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MS解决方案
icon
搜索文档
贾跃亭投过的「充电桩一哥」,IPO了
36氪· 2025-10-11 17:10
公司上市表现 - 挚达科技于10月10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2650 HK,发行定价为66.92港元 [4] - 上市首日股价高开183.92%,报190港元/股,公司总市值达到113亿港元 [4] - IPO公开发售阶段获得超过5000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约2500亿港元,创下2025年港股新能源领域新股认购倍数新高 [4]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起源于2010年上海杨浦区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的科研项目 [4] - 按往绩记录期间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销量及销售额计,公司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 [5] - 公司在中国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的份额为13.6%,全球市场份额达到9.0% [12] - 公司业务以充电为入口,构建了交流桩、直流桩、绿色数字能源解决方案和自动充电机器人四大产品线 [5] - 公司累计家用充电桩出货量达130万台 [20]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黄志明直接持股27.99%,并通过员工激励平台合计控制公司47.7%的股权 [8] - 黄志明于1998年获得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士学位,并进入上海大众汽车发动机厂工作 [8] - 公司在2013年底成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首批私人充电服务专业提供商,是业务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11] - 公司当前正推进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的2.0战略 [5] 融资历程与股东结构 - 公司于2015年启动首轮融资,乐视汽车(北京)有限公司以1500万元注资成为早期重要股东 [15] - 2019年6月,乐视汽车将持有的8.0625%股权以约1735万元对价转让给公司员工激励平台后退出 [16] - 公司吸引了包括比亚迪、中鼎股份、上海中电投、创启开盈及宣城基金等知名企业和机构投资,其中中鼎股份和比亚迪分别持股7.67%及3.52% [5][16] 财务状况与经营挑战 - 公司连续亏损,2022年净亏损2514.7万元,2023年扩大至5811.6万元,2024年亏损增至2.36亿元 [18] - 截至2025年3月,单季亏损仍达1708万元 [18] - 亏损主因包括行业早期市场规模小、订单量不足,以及近年产能过剩与价格战导致向车企销售的充电桩均价从2022年的711.6元降至2024年的697.9元,服务均价暴跌29.4% [18] - 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新业务,2024年推出的充电机器人毛利率超50%,2025年一季度收入达19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7% [19] 区域发展与产业环境 - 公司成长受益于上海杨浦区从工业区向创新区的转型,该区依托高校资源打造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模式 [24][25] - 杨浦区在2024年4月成为上海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通过母基金+参股+直投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28] - 杨浦区积极搭建企业对接国际资本市场的桥梁,例如举办杨浦-港交所上市辅导交流会 [29]
全球家用充电桩龙头企业挚达科技上市 加速布局“车能互动”新生态
证券日报· 2025-10-10 14:12
公司上市里程碑与战略意义 - 公司于10月10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全球家用充电桩第一股,股份代号为2650.HK [2] - 上市被视为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有助于提升其在欧美、东南亚等区域的品牌知名度 [2] - 依托港股国际化平台,公司能拓宽融资渠道并为突破海外市场壁垒铺路 [2] - 公司创始人兼CEO表示上市是参与全球新能源产业革命的关键入场券 [6] 募投资金分配与战略用途 - 募集资金约38%将用于海外扩张,重点布局东南亚、欧洲等新能源汽车普及加速区域 [3] - 约36.5%的募集资金将投向产品创新与数字化平台升级,重点研发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EMS解决方案等高毛利产品 [3] - 约10.0%的所得款项净额预计将用于并购活动,以整合外部技术与生态资源 [4] - 另有5.5%的资金将投入宣城工厂现有生产设施及设备升级,预计升级后产能利用率将显著提升 [4]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基础 - 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已覆盖22个国家,并在泰国、巴西等新兴市场率先建立服务网络 [3] - 海外扩张战略将加码本地化生产与渠道建设,以在全球新一轮增长中抢占先机 [3] - 公司已凭借与头部车企的深度合作积累了全球化基础 [3] 技术研发与创新方向 - 技术研发重点投入包括V2H、V2G等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 [3] - 公司将探索车能互动、虚拟电厂等创新应用,为新能源车主和电网运营商提供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3] - 研发投入旨在持续强化公司的技术壁垒 [3] 产能优化与生态整合 - 宣城工厂升级后不仅能缩短新产品交付周期,还可通过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摊薄单位成本 [4] - 产能升级为应对全球市场增长需求提供坚实产能支撑 [4] - 生态整合旨在快速补全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的核心能力,并优化公司盈利结构 [4] 未来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公司将严格落实加快全球扩张、强化销售渠道、创新产品开发、优化成本结构四大战略 [6] - 随着募投项目落地,公司将加速布局车能互动新生态,引领家庭充电行业进入能源服务新时代 [6] - 公司的成功经验将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资本化路径,带动行业标准化与专业化升级 [2]
