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方日报网络版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两项电动自行车新规9月起施行 7类行业启用黄底黑字号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1 17:20
据广州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消息,《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登记办法》和《广州市专用号牌电动自行车 管理办法》将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两项新规明确了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的具体要求,并明确将对从事 外卖、快递等7类民生服务行业单位的电动自行车核发专用号牌。 申领号牌需申请资格确认 专用号牌样式为黄底黑字,具体分为"广州W""广州X""广州Y""广州Z"四个号牌号段。其中"广州W"号 段用于外卖等即时配送企业车辆;"广州X"号段用于电力、供水、燃气、电信通信等公共设施抢修单位 车辆;"广州Y"号段用于邮政、快递、报刊投递、瓶装燃气行业车辆;"广州Z"号段用于医疗卫生、环 卫清洁、消防救援和治安防范等单位车辆。 申请使用专用号牌的民生服务行业单位,由对口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后,在广州交警微信公众号上提交上 牌车辆资料,资料审核通过和车辆线下查验合格后即可领取专用号牌。 关于民生服务行业单位对口的行政主管部门,具体为电力抢修对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电信通信抢修对 口市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供水抢修对口市水务局,医疗卫生对口市卫生健康委,外卖等即时配送对口 市市场监管局,瓶装燃气、燃气抢修、环卫清洁对口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邮政、快递、 ...
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全面共建启动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1 17:20
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位于庆盛枢纽区块,定位"粤港枢纽·创新城区",已成为南沙承接港澳创 新资源、推动"学研产城"融合的核心平台。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核心,社区已形成人工智能、新 能源、生命健康三大产业集群,入驻企业180家,集聚近400名企业家和科学家。 会上,南沙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树立全范围、全体系、全周期的人才观,真正尊重和服务人才,迭代 升级国际人才港政策,每年拿出10亿—20亿元资金设立人才专项,引进全球的高端科学家、高技能人 才、跨国公司人才,力争3年内引进5万名大学生。 近日,共建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暨广州南沙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启动建设推进会在广州南 沙举行,汇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湾区高校、科创企业、金融资本、创新载体等多方力量,多个重点 项目完成签约,推动政策、空间、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整合,共建高效协同的创新创业服务生 态体系。 对创新创业团队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精准滴灌项目的全周期发展,南沙在会上公布"启翔"和"腾 飞"双轨并行的支持模式。对于怀揣梦想、刚刚起步的团队,"启翔"将根据学历层次,提供10万、20 万、3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对于已有技术积累、寻 ...
珠海香洲公办中小学取消统一校服订购 公办幼儿园取消园服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1 17:20
政策调整内容 - 珠海市香洲区公办幼儿园全面取消园服 [1] - 公办中小学取消统一校服订购 家长可自愿自由选购合规校服 [1] - 民办中小学可选择属地统一模式或学校自行选用模式 [1] - 民办幼儿园可不选用园服或自行组织采购 [1] 实施机制 - 属地统一选用模式不指定厂家或销售点 任何合规企业均可按区标准生产校服 [1] - 学校选择自行采购需经2/3以上家长同意方可实施 [1] - 香洲区无指定校服生产厂家和销售点 [1] 监管要求 - 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购买校服 [1] - 不得因未购买校服影响学生教学活动和评优 [1] - 家长发现强制购买行为可向香洲区教育局举报 [1] 消费指引 - 家长选购需注重实用与安全 [1] - 建议按需购买避免浪费 [1] - 坚持自愿购买原则 [1]
广州入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先行先试试点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1 17:20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试点 - 广州入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先行先试试点城市 代表在闭门会上推介"广州方案"并领取任务书[1] - 试点工作支持以城市为主体申报"区域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探索数据流通技术创新与多技术路线融合[1] - 广州方案采用"数港 空港 海港"三港融合架构 依托数字广州总体框架和本地特色规划形成[1] 方案架构与实施路径 - 方案以数港为核心枢纽 对空港海港业务数据进行标准化整合 安全化流通和场景化开发[1] - 通过数港技术支撑跨境贸易便利化 绿色供应链协同等跨域场景创新[1] - 最终实现公共数据 行业数据与跨境数据的场景融合 打造标准统一 技术融合 数据流动的试点体系[1] 数据资源建设成果 - 数港方面汇聚752亿条公共数据 日均交换量达2.94亿条 接入生态主体超80家 打造数据产品87个[2] - 空港方面对接12家单位与企业 建设20套系统 汇聚1.81亿条信息 打造花都交通可信数据空间[2] - 海港方面覆盖16个重点行业 累计发布287个服务项目 处理数据超1.5亿条 服务近6万个人用户[2] 未来发展目标 - 广州将紧扣破解找数用数难 规模流通难 跨域加工难等共性难题[2] - 系统谋划实施路径 制定推进计划 驱动产业发展 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落地[2] - 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标杆 为世界城市建设提供数据动能[2]
