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pot
icon
搜索文档
The Best Humanoid Robot Stocks to Buy or Put on Your Watch List
The Motley Fool· 2025-10-31 17:00
Nvidia, Tesla, Hyundai's Boston Dynamics, and Foxconn are all heavily involved in the humanoid robot market.Humanoid robots -- machines power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hat physically resemble humans and can emulate human movements and communication -- were not too long ago the sole domain of science fiction. But useful humanoid robots are poised to be produced and available for sale at a significant scale sooner than many people realize.In January, Nvidia (NVDA 2.06%) CEO Jensen Huang said during t ...
损失软银150亿,被宇树碾压,抢跑30年“机器人灯塔”陨落
钛媒体APP· 2025-10-21 19:23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演变 - 公司最初由马克·雷伯特于1992年创立,早期产品包括手术模拟器和会跳舞的小型人形机器人,但未找到明确方向 [4][5] - 2005年凭借为军方研发的“大狗”项目获得数千万美元投资,并相继推出多款机器人产品,技术领跑行业 [5][7] - 2013年因液压驱动技术存在噪音大、易泄漏、维护困难等问题,导致军方合作终止 [7] - 2013年被谷歌以30亿美元价格收购,此后依然专注于研发和宣传,缺乏商业化考量,导致被谷歌放弃 [8][10] - 2017年软银获得公司控制权,并开始推动商业化,2019年推出Spot租赁服务,2020年以74500美元单价售卖,但销量惨淡,不到400台 [11][12][13][14][15] - 软银因巨额亏损将公司出售给韩国现代集团,收购价仅9.21亿美元,估值11亿美元,较谷歌收购时缩水63% [17] - 2024年公司与现代汽车集团深化合作,后者计划未来几年购买“数万台”机器人,商业化依赖股东 [28] 技术路线与产品迭代 - 公司在技术路线上长期选择液压驱动,通过压缩泵产生高压液体驱动机器人关节,但存在明显缺陷 [7] - 2009年改进出人形双足机器人Petman,成为日后Atlas的原型机 [7] - 2024年液压版Atlas退役,电驱版Atlas上线,揭示了六项重大技术更新,身价约为15万美元(约107万元人民币) [29][30] - 公司产品包括四足机器人Spot和人形机器人Atlas,Spot在2015年概念视频走红,2018年开门视频病毒式传播,但近期关注度显著下降,最新视频观看量仅67万次,而7年前相关视频观看量高达1.7亿次 [1][10]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人形机器人市场因2021年马斯克宣布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计划而变得火爆,Optimus在三年内更新到第三代,售价不到30000美元,低于Spot的一半 [18] - 新兴公司Figure AI于2022年成立,迅速成为行业焦点,其产品具备强大的自主学习和执行能力,2024年与宝马达成合作,2025年签下大客户计划未来四年交付10万台机器人,2024年完成15亿美元融资,估值跃升至395亿美元,一年多时间估值提升13倍 [20][21] - 中国企业如宇树科技、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快速崛起,宇树科技第三款机器人价格已做到3.99万元,并且公司自2020年起持续盈利,2024年净利润接近1亿元 [25][26] - 中国企业拥有强大供应链和成本控制能力,并与产业紧密绑定,获得大量订单,例如优必选获超6.3亿元订单,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中标中国移动1.24亿元订单 [27]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已跳过概念阶段,进入全面商业化比拼,竞争焦点集中在商业化落地、AI能力和成本控制 [23][24][28] - 人形机器人开始向通用人形机器人发展,除了运动能力和避障能力,更强调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20] -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发展,2021年将人形机器人纳入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2023年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24][25]
Kraken’s $100M Deal Opens Door for US Traders to Access Regulated Derivatives
Yahoo Finance· 2025-10-16 19:13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Kraken以1亿美元完成对美国期货平台Small Exchange的收购 [1][7] - 该平台受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监管 [1][7] - 此次收购是加密货币行业在美国衍生品市场获得的最大监管立足点之一 [2] 战略意义与监管价值 - 收购使Kraken成为少数在美国、英国和欧盟均持有牌照的交易所之一 [2][7] - 通过获得CFTC指定的合约市场资格,公司获准在美国设计、上市和清算受监管的衍生品产品 [3] - 此举是公司将现货、期货和保证金产品整合到单一受监管生态系统战略的重要一步 [1][2] 业务整合与运营优化 - 新框架允许公司将风险管理、清算和匹配引擎合并,直接受CFTC监管 [4] - 整合将减少碎片化、降低资金延迟,并提供主要在海外存在的在岸访问和性能 [4] - 此次收购建立在早期对NinjaTrader等期货平台的收购基础上 [5] 产品与市场扩张 - 公司现有的牌照体系现已覆盖六种法币和超过450种数字及传统资产 [5] - 在10月,公司已将衍生品产品范围扩大至包括与股票、外汇指数以及黄金和石油等大宗商品挂钩的合约 [6] - 此次收购将公司的衍生品业务扩展至美国市场 [7]
Coinbase Is Eyeing a Stablecoin Acquisition. Should You Buy COIN Stock Here?
