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可穿戴设备

搜索文档
领益智造推3.32亿收购业务升级 提升核心竞争力五年研发费93.3亿
长江商报· 2025-06-11 07:27
收购江苏科达股权 - 公司拟通过发行可转债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江苏科达66.46%股权 交易价格3.32亿元 [2][3] - 同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金额不超过2.07亿元 [2][3] - 江苏科达100%股权评估值5.05亿元 较账面净资产增值2.58亿元 增值率104.06% [3] - 业绩承诺方承诺江苏科达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700万元、5600万元、6500万元 [4] - 江苏科达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8.15亿元、8.99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531.99万元、4097.88万元 [4] 业务转型与布局 - 交易完成后公司汽车业务将从Tier2向Tier1转型 切入汽车饰件行业 [2][5] - 公司将获得汽车内外饰件系统零部件及模具的设计、制造及销售能力 [5] - 江苏科达是奇瑞、上汽、比亚迪、理想等多家整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 [4] - 公司将发挥海外运营经验优势 助力江苏科达跟随客户出海建厂 [5]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收114.94亿元 同比增长17.11% 净利润5.65亿元 同比增长23.52% [7] - 已连续3个季度单季营收破百亿元 连续5个季度同比双位数增长 [7] - 2024年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收入40.41亿元 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收入21.17亿元 同比增长52.90% [7]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达93.27亿元 其中2024年研发费用19.75亿元 [8] 战略发展方向 - 2025年将全面发力机器人、AI眼镜、折叠屏、服务器等新增长曲线 [2] - 在AI终端硬件精密制造领域积累丰富经验 为全球XR、AI眼镜领域头部客户提供关键零部件 [7][8] - 计划将AI终端硬件研发制造优势迁移至汽车领域 助力汽车智能化转型 [8]
领益智造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领益智造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4.94亿元,同比增长17.11%,连续五个季度营收同比两位数增长;归母净利润5.65亿元,同比增长23.52%;扣非净利润3.58亿元,同比增长1.64%;扣除股权激励摊销后,实际归母净利润6.41亿元,增长37.59%,扣非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增幅20.33%;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8.14亿元,同比下降24.24%;基本每股收益0.08元,同比增长14.2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1%,同比增长0.32个百分点;截至一季度末,总资产446.14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1.28%,净资产204.09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15%[3] - 信用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5%,毛利率创上市以来新高,剔除可转债影响后,资产负债率下降2.1个百分点,财务状况稳健[10] 2. **业务板块表现** - 2024年电池、散热、快充三大件业务收入合计约105亿,占AI终端收入26%,占整体收入24%;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收益达40亿,同比增长42%,占整体收入10%,新机周期和新业务放量后增长弹性大[2][5] 3. **新技术和产品亮点** - 人眼追踪技术新机型量产,破折叠类终端产品上市推动业绩增长;服务器散热业务份额提升至约20%,进入A和N客户供应链[6] - 获得北美客户人形机器人硬件订单,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布局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智能硬件,与行业头部客户联合开发整机组装应用[2][6] 4. **海外市场布局及关税影响** - 全球58个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分布在土耳其、巴西、印度等地,巴西基地已全面盈利,土耳其基地精品组装业务发展迅速;产品不直接出口美国,通过国内保税区出货,关税无直接影响;具备消化供应链波动能力,保证份额增长[2][7][8] 5. **未来发展预期** - 下半年受益于新机周期量产,AI终端电池钢壳结构件用于更多机型,中框散热模组及主板散热模组带动AI ASIC大幅提升,快充方案即将上市;人脸识别技术、人形机器人硬件、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有望更快放量;本地化交付能力强,增强海外竞争力承接更多订单[9] 6. **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布局** - 自建RV减速器和行星滚柱丝杠等关键零部件产能,今年陆续投产;与国创中心、智源等合作,目标两年内实现10亿级别订单落地,将消费电子优势扩展到人形机器人领域[4][15] 7. **汽车业务布局** - 收购江苏科达,评估价格约3.32亿元,其拥有丰富海内外客户资源;去年汽车业务营收21.17亿元,江苏科达营收8.99亿元,202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00万元和4000万元,2025 - 2027年预计分别贡献不低于4700万、5600万和6500万实际净利润;未来在国内造车新势力中扩展汽车电子品类,补齐补强业务[11][12][22] 