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B2102
搜索文档
锚定百亿美元乳腺癌用药市场 中国生物制药库莫西利冲刺一线最佳疗法
证券时报网· 2025-10-15 15:48
ESMO年会与公司数据披露 - 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德国举行,公司将披露多项重磅产品的口头报告数据[1] - 公司将在ESMO年会上公布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一线治疗HR+/HER2-乳腺癌的III期临床数据[3] - 公司将在ESMO年会上公布HER2双抗ADC TQB2102用于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治疗的Ib期临床数据[3] 公司乳腺癌领域布局 - 公司在乳腺癌领域已覆盖HR+/HER2-、HER2+、TNBC三大核心分型,以及从一线到三线及新辅助治疗的全线治疗场景[1] - 公司产品线包括创新药与仿制药,已有氟维司群、哌柏西利、依维莫司等仿制药及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生物类似药[4] - 公司有望在乳腺癌领域成为国内龙头,继肺癌之后开创又一领先领域[1][4] 核心产品管线进展:库莫西利 - 库莫西利是新一代CDK2/4/6三重抑制剂,对CDK2、CDK4、CDK6激酶有不同程度抑制效果,并对CDK4有较强抑制能力[2] - 库莫西利联合氟维司群二线治疗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适应症已于2024年7月获NMPA受理,预计2024年底获批[3] - 库莫西利一线治疗HR+/HER2-乳腺癌的适应症已于2024年7月申报上市,其辅助治疗适应症也已进入III期临床,未来将实现辅助、一线、后线适应症全覆盖[3] 核心产品管线进展:TQB2102 - TQB2102是HER2双抗ADC,与DS-8201原理相近,但在靶点结合、毒素载量、载荷等方面进行了大幅优化[4] - TQB2102在2024年7月其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适应症被纳入突破性疗法,10月其HER2 IHC3+晚期结直肠癌适应症再度被纳入突破性疗法[4] - TQB2102已布局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胆管癌、胃癌等多瘤种适应症,其中HER2低表达乳腺癌和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适应症已进入III期临床,预计2027-2028年获批[4] 乳腺癌市场与行业背景 - 乳腺癌是全球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种,也是女性新发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癌种[1] - HR+/HER2-乳腺癌亚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65%-70%,是产品市场的必争之地[2] - CDK4/6抑制剂是HR+/HER2-乳腺癌主流疗法,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接近130亿美元,代表产品包括辉瑞哌柏西利、礼来阿贝西利、诺华瑞波西利[2] - HER2 ADC药物正在迭代传统疗法,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的德曲妥珠单抗2023年销售额达38亿美元,机构预测其峰值销售额可达百亿美元[3]
广发证券:首予中国生物制药“买入”评级 步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智通财经· 2025-10-14 16:02
投资评级与财务预测 - 广发证券首次覆盖中国生物制药,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合理价值为11.54港元/股 [1]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23元、0.26元、0.28元 [1] 战略转型与研发投入 - 公司通过自研、收并购和引进管线等方式,成功从仿制药企转型为研发驱动型国际医药集团 [1]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费用率从2018年的9.9%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8.1% [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31.88亿元,其中约78%投入到创新药研发 [2] 核心治疗领域与产品管线 - 公司产品管线覆盖肿瘤、肝病、呼吸系统、外科/镇痛四大核心治疗领域 [1] - 肿瘤领域:安罗替尼是核心产品,与PD-(L)1联合疗法已获批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肾细胞癌,一线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肝细胞癌已递交上市申请 [2] - 肿瘤领域:HER2双抗ADC(TQB2102)全球进度领先,治疗乳腺癌已进入III期临床 [2] - 肿瘤领域:全球首创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已递交上市申请,全球首创CCR8单抗LM-108海内外均处于II期临床 [2] - 呼吸领域:PDE3/4抑制剂(TQC3721)有望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磅药物,全球进度排名第二 [2] - 肝病领域:泛PPAR激动剂Lanifibranor可能成为国内首款MASH药物,FGF21融合蛋白可能成为疗效最佳的MASH药物 [2] - 外科/镇痛领域:公司已搭建四大贴膏技术平台,巩固了透皮制剂龙头地位 [2]
