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现实(XR)
搜索文档
高通官宣转型
半导体芯闻· 2025-11-06 17:55
公司战略转型 - 高通公司正从移动领域向多元化业务转型,目标成为一家覆盖5W至500W整个功耗范围的技术公司 [2] - 业务多元化发展领域包括数据中心、机器人、汽车和可穿戴设备,公司致力于在所有领域引领技术发展 [2] 数据中心与AI芯片业务 - 公司于10月下旬发布两款专注于AI推理的系统级芯片AI200和AI250,集成了自研的Orion CPU和Hexagon NPU [2] - 新款芯片AI200和AI250采用全新架构设计,利用DDR内存和PCI Express接口,旨在提升每个tokens的能效和计算密度 [2] - 芯片目标客户是希望以低功耗、低成本方式运行现有AI模型的企业,而非训练新模型的企业 [2] - 公司正致力于确保其在数据中心市场以推理为中心的竞争力,基于2020年推出的Cloud AI 100产品构建了软件生态系统,并开发从SoC到板载卡和机架的解决方案 [2] 手机业务与客户动态 - 苹果在其入门级iPhone 16e和iPhone Air中使用了自研的5G调制解调器C1 [2] - 公司第三季度手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高端安卓用户,苹果的贡献有限 [2] - 高通首席执行官预测,在今年发布的Galaxy S25中,三星电子将100%使用骁龙移动SoC,但明年发布的Galaxy S26中,骁龙移动SoC的使用比例将约为75% [3] 扩展现实与可穿戴设备市场 - 三星电子和谷歌最近发布的扩展现实头戴式设备"Galaxy XR"基于第二代高通骁龙XR2+平台开发 [3] - 人工智能智能眼镜市场正在加速扩张,XR不再局限于AR/VR设备,而是扩展到内置人工智能的个人设备市场 [3] - 各种形态的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和智能耳机,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巨大市场,这一趋势可能成为公司的关键增长机遇 [3]
3C设备周观点:三星Galaxy XR头显正式发布,阿里夸克AI眼镜开启预售:机械设备强于大市(维持评级)-20251026
华福证券· 2025-10-26 18:38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6] 核心观点 - 三星正式进军扩展现实(XR)领域,推出其首款原生 AI 头显设备 Galaxy XR,标志着三星、谷歌与高通三方长期合作的开始,旨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于沉浸式计算[1] - 阿里巴巴旗下夸克 AI 眼镜开启预售,未来将逐步开放 API 接口以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生态建设[2] - 行业龙头如 Meta、苹果等正积极布局智能眼镜市场,Meta 智能眼镜市场反应火爆,苹果正优先开发能与 Meta 竞争的 AI 眼镜[3] - 国内市场方面,影目科技、雷鸟创新、百度等公司也计划推出新一代 AI 眼镜或相关产品[3] 建议关注领域及公司 - 智能眼镜设备:快克智能、深科达、荣旗科技、博众精工等[4] - 硅基 OLED 屏幕:奕瑞科技、清越科技、华兴源创、精测电子等[4] - 面板设备:联得装备、华兴源创、精测电子、深科达、易天股份等[4] - 自动化组装设备:博众精工、赛腾股份、快克智能等[4] - 自动化检测设备:燕麦科技、杰普特、强瑞技术、天准科技、科瑞技术、荣旗科技等[4] - 3D 打印应用:华曙高科、铂力特等[4]
3C设备周观点:三星Galaxy XR头显正式发布,阿里夸克AI眼镜开启预售:机械设备-20251026
华福证券· 2025-10-26 17:50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6] 报告核心观点 - 三星正式进军扩展现实(XR)领域,推出首款原生AI头显设备Galaxy XR,标志着三星、谷歌与高通三方长期合作的开始,旨在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于沉浸式计算[1] - 阿里巴巴旗下夸克AI眼镜开启预售,未来将逐步开放API接口以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生态建设[2] - 行业龙头如Meta、苹果等正积极布局智能眼镜市场,Meta智能眼镜市场反应火爆,苹果正优先开发能与Meta竞争的AI眼镜,计划在2025年预览、2027年发布[3] - 国内市场方面,影目科技、雷鸟创新、百度等公司也计划推出新一代AI眼镜产品,显示行业热度持续上升[3] 建议关注领域及公司 - 智能眼镜设备:快克智能、深科达、荣旗科技、博众精工等[4] - 硅基OLED屏幕:奕瑞科技、清越科技、华兴源创、精测电子等[4] - 面板设备:联得装备、华兴源创、精测电子、深科达、易天股份等[4] - 自动化组装设备:博众精工、赛腾股份、快克智能等[4] - 自动化检测设备:燕麦科技、杰普特、强瑞技术、天准科技、科瑞技术、荣旗科技等[4] - 3D打印应用:华曙高科、铂力特等[4]
3C设备周观点:三星Galaxy XR头显正式发布,阿里夸克AI眼镜开启预售-20251026
