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
搜索文档
业绩承压,五大业务部门营收全线下滑,联合利华转型进入深水区
华夏时报· 2025-10-25 17:18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9个月公司营业额为448亿欧元,同比下滑3.3% [3]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额147亿欧元,同比下滑3.5%,但基础销售额同比增长3.9% [3] - 2024财年公司营收为608亿欧元,同比仅增长1.9%,净利润连续第二年出现两位数下滑 [4] - 分区域看,2025年前9个月美洲市场营业额跌幅最大,为5.1%,欧洲市场营业额同比增长1.9% [2][3] - 分业务看,2025年前9个月家庭护理业务销售额同比下滑5.3%,冰激凌业务同比下滑4.2%,美妆与健康业务和食品业务均同比下滑约3% [3] - 从基础销售额看,2025年第三季度五大业务板块均实现增长,其中美容与健康板块增长5.1% [3]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基础销售额重回个位数增长 [4] 战略转型与改革 - 公司CEO指出品牌存在“大而不强、散而不聚”的问题,并提出三大改革方向:砍掉低效业务聚焦高毛利高增长赛道、提升品牌高端化与创新力、强化数字化商业能力 [4] - 公司于2025年3月宣布未来三年在全球精简约7500个岗位,占全球员工总数约5.9%,以节省约8亿美元成本 [6] - 2025年9月公司透露其前200名领导者中多达四分之一可能会被替换 [6] - 公司进行业务剥离,包括整体剥离冰激凌业务(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出售Elida Beauty业务及旗下20多个非核心美容个护品牌、出售净水器品牌Pureit并计划出售高端护肤品牌Kate Somerville和REN [6][7]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基础运营利润率至少为18.5%(若剔除冰激凌业务则至少为19.5%),较2024年下半年有显著提升 [7] 市场环境与竞争 - 行业专家指出公司面临宝洁、欧莱雅等竞争对手的压力,以及消费者需求向天然、有机方向转变导致部分产品销量下滑 [4] - 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挤压了公司利润空间 [4] - 在中国市场,国内消费刺激政策落地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为公司产品提供了更好的销售土壤 [5] - 中国美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国货美妆凭借性价比与本土化优势迅速抢占份额 [5] - 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需加大研发投入、结合中国肤质与审美推出新品、利用数字化营销增强互动、与本土企业合作以实现资源互补 [5] 中国市场表现与策略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基础销售额呈低个位数增长,成为亮点 [2][4] - 中国市场的增长源于更专注、更具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以及产品组合的高端化 [4] - 公司在中国市场强化了本土供应链,提升了产品供应的及时性与灵活性,并针对中国消费者需求推出定制化产品与营销活动 [5]
Euronet Worldwide(EEFT)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23 22: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营收为11亿美元,低于预期,主要由于宏观经济和全球移民政策影响[4] - 运营收入为1.95亿美元,调整后EBITDA为2.45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为3.62美元[4] - 综合运营利润率较去年同期扩张约40个基点[5] -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盈利增长将与第三季度相似,全年盈利增长维持在12%至16%的指引区间[14] - 期末持有12亿美元无限制现金,债务为23亿美元,现金减少主要由于股票回购[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EFT业务线营收同比增长5%,运营收入和调整后EBITDA均增长4%,增长动力来自摩洛哥、埃及和菲律宾等发展中市场的服务扩张和ATM增加[6] - 希腊商户服务业务运营收入同比增长33%,创自2002年收购以来最强季度,受强劲交易量和商户扩张驱动[6] - epay业务线营收同比下降约5%,但运营收入增长4%,调整后EBITDA增长2%,营收下降主要由于高量低值批发移动充值产品退出[8] - 剔除该产品影响,固定汇率下营收增长将与运营收入增长相似[9] - 数字内容和支付处理核心活动保持稳定[10] - 汇款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但运营收入和调整后EBITDA下降21%,数字直接消费者交易增长32%,占汇款总交易量的16%[10][3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欧洲旅游量在夏季保持稳定,整体旅游业增长约3.3%,但西班牙旅游相关销售增长约3%,为去年增速的一半,消费者支出更具选择性[6][7] - 