广发证券:首予中国生物制药(01177)“买入”评级 步入创新发展新阶段
智通财经网· 2025-10-14 15:59
研报核心观点 - 广发证券首次覆盖中国生物制药,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5-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23、0.26、0.28元/股,合理价值为11.54港元/股 [1] - 公司被视为传统药企创新转型的标杆,通过自研、收并购和引进管线等方式,成功从仿制药企转变为研发驱动型国际医药集团 [1] - 公司产品管线覆盖肿瘤、肝病、呼吸系统、外科/镇痛四大核心治疗领域 [1] 研发投入与策略 - 公司研发投入逐年攀升,研发费用率从2018年的9.9%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18.1%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达31.88亿元人民币,其中约78%投入到创新药研发中 [2] - 公司采用“自研+BD(业务发展)”模式扩充新药矩阵 [2] 肿瘤领域产品管线 - “得福”组合中,安罗替尼是肿瘤领域拳头产品,其与抗PD-(L)1联合拓展一线适应症是重要策略 [2] - 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已获批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肾细胞癌适应症,一线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肝细胞癌也已递交上市申请 [2] - HER2双抗ADC(TQB2102)全球进度领先,治疗HER2低表达和HER2阳性乳腺癌已进入III期临床 [2] - 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是全球首创,治疗HR+/HER2-乳腺癌已递交上市申请 [2] - CCR8单抗LM-108为全球首创,海内外均处于II期临床阶段 [2] 呼吸领域产品管线 - PDE3/4抑制剂(TQC3721)有望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磅药物,全球进度排名第二 [2] 肝病领域产品管线 - 泛PPAR激动剂Lanifibranor可能成为国内首款MASH(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药物 [2] - FGF21融合蛋白可能成为疗效最佳的MASH药物 [2] 外科及镇痛领域产品管线 - 公司已搭建四大贴膏技术平台,夯实了其在透皮制剂领域的龙头地位 [2]
国金证券:首予中国生物制药(01177)“买入”评级 目标价11.25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14:01
核心财务预测 - 预测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334.12亿元 同比增15.75% 归母净利润46.26亿元 同比增32.17% [1] - 预测2026年营业收入371.66亿元 同比增11.24% 归母净利润47.53亿元 同比增2.75% [1] - 预测2027年营业收入417.04亿元 同比增12.21% 归母净利润52.84亿元 同比增11.17% [1] - 对应2025/2026/2027年EPS分别为0.25/0.25/0.28元 给予2025年45倍PE 目标价11.25港元/股 [1] 经营表现与转型进展 - 2025H1营业收入175.7亿元 同比增长10.7% [1] - 2025H1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18.1% 较2020年11.1%显著增加 [1] -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达44.4% 较2022年23.5%大幅提升 [1] - 累计获批创新产品19款 仿制药集采影响基本出清 2024年第十批集采品种仅占收入1% [1] 产品管线与临床进展 - 安罗替尼已获批9个适应症 2025ASCO显示一线治疗sq-NSCLC联合PD-1头对头击败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 [2] - 一线PDL1阳性NSCLC安罗替尼联合PD-1头对头击败K药 有望拓展至非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癌、肾细胞癌、结直肠癌等一线疗法 [2] - 肿瘤管线包括全球进展最快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 潜在同类最优HER2双抗ADCTQB2102 [3] - 呼吸领域布局PDE3/4抑制剂TQC3721 临床前数据显著优于同类药物Ensifentrine 患者群体更广泛 [3] 战略收购与授权合作 - 2025年7月以5亿美元净代价100%收购礼新医药 丰富肿瘤领域产品管线 [2] - 礼新医药LM-299(PD-1/VEGF双抗)授权默沙东 LM-305(GPRC5D ADC)授权阿斯利康 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共9.43亿美元 [2] - BD交易自2025年起有望成为经常性收入和利润来源 开启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3]