Yahoo Finance· 2025-10-15 23:4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每股收益为0.12美元,较市场预期低近90%,同比下跌88.8% [1] - 总收入增长3.2%至15亿美元,略低于预期,交易收入下降2.1%至7.643亿美元,订阅和服务收入增长9.5%至6.558亿美元 [1] - 成本上升37.5%至15亿美元,调整后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5.12亿美元,同比下降3.2% [6] - 公司市值接近917亿美元,年销售额为65.6亿美元,净利润为25.8亿美元 [6] 公司战略与收购 - 公司据报正与万事达卡就收购伦敦稳定币基础设施公司BVNK进行深入谈判,交易金额可能在15亿至25亿美元之间 [4][7] - 若收购成功,将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稳定币收购,将扩大公司在区块链支付领域的作用 [7] - 公司今年早些时候收购了领先的加密货币期权平台Deribit,推动衍生品交易量超过8000亿美元 [8] - 公司在加拿大投资了稳定币QCAD的发行商Stablecorp,并已注册为受限交易商,以拓展受监管的稳定币市场 [9] - 公司与PNC银行合作,将其加密即服务平台引入银行产品,深化与传统银行业的联系 [10]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票在过去52周内上涨75.52%,年初至今上涨38.79%,过去六个月涨幅接近95% [2][4] - 公司远期市盈率为85.68倍,远高于行业平均的10.85倍,显示市场对其增长有较高预期 [2] - 覆盖该公司的33位分析师给予其“温和买入”的共识评级,平均目标价为383.74美元,较当前价格有约11%的上涨潜力 [13] 行业趋势与展望 - 比特币价格在10月6日创下超过126,000美元的历史新高 [5] - 稳定币市场快速增长,B2B稳定币支付月度交易量今年激增30倍至30亿美元,总市值接近3000亿美元 [5] - 传统支付公司如Visa正在测试稳定币预融资以加速商业支付,以适应行业转变 [5] - 管理层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订阅和服务收入将在6.65亿至7.45亿美元之间,全年每股收益预期为4.17美元,预示着近63%的同比增长 [11] - 分析师看好公司拓展机构业务和构建稳定币基础设施的战略,有分析师给出440美元的目标价,较当前价格有约23%的上涨空间 [12]
Kraken in talks to raise funds at $20 billion valuation, Bloomberg News reports
Yahoo Finance· 2025-09-27 03:52
公司融资动态 - 加密货币交易所Kraken正进行高级别谈判以获取新融资 公司估值可能达到约200亿美元 [1] - 新融资可能包括来自战略投资者的2亿至3亿美元资金承诺 [1] - 此次融资将遵循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完成的5亿美元融资轮 当时估值为150亿美元 [2] 行业趋势背景 - 投资者对加密货币公司的兴趣持续上升 因资产类别受益于更清晰的监管和更广泛的机构采用 [2] - 行业趋势推动部分加密货币公司公开上市 包括稳定币发行商Circle 区块链贷款公司Figure和加密货币交易所Bullish 这些公司上市均受到市场良好接纳 [3] 公司业务概况 - Kraken成立于2011年 是全球主要加密货币交易所 提供现货 保证金和衍生品交易 [3] - 公司支持超过200种资产和8种法币 为全球超过900万交易者和机构提供服务 [3] - 公司于3月宣布将以15亿美元交易收购零售期货交易平台NinjaTrader [4]
