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纯净美妆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第25周:美妆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06-26 14:45
行业环境 - 经济数据显示消费领域承压,CPI、PPI同比下滑,美妆行业增长放缓,居民消费趋于谨慎 [1] - 部分美妆品牌通过结合功能与情感价值实现破局,如方里传递女性自信、HARNN提供情绪疗愈、薇诺娜强调成分价值与新品开发 [1] - 市场进入"新常态",消费者更注重质价比、心价比和情价比,企业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打造差异化优势 [1] 抖音美妆竞争格局 - 国际美妆大牌在抖音平台借力头部主播实现销量猛增,赫莲娜、海蓝之谜等通过达人直播抢占高净值用户市场 [2] - 5月抖音美妆TOP10中国际品牌占据7席,国货仅剩3席,毛戈平、花西子等通过差异化策略坚守细分赛道 [2] - 头部达人带货效应显著,单场销售额破亿,品牌合作模式从带货升级为全链路价值共创 [2] 价格战与品牌价值 - 轻奢与奢侈品牌因频繁参与折扣季,线上线下价格战激烈,冲击品牌高端定位与价格体系 [4] - 大幅打折削弱品牌价值与信任,养成"非打折不消费"习惯,影响日常销售 [4] - 过度促销引发对质量与设计的更高要求,负面评价增多,Skims、Alexander Wang等品牌高端形象受损 [4] 618大促表现 - 淘天美妆成交额占比达45.1%,领先抖音和京东 [5] - 开售10分钟内珀莱雅销售额破亿,兰蔻、欧莱雅等品牌紧随其后 [5] - 可复美胶原棒2.0、SK-II神仙水等超级单品快速过亿,57款新品成交额过千万 [5] 草本护肤趋势 - 中草药成分因"纯净美妆"和"精准护肤"潮流成为热点,相关护肤品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6] - 76%消费者偏好天然草本产品,2025年新备案原料中植物原料占一半 [6] - 国货品牌如片仔癀、佰草集等结合传统草本与现代科技推出新品 [6] 头部品牌动态 - 孩子王以16.5亿元收购丝域实业100%股权,进军头部养发服务领域 [8] - 丝域实业拥有2503家门店,会员超200万,2024年Q1营收1.44亿元 [8] - 杜嘉班纳获1.5亿欧元融资,目标2027财年美妆销售额达10亿欧元 [9] 新兴品牌与市场 - 骆驼户外美妆专注户外场景护肤,明星产品防晒喷雾等成爆款,目标1.5亿GMV [10] - AMOUAGE在上海开设亚太首家旗舰店,2024年一季度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 [11] - AMOUAGE单瓶售价高达2350至4500元,已在中国开设8家门店及专柜 [11]
50+,今年美妆融资又爆了
新浪财经· 2025-06-04 14:50
美妆行业投融资概况 - 2025年开年至今化妆品领域发生53起投融资、收并购事件,其中国内30起,国外23起 [1][2] - 国内外破亿融资累计达12起,美妆赛道重新成为资本关注焦点 [1] - 资本从品牌端转向原料端,化妆品原料企业占比接近一半(14家) [4] 国内资本聚焦上游原料与技术 - 合成生物学成最受青睐方向,涉及企业包括粒影生物、依诺基科、君合盟等10余家 [6] - 2024年合成生物学相关美妆原料投融资16起,占原料领域总案例66% [6] - 重组胶原蛋白为热门原料,聚源生物构建全球最大产能矩阵,粒影生物通过AI优化蛋白质改造 [5] - 麦角硫因概念受关注,仅三生物获亿元投资成为全球头部供应商 [6] 品牌端投资趋势 - 功效护肤持续细分,馥郁满铺结合芳疗与生物发酵,First Cover由一融合彩妆与护肤功能 [7] - 个护赛道升温,贝泰妮投资身体护理品牌浴见,持股20% [9] - 新兴品牌探索场景创新,昼氛推出车载移动共享补妆机项目 [10][12] 海外市场投资特征 - 印度市场受国际巨头集中布局,联合利华收购Minimalist 90.5%股权,高丝投资Foxtale [16] - 高端香水品类热度上升,欧莱雅收购Amouage少数股权并投资Borntostandout [17][18] - 纯净美妆品牌受资本关注,包括日本DAMDAM、美国LYS Beauty及国内朱栈 [23] 技术革新与理念升级 - AI技术应用广泛,美图获阿里巴巴18亿元投资合作电商工具,未名拾光建立300亿级生物活性物数据库 [21][22] - 植物外泌体技术兴起,意大利ExoLab Italia获500万欧元融资 [15] - 纯净美妆理念从欧美传导至国内,朱栈完成近亿元融资 [23]