国金证券:首予中国生物制药“买入”评级 目标价11.25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3 13:59
核心观点 - 国金证券首次覆盖中国生物制药给予买入评级 预测2025-2027年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 目标价11.25港元/股 [1] - 公司通过收购礼新医药和自主研发 在肿瘤和呼吸领域建立创新产品管线 具备国际竞争力 [2][3] -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快速提升至44.4% BD交易将成为业绩第二增长曲线 [1][3] 财务预测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334.12亿元同比增长15.75% 2026年371.66亿元同比增长11.24% 2027年417.04亿元同比增长12.21% [1]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46.26亿元同比增长32.17% 2026年47.53亿元同比增长2.75% 2027年52.84亿元同比增长11.17% [1] - 对应2025-2027年EPS分别为0.25/0.25/0.28元 给予2025年45倍PE估值 [1] 业务转型进展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达18.1% 较2020年11.1%显著提升 [1] -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23.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44.4% [1] - 累计获批创新产品达19款 仿制药集采影响基本出清 2024年集采品种仅占收入1% [1] 肿瘤领域布局 - 2025年7月以约5亿美元净代价收购礼新医药 获得PD-1/VEGF双抗LM-299和GPRC5D ADC LM-305等资产 [2] - 安罗替尼已获批9个适应症 在2025ASCO会议上联合PD-1疗法头对头击败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及K药 [2] - 安罗替尼与IO联用有望拓展至非小细胞肺癌 肝细胞癌 肾细胞癌 结直肠癌等一线疗法 [2] 创新产品管线 - 拥有全球进展最快的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和潜在同类最优HER2双抗ADCTQB2102 [3] - 呼吸领域PDE3/4抑制剂TQC3721临床前数据显著优于同类药物Ensifentrine 患者群体更广泛 [3] - 礼新医药LM-299和LM-305分别授权默沙东和阿斯利康 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达9.43亿美元 [2] 增长驱动因素 - 多个重磅创新药海外授权贡献尚未计入收入预测 [1] - BD交易自2025年起有望成为经常性收入和利润来源 [3] - 安罗替尼联合疗法适应症拓展将推动进一步放量 [2]
SINO BIOPHARM(1177.HK):REVALUATION OF INNOVATIVE PIPELINE FOR THE LEADING CHINESE PHARMA PLAYER
格隆汇· 2025-08-02 03:41
公司创新转型成果 - 公司作为中国领先制药企业,在创新导向转型中取得显著成果,聚焦肿瘤、肝病/代谢、呼吸系统及外科/镇痛四大核心治疗领域[1]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19年9 9%大幅提升至2024年17 6%,创新药(含生物类似药)收入贡献从2015年11%跃升至2024年42%[1] - 通过外部合作年均完成超3项交易,收购LaNova Medicines显著增强早期研发能力,为海外授权奠定基础[1] 创新管线布局 - 肿瘤领域核心产品安罗替尼已获批9项适应症,另有4项处于NDA审评阶段,与免疫疗法联用拓展一线治疗市场[3] - 全球进展最快的CDK2/4/6抑制剂Culmerciclib、全球排名第二的HER2双抗ADC TQB2102等构成差异化管线[3] - PDE3/4抑制剂TQC3721具备全球同类最佳潜力,有望成为COPD重磅药物及海外授权重点品种[4] 生物类似药与仿制药业务 - 7款获批生物类似药2024年样本医院市场规模达240亿元,凭借先发优势(如帕妥珠单抗)及商业化网络加速放量[4] - 仿制药业务2024年恢复正增长(同比+3 1%),第十批集采品种仅占收入1%,政策影响已基本消化[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E/2026E/2027E收入同比增速11 4%/10 5%/9 6%,调整后净利润增速12 2%/11 5%/10 5%[5] - 采用10年DCF模型(WACC 9 3%、永续增长率2 0%)得出目标价9 40港元,对应2026年调整后PE 37倍[5]
招银国际:首予中国生物制药(01177)“买入”评级 目标价9.4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17:49
