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产品
搜索文档
设计总院20251107
2025-11-10 11:34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综合服务提供商,名为设计总院,是安徽省省属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2017年在上海主板上市[3] * 公司业务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市建设、智慧养护、低空经济等领域[3] * 公司项目遍及国内近30个省级行政区以及非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3] 核心观点和论据:财务表现与订单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8.63亿元,同比下降18.77%,扣非净利润2.14亿元,同比下降30.27%,为上市以来首次下滑[2][3] * 业绩下滑主要由于行业和国家经济形势下行,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减弱[7]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下降20%[19] * 但新签订单较去年大幅增长,接近前年水平[2][4] 截至9月份新签订单同比增幅在两位数左右[6] * 基于新签订单情况,公司对2026年业绩持乐观态度[2][4][6] 但未来增长高度依赖政府投资行为,难以准确预测订单增幅[20] * 公司2022年至2024年的净资产收益率约为14%[2][3] 核心观点和论据:低空经济业务 * 公司自2022年成立民航院以来聚焦低空经济业务,目前新签合同额已达1,600万元,总目标2,000多万元[2][8] * 当前低空经济业务订单水平约7,000万元,2025年业务比去年有大幅增长[8] * 公司预计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在三至五年内达到万亿级别[2][9] 公司希望该业务每年保持10-20%的增长[10] * 公司参与编制安徽本地低空领域"十五五"规划,在获取相关项目时具有先天优势[2][11] 核心观点和论据:数字化转型与AI应用 * 公司在数字化转型和AI应用领域取得进展,建立了约40P的高性能AI算力[2][14] * 公司收集交通工程专业领域数据,形成了18项数据产品并在上海交易所登记挂牌[2][14] 预计未来数据资产入表金额在300至500万元左右[15] * 通过智能体服务,公司人力成本可降低约50%,例如桥梁设计审批时间从三天缩短至数小时[17] * 公司计划建设专业AR大模型及智能体体系,目标是形成中国交通大数据中心[16] 但目前数字化业务主要以内部赋能为主,尚无明确对外营收目标[21] 其他重要内容:市场布局与规划 * 公司省外业务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及西北地区,通过子公司和分公司服务当地客户[2][12] * 公司海外业务目前没有专门布局,主要通过商务部援建活动和跟随大型央企出海合作,内部设立了海外事业部负责拓展[13] * 公司自身"十五五"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具体内容尚未确定[5] * 公司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改善主要由于销售回款增长所致[18]
北京、南京等18个城市数据基础设施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
环球网· 2025-11-09 09:16
目前,已有超2000家数据交易所、数据开发商等各类主体接入数据基础设施,产学研1200余家单位参与 标准制定。应用方面,已在上百类场景中上架近万个数据产品,应用于政务精准决策、金融风控预警等 多个领域,初步形成"建设-运营-安全"协同的产业生态。随着数据产业生态的持续成熟与有机融合,预 计将吸引更多跨领域主体积极参与并深度融入,进而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赋能作 用,推动形成良性循环、持续创新的数字经济新格局。 国家数据局还表示,今年部署的第二批先行先试是第一批的延续和深化,将在第一批先行先试的基础 上,进一步检验技术成熟性、场景有效性、标准适用性、制度匹配性,在筑牢安全防线的同时,科学部 署、扎实推进。 华创证券此前发布报告认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提出与推进,是顺应数据科技迭代和人工智能快速发 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数据产业生态的持续成熟与有机融合,预计将吸引更多跨领域主体积极参与并深度 融入,进而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赋能作用,推动形成良性循环、持续创新的数字经 济新格局。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国家数据局日前公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批先行先试取得积极成效, 已建设18个城市数 ...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批先行先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新华社· 2025-11-08 16:09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实现良好开局,首批先行先试取得积极成效 [1] - 已建设北京、南京等18个城市数据基础设施节点 [1] - 孵化业务场景超过100个,汇聚各类主体超过3900家,对外提供数据产品超过13000个 [1] 发展目标与规划 - 目标为2026年底前广泛开展试点试验,2028年底前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基本覆盖,2029年底前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 [1] - 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先行先试,探索设施建设最优路径,第二批先行先试是第一批的延续和深化 [2] 关键运营数据 - 截至9月底,全国已建设高质量数据集总体量超过500PB [1] - 7个数据标注基地引进和培育标注企业362家,标注从业人员达8.5万人,带动数据标注相关产值163亿元 [1] - 我国日均Token消耗量已突破40万亿,与2024年初相比增长超过400倍 [1]
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首批18城节点打通 孵化上百业务场景
