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一号

搜索文档
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30年全国居首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1 17:17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1][2] -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同比增长7.5%[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同比增长8.3%[2] 海上风电产业发展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251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10倍,跃居全国第一[2] - 建成集研发、制造、安装、运维、检测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2] - 中广核阳江500千伏海上风电无功补偿站、南方电网三山岛柔直输电工程等首创性科技成果落地[2] 海洋能源融合创新 - 全球单体最大抗台风型风渔融合平台"伏羲一号"投放鱼苗,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运行6年[3] - 形成风、渔、旅融合新业态,延伸出"能源—养殖—冷链—文旅"发展轴线[3] - 催生"风电—制氢—甲醇—航运"绿色能源产业链[3] 产业合作与项目签约 - 中广核新能源与深圳港集团签约绿色船燃产供销一体化战略合作项目[3] - 国家电投广东公司与谢和平院士团队签约海上风电驱动兆瓦级海水原位制氢关键技术研究项目[3] - 华润电力与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签约抗台风兆瓦级海上浮式光伏示范项目[3]
锚定海洋强省目标 广东海洋能源产业科技创新研讨会释放“向海图强”新信号
证券时报网· 2025-08-31 16:55
会议概况 - 广东海洋能源产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由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能源局指导 中国广核集团主办 主题为"向海图强能创未来" 集中展现广东作为海洋经济大省在海洋能源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研究探讨海洋能源发展新技术 新模式 新业态 [1] - 来自政府单位 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 开发企业 产业链企业的400余名代表参会 [1] 海洋经济发展数据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 同比增长7.5% [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11亿元 同比增长8.3% [2]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251万千瓦 较"十三五"末增长10倍 跃居全国第一 [2] 技术创新成果 - 中广核阳江500千伏海上风电无功补偿站 南方电网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明阳天成号"双转子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等首创性科技成果在广东落地 [3] - 全球首艘11000米超深水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入列 配备3000平方米船载实验室 [3] - 研制世界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 [3] - 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工业级制氢示范项目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水淡化 电解制氢协同技术 [4] - 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电解海水制氢示范工程在深圳实施 [4] - 我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乌石油田群实现生产水零排放 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恩平油田群投用 [3] 产业融合发展 - 建成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 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示范运行六年 [6] - 构建风 渔 旅及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产业链条 延展"能源—养殖—冷链—文旅"融合发展轴线 催生"风电—制氢—甲醇—航运"绿色能源产业链 [6] - 中国广核新能源开展风渔融合 核风光融合 综合能源岛三种海上能源融合模式探索 [6] 重点项目签约 -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与深圳港集团有限公司签约"绿色船燃产供销一体化战略合作项目" [7] - 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与谢和平院士团队签约"海上风电驱动兆瓦级海水原位制氢首台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7] -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与中集集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抗台风兆瓦级海上浮式光伏示范项目" [7] - 启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船燃产业创新联合体 [7] 企业参与情况 - 中国广核集团建设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500万千瓦 建成粤东首个超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 [2][4][5] - 与汕尾市共建红海湾实验室 [5]
用创新之火点亮清洁能源之光——中广核持续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中国电力报· 2025-08-18 15:22
核心观点 - 公司持续推动创新发展 在核电 新能源 非动力核技术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 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先锋力量 [1] 研发投入与创新体系 - 2024年研发投入达59.5亿元 投入强度为3.8% [4] - 构建"6+1"产业体系 包括核能 核燃料 新能源 非动力核技术 数字化 科技型环保和产业金融 [4] - 累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超17000家企业共同发展 [4] 核电技术突破 -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设备国产化率超90% 具备整机装备100%国产化能力 [2] - 单台机组年发电量约100亿千瓦时 可满足100万人口年度用电需求 [2] - 完成欧洲用户要求认证和英国通用设计审查 [2] - 自主研发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和睦系统"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应用于30台不同技术核电堆型 节省近百亿元资金 [5][6][7] 新能源业务布局 - 国内新能源控股在运装机突破5600万千瓦 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12] - 业务类型全面覆盖风电 光伏 光热 抽蓄 储能 氢能 [12] - 建成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 可抗击17级超强台风 [8] - 在青海德令哈建设1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 投产后年上网电量达36.5亿千瓦时 [10][11] - 德令哈5万千瓦光热示范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5亿千瓦时 [11] 非动力核技术应用 - 建成国内首座商用多室质子治疗设备生产基地 年供货能力3-4套系统 [7] - 单间治疗室年治疗患者最高达500人次 [7] - 产品入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和优秀国产医疗设备目录 [7] 创新融合发展模式 - 探索"新能源+"模式 将清洁能源与乡村振兴 环境治理相结合 [13] - 在和田地区实施万亩沙漠土壤化改造项目 采用"沙膜"技术改造沙漠 [9] - 建设国家能源光热研发中心 为行业积累创新经验 [11]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6-15 06:50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去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 9% [1]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同比增长5 4% 成为全国首个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 [3] - 青岛去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513 