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alaxy S25
icon
搜索文档
外媒:为什么三星的下一次更新对Galaxy S25用户来说是个坏消息?
环球网· 2025-09-04 16:59
三星软件更新延迟 - 三星Galaxy S25系列9月软件更新并非用户期待的One UI 8系统 而是一个重大更新但需要较长时间覆盖所有用户[1] - 更新延迟导致三星旗舰用户无法及时获得Android 16安全和隐私升级 与谷歌Pixel手机几乎立即更新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1] - 九月补丁的One UI 7更新大小超过1GB 将是迁移到One UI 8前的最后一个补丁[2] 安卓生态系统竞争格局 - 谷歌在与OEM厂商竞争时处于尴尬处境 因其在硬件和软件领域拥有独特地位但无法赢得这场竞争[1] - 三星软件更新采用数周内陆续发布固件补丁的方式 而谷歌在发布每月安全公告后几乎立即更新Pixel手机[1] - One UI 8系统可能不会在9月底前推出 存在推迟到10月份的可能性[2]
SK 海力士首超三星,跃居全球最大存储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01 09:12
内存市场竞争格局 - SK海力士在2024年第二季度超越三星电子成为全球最大内存制造商,内存收入达21.8万亿韩元(约152亿美元),而三星同期内存收入为21.2万亿韩元(约152亿美元)[3] - SK海力士占据高带宽内存(HBM)市场62%份额,三星仅占17%[3] - 行业分析师指出SK海力士首次登顶内存市场,主要受益于英伟达AI芯片及其配套HBM需求激增[3] - HBM由多个DRAM芯片堆叠而成,是AI服务器关键组件[3] 三星电子业绩表现 - 三星半导体部门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94%,集团整体营业利润下降55.23%至4.67万亿韩元(约34亿美元)[6] - 净利润下降48.01%至5.11万亿韩元,营收微增0.67%至74.56万亿韩元[6] - 半导体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主要受内存库存减记拖累[6] - 代工业务产能利用率低,营收稳定在6.7万亿韩元[6] - 智能手机业务营业利润增长40.9%至3.1万亿韩元,但消费电子部门利润下降60%至2000亿韩元[6][7] 三星战略调整 - 计划下半年提高服务器内存芯片销量,等待HBM3E内存获得英伟达认证[7] - 与特斯拉签订8年23万亿韩元芯片制造合同[7] - 将量产下一代低功耗DRAM模块SoCAMM,并扩大HBM3E生产,预计其占比将从80%提升至90%以上[9][10] - 采取降价策略吸引HBM客户,可能影响SK海力士和美光等竞争对手[11] - 代工业务完成2纳米工艺可靠性评估,建立第二代2纳米工艺技术基础设施[11] 行业趋势 - DRAM价格预计2024年下半年大幅上涨,NAND价格第三季度开始反弹[9] - 三星正在开发HBM4,已完成1c DRAM量产审批并向客户供应样品[10] - 三星德州泰勒工厂将扩产以满足特斯拉等大客户需求[12]
三星利润,暴跌94%
半导体芯闻· 2025-07-31 18:23
三星电子第二季度业绩表现 - 半导体部门营业利润同比下降94%至4.67万亿韩元(约合34亿美元),主要由于库存相关费用大幅增加[1] - 集团整体营业利润同比下降55.23%至4.67万亿韩元,净利润下降48.01%至5.11万亿韩元,营收小幅增长0.67%至74.56万亿韩元[1] - 半导体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代工和系统半导体部门总营收稳定在6.7万亿韩元[1] - 智能手机和网络业务营业利润增长40.9%至3.1万亿韩元,得益于Galaxy S25及中端机型销售强劲[1] - 消费电子部门利润下降60%至2000亿韩元,主要受中国制造商竞争加剧影响[2] 业务板块分析 - 服务器内存销售有所改善,但未售出内存库存持续拖累业绩[1] - 固态硬盘(SSD)和数据中心组件库存水平下降,但前期库存估值大幅减记削弱盈利能力[1] - 代工业务产能利用率低持续拖累盈利[1] - 移动业务表现亮眼,旗舰机型Galaxy S25及中端Galaxy A系列销售强劲支撑利润率[1] - 网络设备海外销售额实现增长[1] 下半年发展策略 - 计划提高服务器内存芯片销量,等待HBM3E高带宽内存认证结果,有望获得英伟达更多订单[2] - 代工业务目标提高2纳米GAA工艺良率,已与特斯拉签署8年23万亿韩元芯片制造合同[2][8] - 移动领域依靠新推出的Galaxy Z Fold 7和Z Flip 7保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2] - 将全力拓展HBM及代工业务,专注于人工智能等高附加值业务[3] - 