美国至墨西哥汇款走廊同比持平,而路透社估计行业下降12%,公司业务表现优于市场12个百分点[11][12][13] - 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的移民政策变化也影响了汇款活动,如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走廊出现交易量疲软[10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业务模式建立在两大支柱上:支付和交易处理、跨境和外汇,以抓住支付全球化、数字化和灵活化的机遇[23] - 通过收购CoreCard扩展信贷处理能力,结合REN平台提供实时云解决方案[31] - Dandelion平台与花旗银行达成新合作,实现近乎实时的全额支付到数字钱包,并计划在2026年推出首批稳定币应用案例[25][27] - 与Fireblocks合作,建立数字资产战略的互操作性,支持稳定币汇款和实时结算[25][40] - 利用全球ATM网络实现稳定币与法币的转换,计划在选定的市场推出国库结算、跨境转账和消费者现金提取功能[27][28] - 商户服务业务新增7,000家商户,处理了自收购以来最高的卡交易量[32] - epay业务通过平台即服务模式连接品牌与消费者,约70%的交易为数字方式,并推出自有品牌Visa卡和扩展游戏合作伙伴[33][34][35][36] - 支付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7%,反映全渠道策略的优势[37] - 汇款业务采取全渠道方式,结合广泛的地理覆盖和实时支付网络,区别于纯数字或传统多渠道竞争对手[3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全球经济增长处于不稳定时刻,贸易紧张和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削弱了2025年全球展望[18][19] - 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了从旅游、消费者支出到跨境汇款和支付处理的大部分业务,但这些挑战被视为暂时性逆风,非长期障碍[20] - 移民政策收紧,如加强执法和工作授权延迟,减缓了跨境汇款,但公司相信这些政策变化也是暂时性的,一旦条件稳定,交易量将反弹[21] - 公司无法控制外部因素的时间,但可以控制执行和未来投资,对持续增长能力保持信心[22][107] - 尽管近期存在压力,但业务基础稳固,预计压力将缓解[20][21] 其他重要信息 - 第三季度完成10亿美元可转换债券发行,利率为5/8%,2030年2月到期,收益用于偿还大部分循环信贷额度,增强财务灵活性[14][43] - 在资本配置上,目标维持与投资级评级相称的债务水平,收购推动数字计划发展的业务,并进行股票回购[15] - 过去四年平均将年收益的约85%用于股票回购,本季度回购约1.3亿股股票,有助于稳定股价和抵消未来可转换股份稀释[15][16] - ATM业务中,非欧洲地区ATM的每台利润远高于欧洲,但进入难度较大,需要获得赞助银行和中央银行授权[97] - 在欧洲,由于银行分支关闭,政府要求银行提供现金访问,公司通过ATM网络为银行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这可能抵消旅游支出下降的影响[99][100]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EFT业务疲软的原因是什么?是ATM业务还是商户获取业务的问题?[46] - 消费者在度假支出上更为谨慎,酒店和航班成本比2019年上涨40-50%,加上经济担忧,导致支出减少,这在ATM业务中更为明显,而商户获取业务增长强劲,影响较小[47][48] 问题: 汇款业务趋势在第三季度如何变化?10月表现如何?[49][50] - 趋势不稳定,7月表现良好,但8月和9月下降,10月表现强于9月,但公司保持谨慎,目前增长远快于行业,美国至墨西哥走廊在行业下降12%的情况下持平,被视为胜利[50][51][52] 问题: 汇款业务定价环境是否变得不那么理性?如何按数字与零售、国内与国外划分?[56][57] - 定价整体稳定,但在中东等地区因黑市和货币波动出现一些压力,团队平衡了压力与机会,因此第三季度未出现重大不利影响,每笔交易收入和毛利润同比基本一致[58][59] 问题: 数字交易渗透率目标是多少?[60][61] - 数字交易目前占16%,目标是将增长率提高到40%左右,市场渗透率可能在30-35%,但部分客户来自欠发达国家,更偏好柜台服务,因此公司采取全渠道策略[62][65][66][68] 问题: 第四季度和2026年固定汇率营收展望如何?哪些业务压力最大?[72][73] - 第四季度自下而上预测显示营收可能好转,10月早期迹象积极,压力最大的是汇款业务,其次是经济因素,通胀导致人们汇款更少或频率降低[72][73][74][75] 问题: 可转换债券发行和CoreCard收购后,股票回购与收购的优先级?[76] - 优先寻找增值收购,支持战略,如果找不到且股价被低估,则进行股票回购,本季度产生超1亿美元正现金流,已为CoreCard收购回购股票,净影响为零,目标平衡收购与回购[76][77][78] 问题: epay业务剔除产品退出影响后增长中个位数是否正常?是否有促销因素?[82][83] - 产品退出造成约1500万美元影响,剔除后增长中个位数,主要由于经济压力,因为epay产品属 discretionary spend,如游戏和娱乐,但未出现促销变化,对长期机会保持乐观[84][86][87] 问题: 汇款客户是否发送更大金额但更少频率?为何相信美国-墨西哥走廊问题为暂时性?[88] - 未明确提及金额和频率变化,但通胀导致汇款减少,信心来自宏观视角,发达国家需要移民劳动力支持经济,如农业行业特殊呼吁,历史显示移民政策有起伏,但最终会恢复[74][89][90][91] 问题: EFT业务ATM增长按地理划分?