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NGU
icon
搜索文档
但斌展望2025:人工智能时代能否续写互联网传奇?
搜狐财经· 2025-07-04 19:33
投资哲学与市场展望 - 技术革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财富跃升的首要推手,人工智能时代正拉开序幕[1] - 纳斯达克指数新高预示人工智能引领资本市场进入新阶段,科技股长期价值已获市场验证[1] - 预测2025年资本市场或复刻1998年互联网时代轨迹,年初波动但年终有望正收益,纳斯达克指数预计上涨20%[1] 公司业绩与投资策略 - 东方港湾连续两年(2023-2024)稳居百亿私募业绩榜首,业绩随纳斯达克指数反弹再度上扬[1] - 重仓科技巨头同时布局TQQQ、FNGU等ETF及NVDA两倍杠杆产品,但强调三倍做多ETF成本高昂且仅适合持续上涨市场[2][3] - 美股交易策略多样,审慎运用投资工具可显著提升成效[3] 行业分化与选股逻辑 - 科技巨头分化显著:英伟达、微软表现抢眼,meta紧随其后,谷歌、亚马逊、苹果及特斯拉因困境表现平平[2] - 投资需瞄准前景广阔领域,以十年以上长期视角持有卓越企业,如日本经济停滞期的反面案例[4] - 选择能重塑世界的公司,聚焦AI基础层投资并布局垂直应用层[9] 历史机遇与逆向操作 - 市场恐慌指数突破50时往往孕育历史性投资机会,但多数投资者因恐惧错失[7] - 白酒危机与疫情期间逆市布局最终获丰厚收益,2024年4月美股暴跌时坚持抄底[4] - 标普500历史数据显示,大幅下跌后1-5年回报率显著(如1987年暴跌后5年回报119%)[3] 全球化布局与AI战略 - 公司从本土私募成长为全球视野投资机构,核心投资方向为人工智能[9] - 技术进步是全球财富增长关键,AI时代或持续十年以上并创造更多财富[9] - 投资需立足本土同时拥抱全球,强调自主精神与资本市场核心驱动力[1]
但斌预判2025:人工智能时代开启,能否重演1998年互联网辉煌?
搜狐财经· 2025-07-04 13:15
投资理念与市场展望 - 人类社会的财富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刚刚开启 [1] - 纳斯达克指数再创新高标志着人工智能时代正引领资本市场踏上新征程 [1] - 2025年资本市场或类似1998年互联网时代,年初可能波动但年终有望正回报,纳斯达克指数可能上涨约20% [1]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东方港湾在2023和2024年连续两年夺得百亿私募业绩冠军 [1] - 科技巨头表现分化,英伟达和微软表现出众,meta紧随其后,而谷歌、亚马逊、苹果和特斯拉表现不佳 [2] - 公司重仓科技巨头,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投资TQQQ、FNGU等ETF及NVDA两倍杠杆产品 [2] 投资策略与工具 - 使用三倍做多ETF和两倍做多个股策略交易成本较高,最适合持续上涨的市场环境 [2] - 美股交易策略多样,投资工具丰富,审慎使用可显著提升投资效果 [2] - 投资中"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建议用10年、20年甚至30年长远眼光持有伟大企业 [2] 历史市场数据与关键时刻 - S&P 500历史上最大两日跌幅后往往伴随显著回报,如1987年10月19日跌幅24.6%后1年回报28%,5年回报119% [3] - 2020年3月12日S&P 500跌幅13.9%后1年回报62%,5年回报144% [3] - 在市场恐慌指数超过50时往往是历史性投资机会,但敢于抄底者寥寥无几 [5] 行业布局与未来方向 - 东方港湾已从扎根中国的私募机构成长为拥有全球视野的投资机构 [7] - 目前主要集中在AI基础层投资,同时在垂直应用层有所布局 [7] - 人工智能时代将持续十年以上,可能创造比前几个时代更多的财富 [5][7]
但斌为什么有九条命?