公司评级与财务预测 - 招银国际首次覆盖中国生物制药(01177) 给予"买入"评级 基于10年DCF模型(WACC:9.3% 永续增长率:2.0%) 目标价9.40港元 [1] - 预计公司2025E/26E/27E收入同比增长11.4%/10.5%/9.6%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2.2%/11.5%/10.5% [1] - 预测未考虑多个重磅创新产品的潜在海外授权BD贡献 [1] 研发与创新转型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收入17.6%(2019年为9.9%) 累计获批创新药物达17款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从2015年11%提升至2024年42% [1] - 2019至2024年平均每年完成超3项License in交易 通过并购礼新医药增强早期研发实力 [1] - 多个产品具备海外授权潜力 包括TQC3721 罗伐昔替尼 TQB2102 TQB3616等8款重点管线 [1] 创新药管线进展 - 创新研发聚焦肿瘤 肝病/代谢 呼吸 外科/镇痛四大领域 安罗替尼已获批9个适应症 另有4个适应症提交NDA申请 [2] - 肿瘤管线包含全球进展最快的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 进度第二的HER2双抗ADCTQB2102 最快的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TQB2868 [2] - PDE3/4抑制剂TQC3721有望成为重磅COPD治疗药物 肝病/代谢领域管线覆盖减肥 糖尿病和MASH等大适应症 [2] 生物类似药与仿制药业务 - 已获批7款生物类似药 样本医院市场容量合计240亿元(2024年) 首仿帕妥珠单抗有望快速放量 [3] - 化学仿制药2024年收入增长3.1% YoY 仿制药集采影响基本出清 第十批集采品种仅占2024年总收入1% [3]
招银国际:首予中国生物制药“买入”评级 目标价9.4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7-31 17:49
公司评级与财务预测 - 招银国际首次覆盖中国生物制药(01177),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9.40港元 [1] - 基于10年DCF模型(WACC:9.3%,永续增长率:2.0%) [1] - 预计2025E/26E/27E收入同比增长11.4%/10.5%/9.6%,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2.2%/11.5%/10.5% [1] - 预测未考虑多个重磅创新产品的潜在海外授权BD贡献 [1] 创新转型与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收入的17.6%(2019年为9.9%) [2] - 截至2024年末累计获批创新药物(包括生物类似药)17款 [2] -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11%提升至2024年的42% [2] - 2019至2024年平均每年完成超过3项License in交易 [2] - 通过并购礼新医药增强早期研发实力 [2] 创新药管线与潜力产品 - 创新研发围绕肿瘤、肝病/代谢、呼吸、外科/镇痛四个重点领域 [3] - 安罗替尼已获批9个适应症,4个适应症已提交NDA申请 [3] - 肿瘤管线包括全球进展最快的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 [3] - 全球进度第二的HER2双抗ADC TQB2102 [3] - 全球研发进度最快的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TQB2868 [3] - PDE3/4抑制剂TQC3721有望成为重磅COPD治疗药物 [3] 生物类似药与化学仿制药业务 - 已获批7款生物类似药的样本医院市场容量合计240亿元(2024年) [4] - 生物类似药销售有望快速放量,特别是首仿帕妥珠单抗 [4] - 化学仿制药业务2024年收入重回增长(+3.1%YoY) [4] - 仿制药集采影响已基本出清,第十批集采品种仅占2024年总收入的1% [4]
全球首个!百利天恒核心双抗ADCIII期研究达预期 业内人士:说明了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实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4 20:28
百利天恒核心产品伦康依隆妥单抗III期临床成功 - 公司旗下伦康依隆妥单抗(BL-B01D1)成为全球首个完成III期临床研究的双抗ADC,适应证为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 [1] - III期临床试验(BL-B01D1-303)期中分析达到主要终点,鼻咽癌有望成为该产品的首发适应证 [1][2] - 该产品针对既往经PD-1/PD-L1单抗治疗且经至少两线化疗治疗失败的鼻咽癌患者 [1][2] 临床数据表现 - I期研究数据显示,24例鼻咽癌患者ORR为45.8%,DCR为100% [2] - Lancet期刊更新的I期数据显示,37例可评估患者ORR上升至59.5% [2] - 产品在国内外开展30余项临床试验,其中9个III期,5项适应证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2] 产品商业化进展 - 2023年底公司与BMS达成合作,BMS以84亿美元总交易金额引进BL-B01D1 [3] - BMS已启动BL-B01D1头对头化疗一线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注册II/III期临床 [3] - 公司将在首次启动海外一线III期临床后获得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3] - 产品海外单药及联合奥希替尼/PD-1两项早期篮子研究顺利推进中 [3] 产品竞争优势 - BL-B01D1为全球首创靶向EGFR×HER3双抗ADC,竞争格局优异 [5] - 产品前后5次被CDE纳入突破性疗法,具备广谱抗肿瘤活性 [5] - 已在多个瘤种中表现出优异临床数据,包括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 [3][5]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全球范围内进入临床阶段的双抗ADC数量较少 [1][5] - BL-B01D1的III期临床成功是对双抗ADC质量和前景的认证 [1][5] - 中国生物制药的TQB2102和康宁杰瑞的JSKN003也已进入临床III期研究阶段 [5] 公司其他产品管线 - 公司第二个III期临床ADC产品BL-M07D1靶向HER2,具有同类最佳潜力 [6] - BL-M07D1在全球推进11项临床,包括2个III期、3个II期等 [6] - 适应证覆盖HER2阳性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等多个领域 [6]