广东减免幼儿园学前一年保教费 公办全额免除 民办参照公办费用减免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1 17:17
政策覆盖范围 - 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全省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覆盖大班及混龄班5岁以上儿童[1] - 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 包括公办民办幼儿园及城市乡村地区[1] - 免费范围延伸至小学附设班 特殊教育学校 儿童福利机构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1] 民办幼儿园政策 - 民办幼儿园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减免保育教育费[1] - 民办幼儿园收费高出免除水平部分可继续向家庭收取[1] - 现行小班中班收费政策继续按原有规定执行[1] 费用执行标准 - 免保育教育费标准按县级以上政府批准的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执行 不含伙食费住宿费及服务性收费[1] - 伙食费住宿费及经批准的服务性收费代收费仍按相关规定收取[1] 配套资助政策 - 2025年起在免保育教育费基础上继续执行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政策[2] - 资助对象涵盖公办幼儿园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6岁家庭经济困难儿童 孤儿和残疾儿童[2] - 现行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2] 生均拨款政策 - 实施免保育教育费后继续执行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拨款政策[2] - 生均拨款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元[2]
广东发布今年第1号总河长令 5年推进超500条幸福河湖建设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1 17:17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广东发布2025年第1号总河长令 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并发布实施方案(2025—2030年)[1] - 政策目标为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 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实现河湖清洁美丽 推动绿色水经济健康发展[1] - 建设重点为流经城镇等人口密集区域 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或水面面积0.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 具体量化目标 - 到2025年 推进100条(个)以上幸福河湖建设 5个以上县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2] - 到2027年 推进260条(个)以上幸福河湖建设 每个地级以上市不少于1个县开展全域建设[2] - 到2030年 推进500条(个)以上幸福河湖建设 40个以上县开展全域幸福河湖建设[2] - 展望2035年 全省江河湖泊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全域幸福河湖基本建成[2] 建设格局与范围 - 打造“五江百川 六片全域”的幸福河湖建设格局[2] - “五江”指以东江 西江 北江 韩江 鉴江等五大江河为主要脉络[2] - “百川”指重点推进500条(个)以上省级幸福河湖建设[2] - “六片”指分六大主题片区开展建设 “全域”指有序推动全省所有县开展全域建设[2] 重点任务部署 - 重点任务一为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 包括提升城乡水利防灾能力 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3] - 重点任务二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包括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河湖生态廊道保护与修复[3] - 重点任务三为实现河湖清洁美丽 包括推动碧道碧带建设 常态化清淤 实施城市水系活力提升行动[3] - 重点任务四为推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包括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 推动传统水产业转型升级[3] - 重点任务五为保护传承水文化 包括挖掘水文化内涵 加强宣传教育与阵地建设[3] - 重点任务六为完善建设管理机制 包括完善工作机制 健全长效管护机制[3] 实施与管理机制 - 省河长制办公室将编制全省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清单(2025—2030年)并实行动态调整[3] - 每年第一季度提出本年度幸福河湖及县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任务清单[3] - 实行幸福河湖名录管理 建立完善退出机制 对不符合标准的调出名录[3]