贾跃亭投过的“充电桩一哥”,IPO了
搜狐财经· 2025-10-10 12:36
公司上市表现 - 挚达科技于10月10日在港交所挂牌,股票代码02650 HK,上市首日开盘价190港元,较发行价66 92港元高开183 92%,总市值达113亿港元 [4] - 在IPO公开发售阶段,公司录得逾5000倍超额认购,冻结资金约2500亿港元,创下2025年港股新能源领域新股认购倍数新高 [4]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务 - 按往绩记录期间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销量及销售额计,挚达科技在中国排名第一 [5] - 公司在中国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的份额为13 6%,全球市场份额为9 0% [10] - 公司业务以充电为入口,构建交流桩、直流桩、绿色数字能源解决方案和自动充电机器人四大产品线,并推进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的2 0战略 [6] - 公司业务模式为产品、服务及数字化平台构成的三位一体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解决方案 [10]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公司连续亏损,2022年净亏损2514 7万元,2023年扩大至5811 6万元,2024年亏损增至2 36亿元,截至2025年3月单季亏损1708万元 [12] - 向车企销售的充电桩均价从2022年的711 6元降至2024年的697 9元,服务均价暴跌29 4% [13] - 2024年推出的充电机器人毛利率超50%,2025年一季度收入达190万元,同比增长217% [13] - 公司家用充电桩累计出货量达130万台 [14] 股东结构与融资历史 - 创始人黄志明直接持股27 99%,通过员工激励平台合计控制公司47 7%的股份 [7] - 知名股东包括比亚迪持股3 52%和中鼎股份持股7 67% [5] - 公司于2015年启动首轮融资,乐视汽车曾以1500万元注资,后于2019年以约1735万元对价退出 [11][12]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黄志明为同济大学汽车工程系毕业生,曾任职于上海大众汽车,拥有超过20年汽车行业经验 [7][8] - 公司于2010年11月在上海成立,脱胎于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的科研项目 [5][8] - 2013年底,公司成为特斯拉首批私人充电服务专业提供商,是业务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10] 行业背景与区域支持 - 公司所在上海杨浦区依托高校资源,从工业区转型为创新区,打造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模式 [21] - 杨浦区在2024年4月获准成为上海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通过母基金+参股+直投方式支持新兴产业 [23][24]
“全球智能充电第一股”挚达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涨超193%,今年港股新股新能源领域超购王
犀牛财经· 2025-10-10 10:42
上市表现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公开发售录得超5000倍超额认购,金额超2500亿港元,成为今年港股新能源领域超购王 [2] - 上市首日开盘股价上涨193.93%,报196.70港元/股,市值达117.60亿港元 [2] - 按往绩记录期间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销量及销售额计,公司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中国市场占有率达13.6%,全球市场占有率达9.0% [2][3] - 按中国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售额计,公司排名第三,市场份额约为6.6%;按2024年全球销售额计,市场份额约为3.9% [3] 业务规模与运营数据 - 公司全球已累计出货130万台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其中中国累计出货120万台 [3] - 公司建立了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服务网络,覆盖全国超过360个城市,于往绩记录期间完成合计130万次安装及售后服务工作 [4] - 公司的产品及服务已覆盖22个国家,在泰国和巴西等增长迅速的海外市场是率先建立地位的提供商之一 [6] - 公司向中国十大汽车制造商中的七家提供产品及服务 [6] 产品与技术平台 - 公司开发了由产品、服务及数字化平台构成的“三位一体”电动汽车家庭充电解决方案 [3] - 公司已开发毛利率较高的先进产品,包括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及EMS解决方案 [3] - 公司构建了基于专有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平台,该平台支持安装及售后网络管理、共享充电服务,并巩固了未来的“车到户”(V2H)及“车能互动”(V2E)能力 [4] 市场渠道与制造能力 - 公司通过亚马逊、天猫、抖音等电商平台运营网店,按零售额计是电商平台上前三大品牌之一 [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与中国137个城市的分销商合作 [6] - 公司在中国安徽拥有总建筑面积约38,000平方米的制造设施,并在泰国建立了总建筑面积约12,400平方米的工厂,泰国工厂设计产能为每年10.8万台 [7] 行业市场概况 - 2024年,全球及中国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的销售总额分别为人民币72亿元及人民币35亿元 [3][10] - 全球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量从2020年的40万台增至2024年的57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为93.2% [10] - 预计到2029年,全球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量将达到1440万台,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0.3% [10] - 在往绩记录期间,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全球销量约占电动汽车充电桩全球总销量的77.3% [9] 财务表现与募资用途 - 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收益分别为6.97亿元、6.71亿元及5.93亿元人民币,同期年度亏损分别为2510万元、5810万元及2.36亿元 [1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2.17亿元人民币,期间亏损为1710万元 [11] - 本次IPO募资净额约38.0%将用于海外扩张,约36.5%将用于研发,约10.0%将用于并购活动 [12]
