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 5090

搜索文档
叫板英伟达RTX 5090,GPU初创公司做出13倍路径追踪性能的怪兽显卡
36氪· 2025-08-06 10:50
NVIDIA和AMD,终于有对手了?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芯片初创公司——Bolt Graphics,在最新发布的测试中抛出惊人数据: 其首款GPU模组Zeus 4C,在路径追踪(Path Tracing)场景中,性能飙至RTX 5090的13倍。 不少网友对这一惊人数据持保留态度,但如果是真的,那Bolt就离被收购不远了。 那么,Bolt的新显卡到底行不行? 并非是游戏显卡 对于关心显卡的游戏玩家,Bolt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尽管正如Bolt Graphics所声称的,Zeus GPU在路径追踪方面碾压了RTX5090。 例如像我们开头提到的,在处理4K分辨率每秒120帧的路径追踪任务时,Zeus 4C的性能是RTX 5090的13倍。 但仅凭这一点并不能使其成为优秀的游戏显卡。在Zeus的产品文档中,我们发现: | Zeus 2c26-064/128 | | | O B | | --- | --- | --- | --- | | | Bolt Zeus 2c26-064 Bolt Zeus 2c26-128 | RTX 4090 | RTX 5090 | | Board Power | 250 W | 450 ...
叫板英伟达RTX 5090!GPU初创公司做出13倍路径追踪性能的怪兽显卡
量子位· 2025-08-05 21:34
henry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NVIDIA和AMD,终于有对手了?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芯片初创公司—— Bolt Graphics ,在最新发布的测试中抛出惊人数据: 其首款GPU模组 Zeus 4C ,在路径追踪(Path Tracing)场景中, 性能飙至RTX 5090的13倍 。 对于关心显卡的游戏玩家,Bolt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那么,Bolt的新显卡到底行不行? 尽管正如Bolt Graphics所声称的,Zeus GPU在路径追踪方面碾压了RTX5090。 例如像我们开头提到的,在处理4K分辨率每秒120帧的路径追踪任务时,Zeus 4C的性能是RTX 5090的13倍。 但仅凭这一点并不能使其成为优秀的游戏显卡。在Zeus的产品文档中,我们发现: | | | | | 1 V 7/ 1 GRAPHICS | | --- | --- | --- | --- | --- | | | Bolt Zeus 2c26-064 | Bolt Zeus 2c26-128 | RTX 4090 | RTX 5090 | | Board Power | 250 W | | 450 W ...
一颗GPU,叫板英伟达
半导体芯闻· 2025-07-23 17:59
GPU行业格局与Bolt Graphics的定位 - GPU市场长期由英伟达、AMD、英特尔主导,英伟达凭借生态和技术积累占据高端游戏与专业图形市场[1] - 初创公司Bolt Graphics推出Zeus GPU,专注于路径追踪技术,试图从不同维度重新定义GPU未来[1] - Zeus GPU放弃传统光栅化图形流水线,从芯片底层定制路径追踪算力通道[5] 路径追踪技术发展 - 实时光线追踪(RT)在过去十年推动游戏画质提升,但本质仍是对可见线路的近似[2] - 路径追踪通过精确采样所有光线路径,实现无噪点结果和物理精确渲染,但计算量是传统GPU的十数倍至百倍[2] - 路径追踪理论源于1986年Jim Kajiya的《渲染方程》,1997年Eric Veach的研究推动其实际应用[3][4] - 迪士尼、皮克斯等机构依赖CPU农场实现4K 60 FPS路径追踪渲染,单帧渲染时间达上千小时[5] Zeus GPU产品细节 - Zeus系列包括1c(120W TDP)、2c(双芯粒)、4c(数据中心版,500W TDP)三个版本[6][7] - 1c版本路径追踪性能达77亿射线/秒,2c版本性能翻倍,4c版本支持2TB DDR5 + 256GB LPDDR5X内存[6][7] - 内存架构采用LPDDR5X(带宽)+DDR5(容量),4c版本总内存达2.25TB,远超消费级显卡[10] - 在4K路径追踪场景下,Zeus效能比英伟达RTX 5090高10倍,功耗仅为1/10[10] - Zeus在FP64计算上单芯版比5090快3倍,双芯版快6倍,电磁波模拟性能号称达Blackwell GPU的300倍[11][12] 技术优势与生态策略 - Zeus基于开源RISC-V标量+向量扩展RVV 1.0,打造开放定制生态平台[14] - 开发专属路径追踪引擎Glow Stick,兼容Blender、Maya等主流渲染工具[15] - 计划推出Apollo电磁仿真器,结合HPC和渲染功能[16] - 已与Unreal、Unity等引擎集成商及渲染农场管理软件展开合作[16] 商业化挑战与前景 - Bolt计划2025 Q3交付首批开发套件,2026年底进入量产,目前仅有模拟器环境[17] - 需克服量产延误、成本超预期、软件生态构建等挑战[17] - 早期访问计划(EAP)已吸引视觉特效艺术家和研究机构参与测试[18] - 潜在应用场景包括专业工作站、数据中心租赁、未来消费级游戏市场[7][8] - 若成功,Zeus可能重新定义游戏图形上限并开启"路径追踪+物理耦合"跨领域市场[18]