央视新闻· 2025-11-08 10:10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批先行先试已取得积极成效,已建设18个城市数据基础设施节点 [1] - 先行先试于去年启动,目前已基本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实现了设施间互联互通 [1] - 项目已孵化上百个业务场景,汇聚各类主体超过3900家,对外提供数据产品超过13000个 [1] 未来发展重点与方向 - 未来将不断深化场景供给,优先布局数据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 [1] - 将紧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着力推进高速数据传输网络、密态计算、智能检索等技术研究 [1] - 体系化推进数据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和系统化应用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1]
十月数据交易市场产品上新量回落,透明度短板难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7:41
南方财经记者卓皙雯 徐小琼 2025年以来,南财数据团队对八所规模较大的数据交易机构进行数据交易市场监测评估,通过透明度、 稳健系数、要素密集度与市场潜力四大关键指标,对公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量化的多维度分析。 测评对象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深圳数据交易所、广州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杭 州数据交易所、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在2025年10月1日—31日上架的296款数据产 品。 测评结果 十月,国内八所主流数据交易机构共上架数据产品296个,较九月减少124个。数据显示,四项核心指标 得分出现一半提升,其余一项回落、一项持平。 其中,"要素密集度"指标得分4.22,继续维持在四项指标中的最高水平,反映出当前数据交易机构上新 的数据产品普遍有较高程度的数据核心驱动和多源数据整合。"稳健系数"得分较上月环比增长15.08%, 显示各数据交易机构在合规风险识别与安全管控方面有所增强。"应用潜力"得分则由3.23微降至3.08, 出现小幅回调,但仍处于近三个月来的相对高位。表明当前上新数据产品具备较强的持续迭代能力和市 场化推广基础。"透明度"得分连续两月持平,均为1.53, ...
慧辰股份跌2.04%,成交额1.1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261.9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3 14:03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3日盘中下跌2.04%,报75.02元/股,成交1.12亿元,换手率1.99%,总市值56.4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61.90万元,特大单与大单买卖金额分别为买入594.82万元(占比5.33%)、卖出689.08万元(占比6.17%)以及买入3311.10万元(占比29.65%)、卖出2954.94万元(占比26.46%)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18.72%,近5个交易日涨12.05%,近20日跌9.65%,近60日涨11.97% [1] - 今年以来2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8月6日,龙虎榜净买入5870.61万元,买入总计1.23亿元(占总成交额20.30%),卖出总计6430.49万元(占总成交额10.61%)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北京慧辰资道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14日,于2020年7月16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是为行业头部企业和国内政府机构提供基于内外部数据的业务经营分析与应用、定制化行业分析应用解决方案等服务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数据产品83.82%,解决方案16.18%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IT服务Ⅱ-IT服务Ⅲ,概念板块包括字节跳动概念、虚拟数字人、阿里概念、IDC概念、东数西算等 [2] 财务与股东数据 - 2025年1月-6月实现营业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14.79%;归母净利润为-3202.51万元,亏损同比收窄11.11% [2] - 截至9月19日,股东户数为5724户,较上期减少16.36%;人均流通股12808股,较上期增加19.5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42.75万元,但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金鹰改革红利混合(001951)为新进第八大股东,持股117.00万股 [3]
慧辰股份股价跌5.05%,建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5.89万股浮亏损失20.6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6 14:35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16日公司股价下跌5.05%,报收65.80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为1.28亿元,换手率为2.60% [1] - 公司总市值为49.55亿元 [1] 公司基本信息与业务构成 - 公司全称为北京慧辰资道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1月14日,于2020年7月16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是为行业头部企业和国内政府机构提供基于内外部数据的业务经营分析与应用、定制化行业分析应用解决方案等服务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数据产品占比83.82%,解决方案占比16.18% [1] 基金持仓情况 - 建信基金旗下建信社会责任混合A(530019)二季度重仓持有公司股票5.89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为4.15%,为第三大重仓股 [2] - 基于当日股价下跌测算,该基金持仓单日浮亏约20.61万元 [2] - 该基金最新规模为6138.17万元,今年以来收益率为34.42%,近一年收益率为50.19%,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54.63% [2]