广东一周新增225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 疫情态势总体平稳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1 17:17
疫情概况 - 2025年8月24日至30日广东省新增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225例 无重症和死亡报告 [1] - 病例分布集中于佛山119例 广州49例 深圳16例 湛江14例 其他城市病例数在1-5例区间 [1] 防控态势 - 全省持续开展蚊媒密度控制工作 当前疫情态势总体平稳 [1] - 全球疫情高发导致境外输入风险持续 蚊媒活跃期叠加台风降雨天气 防控工作仍需加强 [1]
2023年以来安排超4600名干部人才进疆 落实援助资金近100亿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1 17:17
援疆资金与项目规模 - 广东省累计投入援疆资金约99.14亿元(含深圳市)[1] - 实施382个大项目[1] - 4600多名援疆干部人才参与[1] 医疗援疆成果 - "粤新光明行"每年为1000名患者实施免费手术 已让3000多人次重见光明[2] - 中山大学国际眼科医学中心新疆分中心引入眼健康AI筛查系统[2] - "广东名医进疆工程""消结行""科普行"等惠民项目落地[2] 教育援疆投入 - 2023年以来投入教育援疆资金12.1亿元[3] - 实施学校新建及改扩建项目155个[3] - 选派近1500名优秀教师和支教大学生[3] - 喀什大学成功获批教育学博士点[3] 产业援疆成效 - 油莎豆现代农业产业园投入4000万元资金[4] - 园区引进7家企业 开发10余种深加工产品[5] - 预计年内产值达1.5亿元 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5] - 带动群众平均增收4.5万元[5] 商贸合作成果 -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促成双边交易超100亿元[5] - 2024年上半年广东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23.1%[5] - 2024年粤新重点签约企业超30家 落地项目23个[5] - 在疆粤企营业产值达105亿元 带动2万多人稳定就业[5] 文化教育交流 - 南国书香节近200场活动吸引近十万群众参与[6] - "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组织超千名喀什青少年赴外地交流[7] - 推动20多万粤新青少年"云端"结对、书信传情[7] - 喀什市篮球公园、穗疏文体公园等体育设施建成[7]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全国居首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1 17:17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1][2] -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同比增长7.5%[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同比增长8.3%[2] 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251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10倍,跃居全国第一[2] - 建成集研发、制造、安装、运维、检测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2] - 中广核阳江500千伏海上风电无功补偿站、南方电网三山岛柔直输电工程等首创性科技成果落地[2] 海洋能源融合创新 - 全球单体最大抗台风型风渔融合平台"伏羲一号"投放鱼苗,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运行6年[3] - 形成风、渔、旅融合新业态,延伸出"能源—养殖—冷链—文旅"发展轴线[3] - 催生"风电—制氢—甲醇—航运"绿色能源产业链[3] 产业合作与项目签约 - 中广核新能源与深圳港集团签约绿色船燃产供销一体化战略合作项目[3] - 国家电投广东公司与谢和平院士团队签约海上风电驱动兆瓦级海水原位制氢关键技术研究项目[3] - 华润电力与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签约抗台风兆瓦级海上浮式光伏示范项目[3]
十五运会两项跨境赛事运动员将在高速竞技中“无感通行”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31 09:31
即将举行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是我国第一次由广东、香港、澳门共同承办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其 中,两项跨境赛事——珠海赛区公路自行车赛和深圳赛区马拉松赛,首创"口岸就是赛道"模式,将首次 实现运动员在高速竞技状态下"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无感通行,引发广泛关注。 如何实现"无感通行"?8月30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暨IEEE机电一体化与计算机技 术工程国际学术会议在广州举行。香港立法会议员、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尚海龙在现场介绍,一 种类似的技术已经在香港—深圳沙头角中英街口岸试点使用9个月,将通关效率提升至原来的4倍以上, 即使在大批旅客同时通过或是旅客戴口罩等特殊情况下也能准确识别。 可准确识别戴口罩旅客 在香港—深圳沙头角中英街口岸,持有跨境所需证件的旅客可以在通关通道直接步行通过,"一秒通 关",无需停留或主动配合口岸人员进行查验。 旅客无感通行的背后,是一系列跨模态身份识别技术在支撑。尚海龙介绍,经过重新布局的中英街口岸 被简化成两条通道,进出各一条,当旅客通过时,摄像头能捕捉实时视频影像,通过跨模态的身份核验 技术快速识别出旅客的身份,支持其快速通行。 无感通行技术与目前广泛用于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