一颗野心勃勃的GPU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3 08:53
GPU行业格局与Bolt Graphics的定位 - GPU市场长期由英伟达、AMD、英特尔主导,英伟达凭借生态和技术积累占据高端游戏与专业图形市场[1] - 初创公司Bolt Graphics推出Zeus GPU,专注于路径追踪技术,试图从不同维度重新定义GPU未来[1] - Zeus GPU放弃传统光栅化流水线,从芯片底层定制路径追踪算力通道,目标直指"终极路径追踪"[5] 路径追踪技术解析 - 实时光线追踪(RT)是当前游戏画质提升的关键,但本质仍是对真实光线的近似模拟[2] - 路径追踪通过精确采样所有光线路径,实现无噪点、物理精确的渲染效果,但计算量是传统GPU的数十至百倍[2] - 技术起源可追溯至1986年Jim Kajiya的渲染方程论文,1997年Eric Veach的博士论文推动了实际应用[3][4] - 电影级4K/60FPS路径追踪目前依赖CPU农场,单帧渲染需上千小时[5] Zeus GPU产品矩阵 - 单芯片Zeus 1c:120W TDP,77亿射线/秒路径追踪性能,支持INT8/INT16/AV1加速[7] - 双芯粒Zeus 2c:性能与功耗翻倍,芯粒间带宽768GB/s,定位专业工作站[7] - 四芯粒Zeus 4c:500W TDP,2TB DDR5+256GB LPDDR5X内存,支持2U服务器集群部署[8] - 内存架构采用LPDDR5X(带宽)+DDR5(容量)组合,4c卡总内存达2.25TB[10] 性能对比与优势 - 4K路径追踪场景下,Zeus仅需28张卡即可完成英伟达RTX 5090需280张卡的任务,效能提升10倍[10] - 功耗仅为传统GPU的1/10,单位时间内路径追踪密度比英伟达GPU强4-12倍[10][11] - FP64计算性能:单芯版达RTX 5090的3倍,双芯版达6倍,电磁波模拟性能号称超Blackwell GPU 300倍[11] - 4c卡模拟空间达Blackwell B200的40倍(38亿 vs 9110万模拟单元)[12] 生态战略与市场定位 - 采用开源RISC-V架构,支持LLVM工具链定制,打造开放生态平台[14] - 开发专属路径追踪引擎Glow Stick,兼容Blender/Maya/Houdini等主流工具[15] - 计划推出Apollo电磁仿真器,整合HPC与渲染功能[16] - 主攻专业工作站、数据中心租赁(渲染农场/数字孪生)、未来可能进入消费级游戏市场[8][16] 商业化挑战与时间表 - 目前仅有模拟器环境,预计2025 Q3交付开发套件,2026年底量产[17] - 需克服硬件交付性能落差、软件生态构建、行业客户信任等挑战[17] - 已启动早期访问计划(EAP),依赖早期用户案例验证商业价值[18] - 若成功可能重新定义游戏图形上限,并开创"路径追踪+物理耦合"新市场[19]
从CoreWeave视角看算力租赁行业
傅里叶的猫· 2025-06-09 21:40
公司概况 - CoreWeave成立于2017年,前身为加密货币挖矿企业Atlantic,2019年转型聚焦AI云和基础设施建设 [2] - 截至2024年底运营32个数据中心,主要位于美国低电力成本区域,并在欧洲科技中心设立节点 [2] - 累计部署超过25万颗GPU,主要为英伟达Hopper架构产品,是H100、H200、GH200的高性能基础设施云服务商 [2] - 首家全面提供英伟达GB200 NVL72的云厂商 [2] 业务模式 - 提供三类服务:基础设施及服务(裸金属GPU租赁)、管理软件服务(Cloud Net Service)、应用服务(SUNK服务等) [3] - 核心业务为基础设施及服务,采用英伟达InfiniBand架构,适合AI训练和渲染等高强度任务 [3] - 商业模式包括承诺制合同(占2024年收入的96%)和按需付费模式 [4][5] - 承诺制合同期限2-5年,客户需支付合同价值15%-25%的预付款,确保稳定现金流 [4] - 按需付费模式适合突发工作负载和中小客户试用,提升算力利用率 [5] 股东结构 - 英伟达持股3.86%,作为战略股东保障GPU优先供应 [6] - 管理基金为第一大股东,创始人团队通过双重股权结构掌握83%投票权 [6] 核心优势 - 算力利用率优化,模型浮点利用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20% [7] - 专为AI打造的平台架构,提高机架密度和数据中心利用率 [7] - 规模化运营能力,25万颗GPU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7] - 电力资源充沛,拥有500兆瓦容量协议和360兆瓦可用电力合约 [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9.1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7倍 [8]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82亿美元,同比增长4倍以上,环比增长31% [8] - 2024年亏损8.63亿美元,2025年一季度亏损3.15亿美元,主要因财务费用和股权激励 [8][9] - 毛利率2024年为74%,2025年一季度为73.3%,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 [9] 行业前景 - AI基础设施市场规模2023-2028年将从790亿美元增长到399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38% [11] - 行业玩家包括传统云服务商和新型GPU服务商,活跃度显著提升 [11] - H100价格呈下降趋势,NL72推理单位成本比H100降低75% [12] - 国内算力租赁行业在一季度表现显著,部分公司业务已反映业绩贡献 [13] 未来增长点 - 挖掘现有客户需求,拓展新行业如银行、制药等 [10] - 国际化扩张,在北美、欧洲、亚太发展IDC [10] - 加强垂直整合,确保GPU优先获取并构建全栈软件能力 [10] - 管理层重心包括电力合同落地、融资保持低杠杆、平台差异化和并购扩张 [10]