预计DRAM价格将从下半年开始大幅上涨,NAND价格有望从第三季度反弹[6] 技术创新与产品规划 - HBM3E占比预计从80%提升至90%以上,HBM4样品已向客户供应[7] - 已完成第一代2纳米工艺可靠性评估,量产准备顺利,建立第二代2纳米工艺技术基础设施[7] - 计划量产下一代低功耗DRAM模块SoCAMM[6] - 推出XR耳机和三段式"Trifold"智能手机,应对未来外形尺寸变化[4] - 人工智能战略全面推进,与谷歌合作在S25系列引入跨应用控制功能[9] 市场预期与投资布局 - 预计下半年业绩将较上年同期有所反弹,IT市场随AI和机器人行业增长逐步改善[6] - 上半年向约40家公司投资1.2亿美元,重点关注AI、机器人和数字健康领域[6] - 智能手机市场预计同比略有下滑,但高端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将继续增长[8] - 折叠屏产品线预计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8] - 美国232条款调查可能对半导体、智能手机等核心业务产生广泛影响[6]
全球智能手机 AP-SoC 市场份额季度数据 2025 Q1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07-04 15:01
市场动态 - Apple(苹果)2025年第一季度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长,主要受iPhone 16e搭载Apple A18芯片发布的带动,但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环比下滑 [4] - MediaTek(联发科)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出货量环比增长,增长主要来自入门级与主流市场需求回暖,天玑8400芯片的发布推动了中高端市场增长,但高端市场出货量下滑 [4] - Qualcomm(高通)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环比持平,表现主要由高端市场驱动,旗舰芯片Snapdragon 8 Elite获得多项设计采用,包括三星Galaxy S25系列的独家合作,Snapdragon 8 Gen 3系列也获得新订单支持 [4] - Samsung(三星)Exynos芯片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增长,主要得益于Galaxy A56搭载Exynos 1580、Galaxy A16 5G搭载Exynos 1330的发布,Galaxy A26系列的高出货量也推动了Exynos 1380的增长 [4] - UNISOC(紫光展锐)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环比下降,主要原因是LTE芯片出货减少,但其LTE产品组合持续在低端市场(售价低于99美元)中扩大份额 [6] - Huawei(华为)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环比下降,但在中国市场仍具有强大的品牌偏好与忠实用户基础,搭载麒麟8010芯片的Nova 13系列与Mate 70系列的发布推动了海思在本季度的出货增长 [6]
火山引擎携手三星共拓智能终端体验边界
财富在线· 2025-06-17 15:35
随着智能终端深度融入用户的工作生活,用户体验革新成为行业突围的核心方向。在与用户高频使用场 景深度关联的技术领域中,图像生成与多模态交互正成为智能终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突破口。据 《2024 年 AI 智能终端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 AI 手机六大核心应用场景中,智能摄影与虚拟助手均 占据重要位置,已成为重塑用户体验、驱动产品升级的核心力量。 伴随智能终端行业"体验为王"的升级趋势,三星与火山引擎展开深度合作,聚焦AI视觉能力提升与多模 态助手优化,探索用户交互体验的创新边界。 2024年7月,双方基于三星Galaxy Z系列手机新品联合推出"智绘人像"功能,并结合多模态助手Bixby的 应用,深化AI内容服务能力。今年2月,三星与火山引擎在AI视觉领域的合作升级,于Galaxy S25上共 同推出"绘图助手"APP,运用风格化图片处理技术,为用户拓展图像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打造Al 视觉"工作站",助力用户轻松开启创作之旅 当 AI 技术与智能终端深度融合,火山引擎与三星的合作不仅让终端设备成为创意表达的"数字画布", 更化作理解用户需求的"智能伙伴",极大地丰富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火山引擎助力智能终端 ...