一图看懂挚达科技(2650.HK)IPO
格隆汇· 2025-09-30 11:04
公司市场地位 - 按往绩记录期间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量计,公司在中国市场份额达13.6%,全球市场份额达9.0% [5] - 按往绩记录期间中国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售额计,公司排名第三,市场份额约为6.6% [5] - 按2024年全球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销售额计,公司市场份额约为3.9% [5] 业务规模与产品 - 公司在中国已累计出货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全球已累计出货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 [11] - 2024年交付24台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 [11] - 产品组合包括毛利率较高且收入潜力优厚的先进产品,如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及EMS解决方案 [11] 客户与渠道 - 公司向中国十大汽车制造商中的7家提供智慧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配件及服务 [14]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按2022-2024年电商平台上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零售额计,公司表现突出 [14][26] 行业前景 -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从2020年至2024年的总计年复合增长率为54.9%,从2024年至2029E的预计总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7.5% [15] - 中国乘用电动汽车收入从2020年至2024年的总计年复合增长率为76.1%,从2024年至2029E的预计总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6.5% [18][20] 制造与认证 - 公司于宣城的首个生产基地的生产管理流程符合汽车行业标准IATF16949认证 [22] - 公司产品已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以及美国及欧盟等地的海外机构认证 [22] - 公司是全球最早获得汽车标准IATF16949认证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公司之一 [30] 产能与技术 - 2024年,智慧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设计产能为714.6万台 [36][37] - 公司建立了表面贴装技术(SMT)和双列直插封装(DIP)生产线,扩大了包括印刷电路板部件在内的核心部件产能 [36] - 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如在线激光雕刻、松下贴片机和打标机、3D自动光学检测(AOI)及全自动性能和安全测试设备 [36] 研发与知识产权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拥有145项专利(包括42项发明专利)、135项注册商标、141项软件著作权 [40] - 公司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包括国标1项、地标1项、团行标1项 [41]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的0.12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0.56亿元人民币 [42][43] 销售数据 - 销售量从2022年的8.0万台增长至2024年的48.5万台 [44][45]
挚达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 “三位一体”打造家用充电桩第一股
智通财经· 2025-09-25 21:38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专注于智慧家用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提供产品、服务及数字化平台构成的"三位一体"生态系统,产品包括智慧家用充电桩及配件、充电机器人、EMS解决方案和管线产品 [3] - 按销量计,公司在中国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份额达13.6%,全球市场份额达9.0%(2024年数据)[3] - 按销售额计,公司在中国家用充电桩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约6.6%,全球市场份额约3.9% [3][5] - 公司产品已覆盖22个国家,在泰国和巴西等海外市场建立领先地位 [5] 客户结构与合作优势 - 客户主要包括汽车制造商、零售客户及分销商,与中国十大汽车制造商中的七家建立供应关系(按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计)[4][5] - 智慧家用充电桩销售占产品收入比重超89%(2022-2024年),安装及售后服务占服务收入比重超95% [4] - 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定制化充电桩产品,包括功能及外观设计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持续下降:2022年6.97亿元→2023年6.71亿元→2024年5.93亿元 [6][7] - 同期毛利同步下滑:2022年1.42亿元→2023年1.38亿元→2024年0.89亿元 [6][7]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2.17亿元,毛利0.36亿元 [6][7] - 经营亏损持续扩大:2022年亏损0.16亿元→2024年亏损2.19亿元 [7] 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规模达72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规模为35亿元人民币 [5] - 中国企业在家用充电桩销量方面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