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anemab

搜索文档
NKGen Biotech Administers First Dose of Troculeucel to Alzheimer's Patient Who Continued to Decline Cognitively While on Prior Amyloid-Targeting Therapy
Globenewswire· 2025-07-11 04:30
文章核心观点 - 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NKGen宣布在单同情使用、美国FDA批准的研究性新药授权下,向一名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施用了扩展自体NK细胞疗法troculeucel,这标志公司首次潜在扩展到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若结果积极将支持troculeucel更广泛应用并为未来临床开发提供信息 [1][2] 公司相关信息 - NKGen是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创新自体和异体NK细胞疗法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安娜 [4] - troculeucel是新型基于细胞、患者特异性、离体扩增的自体NK细胞免疫治疗药物候选物,公司正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广泛癌症开发该药物,其是WHO为SNK01分配的国际非专利名称 [5] 事件进展 - 公司在FDA批准的单同情使用、研究性新药授权下,向一名尽管持续使用抗淀粉样蛋白疗法lecanemab治疗但仍出现持续认知衰退的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施用了troculeucel [1] - 公司正在进行的双盲随机2a期试验聚焦于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此次单IND标志公司首次潜在扩展到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特别是针对对现有一线疗法无反应的患者 [2] 各方观点 - 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Paul Y. Song表示现有两种FDA批准的抗淀粉样蛋白疗法不能阻止疾病进展或改善认知功能,而troculeucel耐受性良好、能穿过血脑屏障、改善脑脊液中淀粉样蛋白等水平并减少神经炎症,若能证明其对标准抗淀粉样蛋白疗法治疗下仍进展的患者有临床改善,将为潜在疾病机制提供重要见解并支持联合治疗策略的合理性 [3] - 奥兰多AdventHealth神经科学临床研究主任Anita Fletcher称靶向抗淀粉样蛋白疗法使阿尔茨海默病进展放缓,但导致神经退行性变的炎症变化仍未充分探索,值得研究对淀粉样蛋白靶向疗法进展的患者对靶向其他途径疗法的可测量反应 [3] 合作方信息 - AdventHealth佛罗里达中部部门在奥兰多都会区四个县拥有17家医院和急诊室,世界级医院与综合门诊护理网络结合,每年接待超590万患者就诊,在佛罗里达中部有广泛研究组合,超675项临床试验和研究正在进行 [6] - 该部门旗舰园区AdventHealth Orlando拥有国内外公认项目,是美国东南部、加勒比和拉丁美洲主要的三级和四级转诊医院,通过AdventHealth Institutes提供优质专科护理,在多个专科领域获全国认可,并获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机构认可 [8] 联系方式 - 内部联系人为公司企业事务高级副总裁Denise Chua,电话949 - 396 - 6830,邮箱dchua@nkgenbiotech.com [11] - 外部联系人为LifeSci Advisors, LLC董事总经理Kevin Gardner,邮箱kgardner@lifesciadvisors.com [11]
美国加征药品和铜关税,推动战略物资自给
日经中文网· 2025-07-10 15:10