多家美妆相关企业将退出资本市场
犀牛财经· 2025-06-04 13:28
*ST龙津退市及经营状况 - 公司股票自6月6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证券简称变更为"龙津退",股份代号002750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590.18万元,同比暴跌77.64%,归母净利润亏损407.99万元,同比减亏9.17%,扣非净利润亏损575.52万元,同比减亏5.79%,总资产5.55亿元 [4] - 核心产品注射用灯盏花素受集采影响导致医疗机构采购量锐减 [4] - 2023年度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2024年5月6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4年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扣除后营收低于3亿元 [4] *ST龙津大健康产业布局 - 通过上海柔以时生物科技布局纯净美妆品牌"地球主义",2021年3月面市后年度GMV突破千万元 [4] - 纯净美妆概念未在国内大火,叠加原料供应领域竞争激烈及研发周期长,品牌知名度拓展一般 [4] *ST九有及佩冉化妆品经营困境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亿元,同比下滑16.31%,净利润亏损566.72万元,同比扩大 [5] - 业务规模收缩、主业盈利能力未改善,现金流压力显著,净资产接近警戒线 [5] - 佩冉化妆品导致税金、罚金支出增加 [5] - 2023年3月九有股份以400万元收购佩冉40%股权,2024年上半年佩冉营收1.77亿元但净利润亏损769.61万元,主因市场竞争加剧及母公司经营风险传导 [6] 美妆行业动态 - 2025年多家美妆相关企业退出市场,包括佩冉化妆品控股企业九有股份 [4] - 其他退市或摘牌美妆企业包括普利制药、森语集团、雅莎股份、幸美化妆品、林森生物等 [6]
功效护肤碾压下的纯净美妆:一场未爆发就熄火的概念狂欢
36氪· 2025-05-23 17:39
纯净美妆行业现状 - 纯净美妆概念未达预期爆发,反而进入"退潮期",爆款单品未出现[1] - 多个国际纯净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收缩或退出:TATCHA关闭中国线上平台[1],The Body Shop英国及美加业务破产[1],REN被联合利华关闭[1][5] - 国内头部美妆品牌将纯净理念作为附加宣传点,非核心卖点[11] 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表现 - TATCHA中国线上渠道表现不佳:2024年天猫GMV同比下滑19%,抖音GMV和粉丝量一般[3] - The Body Shop中国区业务难见起色,受本土性价比品牌挤压[7] - Aesop伊索中国线下扩张遇挫,2024年连开12家店后关闭上海首店[8] 市场挑战与问题 - 纯净美妆卖点过时,难以匹配中国市场功效护肤主流趋势[2][8] - 品牌定位模糊:REN产品页面罗列过多热门功效关键词,核心卖点不清晰[5] - 运营问题频出:REN被投诉售卖临期产品(用户收到3-4年前生产)[6] - 渠道策略单一:多数品牌仅通过丝芙兰或天猫国际进入中国[7] 企业战略调整 - 联合利华加速品牌精简:2024年销售额132亿欧元(+5.5%)但净利润下滑10.8%,关闭低效品牌聚焦核心业务[3][4] - TATCHA保留丝芙兰渠道,计划两年内推出5款单价超800元抗衰新品[4] - 联合利华任命新高管,计划通过技术创新巩固美妆业务护城河[4] 行业发展趋势 - 纯净美妆功效词集中于基础需求:角质、黑头、舒缓、保湿等[10] - 技术驱动转型:贝泰妮结合医研背景推修护精华,华熙生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11] - 国内缺乏统一认证标准,难以建立消费者信任[9]