三星,或拆分晶圆厂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3 09:21
三星电子晶圆代工业务分离的可能性分析 核心观点 - 三星电子半导体部门可能效仿三星生物制剂的分拆模式,将晶圆代工业务独立运营以解决客户对利益冲突的担忧[1] - 分离晶圆代工被视为摆脱长期亏损的潜在突破口,或通过纳斯达克上市融资[2] - 业务重组方向存在两种可能:与移动事业部合并或维持设计与生产一体化[3] 利益冲突问题 - 客户担忧:苹果、Nvidia、高通等设计公司担心系统LSI部门可能泄露其技术,因三星DS部门同时运营设计和代工[2] - 竞争影响:尽管三星代工全球排名第二且掌握3nm工艺(计划年内量产2nm),但订单获取仍受阻[1] 业务重组方案 **方案1:独立运营** - 代工部门可能独立并在纳斯达克上市,以缓解客户疑虑并筹集资金[2] - 系统LSI部门正接受管理审查,若其移动AP团队并入MX事业部,将加速代工分离[3] **方案2:设计与生产合并** - 若系统LSI未并入MX事业部,可能与代工部门合并,以协同应对2nm及以下工艺挑战[3] - 合并将基于2017年前的一体化历史,但MX事业部因盈利顾虑反对此方案[3] 技术及市场背景 - 三星代工已实现3nm工艺量产,2nm工艺计划年内推出,技术竞争力仅次于台积电[1] - 当前亏损达数万亿韩元,分离或合并决策将直接影响其能否突破赤字结构[2][3]
三星显示、维信诺、和辉光电等11企公布Q1业绩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4-30 14:34
三星显示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营收达5.9万亿韩元(约299.65亿元),营业利润0.5万亿韩元(约25.31亿元)[3] - 移动显示业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利润环比下降,大尺寸显示业务因QD-OLED新产品推出业绩改善[3]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游戏显示器需求将增长,对移动显示器业务盈利持保守预期[3] - 下半年目标是通过差异化技术提升移动显示器销售额,加强B2C和B2B市场影响力[4] 维信诺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8.15亿元(+1.01%),净亏损5.3亿元(同比减亏15.86%)[5][6] - Micro LED领域推出全球最薄TFT基箱体、135英寸P0.7拼接屏等创新产品[6] - 预计2025年OLED渗透率和国产化进程加快,中尺寸与折叠类应用将爆发增长[6] 和辉光电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2.08亿元(+7.45%),净亏损5.08亿元[7][8] - 平板/笔记本AMOLED面板收入同比增幅超110%,毛利率改善16.37个百分点[8] - 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9] 深康佳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5.44亿元(+3.32%),净利润9481万元(同比扭亏)[10][11] - Micro LED领域构建全产业链技术体系,MLED项目落地长治高新区[11][12] - 推出G9W Mini AI-LED艺术壁纸电视,具备高刷面板和广色域[12] 清溢光电 - 2024年营收11.12亿元(+20.35%),净利润1.72亿元(+28.49%)[13][14] - 平板显示掩膜版营收8.59亿元(+17.59%),AMOLED/LTPS掩膜版营收3.61亿元(+21.75%)[14] - 2025年Q1营收2.99亿元(+9.83%),净利润5174万元(+4.34%)[15][16] 康宁 - 2025年Q1核心销售额36.79亿美元(+13%),显示科技销售额9.05亿美元(+4%)[17][18] - 特殊材料销售额5.01亿美元(+10%),净收益7400万美元(+68%)[18] - 预计Q2核心销售额达38.5亿美元[20] 天德钰 - 2025年Q1营收5.54亿元(+60.52%),净利润7057万元(+116.96%)[21][22] - 计划提升显示驱动芯片性能,覆盖LCD/TDDI/OLED等多类型产品[22] 劲拓股份 - 2025年Q1营收1.54亿元(+21.26%),净利润2476万元(+137.33%)[30][31] - 将拓展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应用[32] 迈为股份 - 2025年Q1营收22.29亿元(+0.47%),净利润1.62亿元(-37.69%)[37][38] - Micro LED激光剥离和巨量转移设备已交付头部企业[39] 行业趋势 - OLED显示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尺寸与折叠类应用成为增长重点[6] - Micro LED技术在多领域取得突破,包括商用显示、电视和车载应用[6][12][39] - 显示产业链向高精度、高附加值产品升级,如8.6代TFT掩膜版、QD-OLED等[14][3]
