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

搜索文档
波士顿动力机器狗终于有新绝活!工程师:我们也没想到它能做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30 22:59
技术能力升级 - Spot机器人完成连续七个后空翻及侧空翻等高难度动作 展示出前所未有的敏捷性和流畅性 [3] - 通过强化学习实现高性能运动控制 奔跑速度超过5.2米/秒 是默认控制器最高速度的三倍多 [11][13] - 采用仿真环境测试与硬件迭代循环的开发流程 通过反复调试提升行为可靠性 [11] 工业应用场景 - 在福特工厂执行测绘任务 在起亚汽车工厂进行安全检查 为道明尼能源公司实施辐射调查 [14] - 在雪佛龙公司加州热电联产设施开展自动化巡检 开创工业自动化巡检新模式 [16] - 在加拿大嘉能可基德克里克矿和瑞典LKAB基律纳矿执行地下区域检查 并创建采矿隧道数字孪生模型 [17] 商业化与公众展示 - 自2020年正式商用以来 在全球多行业实现部署应用 包括达美乐海滩送披萨等创新场景 [14][18] - 在美国达人秀完成编队舞蹈表演 意外倒地后自主恢复 获得评委一致通过晋级 [20] - 公开表演旨在改变公众对机器人的认知 展示技术趣味性而非恐怖形象 [22] 行业竞争态势 - 中国机器人曾一度在风头上压制波士顿动力 但Spot通过技术升级重新展现竞争力 [1][25] - 机器狗研究领域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外企业均在快速发展 [22][25]
波士顿动力Spot机器人掌握连续后空翻!“全市场唯一百亿规模”机器人ETF(562500)整固蓄势,盘中再翻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0:40
ETF表现与交易 - 机器人ETF(562500)上涨0.20% 盘中两度翻红并在有限区间震荡盘整 [1] - 成分股海目星领涨7.49% 亚威股份和大华股份均上涨超2% 奥普特与汇川技术跟涨 [1] - 成交金额达6.81亿元 市场交投活跃且量能持续释放 [1] 产品特征 - 该ETF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 [2] - 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 [2] - 通过场外联接基金(018344/018345)可布局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 [2] 技术进展 - 波士顿动力四足机器人Spot通过强化学习实现多次后空翻 展现更强动态控制能力 [1] - 训练显著提升Spot跌倒或滑倒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行走姿态更接近真实动物 [1] - Spot在前腿加装滚轮情况下仍保持平衡 体现强大适应性 [1] 行业动态 - 英伟达发布新一代机器人计算平台Jetson Thor 性能及能耗较前代大幅提升 [1] - 8月以来人形机器人催化频出 行业处于产业落地关键阶段 [1] - 计算能力提升将赋能人形机器人实现更高自主水平与控制能力 [1]
Jinqiu Select | 为什么具身机器人的未来无关形态
锦秋集· 2025-07-26 11:00
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 Physical Intelligence的π VLA模型取得突破性成功,标志着机器人产业的重要转折点,但构建真正的机器人智能比预想的更复杂和分散[1] - 机器人技术栈正在经历大解构,从模型编排到运动控制、数据采集到跨形态学习各环节专业化发展[1] - 机器人技术走向规模化,但需在物理世界的重力、摩擦等限制下证明可靠性,智能具身化成本仍高[1] 机器人形态进化逻辑 - 生命进化中的"蟹化"现象显示形式服从功能,机器人形态也应适应多样化环境而非模仿人类[5] - 机器人技术未来将多样化发展,由任务、地形和环境塑造形态,而非收敛于人形[6] - 计算机、飞机等发明证明高效能无需模仿生物形态,机器人领域存在"人形谬误"[8] 人形机器人局限性 - 双足运动能量效率比人类低15倍以上,比轮式低300倍,Boston Dynamics商业化产品均为非人形设计[9] - 机器人吸尘器成功源于功能优化而非人形模仿,其低矮圆盘设计优于拟人化方案[10] - 五指手机械复杂度高,五倍执行器带来更多故障点,特定任务末端执行器可靠性更优[12] 技术范式转变 - 应从硬件优先转向软件向下,训练可泛化智能而非绑定特定硬件形态[13] - Physical Intelligence采用形态无关方法,跨手臂/移动基座等形态训练实现能力迁移[14] - 机器人学习借鉴LLMs模式,通过异构数据训练VLA模型实现跨模态泛化[16] 行业实践案例 - Boston Dynamics实际收入来自轮式工业机器人Stretch和四足Spot,已部署1500+台[9] - Physical Intelligence的π0.5模型通过跨具身数据训练,实现"清洁厨房"等复杂任务分解[16] - Formic通过机器人即服务模式,在真实工厂环境中积累边缘案例数据驱动AI进步[18] 技术堆栈解构 - 机器人堆栈分为数据收集、软件和训练基础设施三层,形成从物理操作到智能行为的闭环[20] - 跨形态数据聚合可提升模型性能,消融实验显示去除跨具身数据会导致显著性能下降[17] - 行业出现类似自动驾驶的专业化分工趋势,特定领域极致化公司更具优势[1]
机器狗的轮回:从寒冬到浴火重生
新财富· 2025-03-06 16:32
文章核心观点 - 机器人行业经历寒冬后在马斯克和AI推动下迎来转机,机器狗市场放量,B端高单价产品有潜力,轮足式机器狗或引领新风潮 [2][7][12][17] 分组1:机器人行业寒冬 - 2020 - 2022年国内机器人领域经历寒冬,此前国内外厂商多聚焦四足机器人,因四足设计稳定性好、运动控制和负载增加更易,且在巡检、消防场景应用易落地 [2] - 波士顿动力1992年创立,早期为军方服务,2005年推出首款四足机器人Big Dog,采用液压驱动技术,但成本高、系统复杂等问题突出,2013年军方停止该项目同年推出人形机器人Atlas,后被谷歌、软银、现代集团多次转手,市场反应冷淡,估值下降63% [3][4] - 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2020年IPO计划搁浅,整个机器人板块进入资本寒冬,当时机器人前景不明,无明确技术路线和商业化场景 [5] 分组2:行业转机 - 2021年马斯克宣布研发可规模化生产的通用人形机器人,2022年发布Optimus原型机,带动行业发展,此前国内厂商虽有机器狗产品推出,但在马斯克宣布后动作减少,观望其进展 [7] - ChatGPT出现让行业看到AI潜力,可模拟实体实验压缩成本,促使国内厂商2023年重新投入人形机器人研发 [9] 分组3:机器狗市场现状 - 马斯克带动的人形机器人风潮使机器狗放量,AI技术推动行业级机器狗应用成熟,基础款娱乐机器狗售价约1万,工业应用级售价达几十万 [12] - 2023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内资厂商占主导,宇树科技、波士顿动力和云深处科技营收占比分别为40.65%、12.67%和11.11%,宇树科技领先 [13] - 2023年全球四足机器人销量约3.40万台,同比增长76.86%,市场规模达10.74亿元,同比增长42.95%,消费级出货量占比多,巡检消防领域销售额价值量大 [14] 分组4:轮足式机器狗前景 - 2024 - 2025年宇树和云深处分别发布采用轮足方案的B2W和山猫,具备全地形通过能力和高速度,在工业场景有高效运动控制、强大负载能力和更强续航优势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