美国对进口药品和铜产品征收高关税 - 美国宣布对进口药品及原料征收200%关税 对铜及铜相关产品征收50%关税 铜关税幅度超出市场预期的25% [1][2][3] - 药品关税设置1年宽限期后实施 该税率为已公布品类中最高 2024年美国药品进口额达2468亿美元 占进口总额7.6% [1] - 美国药品市场规模7978亿美元 占全球40%以上 其中30%依赖进口 [1] 制药行业应对措施 - 默克、诺华等制药公司宣布加大美国本土化生产投资 2025年以来6家欧美企业新增对美投资达1660亿美元 相当于过去10年年均设备投资额的9倍 [1] - 日本武田药品工业计划5年内对美投资300亿美元 涵盖生产基地和研发 其美国业务占合并销售额50% [2] - 卫材将把阿尔茨海默病药物Lecanemab的部分原药生产转移至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工厂 [2] 铜市场影响 - 纽约铜期货价格单日暴涨17%至5.8955美元/磅(约1.3万美元/吨)创历史新高 [2] - 美国40%以上铜消费依赖进口 计划到2035年将产量提升70% 进口依赖度降至30% [3] - 铜关税范围未明确涵盖矿石、铜锭或加工产品 铜需求受电力基础设施、EV及家电等多领域支撑 [3] 关税政策潜在动机 - 高铜关税可能针对中国 尽管美国冶炼铜进口主要来自智利(60%)和加拿大(10%) 但存在中国投资中南美企业的间接进口渠道 [4] - 日本企业如三菱商事、住友金属矿山在南美铜矿的权益被认为受直接影响有限 [4]
绿谷制药回应阿尔茨海默病药物GV-971停产断供问题
国际金融报· 2025-06-11 14:43
药品停产与价格波动 - 甘露特钠胶囊(GV-971)已停产,网络渠道价格从原价296元/盒飙升至830元-1033元/盒且显示"已卖光" [1] - 药品注册许可证到期且新审批未通过,绿谷医药科技可能关闭相关办公区和生产厂区 [3] - 公司现金流紧张,员工从6月起放假三个月,月工资降至2600元 [3] - 断供导致价格炒作加剧,从296元涨至上千元 [4] 药品销售与市场表现 - 2024年九期一销量达213万盒 [4] - 2022年医院端和零售端销售额分别为1.7亿元和1.56亿元,累计销售额可能近9亿元 [11] - 上市6年累计惠及超50万名患者 [11] - 2022年价格从895元/盒降至296元/盒,降幅60%,2023年完成医保续约 [11] 学术争议与审批问题 - 饶毅多次质疑GV-971研究真实性和有效性,认为研发造假 [4] - 2022年暂停国际三期临床 [4] - 药品注册证到期,新审批进入最终阶段但尚未通过 [5][6] - 公司表示未收到质量或药效不良反馈,已完成两项上市后临床研究涉及3300例患者 [7] - 审批状态显示排队待审评,2024年10月25日已进入中心 [7]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中国AD患者近1700万,占全球30% [10] - 礼来的多奈单抗和卫材的仑卡奈单抗已在国内获批,年治疗费用分别为23万元和18万元 [12] - 九期一年治疗费用4万-5万元,是目前最低的AD治疗选择 [12] - AD药物研发被称为"勇敢者的冒险",发病机制复杂且无明确靶点 [9] 患者需求与公司回应 - 公司收到9300名患者求药需求和1200位医生建议尽快恢复供应 [6] - 公司称审评审批已进入最终阶段,恢复生产后将第一时间恢复原薪酬标准 [6] - 临床研究用药供应不受影响 [6]
5月15日电,日本卫材和渤健将把仑卡奈单抗 (Lecanemab)的部分产能迁移到美国。
快讯· 2025-05-15 06:09
公司动态 - 日本卫材和渤健计划将仑卡奈单抗 (Lecanemab)的部分产能迁移到美国 [1]
第三大疾病市场,遭巨头放弃
新浪财经· 2025-05-08 00:26
阿斯利康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全面退出CNS领域并终止多个管线项目 包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MEDI1814 偏头痛的MEDI0618和糖尿病神经痛的MEDI7352 [1][8] - 该决策与公司设定的800亿美元收入目标直接相关 旨在集中资源于短期确定性高的领域如减肥药和ADC [2] - 临床数据不及预期是直接原因 公司虽保留后续合作可能但实际开发计划已实质性终止 [8] CNS领域行业现状 - 领域呈现"喜忧参半"局面 礼来 渤健 福泰等公司在机理和产品获批方面取得突破 但辉瑞 安进 赛诺菲等大厂已相继退出 [2][8] - 2020年后出现里程碑进展 包括Leqembi Donanemab在阿尔茨海默病 Cobenfy在精神分裂症 Qalsody在ALS等领域的突破 [7][9] - 研发成功率显著低于其他领域 FDA批准率仅6.2% 不足非CNS药物的一半 [4] 市场特征与研发挑战 - 全球第三大疾病市场 涵盖抑郁 精分 帕金森等需长期用药的疾病 需求刚性但迭代缓慢 [2][3] - 存在典型大品种案例 辉瑞阿立哌唑累计销售800亿美元 礼来奥氮平超500亿美元 强生帕利哌酮年销售数十亿 [3] - 核心研发障碍包括大脑机理认知有限 血脑屏障穿透难题 动物模型预测性差及临床终点主观性强 [4] 国际药企动态 - 并购活动显著升温 艾伯维87亿美元收购Cerevel 强生146亿美元收购Intra-Cellular BMS140亿美元收购Karuna [9][11] - 退出与回归并存 辉瑞2018年退出后通过Cerevel保留部分权益 安进2019年全面退出 BMS在2023年重新布局 [8][9] - 礼来 卫材等企业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突破推动行业估值回升 [9] 中国本土企业布局 -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22年169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311亿美元 CAGR约8% 高于全球水平 [12] - 主要企业采取差异化路径 绿叶制药通过改良型新药策略实现突破 其利培酮微球注射剂成为首个在美获批的中国CNS新药 [13][14] - 京新药业 先声药业等通过仿创结合布局 恒瑞尝试抗体平台切入阿尔茨海默病但尚未取得显著进展 [13] 领域发展悖论 - 高失败率与长周期导致大厂退出 但成功产品生命周期和竞争格局明显优于其他领域 [5] - 监管难度与机理复杂性形成天然壁垒 客观上保护了灵北等专注型企业的市场地位 [5][6] - 巨头战略摇摆形成"撤退-创新-回归"循环 当前阶段以并购整合为主要特征 [11][12]
Leqembi®∇ (lecanemab) is the First Medicine that Slows Progression of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to be Authorized in the European Union
Newsfilter· 2025-04-16 07:00
文章核心观点 欧洲委员会授予Eisai和Biogen联合开发的lecanemab在欧盟的上市许可,使其成为欧盟首个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潜在病因的治疗药物,为早期患者带来延缓疾病进展的新选择 [1][2] 关于lecanemab - lecanemab用于治疗临床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和轻度痴呆的成年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适用于载脂蛋白E ε4非携带者或杂合子且有淀粉样蛋白病理证实的患者,MA适用于所有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 [1] - 是唯一获批的优先结合并清除有毒原纤维,同时靶向并减少Aβ斑块的Aβ单克隆抗体,原纤维是导致神经元损伤的关键毒性形式 [1] - 基于Eisai全球Clarity AD临床试验的3期数据获批,该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5] - 在Clarity AD试验中,治疗组每两周接受一次10mg/kg的lecanemab,18个月时lecanemab组在CDR - SB上的临床衰退比安慰剂组降低31%,ADCS MCI - ADL评分较安慰剂组减少33%的衰退 [5] - 在欧盟指定人群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输液相关反应(26%)、ARIA - H(13%)、头痛(11%)和ARIA - E(9%) [6] - 已在美国、日本、中国等多地获批,在14个国家和地区处于监管审查中,2025年1月美国批准其静脉维持剂量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6] 公司合作 - Eisai和Biogen自2014年开始合作开发和商业化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Eisai主导全球开发和监管提交,双方共同商业化和推广,Eisai有最终决策权 [2][8] - Eisai和BioArctic自2005年开始合作,2007年Eisai获得lecanemab全球研发、制造和销售权,2015年签署抗体备份开发和商业化协议 [9] 公司介绍 - Eisai企业理念是“首先考虑患者和日常生活领域的人们,增加医疗保健带来的益处”,专注神经学和肿瘤学领域,致力于消除被忽视的热带疾病 [10] - Biogen成立于1978年,是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通过深入了解人类生物学开发一流治疗方法,为患者、股东和社区创造价值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