三星,陷入困局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13 11:4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额达79万亿韩元(约550亿美元),同比增长9.84%,营业利润6.6万亿韩元,超出预期但同比略降 [3] - 业绩增长主要受服务器DRAM出货强劲及Galaxy S25提前销售推动,部分抵消传统DRAM和NAND价格下滑影响 [3] - 第二季度面临挑战,因需求透支及新关税导致手机出货量可能下跌,同时DRAM市场份额被SK海力士反超 [3] 存储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第一季度SK海力士以36%份额首次超越三星(34%)成为全球DRAM市场第一,美光占25% [3] - SK海力士在HBM市场占据70%份额,因其采用MR-MUF封装技术,在良率和温度控制上优于三星 [5] - 三星在DRAM技术优势被侵蚀:美光2021年率先量产第四代10纳米DRAM,SK海力士2023年推出第六代1c纳米DRAM [7] - NAND领域三星落后于SK海力士的300层堆叠技术,后者凭借QLC NAND抢占企业级SSD市场;三星计划跳过300层直接研发400层BV NAND,目标2026年量产 [8] 晶圆代工业务困境 - 三星3nm工艺良率仅10%-20%,导致高通、英伟达等客户转向台积电,甚至自家手机未采用该工艺 [8] - 2nm制程良率问题未解,1.4nm工艺可能因技术瓶颈取消;台积电3nm良率稳定且计划2025年量产2nm [9] - 代工市场份额从2021年20%骤降至2024年第三季度9.3%,预计2024年营业亏损4万亿韩元,2025年扩大至5万亿韩元以上 [9] 战略与经营方针转变 - 公司经营基调2014年起转向"财务优先",股东回报大幅提升:2014年股东回馈资金5.4万亿韩元(分红3万亿+股票回购2.4万亿),为前一年两倍多 [14] - 2015-2017年连续三年股票回购达4.3万亿、7.1万亿和9.2万亿韩元,分红逐年增加;2020年股东回馈资金占净利润77% [15][16] - 研发投入增速放缓:2010年代初同比增长24%,2015-2016年负增长,近年仅5%-10%;设备投资从分红10-26倍降至2-6倍 [16] - HBM开发因财务优先策略延迟,因需求不确定且投资成本高,短期收益率成决策核心 [12] 业务调整与未来规划 - 2024年4月将晶圆代工部门员工调至内存制造技术中心、半导体研究所等部门,以增强HBM及下一代DRAM竞争力 [20] - 启动1nm工艺研发,引入高NA EUV设备,目标2029年后量产,但现有1.4nm工艺可能因技术问题取消 [21] - 代工业务持续亏损且客户订单流失,公司战略重心转向存储技术复兴,但DRAM市场夺回霸主地位面临挑战 [20][21]
三星电子、天德钰公布2025年Q1业绩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4-08 13:49
三星电子2025年Q1业绩 - 公司2025年Q1合并销售额达79万亿韩元(约人民币3928亿元),环比增长4.24%,同比增长9.84% [1] - 营业利润6.6万亿韩元(约人民币328亿元),环比增长1.69%,同比下降0.15%,超出市场预期(市场预估4-5万亿韩元)[1][2] - Galaxy S25强劲销售带动移动体验与网络业务部门业绩大幅超过去年同期的3.5万亿韩元[2] - 影像显示和生活家电业务部门预计实现3000亿至4000亿韩元利润,受益于第一季度新产品销售效应[3] 天德钰2025年Q1业绩 - 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5,427.01万元,同比增长60.52% [4] - 预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056.81万元,同比增长116.96% [4] - 扣非净利润6,657.41万元,同比增长177.92% [4] - 业绩增长源于新产品、新客户和新市场开拓,以及长期研发投入形成的差异化产品竞争优势[4] - 主营业务为移动智能终端领域整合型单芯片研发设计销售,产品包括TDDI、DDIC、AMOLED DDIC等[4] 显示器研究中心报告 - 覆盖18.5英寸及以上尺寸的LCD TV面板市场[6] - 报告格式为Excel,更新频率为月度[6]
台积电的晶圆厂 2.0:试图包揽先进芯片生产的一切|TECH TUESDAY
晚点LatePost· 2024-09-03 22:58
台积电的行业主导地位 - 台积电生产全球60%的逻辑芯片和90%的5纳米以内先进芯片 [3] - 在先进芯片制造领域仅剩三星和英特尔两个对手,但三星面临3纳米良率问题和劳工罢工,英特尔则因巨额亏损收缩业务并裁员1.5万人 [5] - 台积电提出"Foundry 2.0"概念,业务范围覆盖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全流程,预计将行业规模从1150亿美元倍增至2500亿美元 [3][6] 芯片行业商业模式演变 - 早期芯片公司如英特尔、德州仪器采用IDM模式控制全流程 [4] - 随着制程技术迭代成本飙升,行业转向专业化分工,封测业务率先外包 [4] -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预见到芯片设计公司(Fabless)的兴起,从成熟芯片代工切入并积累规模优势 [6] 台积电的技术与业务拓展 - 从"Foundry 1.0"纯制造扩展到掩膜版和先进封装环节 [6] - 掩膜版市场规模近百亿美元,台积电已是全球最大制造商 [8] - 先进封装技术CoWoS和InFO获得市场认可,H100芯片中封装费用(723美元)远超代工费用(155美元) [8] - 先进封装毛利率已达53%,是头部封测厂商的三倍 [9] 台积电的商业循环模式 - 通过高额资本投入建立技术优势(近三年每年超300亿美元) [12] - 吸引苹果等大客户形成规模效应,2010年借款70亿美元为苹果建厂 [12] - 摩尔定律衰退下转向先进封装作为新增长点,计划今明两年CoWoS产能翻倍 [18] 行业竞争格局与挑战 - 制程进步成本激增:3纳米厂需投资近200亿美元,但性能收益递减 [12] - 芯片单位成本在20纳米后不降反升,每1亿逻辑门费用从0.29美元(65nm)增至4.01美元(3nm) [15][16] - 台积电成为供应链"单点故障",美国通过《芯片法案》提供66亿美元补贴吸引其建厂 [22] - 台积电美国工厂建设成本是台湾的四倍,面临人才和文化适应挑战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