慧辰股份跌2.18%,成交额5527.51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87.4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4 10:05
10月14日,慧辰股份(维权)盘中下跌2.18%,截至09:52,报67.72元/股,成交5527.51万元,换手率 1.09%,总市值50.99亿元。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287.48万元,特大单买入0.00元,占比0.00%,卖出104.71万元,占比 1.89%;大单买入1246.51万元,占比22.55%,卖出1429.28万元,占比25.86%。 慧辰股份今年以来股价涨97.43%,近5个交易日跌14.42%,近20日跌4.49%,近60日涨24.90%。 今年以来慧辰股份已经2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登上龙虎榜为8月6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5870.61万 元;买入总计1.23亿元 ,占总成交额比20.30%;卖出总计6430.49万元 ,占总成交额比10.61%。 资料显示,北京慧辰资道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甲10号院102号楼6层,成立日 期2008年11月14日,上市日期2020年7月16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为行业头部企业和国内政府机构提供 基于企业内外部数据、消费者态度与行为数据和行业数据的业务经营分析与应用、定制化行业分析应用 解决方案等服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 ...
甘肃出台方案助力培育数据市场
人民日报· 2025-10-13 05:00
行动方案核心目标 - 甘肃省发布《甘肃省数据市场培育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构建服务省内、辐射西部、融入全国的区域性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体系 [1] - 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构建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1] 重点任务部署 - 方案围绕构建数据市场规则体系、激发数据市场需求、培育数据市场主体、营造数据市场环境、推进数据市场设施布局五大方面部署了20项重点任务 [1] - 提出推动数据产权登记凭证作为数据流通交易、资产入账入表、融资担保、出资入股等活动的可信依据 [1] - 将建立跨区域数据产权登记信息共享、证书互认机制,实现“一地登记、多地互认” [1] - 鼓励对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集合进行数据知识产权权益登记 [1] 具体发展目标 - 主要目标包括打造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和数据产品 [1] - 计划引育不少于200家数据企业 [1] - 计划培育300个以上具有示范意义的数据应用典型案例 [1] - 目标形成一批数据市场建设样板 [1]
汪旭晖: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经济日报· 2025-10-09 08:09
数据要素的战略地位与宏观影响 - 数据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深刻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1] -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3] - 数据要素具有报酬递增、低成本复用等特点,能优化资源配置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6] - 数据要素是连接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关键纽带,对赢得国际竞争新优势至关重要 [4][7] 数据资源规模与增长态势 - 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泽字节(ZB),占全球数据总量26.67% [1][3] - 2023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32.85泽字节,同比增长22.44% [3] - 用于人工智能开发、训练和推理的数据量同比增长40.95% [3]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左右 [1] 数据应用与产业发展 - 利用大模型的数据技术企业和数据应用企业数量分别同比增长57.21%、37.14% [1] - 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金融科技、医疗健康等成为数据应用主要场域 [4] - 制造、金融、交通物流行业的数据生产总量位居前三,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领域呈现良好态势 [3]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0万件,位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长23.1% [4] 数据市场培育与制度建设 - 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是深化改革重要方向,需加快数据基础制度建设 [2][9] - 在全国10个省份部署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支持各地开展先行先试 [8] - 需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完善数据流通规则,构建场内场外结合交易制度体系 [9] - 加强数据交易场所体系设计,制定全国统一标准,构建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 [11] 数据基础设施与供给优化 - 需建设高速互联、高效调度、开放普惠、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10] - 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向数据基础设施延伸,形成以释放数据价值为目标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10] - 提高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供给水平,建立数据可信流通体系 [10][11] - 加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实现数据流通全过程动态管理,在合规使用中激活价值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