2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33%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 9% [5] 科技创新与装备突破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 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 [1] - 全球单体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投运 具备抗台风能力并开展鱼种筛选试验 [2] -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达62 62自然箱/小时 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 [2] 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 - 大连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 海珍品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 [3] - 湛江建成4个深海网箱养殖集聚区 总养殖水体1788万立方米 年新增渔获量2000吨 [4] - 汕头海洋产业结构向高端化 绿色化发展 湛江推动"湛江湾1号"大型养殖平台下水 [4] 政策支持与金融配套 - 青岛出台政策聚焦8个海洋重点产业 近两年批准281宗用海项目 面积1 98万公顷 [5] - 广东通过《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推出17条海洋牧场支持政策 [5][6] - 大连金融机构为船舶制造 渔业等提供41 98亿元信贷 覆盖27家国家级海洋牧场 [6] 创新生态与平台建设 - 青岛集聚全国30%涉海院士 40%涉海高端研发平台 [1] - 广东建成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个省实验室 49个省重点实验室 [1] - 中广核"伏羲一号"开展关键技术试验 发挥海上科研实证平台功能 [2]
技术引领、产业升级、政策保障——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6-15 05:39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去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 [1]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5.4%,成为全国首个突破2万亿元的省份 [4] - 青岛去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513.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9% [6] 科技创新与重大项目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运营,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 [2] - 青岛构建"院士—平台—技术"三位一体创新生态,吸引全国30%涉海院士和40%涉海高端研发平台 [2] - 广东全省海洋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实验室3个、省重点实验室49个 [2] - 中广核"伏羲一号"是全球单体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具有抗台风能力和风渔融合示范意义 [2] -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以每小时62.62个自然箱刷新世界装卸效率纪录 [3] 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 - 大连2024年海洋渔业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海珍品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 [4] - 湛江建成4个深海网箱养殖集聚区,总养殖水体达1788万立方米,新增渔获量2000吨/年,产值超2亿元 [5] - 汕头海洋产业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海洋强市格局初步形成 [5] - 大连辽参集团日加工鲜活海参70万斤,实现捕捞到加工无缝衔接 [4] 政策支持与金融助力 - 青岛近两年批准281宗项目用海,面积1.98万公顷,推进10个创新平台和20个重大项目 [7] - 广东出台《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及17条海洋牧场支持政策 [7] - 农行大连分行服务27家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交行大连分行为相关行业提供41.98亿元信贷 [8]
中外专家共议海洋空间规划推动蓝色经济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6-12 23:15
海洋空间规划与蓝色经济发展 - 海洋空间规划是统筹海洋生态系统与人类经济社会系统空间布局的管理制度,旨在促进两者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 -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海洋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严峻使海洋空间规划面临新挑战 [1] - 国际海底管理局强调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框架下推进海洋空间规划的必要性 [1] 中国企业实践与创新 - 中广核提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模式,典型案例为广东汕尾的"伏羲一号"平台 [1] - "伏羲一号"可抵御17级台风,提供综合多营养水产养殖系统,预计年产值达5400万元 [1] - 中国海洋大学支持毛里求斯海洋空间规划项目,涵盖海洋旅游、防灾减灾、经济产业等五大领域 [2]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 世界经济论坛指出中国在海洋空间规划全球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因其拥有多个重要大型港口 [2] - 国际海底管理局积极评价与中方的合作成果 [1] - 世界经济论坛希望与中国深化知识分享、创新实践及可持续发展合作 [2] 国际会议与行动倡议 -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主题为"加快行动,动员所有行动者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 [2] - 大会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聚焦蓝色经济与可持续海洋发展 [2]
中广核参加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并分享全球实践经验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21:38
中广核海洋清洁能源发展 - 公司应邀出席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主题论坛并作主旨发言,分享海洋清洁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企业实践[1] - 公司海上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达474万千瓦,包括近20个海上风电和光伏项目,预计年发电量148亿千瓦时可满足80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2] - 创新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产业融合模式,在山东建成中国首个304MW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研究试验项目[2] - 在广东汕尾打造全球最大单体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可抗17级台风,预计年产值5400万元[2] - 已累计打造水上、海上、陆地融合发展项目50余个[3]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 - 法国绿色海洋研究院发布《中广核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系统阐述公司海洋生态保护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4] - 公司形成"共生、互生、再生"的海洋生态保护理念,在多个核电基地建立完整生态监测评估体系[5] - 大亚湾核电基地周边发现200多种动植物物种和15种中国二级保护石珊瑚,建立珊瑚保育区[5] - 防城港核电基地构建红树林保护机制,自然增长面积超15公顷,人工培育45亩[5] - 阳江核电基地附近海域常见中华白海豚,太平岭核电基地连续多年开展海龟保护行动[5] 国际合作与行业影响 - 法国专家对"海洋能源+蓝色粮仓+生态健康"发展思路表示认可,认为可创造巨大经济价值并促进渔业支持[6] - 公司举办"蓝色守护·共生未来"海洋生态保护成果展,展示珊瑚修复、生物监测、红树林建设及风渔融合四大板块实践[7][8] - 法国科研机构负责人称赞公司实践构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清洁能源开发和生态修复一体化的系统性解决方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