中国生物制药_ASCO会议要点_安罗替尼联合 PD - L1 或为无脑、肝转移的一线非小细胞肺癌(NSCLC)更优选择
2025-06-09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国制药、生物技术与医疗科技 [10] - 公司:中国生物制药(1177.HK) [1][7][10][19][2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产品疗效与潜力 - 安罗替尼/PD - L1组合在无脑/肝转移的一线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可能是更好选择 安罗替尼(VEGFR TKI)加本美司托单抗(PD - L1 mAb)组合在一线野生型NSCLC(wtNSCLC)中展现出比标准治疗(SOC)更优的疗效潜力 [1][2] - 在PDL1 + wtNSCLC中 与Keytruda单药治疗相比,安罗替尼/本美司托单抗组合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表现更优,PFS分别为11.0个月和7.1个月(HR = 0.70),且在鳞状亚型中PFS获益更强(HR = 0.63 vs 0.83非鳞状) [2] - 在wtNSCLC所有患者中 本美司托单抗加化疗后加安罗替尼序贯治疗的PFS长于替雷利珠单抗加化疗,PFS分别为10.12个月和7.79个月(HR = 0.64) [2] - 新兴创新资产具有全球发展潜力 [2] - TQ05105作为潜在的首创JAK/ROCK抑制剂,对抗炎和抗纤维化均有效,已提交骨髓纤维化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并处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3期临床试验阶段 [2] - TQC3721(PDE3/4抑制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显示出初步疗效,该疾病有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2] - TQB2102(HER2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根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公布的1期数据,在包括HER2 +乳腺癌、HER2低表达乳腺癌、HER2 +结直肠癌和HER2 +胃癌等经过大量治疗的实体瘤中显示出抗肿瘤作用 [2]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对中国生物制药给予买入评级,基于12个月的分部加总估值法(SOTP)目标价为3.92港元 [7] - 创新管线:折现现金流(DCF)估值为415亿港元 [7] - 仿制药:基于9.9倍的退出市盈率和5%的5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估值为321亿港元 [7] 关键下行风险 - 仿制药组合面临更广泛的降价 [7] - 管线中关键产品的监管批准延迟 [7] - 由于资源分配不当导致研发投资回报率低 [7] - 创新药物的增长低于预期 [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临床数据对比 - 展示了多种药物组合在一线wtNSCLC治疗中的临床数据对比,包括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G3 + AE)、严重不良事件(SAE)等指标 [6] 评级与覆盖范围定义 - 分析师将股票推荐为买入或卖出以纳入各地区投资名单,未被指定为买入或卖出的股票被视为中性 [33] 公司与高盛关系披露 - 高盛在过去12个月为中国生物制药提供投资银行服务并获得报酬,未来3个月有望获得或打算寻求相关报酬,且与该公司存在多种客户关系,还为其证券或衍生品做市 [20] 全球研究分布 -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在全球多个地区通过不同实体进行研究产品的分发,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香港、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俄罗斯、新加坡、美国和欧洲经济区等 [38][40][43] 一般披露事项 - 研究基于当前公开信息,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信息、意见、估计和预测可能随时更改 [44] - 高盛与大量被研究公司有业务关系,其销售人员、交易员等可能提供与研究意见相反的市场评论或交易策略 [45][46] - 研究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考虑自身情况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建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