华福证券· 2025-10-26 14: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6]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是3C设备行业,特别是智能眼镜/AI眼镜领域正迎来重要发展节点,多家科技巨头积极布局,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 [1][2][3][4] 行业动态与产品发布 - 三星正式进军扩展现实领域,推出首款原生AI头显设备Galaxy XR,这也是Android XR生态系统首款产品,标志着三星、谷歌与高通三方长期合作的开始 [1] - 阿里巴巴旗下夸克AI眼镜在天猫开启预售,未来将逐步开放API接口以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生态建设 [2] - Meta的Ray-Ban智能眼镜市场反应火爆,线下零售店几乎全部售罄 [3] - 苹果正优先开发能与Meta竞争的AI眼镜,第一款产品或于2025年预览、2027年发布,原定2028年推出的带屏版本已加速进度 [3] - 国内市场方面,影目科技发布INMO GO3,雷鸟创新将发布雷鸟Air 4,百度的小度AI眼镜或将在百度世界2025大会上推出 [3] 建议关注的产业链环节与公司 - 智能眼镜设备环节建议关注快克智能、深科达、荣旗科技、博众精工等公司 [4] - 硅基OLED屏幕环节建议关注奕瑞科技、清越科技、华兴源创、精测电子等公司 [4] - 面板设备环节建议关注联得装备、华兴源创、精测电子、深科达、易天股份等公司 [4] - 自动化组装设备环节建议关注博众精工、赛腾股份、快克智能等公司 [4] - 自动化检测设备环节建议关注燕麦科技、杰普特、强瑞技术、天准科技、科瑞技术、荣旗科技等公司 [4] - 3D打印应用环节建议关注华曙高科、铂力特等公司 [4]
横店影视:XR体验业务已在部分试点影院落地,未来将覆盖更多下沉市场渠道
北京商报· 2025-10-13 17:47
XR体验业务布局 - 公司XR体验业务已于近期在部分试点影院逐步落地[1] - 该业务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让消费者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实现从“观看影片”到“走进影片”的跨越[1] 试点策略与项目选择标准 - 试点期间优先引入低成本、高品质、高坪效、运营灵活且内容能持续更新的XR体验项目[1] - 选择项目需适配公司院线经营模式[1] 未来扩张计划与市场目标 - 未来计划在密切监测客流量、用户满意度和投资回报率等关键指标基础上,采取审慎扩张策略[1] - 目标是在更多影院复制该项目,覆盖更多下沉市场渠道[1] 业务能力建设与合作 - 公司希望通过加深与技术公司、内容生产公司合作,提升业务的技术含量、内容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1] - 该业务需要持续的优质内容创作开发能力,并综合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及计算、图形渲染、动作捕捉等技术[1] 商业模式与价值创造 - 公司旨在通过该业务衍生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渠道[1] - 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选择,并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1]
沉浸式XR剧集《木兰2125》首发
北京商报· 2025-09-23 21:44
公司动态 - 实时云渲染解决方案供应商蔚领时代制作出品3A级沉浸式XR影视作品《木兰2125》[1] - 蔚领时代宣布在798超维视界·VR院线正式开启《木兰2125》的商业化运营[1] - 海西传媒作为联合出品方参与《木兰2125》项目[1] 产品发布 - 《木兰2125》于9月23日在798超维视界·VR院线首发[1] - 该作品被定位为3A级沉浸式XR(扩展现实)影视作品[1] - 《木兰2125》计划在主流沉浸式头显平台Meta Quest和Apple Vision Pro上线[1]
YUMO与梦说联合2025齐鲁秋季车展推出MR游乐园 弘阳广场店限时秒杀同步开启
齐鲁晚报· 2025-09-04 09:14
活动内容 -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旗下品牌"YUMO与梦说"将于2025年9月4日至7日与齐鲁秋季车展跨界合作 在车展现场打造MR游乐园 市民仅需9.9元即可享受10分钟MR游戏四选一体验 [1] - 四款MR游戏包括《心动棒棒糖》《全能射击王》《我是神射手》《反击球大战》 分别覆盖浪漫互动 战场模拟 射箭竞技和对抗玩法 [3] - 弘阳广场快闪店将同步开启限时秒杀专场 并提供《太空奥德赛》《时空谜局:恐龙危机》《遇见东坡》等XR作品体验机会 [3] 技术特点 - MR技术以实时动态互动为核心 虚拟内容与真实环境遵循物理规则联动 XR技术更侧重沉浸式场景漫游和单向内容投射 [5] - MR游戏设计围绕游戏化任务展开 XR体验以视觉沉浸与叙事感为核心 [5] - 弘阳广场快闪店作品采用全球首部"8K品质+AI加持+极致互动"技术架构 [3] 行业合作 - 此次跨界合作涉及科技 文化 汽车产业融合 为市民提供多元娱乐选择 [5] - 活动覆盖齐鲁秋季车展2号馆及济南弘阳广场一楼中轴线两个线下体验点位 [5]
超330亿,三星显示公布2025Q2最新财报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31 16:01
三星电子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 - 合并营收74.6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856.82亿元),环比下降5.8%,同比增长0.67% [1] - 营业利润4.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2.99亿元),同比下降55.23% [1] 显示业务 - 营收6.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0.88亿元),营业利润0.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85亿元) [3] - 移动显示业务增长得益于主要客户新智能手机市场反响良好及IT/汽车领域销售拓展 [3] - 大尺寸显示业务受游戏需求拉动,QD-OLED显示器销量持续增长 [3] - 下半年计划通过差异化技术巩固市场地位,拓展智能手机以外领域,加速QD-OLED普及 [3] 移动体验(MX)和网络业务 - 营收29.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09.64亿元),营业利润3.