RTX 5090的市场调研
傅里叶的猫· 2025-04-29 22:48
RTX 5090市场供需分析 - 英伟达已停止RTX 4090生产,全面转向RTX 5090系列以应对强劲需求,但受限于台积电产能分配(即使增加25%也难完全满足)和供应链紧张,GeForce系列显卡短期内仍将供不应求,市场缺货和高溢价现象难以改善[1] - RTX 5090市场价格反映其稀缺性,香港地区交易价格约35000元人民币,中国大陆市场价格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高位[1] - RTX 5090芯片全球年供应量有限,与市场需求存在显著差距,英伟达有意控制投放量以避免影响利润率更高的专业AI计算卡(如A100、H100)的销售策略和市场份额[4] RTX 5090D型号分析 - 针对中国市场特殊推出的RTX 5090D型号主要面向互联网企业,渠道商拿货价格约15000元人民币,预计有进一步下降空间,合理价格区间可能在14000元左右[2] - 大型AI客户采购价格存在差异,平均水平约15000元,议价能力强的客户或通过协议采购可低至10000元左右,制成成品卡后价格在11000至12000元之间[2] - RTX 5090D因DRAM带宽超过美国出口管制规定的1.4T上限被认定为违规产品,英伟达已暂停向中国大陆发货,正在研究解决方案[3] - 英伟达考虑通过降低内存时钟频率以满足带宽规定,预计最快6月底至7月初提供样品测试,待美国商务部批准后恢复供货[3] 供应链与厂商分析 - 华硕、微星、技嘉等全球市场厂商更能从当前高价环境中受益,而七彩虹等主要深耕中国大陆市场的厂商因只能生产和销售5090D获利空间受限[4] - 国内大型科技公司如阿里巴巴和腾讯获取算力主要通过正规渠道直接向英伟达采购,也在外部市场收购消费级显卡(如90系列)但主流需求仍依赖正规途径[4] 价格优势与渠道 - 同型号RTX5090卡比京东便宜几千元(小几千至大几千不等),因省去中间渠道商成本和京东平台费用[7]
深入探秘英特尔最新GPU架构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20 09:19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编译自chipsandcheese,谢谢。 过去几年来,英特尔在高性能图形领域的进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而且该公司并没有松懈脚步。英特尔的 Tom Peterson此前表示,Xe3 硬件设计已经完成,软件工作正在进行中。其中一些软件工作可以在几个不同的开源存储库 中看到,这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预览。 GPU 组织:更大的渲染切片? | | Render Slice | | | | | Render Slice | | | | Render Slice | | | Render Slic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asterizer | | | | Rasterizer | | | | | Rasterizes | | | Rasterizer | | | | Xe Core | Xe Core | Xe Core | Xe Core | Xe Core | Xe Co ...
“老黄骗人”!5070首批评测:说好1/3价格赛4090,实际不如4070Ti
量子位· 2025-03-05 12:21
产品性能与市场反馈 - RTX 5070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差的70系列",因其性能未达预期且功耗较高[1][4] - 公司宣称5070性能可媲美RTX 4090,但实测显示其渲染速度不及4080和4070 Ti,仅比4070 Super快3%[3][4][19] - 5070配备12GB GDDR7显存,满足8GB以上标准要求,但功耗达250W,比4070 Super高30W[7][10][11] 技术参数与设计 - 5070 CUDA核心数为6144,介于4070和4070 Super之间,显存带宽672GB/s[7] - 采用双插槽设计,电源连接器改为倾斜设置,散热器设计更新为双风扇同侧布局[11][12] - 散热表现不佳,测试显示5070温度高于包括5090在内的其他显卡[13] 实际性能测试 - 在1440p分辨率下,4090平均比5070快63%,部分游戏如《夺宝奇兵》中5070因12GB显存限制无法正常运行[17][18] - 4K分辨率下表现更差,《赛博朋克2077》平均帧率仅31FPS,《黑神话:悟空》仅25FPS[20][21] - DLSS4 AI超分技术效果未达预期,未能显著提升性能[16][24] 市场竞争与行业动态 - AMD Radeon RX 9070系列即将推出,售价550美元,可能对5070形成直接竞争[26][27] - 英伟达高端产品线问题频发,5090被曝ROP数量缺失4.5%,5080/5090出现黑屏崩溃等严重故障[30][32][35] - 公司回应ROP问题涉及不到0.5%的卡,但用户认为故障率过高[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