非欧洲ATM占比?[95] - 增长更偏向非欧洲地区,如摩洛哥、埃及,但进入难度大,需要赞助银行,拉丁美洲市场因赞助银行问题延迟,但已解决[95][96] 问题: 五年后欧洲ATM数量会减少吗?[98] - 如果交易持续承压,可能关闭盈利不足的ATM,但另一方面,银行利用公司ATM网络作为基础设施扩展,以应对现金沙漠,因此可能在某些市场增加ATM,如西班牙从2000台增至4000台[98][99][100] 问题: 除美国外,哪些汇款走廊出现疲软?[105] - 例如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等走廊,与德国、英国等国家的移民行动相关[105] 问题: 宏观和政策挑战持续下,2026年能否保持双位数EPS增长?[106] - 绝对可以,公司有多年双位数增长历史,业务质量高,资产全球分布,数字化进展快,CoreCard收购和稳定币等创新提供新机会,ATM营收占比低于20%,显示多元化优势[107][108][109][110][112][113]
美妆变局丨接连关闭旗下品牌 联合利华意欲何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4 19:47
品牌调整与战略聚焦 - 联合利华宣布关闭英国清洁美妆品牌REN,因内部因素和市场挑战导致品牌无法长期成功 [1] - 高端护肤品牌TATCHA退出中国自主运营线上渠道,仅保留丝芙兰等第三方销售,反映高端美妆战略调整 [1] - 新CEO Fernando Fernandez提出聚焦需求创造和高毛利业务的策略,一季度基础销售额增长3% [1][2] 组织精简与成本削减 - 2023年启动"增长行动计划",裁减7500名员工(占总人数6%),品牌组合从400余个缩减至30个核心品牌(占销售75%) [2]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已减少6000名全职员工,预计年底节省5.5亿欧元 [2] - 冰淇淋业务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拆分,7月1日开始独立运营 [2]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48亿欧元(同比降0.9%),基础销量增1.3%,基础销售额增3.0% [1] - 五大业务板块一季度营收占比:美容与健康22%(33亿欧元)、个人护理22%(33亿欧元)、家庭护理21%(30亿欧元)、营养23%(34亿欧元)、冰淇淋12%(18亿欧元) [3] - 重申2025年全年基础销售增长指引3%-5%,预计下半年中国市场回暖 [3][5] 中国市场挑战与应对 - 中国一季度营收高个位数下滑,延续2024年中个位数下滑趋势 [1][5] - 清扬、卫宝等主力品牌受冲击,冰淇淋业务盈利能力承压 [1][6] - 采取数字化渠道拓展(30%中国数字预算投入抖音/快手)、FTC物流模式、合肥美妆工厂投产等措施 [5] 行业竞争格局 - 欧莱雅北亚区计划2025年在华增长5%,聚焦功效护肤,一季度销售额117.3亿欧元 [6] - 本土国货品牌崛起,在洗护、彩妆赛道对联合利华形成分流 [6] - 中国年轻消费者偏好线上社交化体验和个性化产品,传统品牌面临转型压力 [5]
联合利华再弃子
36氪· 2025-05-07 10:06
品牌关停决策 - 联合利华宣布拟关闭旗下高端纯净美妆品牌REN,该品牌成立于2000年,2015年被收购后成为高端美妆部门首个收购品牌 [1] - 关闭原因是内部复杂因素叠加外部环境压力导致长期无法盈利,具体关闭时间预计在2025年第三季度前 [1][5] - REN被收购前2014年进入50个国家,年收入4000万欧元(约3.3亿人民币),但2023年收入不足5000万欧元未达"强势品牌"标准 [5][13] 品牌历史与表现 - REN定位高端纯净美妆,产品宣称采用100%天然原料,不含化学合成成分,品类涵盖爽肤水、精华液等 [2] - 渠道覆盖丝芙兰、亚马逊等平台,天猫旗舰店粉丝32.2万,热销产品视黄醇精华油售价356元/30ml,历史成交超5000单 [5][8] - 被收购后表现不佳,2024年8月传出出售传闻,2025年3月协商关闭,最终2025年二季度确认关停 [5] 公司战略调整 - 联合利华推行"强势品牌"计划,聚焦30个核心品牌(14个十亿欧元品牌+16个潜力品牌),2024年这些品牌销售额增长5.3% [12][13] - 对非核心品牌实施"生产力计划",通过业务简化、裁员等方式拟2025年底节省5.5亿欧元,2024年重组成本达营业额1.4%(15亿欧元/年) [15] - 2024年剥离Elida Beauty等业务,2025年计划出售多个品牌及中美洲洗衣业务,非核心品牌占总营收25%(150亿欧元) [12][16]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额148亿欧元(约1228亿人民币)同比下滑0.9%,高端美妆部门个位数下滑,中国市场个位数下跌 [16][17] - 高端品牌中Hourglass、Tatcha保持两位数增长,K18表现强劲,但Pala's Choice和Dermalogica销售额下滑 [17] - 公司预计2025年潜在销售增长3%-5%,下半年中国和印尼市场将改善,重点加强核心品牌创新和渠道数字化 [17][18] 中国市场策略 - 调整推广策略包括建立数字化客户开发体系,重组销售架构设立独立团队,聚焦电商和下沉市场小型门店 [19] - 推动产品高端化,采用社交驱动需求创造+DTC模式完善新兴渠道布局,优先提升投资质量而非规模 [18][19] - 销售团队和经销商将配备数字化工具,转型过程存在过渡期调整但符合预期进度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