三地获批开展临床 [4] - 9MW3811通过阻断IL-11与IL-11R的结合,抑制IL-11下游信号通路的活化,在多个临床前药效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治疗效果 [4] - 9MW3811与抗PD-1抗体联用时,显著促进CD8+T淋巴细胞浸润,改善抗PD-1抗体引起的T细胞耗竭状态,表现出更好的联合抗肿瘤药效 [4] 核心资产与技术壁垒 - 在ADC领域,公司拥有自主技术平台(IDDC),孕育NECTING-4、B7H2、TROP2、CDH17、CLDN1多款靶点以及MF-6等新型Payload的ADC产品 [5] - NECTIN-4 ADC联用特瑞普利单抗在尿路上皮癌中读出了BIC数据 [5] - 在TCE领域,公司优化TAA靶点选择以及空间位阻设计,降低细胞因子综合征(CRS)风险 [5] - 首发管线2MW7061(LILRB4×CD3)针对单核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通过1+2构型(双Fab抗LILRB4 + 单链抗CD3)实现靶向依赖性T细胞激活 [5] - 临床前模型显示显著抑瘤效果,非人灵长类毒理研究安全性良好 [5] - 平台支持实体瘤TAA靶点开发(如CLDN18.2等),探索"TCE+PD-1"或"TCE+ADC"联用 [5] - 公司与英矽智能合作,利用AI加速靶点筛选与评估 [5]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8.51、15.14、20.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5.97%、77.91%、37.38%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1、-2.8、1.0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4%、52.65%、137.14% [6]
创新药大行情开启,“创新+全球化”基因助力复星国际(00656)估值成长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10:13
行业趋势 - 年初至今创新药板块受新药放量、Biotech减亏盈利、重磅BD交易催化,情绪改善和政策预期向好驱动资金回流,景气度有望持续 [1] - 中国生物技术板块年初至今上涨72%,远超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的17%涨幅,高盛看好未来更多催化剂将维持创新药热潮 [6] - 内地投资者通过南向通涌入港股,年初至今达800亿美元,全年或达1800亿美元,推动港股估值修复 [7] 公司研发进展 - 复星医药及复宏汉霖高强度研发投入进入回报期,采用"差异化+国际化"策略,抗PD-1单抗汉斯状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药物 [1] - HLX43(PD-L1 ADC)在ASCO年会上公布I期数据,显示优异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和胸腺鳞状细胞癌有同类最优潜力 [2] - HLX43国际多中心2期临床研究在中国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有望成为全球首创PD-L1 ADC [3] - 公司在研管线覆盖罕见病(芦沃美替尼片)、重症疟疾(青蒿琥酯)、慢病等领域,并布局核药、RNA、基因治疗、AI药物研发等前沿技术 [3] 产品国际化突破 - 复宏汉霖与Accord、Abbott等20多家国际药企合作,生物药累计惠及超80万全球患者 [5] - 斯鲁利单抗获欧盟批准覆盖30余国,授权覆盖70余国,成为首个登陆东南亚的国产PD-1单抗 [5] - HLX22(HER2单抗)和HLX78(拉索昔芬片)处于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HLX11(帕妥珠单抗类似药)中美上市申请获受理 [5] 商业化与业绩驱动 - 复星医药5月独揽国家药监局11个批件中的2个,新品种密集获批有望通过医保谈判放量 [6] - 创新药放量、国际化收入增长和BD交易收益将成为复星国际业绩重要驱动力 [6] - 复星医药和复宏汉霖作为集团核心医药企业,通过创新药放量和全球合作提供估值支撑 [7]
华东医药20250617
2025-06-18 08:54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华东医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整体业绩与发展趋势**:2024 年总收入超 400 亿元,同比增长 3%,归母净利润增长超 20%,负面因素基本出清,创新药管线布局及整体转型有望迎来新增长阶段 [2][4][5] 2. **业务板块布局与表现** - **医药工业**:2024 年工业收入约 140 亿元,在糖尿病、减重、自免和肿瘤领域积极布局创新药,国内首仿利拉鲁肽已获批,司美格鲁肽等产品预计陆续获批,HDM1,002、HDM1,005 等 GLP - 1 类多靶点产品研发中,有望快速占领市场 [2][3][6] - **医药商业**:主要集中在浙江省,2024 年收入突破 280 亿元,同比增长 3%,通过创新发展逐步恢复稳定盈利,市场准入及网络覆盖优势与工业形成良好协同 [2][7] - **医美板块**:“少女针”成 10 亿级大单品,还有玻尿酸、能量源设备等新产品,2024 年受宏观经济及消费环境影响增速放缓,预计 2025 年恢复双位数增长,海外通过收购英国 Sinclair 公司进行全球布局 [2][8][9] - **工业微生物板块**:近年来保持 30% - 40%的快速增长,2024 年收入突破 7 亿元,同比增长 40%,预计 2025 年继续保持增长,核心品种有百灵胶囊、阿卡波糖等 [21][22] 3. **创新药领域布局** - **糖尿病及减重领域**:仿创结合打造产品管线,包括传统口服降糖药、DPP - 4 抑制剂等,HDM1,002 已进入国内三期临床 [14] - **ADC 领域**:进行大量创新布局,重磅产品 HDM1,022,005 针对晚期恶性肿瘤研发进度全球领先,有望实现海外权益授权 [4][15][16] 4. **集采情况与风险** - **已集采影响**:2021 年中美华东因阿卡波糖等大品种集采及医保降价进入低谷期 [11] - **未集采情况**:英夫利昔单抗通过专利保护阻击竞品,短期内集采风险低,比格列酮二甲双胍 2025 - 2026 年预计不受集采影响,整体集采风险短期见底,医药板块将恢复稳健增长 [12][13] 