8. **大客户业务增长点** - 在大客户产业链地位逐年提升,提供充电、散热等解决方案;计划海外量产更多品类模组;与消费电子大客户保持密切联系,根据其新产品布局调整研发及交付进度实现业务增长[19] 9. **机器人行业发展及公司订单预期** - 机器人行业发展速度比资本市场预期慢,但比大众预期快,技术水平和可靠性逐步验证;今年预计有来自国创中心、智源等客户订单落地,目标两年内达10亿级别订单量[20][21] 10. **资本开支及产能布局** - 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上升,因大客户及消费电子新一轮创新周期展开;海外基地收入占比约30%,产能占比约40%以上,随着客户预定产能,收入将较快增长[4][23] 11. **国内安卓客户布局及增长点** - 布局日趋完善,从大件拓展到中框模组、铰链模组等业务,在海外为国内安卓客户提供手机组装业务;2024年安卓业务收入增长约50%,2025年预计明显增长,新产品导入费用占比下降提升盈利能力[24] 12. **服务器散热项目情况** - 服务行业龙头客户,GPU散热模组和液冷板服务器散热模组2025年量产落地;传统赛尔康接高功率服务器电源业务,预计收入3 - 5亿元,服务器散热事业部考核目标相近,业务进入门槛高,后续增速快[26] 13. **光伏业务情况** - 2024年光伏产业亏损,2025年一季度亏损扩大,加强内部管控,力争二季度业务收支平衡[27][28] 14. **北美大客户手机业务及眼镜业务情况** - 北美大客户手机业务二季度未因贸易摩擦和关税下调出货指引,有加单动作;眼镜业务主要生产零组件,贸易摩擦影响小,2025年Manta眼镜出货量预期从500万台上调至1000万台[29][30] 15. **海外收入占比、产能利用率及盈利情况** -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约30%,产能占比约40%;2025年地缘政治因素使客户增加海外订单需求,产能利用率提升,多数海外基地扭亏为盈;印度地区一季报运营利润扭亏为盈[30][31][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高度重视回报投资者,过去三年累计分红及回购金额为17.27亿元,占三年归母净利润的31.98%;2025年4月公告新回购计划,金额2 - 4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3.18元[12] - 明年北美客户发布首款折叠机,公司在铰链模组等方面预计单机价值量80 - 90美元,历史上第一代产品可能获较大份额甚至独供;安卓系客户布局完善,转轴产品研发及交付能力提升,碳纤维等屏幕支撑架市场份额高,中框等产品单机价值量高[11][12]
领益智造一季度营收114.94亿元 同比增长17.11%
证券日报· 2025-04-28 22:08
财务表现 - 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4.94亿元,同比增长17.1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5亿元,同比增长23.52% [2] - 连续3个季度单季营收破百亿元,连续5个季度营收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 [2] 业务布局 - 将机器人、AI眼镜、折叠屏、服务器四大业务板块作为新一轮增长曲线 [2] - 在机器人领域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供硬件服务并开放应用场景 [2] - 在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领域深化布局,参与AR/AI眼镜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 折叠屏业务 - 专注于为全球头部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核心产品包括中框、VC均热板、屏幕支撑层等 [3] - 产品应用于双折叠屏手机、三折叠屏、折叠屏笔记本电脑、车载柔性屏等终端电子产品 [3] 传统业务优势 - 电池、散热、快充为传统业务三大重要模块 [3] - 在热管理方面具备完整研发与制造能力,核心产品包括均热板、热管、AI算力芯片散热模组等 [3] - 提供系统化散热解决方案,确保设备在高算力、高负载环境下保持卓越性能 [3]
【领益智造(002600.SZ)】24年全年业绩符合预期,“人眼折服”四大业务打造新增长点——跟踪报告之七(刘凯/何昊)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25 16:4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42.11亿元,同比增长29.56%,归母净利润17.53亿元,同比减少14.50% [4] - 24Q4单季度营收127.27亿元,同比增长34.28%,归母净利润3.48亿元,同比增长92.20% [4] - 2024年毛利率15.77%,同比下降4.17pcts,归母净利率3.98%,同比下降2.02pcts [4] 业务发展 AI终端业务 - 2024年AI终端业务营收407.31亿元,同比增长32.75%,毛利率17.41%,同比下降4.37pcts [6] - 传感器、影像显示、AI眼镜及XR可穿戴设备、材料、热管理等多条产品线收入快速提升 [6] - 眼镜、折叠屏等AI终端起量后,长期盈利能力有望稳步提升 [6] 新能源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 - 2024年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收入21.17亿元,同比增长52.90% [7] - 动力电池结构件细分领域迅速崛起,成为北美新能源大客户重要供应商 [7] - 碳纤维飞行器旋转桨叶采用热固性单向CF材料,实现技术升级,提升飞行器稳定性和抗恶劣环境能力 [7] 机器人业务 - 公司拥有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人形机器人执行层核心技术 [8] - 已为人形机器人客户提供头部总成、灵巧手总成、四肢总成等核心硬件 [8] - 与国创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8] 战略布局 - 海外基地全面实现本土化运营,新项目研发导入、量产交付逐步步入正轨 [5] - 与海外机器人龙头客户、AMD、Brembo等建立深入合作关系 [5] - 未来海外业务将逐步实现盈利,形成海内外双循环、双领先的业务格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