新获近亿元融资,RED CHAMBER朱栈重构“纯净美妆”叙事
FBeauty未来迹· 2025-05-22 19:09
融资与市场表现 - 中国纯净彩妆品牌RED CHAMBER朱栈于2025年5月完成近亿元A轮及A+轮融资,由水羊股份领投、解百消费基金跟投,为2025年中国美妆品牌最大单笔融资 [2] - 水羊股份将助力公司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及市场推广方面提升,解百消费基金则协助渠道建设与品牌推广 [2] - 公司成立5年已获3轮融资:2021年天使轮(金额未披露)、2023年数千万人民币、2025年近亿元,资金分别用于研发体系搭建、产品创新及科研能力升级 [4] - 明星产品多用膏天猫月销超20万笔,精华级多用棒登抖音保湿口红榜Top 1,2024年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92 79% [5]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公司以"地球智造+纯净科技"为核心,通过创新油包粉结构解决色粉刺激问题,底妆系列中无硅无蜡妆前面霜天然成分占比达99%,96 7%用户认可其16小时延缓暗沉功效 [11] - 组建全球原料溯源团队,严格遵循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及国际标准,禁用滑石粉、酒精等致敏成分,配方纯净度超行业均值 [11] - 聚焦皮肤微生态、AI配伍预测、功效性彩妆验证等科研方向,推动纯净美妆从理念走向实证 [5][11] - 研发"肌肤长寿技术"探索彩妆与皮肤微生态的长期关系,建立数据存证与功效验证机制 [4][21] 市场定位与消费趋势 - 精准捕捉"精简高效"消费趋势,推出多用膏、多用棒等复合功能产品,融合"效率美"与"安全美" [12] - 纯净美妆已成全球主流趋势:65%消费者倾向环保品牌,55%愿为可持续产品支付溢价,68%关注"纯净"标签,预计2031年全球天然美容市场达590亿美元 [16] - 国际纯净美妆品牌如REN Clean Skincare、Naturaglace等在中国市场撤退,凸显本土化需求的重要性 [17] 行业标准与战略布局 - 公司联合行业协会及头部制造商发布《纯净彩妆通用要求指南》,填补行业标准空白,涵盖研发流程、配方构建及质量标准 [14] - 发布2 7万字《纯净彩妆行业白皮书》,基于547天研究、35位专家及600份消费者调研,系统定义行业标准 [14] - 以"成分Clean+功效实证+情绪价值"三维体系解决中国消费者"安全与妆效兼顾"的需求矛盾 [18] - 通过技术深水区探索(如功效场景延伸、高标准原料筛选)重塑行业话语体系,证明可持续路径需结合本土需求与技术死磕 [21][22]
RED CHAMBER朱栈完成近亿元A轮及A+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5-15 13:15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近亿元A轮及A+轮融资,A+轮由水羊股份领投,解百消费基金跟投 [1] - 水羊股份将助力公司在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上更进一步 [1] - 解百消费基金将协助公司在渠道建设、品牌推广等多层面协同进化 [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是中国多用膏赛道的开创者,通过多用棒、多用膏、妆前面霜等"单品多效"创新产品结合天然加成成膜技术,在社交妆容潮流中展现强劲穿透力 [3] - 