5. **创新产品上市与收入贡献**:2024 年底上市索米妥昔单抗、利达西普和乌司奴单抗等生物类新药,预计 2025 年带来约 10 亿元收入增量 [4][17] 6. **医美市场趋势**:中国非手术类医美市场随人均 GDP 增长快速增长,预计到 2025 年非手术类治疗次数超 5000 万次,2030 年超 1 亿次,复合年增长率约 14% [18] 7. **公司估值与未来发展**:目前市值约 700 多亿元,对应 2025 年利润 39 - 40 亿元,市盈率不到 20 倍,估值偏低,多个核心创新管线进入收获期,海外权益授权落地将成成长催化点 [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风险提示**:创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以及核心产品放量不及预期,可能影响未来业绩 [10] 2. **少女针情况**:核心成分有聚己内酯微球和羧甲基纤维素,有填充和修复双重功效,公司计划推出其他长效剂型并布局酷雪光电产品管线 [20] 3. **商业板块盈利预测**:2025 年工业和医美板块预计双位数增长,商业板块预计个位数增长 [23]
Enhertu联合帕妥珠一线治疗HER2+乳腺癌mPFS超3年
华创证券· 2025-06-08 20: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聚焦创新药领域,涵盖HER2+乳腺癌治疗进展、国内创新药动态、全球新药研发成果等内容,展示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力,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创新药重点关注 涨幅与跌幅情况 - 涨幅前5分别为天境生物(+74.81%)、中国抗体(+43.92%)、荃信生物(+28.70%)、君圣泰(+24.29%)、再鼎医药 - H(+23.28%)[27] - 跌幅前5分别为德琪医药(-12.68%)、加科思(-11.90%)、和铂医药(-10.86%)、康宁杰瑞制药(-10.75%)、天演药业(-9.28%)[27] Biotech公司最新市值 - 百济3632亿元、恒瑞3553亿元、翰森1481亿元等展示了各Biotech公司的市值情况[30] 国产新药IND与NDA数量 - 国产新药IND数量19个,NDA数量为2个,并列出了具体受理号、药品名称、企业名称和承办日期[31] 本周创新药企公告 - 康宁杰瑞JSKN003研究成果在2025 ASCO年会公布,该药物为靶向HER2双表位的ADC药物[33] - 金斯瑞联营公司传奇生物公布西达基奥仑赛在CARTITUDE - 1研究中的最新5年生存数据[33] - 歌礼制药地尼法司他痤疮III期试验达到所有终点,第12周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成功百分比分别为33.2%和14.6%(p<0.0001)[33] - 翰森制药甲磺酸阿美替尼片获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监管局批准上市[33] - 兆科眼科环孢素眼用凝胶获FDA批准新药临床试验申请[33] - 和黄医药呋喹替尼和信迪利单抗联合疗法新药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33] - 康方生物卡度尼利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NMPA批准,填补国内一线宫颈癌免疫治疗空白[34] - 恒瑞医药收到注射用SHR - A1811等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相关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11.70亿元[34] - 三生国健重组抗IL - 1β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III期临床试验达主要疗效双终点,已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并获受理[34] - 智翔金泰与Cullinan Therapeutics签署授权许可与商业化协议,总金额至高7.12亿美元[34] - 泽璟制药与德国默克达成服务协议,授权款总金额最高人民币2.5亿元[34] 本周创新药交易事件 - 涉及深势科技与康臣药业、智翔金泰与Cullinan Therapeutics等多起交易,交易类型包括合作、许可、期权、剥离、资产收购、完全收购等,部分交易金额如智翔金泰为7.12亿美元、翰森制药为20.10亿美元等[36] 国内创新药回顾 - 恒瑞医药SHR - A1811联合阿得贝利一线治疗TNBC取得积极结果,全人群和PD - L1阳性亚组的ORR分别为66.7%(26/39)vs 77.8%(21/27),6个月PFS分别为86.2% vs 88.9%[22][24] 全球新药速递 HER2+乳腺癌治疗进展 - 乳腺癌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癌症,2022年全球确诊超200万例,死亡超66.5万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影响15% - 20%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9] - Enhertu单药获批多个HER2+乳腺癌适应症,如接受过≥1种HER2方案的HER2阳性乳腺癌成人患者,mPFS为28.8个月(vs T - DM1的6.8个月)[11] - Enhertu联合帕妥珠一线治疗HER2+乳腺癌mPFS超3年,相比THP疗法,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4%,mPFS为40.7个月(THP为26.9个月),ORR分别为85.1% vs 78.6%[12][14] 其他新药进展 - 歌礼/Sagimet的FASN抑制剂ASC40治疗痤疮III期数据积极,在所有主要和次要终点上均实现统计学显著改善,安全性良好[42] - OSE的肿瘤疫苗联合化疗治疗PDAC II期数据积极,OSE - 2101联合FOLFIRI治疗组12个月的总生存率为65%[46] - Kymera Therapeutics的STAT6降解剂KT - 621 I期临床数据积极,可在血液和皮肤中实现耐受性良好的STAT6降解,目前正针对特应性皮炎患者开展Ib期研究[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