波士顿动力机器狗终于有新绝活!工程师:我们也没想到它能做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30 22:59
技术能力升级 - Spot机器人完成连续七个后空翻及侧空翻等高难度动作 展示出前所未有的敏捷性和流畅性 [3] - 通过强化学习实现高性能运动控制 奔跑速度超过5.2米/秒 是默认控制器最高速度的三倍多 [11][13] - 采用仿真环境测试与硬件迭代循环的开发流程 通过反复调试提升行为可靠性 [11] 工业应用场景 - 在福特工厂执行测绘任务 在起亚汽车工厂进行安全检查 为道明尼能源公司实施辐射调查 [14] - 在雪佛龙公司加州热电联产设施开展自动化巡检 开创工业自动化巡检新模式 [16] - 在加拿大嘉能可基德克里克矿和瑞典LKAB基律纳矿执行地下区域检查 并创建采矿隧道数字孪生模型 [17] 商业化与公众展示 - 自2020年正式商用以来 在全球多行业实现部署应用 包括达美乐海滩送披萨等创新场景 [14][18] - 在美国达人秀完成编队舞蹈表演 意外倒地后自主恢复 获得评委一致通过晋级 [20] - 公开表演旨在改变公众对机器人的认知 展示技术趣味性而非恐怖形象 [22] 行业竞争态势 - 中国机器人曾一度在风头上压制波士顿动力 但Spot通过技术升级重新展现竞争力 [1][25] - 机器狗研究领域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外企业均在快速发展 [22][25]
波士顿动力Spot机器人掌握连续后空翻!“全市场唯一百亿规模”机器人ETF(562500)整固蓄势,盘中再翻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0:40
ETF表现与交易 - 机器人ETF(562500)上涨0.20% 盘中两度翻红并在有限区间震荡盘整 [1] - 成分股海目星领涨7.49% 亚威股份和大华股份均上涨超2% 奥普特与汇川技术跟涨 [1] - 成交金额达6.81亿元 市场交投活跃且量能持续释放 [1] 产品特征 - 该ETF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 [2] - 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 [2] - 通过场外联接基金(018344/018345)可布局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 [2] 技术进展 - 波士顿动力四足机器人Spot通过强化学习实现多次后空翻 展现更强动态控制能力 [1] - 训练显著提升Spot跌倒或滑倒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行走姿态更接近真实动物 [1] - Spot在前腿加装滚轮情况下仍保持平衡 体现强大适应性 [1] 行业动态 - 英伟达发布新一代机器人计算平台Jetson Thor 性能及能耗较前代大幅提升 [1] - 8月以来人形机器人催化频出 行业处于产业落地关键阶段 [1] - 计算能力提升将赋能人形机器人实现更高自主水平与控制能力 [1]
Jinqiu Select | 为什么具身机器人的未来无关形态
锦秋集· 2025-07-26 11:00
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 Physical Intelligence的π VLA模型取得突破性成功,标志着机器人产业的重要转折点,但构建真正的机器人智能比预想的更复杂和分散[1] - 机器人技术栈正在经历大解构,从模型编排到运动控制、数据采集到跨形态学习各环节专业化发展[1] - 机器人技术走向规模化,但需在物理世界的重力、摩擦等限制下证明可靠性,智能具身化成本仍高[1] 机器人形态进化逻辑 - 生命进化中的"蟹化"现象显示形式服从功能,机器人形态也应适应多样化环境而非模仿人类[5] - 