公司坚守极致纯净的原料筛选标准,组建专业团队构建全球原料溯源体系,所有成分均通过多重严苛检测并杜绝添加已知有害物质 [5] - 研发团队在成分选择上近乎"偏执",仅选用经临床验证的安全成分,产品配方纯净度远超同类竞品 [6] - 通过创新油包粉结构解决色粉直触肌肤导致的不适问题,实现纯净成分与妆效兼容的突破 [8] - 底妆系列中无硅无蜡妆前面霜与粉饼的天然成分占比高达99%,构建透气呼吸的养肤屏障 [8] 研发方向与战略 - 公司将深化皮肤微生态研究及功效验证,强化"时尚即技术"的一体化逻辑 [10] - 致力于通过"纯净科技+地球智造"升级传统彩妆产品逻辑,以成分安全性、妆效实证、肌肤友好度为研发核心 [13] - 融资将用于科研能力升级,包括彩妆功效数字化检测体系搭建、皮肤微生态研究、长效彩妆益肤机制、肌肤长寿技术等项目 [15] - 将建立数据存证与功效验证机制,以实验室能力反哺全链条产品安全与性能稳定 [15] - 未来将聚焦皮肤微生态、AI配伍预测、肤感调控机制、功效性彩妆验证等方向,重塑纯净美妆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叙事结构 [15] 行业趋势与品牌定位 - 纯净美妆的本质是回归对皮肤生理学、产品工艺、成分相互作用的系统性理解 [11] - 公司尝试构建"妆效美学 × 科研逻辑"的闭环路径,将技术参数作为时尚表达力与纯净理念协同下的基础逻辑 [11] - 未来彩妆发展将转向"时尚即技术输出"的一体化逻辑,具备科研结构思维的品牌有望在多维度建立可持续影响力 [11] - 公司是首个发起中国纯净彩妆团体标准的品牌,持续引领行业从"流量驱动"向"科研驱动"转型 [16] - 品牌理念以科学、健康、可持续为核心,目标是为肌肤创造更好的环境并推动纯净美妆标准的全球升级 [16]
联合利华再弃子
36氪· 2025-05-07 10:06
品牌关停决策 - 联合利华宣布拟关闭旗下高端纯净美妆品牌REN,该品牌成立于2000年,2015年被收购后成为高端美妆部门首个收购品牌 [1] - 关闭原因是内部复杂因素叠加外部环境压力导致长期无法盈利,具体关闭时间预计在2025年第三季度前 [1][5] - REN被收购前2014年进入50个国家,年收入4000万欧元(约3.3亿人民币),但2023年收入不足5000万欧元未达"强势品牌"标准 [5][13] 品牌历史与表现 - REN定位高端纯净美妆,产品宣称采用100%天然原料,不含化学合成成分,品类涵盖爽肤水、精华液等 [2] - 渠道覆盖丝芙兰、亚马逊等平台,天猫旗舰店粉丝32.2万,热销产品视黄醇精华油售价356元/30ml,历史成交超5000单 [5][8] - 被收购后表现不佳,2024年8月传出出售传闻,2025年3月协商关闭,最终2025年二季度确认关停 [5] 公司战略调整 - 联合利华推行"强势品牌"计划,聚焦30个核心品牌(14个十亿欧元品牌+16个潜力品牌),2024年这些品牌销售额增长5.3% [12][13] - 对非核心品牌实施"生产力计划",通过业务简化、裁员等方式拟2025年底节省5.5亿欧元,2024年重组成本达营业额1.4%(15亿欧元/年) [15] - 2024年剥离Elida Beauty等业务,2025年计划出售多个品牌及中美洲洗衣业务,非核心品牌占总营收25%(150亿欧元) [12][16]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额148亿欧元(约1228亿人民币)同比下滑0.9%,高端美妆部门个位数下滑,中国市场个位数下跌 [16][17] - 高端品牌中Hourglass、Tatcha保持两位数增长,K18表现强劲,但Pala's Choice和Dermalogica销售额下滑 [17] - 公司预计2025年潜在销售增长3%-5%,下半年中国和印尼市场将改善,重点加强核心品牌创新和渠道数字化 [17][18] 中国市场策略 - 调整推广策略包括建立数字化客户开发体系,重组销售架构设立独立团队,聚焦电商和下沉市场小型门店 [19] - 推动产品高端化,采用社交驱动需求创造+DTC模式完善新兴渠道布局,优先提升投资质量而非规模 [18][19] - 销售团队和经销商将配备数字化工具,转型过程存在过渡期调整但符合预期进度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