虎嗅APP· 2025-05-08 08:01
核心观点 - 但斌的投资风格可概括为"时代投资法",即押注每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龙头公司,如金融地产时代的招行、万科,消费升级时代的茅台,AI时代的英伟达等 [7][8][9] - 但斌通过"押注时代股-社交媒体营销-业绩回撤道歉-押注新时代股回血"的商业模式维持长期曝光和负债端稳定 [9][14][15] - 尽管投资业绩波动大(如2024年代表产品亏损22.50%),但斌凭借出色的负债端管理能力(如净值低于1时免管理费、及时公开反思)维持百亿规模超5年 [4][14][15] - 但斌擅长利用锚定效应营销,如将招行对标汇丰、茅台对标价值投资,并通过高频微博(日均53条)强化个人IP [16][17] 中美巴菲特操作对比 - 巴菲特2024年减持苹果使伯克希尔现金储备达347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而但斌加仓美股科技股导致产品亏损22.50% [3] - 伯克希尔市值在股东会前创历史新高,但斌代表产品马拉松17号年内亏损主要源于对Mag7(美股七大科技股)和三倍杠杆ETF(TQQQ/FNGU)的押注 [3][10] 时代投资法具体表现 - 2007年首只产品持仓均为金融地产龙头(茅台、招行、万科等),精准捕捉当时金融地产牛市 [7][8] - 2019-2021年重仓茅台、腾讯、宁德时代、特斯拉,2023年转向英伟达等AI概念股,2024年关注泡泡玛特等消费股 [9][12] - 当前持仓集中度高:英伟达占组合18.98%,三倍杠杆ETF(TQQQ/FNGU)合计占19.47%,Mag7合计占63.21% [11] 负债端管理策略 - 近一年全市场仅21.9%私募基金年化收益超20%且回撤小于15%,5年期符合该标准的基金仅1.3%,显示但斌维持规模的难度 [14] - 采取"业绩差时立即道歉+跟投产品+免管理费"组合拳,如2021年新产品回撤20%时宣布加仓跟投,2022年净值低于1免收管理费 [15] - 通过高频社交媒体互动(累计29万条微博)维持个人IP热度,形成"中国巴菲特"的市场认知 [3][16] 行业竞争环境 - 主观私募生存空间受挤压:近半年百亿私募业绩前十均为量化机构,广深地区年度冠军轮换频繁 [21] - 私募行业呈现"IP化"趋势,但多数基金经理不愿参与社交媒体营销竞争,但斌通过"短平快"内容输出形成差异化 [17][18]
但斌为什么有九条命?
远川研究所· 2025-05-07 18:59
核心观点 - 但斌的投资风格可概括为"时代投资法",即押注每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龙头公司,如金融地产时代的招行万科、消费升级时代的茅台、AI时代的英伟达等 [6][7] - 但斌通过"押注时代股-社交媒体营销-业绩回撤道歉-押注新时代股"的商业飞轮维持长期曝光度,但实际收益波动大且存在净值清零风险 [7][8][9] - 但斌负债端管理能力突出,通过频繁反思道歉、锚定知名标的(如茅台、巴菲特)等营销手段维持客户粘性,在业绩波动中保持百亿规模超20年 [12][13][15] 投资业绩表现 - 2023年但斌旗下东方港湾夺得国内百亿私募业绩第一,但2024年代表产品马拉松17号亏损22.50%,主因加仓美股科技股与巴菲特减持苹果操作相反 [3] - 但斌当前重仓美股科技股组合:英伟达(持股市值1.89亿美元占比18.98%)、三倍杠杆科技指数(1.12亿美元占比11.29%)、Meta(9759万美元占比9.81%)等,并采用TQQQ和FNGU三倍杠杆 [9] - 历史业绩呈现大起大落特征:2019-2021年核心资产退潮致回撤20%触及预警线,2022年净值1以下产品停收管理费,2023年靠AI行情反弹后2024年再度回撤 [13] 投资方法论 - 自称投资"改变世界的公司"和"不被世界改变的公司",实际更接近"押注时代龙头"策略,2007年即重仓招行(信用卡市占率20%)、万科等金融地产龙头 [6] - 组合构建极致集中:当前美股Mag7(微软苹果等)占比超60%,历史上白酒行情时茅台单一个股占比曾达70% [7][8] - 