机器人技术未来将多样化发展,由任务、地形和环境塑造形态,而非收敛于人形[6] - 计算机、飞机等发明证明高效能无需模仿生物形态,机器人领域存在"人形谬误"[8] 人形机器人局限性 - 双足运动能量效率比人类低15倍以上,比轮式低300倍,Boston Dynamics商业化产品均为非人形设计[9] - 机器人吸尘器成功源于功能优化而非人形模仿,其低矮圆盘设计优于拟人化方案[10] - 五指手机械复杂度高,五倍执行器带来更多故障点,特定任务末端执行器可靠性更优[12] 技术范式转变 - 应从硬件优先转向软件向下,训练可泛化智能而非绑定特定硬件形态[13] - Physical Intelligence采用形态无关方法,跨手臂/移动基座等形态训练实现能力迁移[14] - 机器人学习借鉴LLMs模式,通过异构数据训练VLA模型实现跨模态泛化[16] 行业实践案例 - Boston Dynamics实际收入来自轮式工业机器人Stretch和四足Spot,已部署1500+台[9] - Physical Intelligence的π0.5模型通过跨具身数据训练,实现"清洁厨房"等复杂任务分解[16] - Formic通过机器人即服务模式,在真实工厂环境中积累边缘案例数据驱动AI进步[18] 技术堆栈解构 - 机器人堆栈分为数据收集、软件和训练基础设施三层,形成从物理操作到智能行为的闭环[20] - 跨形态数据聚合可提升模型性能,消融实验显示去除跨具身数据会导致显著性能下降[17] - 行业出现类似自动驾驶的专业化分工趋势,特定领域极致化公司更具优势[1]
机器狗的轮回:从寒冬到浴火重生
新财富· 2025-03-06 16:32
文章核心观点 - 机器人行业经历寒冬后在马斯克和AI推动下迎来转机,机器狗市场放量,B端高单价产品有潜力,轮足式机器狗或引领新风潮 [2][7][12][17] 分组1:机器人行业寒冬 - 2020 - 2022年国内机器人领域经历寒冬,此前国内外厂商多聚焦四足机器人,因四足设计稳定性好、运动控制和负载增加更易,且在巡检、消防场景应用易落地 [2] - 波士顿动力1992年创立,早期为军方服务,2005年推出首款四足机器人Big Dog,采用液压驱动技术,但成本高、系统复杂等问题突出,2013年军方停止该项目同年推出人形机器人Atlas,后被谷歌、软银、现代集团多次转手,市场反应冷淡,估值下降63% [3][4] - 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2020年IPO计划搁浅,整个机器人板块进入资本寒冬,当时机器人前景不明,无明确技术路线和商业化场景 [5] 分组2:行业转机 - 2021年马斯克宣布研发可规模化生产的通用人形机器人,2022年发布Optimus原型机,带动行业发展,此前国内厂商虽有机器狗产品推出,但在马斯克宣布后动作减少,观望其进展 [7] - ChatGPT出现让行业看到AI潜力,可模拟实体实验压缩成本,促使国内厂商2023年重新投入人形机器人研发 [9] 分组3:机器狗市场现状 - 马斯克带动的人形机器人风潮使机器狗放量,AI技术推动行业级机器狗应用成熟,基础款娱乐机器狗售价约1万,工业应用级售价达几十万 [12] - 2023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内资厂商占主导,宇树科技、波士顿动力和云深处科技营收占比分别为40.65%、12.67%和11.11%,宇树科技领先 [13] - 2023年全球四足机器人销量约3.40万台,同比增长76.86%,市场规模达10.74亿元,同比增长42.95%,消费级出货量占比多,巡检消防领域销售额价值量大 [14] 分组4:轮足式机器狗前景 - 2024 - 2025年宇树和云深处分别发布采用轮足方案的B2W和山猫,具备全地形通过能力和高速度,在工业场景有高效运动控制、强大负载能力和更强续航优势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