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0.27亿元) [4] - MX业务因Galaxy S25系列、A系列及平板电脑热销实现收入与利润同比增长 [4] - 下半年重点发力可折叠手机、Galaxy S25系列,强化AI功能并扩展XR/三折设备等新形态产品 [4][5] - 网络业务通过海外市场扩张和成本优化提升盈利,下半年聚焦收入目标与订单竞争力恢复 [5] 视觉显示和数字家电业务 - 营收14.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28.97亿元),营业利润0.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34亿元) [6] - 高端产品(Neo QLED/OLED电视)销量提升,但盈利受需求放缓和竞争加剧影响下降 [6] - 下半年计划通过旺季需求、高附加值产品升级及差异化服务(如SmartThings)推动增长 [6] 半导体业务 - 营收27.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42.43亿元),营业利润4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68亿元),环比增长11% [7]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高附加值服务器内存产品及主要代工客户销售额增加 [7] - HBM3E、DDR5及数据中心SSD销售扩张,但库存价值调整产生一次性成本影响 [8] - 预计下半年AI需求强劲将带动DRAM/NAND服务器需求持续旺盛 [9]
韩国要投资约25亿发展iLED显示,想摆脱中国对手追赶
观察者网· 2025-07-16 10:46
韩国iLED技术投资计划 - 韩国将在2032年前投资4840亿韩元(约25.16亿人民币)开发iLED显示技术,包括Micro LED、量子点和nano LED等技术 [1] - iLED技术相比OLED具有使用寿命、亮度和能效优势,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 [1] - 投资将用于培育韩国产业生态系统,涵盖外延生长技术、芯片转移与接合技术、AR/XR设备研发等多个领域 [1][2] 韩国显示产业现状 - 韩国在OLED市场保持全球领先,但在iLED技术方面落后,依赖外国制造的LED芯片和材料 [1] - 中国大陆显示产业进步显著,LCD已占全球主要份额,OLED技术正在追赶韩国厂商 [2] - 韩国显示产业协会将推进超薄高可靠性元件结构、下一代大尺寸柔性面板、高附加值OLED应用技术等项目 [2] 市场前景与战略布局 - 预计全球iLED市场规模将从2026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35年的320亿美元 [2] - 韩国同时推进OLED超差异化项目,包括移动OLED显示技术、OLEDoS技术、超逼真光场显示技术等 [2] - 这些项目旨在提升韩国在汽车、元宇宙等未来新兴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 [2] 行业协同与战略意义 - 推进小组将协调研发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最大化协同效应并制定供应链战略 [2] - 研发项目被视为在中美贸易战等不稳定环境中掌握核心技术竞争力、维护自主主权的突破口 [3]
歌尔股份子公司获2.77亿增资 首季研发费达10.96亿行业居首
长江商报· 2025-06-25 07:42
子公司增资与技术升级 - 歌尔光学完成2.77亿元增资,注册资本由9.82亿元增至10.59亿元,持股比例由61.1022%降至56.6560%,仍为控股股东 [1][2] - 增资方包括董事长姜滨(持股6.6906%)、股东姜龙(6.6906%)及歌尔集团(5.0360%) [2] - 增资用于新增两条全自动光学模组生产线,产能预计提升30%,强化XR领域协同效应 [2]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歌尔光学聚焦VR/AR光学元件、微投影及汽车电子,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2] - 公司在潍坊、上海设立光学产业园及研发中心,收购驭光科技拓展微纳光学器件业务 [3] - 通过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全球研发中心深化产业链合作,加速XR及汽车电子业务拓展 [3]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4年营业收入1009.54亿元(同比+2.41%),归母净利润26.65亿元(同比+144.93%) [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63.05亿元,归母净利润4.69亿元(同比+23.53%),扣非净利润2.92亿元(同比+6.09%) [5] - 毛利率提升至12.41%(同比+3.21pct),净利率提升至2.68%(同比+0.79pct),资产负债率降至56.05% [5]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10.96亿元(同比+32.83%),规模居消费电子行业首位 [1][6][7]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达34.26亿元、41.70亿元、52.27亿元、47.16亿元、48.82亿元 [6] - 技术布局覆盖XR光学零组件、微投影、车载HUD等领域,形成完整产业链 [2][3] 现金流与运营效率 - 一季度应收账款降至83.11亿元(较期初-53.52%),货币资金增至217.44亿元(较期初+24.49%) [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36亿元(同比+0.13%),偿债能力显著增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