杠杆运用激进:在TQQQ(三倍做多纳斯达克ETF)和FNGU(三倍做多科技股ETF)上配置超19%仓位 [9] 行业运营策略 - 社交媒体营销高频:2009-2023年发布29万条微博(日均53条),通过转发赞美、表情回复维持曝光 [3] - 危机公关迅速:针对"不爱国"舆论立即回应"两年为国家赚十几亿美元外汇",对任泽平等批评者猛烈回击 [14][15] - 负债端管理创新:净值低于1时主动停收管理费,业绩回撤后立即跟投产品并公开反思,维持客户信任 [13] 行业地位对比 - 伯克希尔2024年一季度现金储备达3477亿美元创纪录,但斌同期加杠杆押注科技股形成鲜明反差 [3] - 全市场12536只私募基金中仅41只能实现5年年化收益20%+且回撤<15%,但斌通过负债端管理维持规模稳定性 [12] - 当前百亿私募业绩前十均为量化机构,主观私募生存环境恶化背景下东方港湾仍保持超20年运营 [19]
“中国巴菲特”里,谁今年亏钱最多?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09 22:13
核心观点 - 中国投资界存在多位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资深投资人,包括但斌、段永平、李录、林园、赵丹阳等,他们遵循巴菲特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但近期操作与巴菲特出现显著分化 [1][2] - 巴菲特在2024年持续减持股票并持有创纪录的3340亿美元现金,成功规避了2025年美股暴跌风险,而中国投资人但斌和段永平则保持高仓位并承受短期亏损 [3][13][15][16] - 价值投资的本质是关注企业长期内在价值而非短期市场波动,尽管操作策略不同,中国投资人与巴菲特的核心投资哲学仍保持一致 [36][38][40] 巴菲特近期操作 - 2024年持续九个季度减持股票,现金持有量达到创纪录的3340亿美元,持有的美国短期国债规模甚至超过美联储 [13] - 上半年出售5.059亿股苹果股票,均价186.15美元,与下半年260美元的高点相比少卖约200亿美元 [13] - 主要持仓调整:苹果持仓占比从38.34%降至21.88%,减持1.16亿股;美国银行持仓减持1.17亿股;雪佛龙减持311.31万股;西方石油增持430.23万股 [14] - 2025年第一季度纳斯达克下跌10%期间,BRK.B股价逆势上涨11%,在标普500大跌12%时仅下跌约10%,表现优于大盘 [16] 但斌投资情况 - 旗下东方港湾海外基金总资产9.95亿美元,前五大持仓(英伟达30%、FNGU、Meta、微软、苹果)占比约70% [19] - 2024年因重仓英伟达成为中国百亿私募冠军,但2025年可能面临30%-40%的亏损幅度,特别是三倍杠杆的FNGU标的过去一个月大跌20% [20][22] - 操作特点:曾清理70%持仓但担心错过AI时代重新买入,被部分市场观点认为带有投机属性,会关注短期股价波动 [23][24] 段永平投资动态 - 保持高仓位运作,在苹果股价下跌20%期间仍持续买入,采用BuyWrite策略购入925万美元英伟达股票 [30][31] - 2024年操作:减持1000万股苹果但转投中概股,每天通过卖出put期权买入约4000万港元腾讯股票,季度买入量达40亿港元,拼多多持仓增加一倍 [32][33] - 投资态度:暴跌期间保持淡定并继续高尔夫运动,认为股价下跌创造更好买入机会,强调"山也还是那座山"的企业价值判断 [29][30][38] 历史对比与投资哲学 - 巴菲特投资生涯呈现"封神-被质疑"的循环模式:2000年错过互联网泡沫后被证明正确,2008年金融危机后再度封神,近年收益率曾被标普500超越 [7][10][11] - 价值投资的时间维度应以10-20年为单位,短期操作差异不影响核心理念的一致性 [5][36] - 中国投资人与巴菲特的共同点:都基于对企业长期价值的深度研究进行投资决策,段永平甚至希望持有股票下跌以便更低价增持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