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
搜索文档
 一纸检察提示函堵住“无证驾驶”漏洞
 苏州日报· 2025-11-03 08:26
检察官结合犯罪嫌疑人供述和查询到的相关资料,认为该租车公司在车辆租赁流程以及审核监管等 方面存在漏洞,如果不及时整改完善,类似车辆被用于从事非法活动的情况很有可能再发生。 "贵院梳理的高危风险点帮了大忙,我们已第一时间同步给安全部门。"近日,一头部租车公司法务 人员专程到太仓市人民检察院送达回复函,并当面表达感谢。原来,两起"无证少年凌晨偷车"案后,太 仓市检察院一纸风险提示函直指身份验证、驾照审核等漏洞,企业及时整改,如今"刷脸取车"已在苏州 上线,漏洞正被快速堵上。 近年来,租车平台推出的线上取还、自助取还等服务极大提升了用户的出行便利,却也给了不法分 子可乘之机。今年6月,太仓市检察院接连办理了两起盗窃案,承办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多名犯 罪嫌疑人在没有取得驾照的情况下,使用他人账号信息多次在同一租车平台租用车辆,并于凌晨驾驶车 辆作案,其中甚至有未成年驾驶者。 接到太仓市检察院送达的法律风险提示函后,这家租车公司正在逐步推进取车环节人脸验证工作, 目前苏州地区已经上线该功能,并积极推动与主管部门进行数据核验对接,进一步提高身份验证、驾驶 证审核等准确率。 此外,该院根据犯罪嫌疑人租车作案时的普遍特征 ...
 阳澄湖大闸蟹产业为何“越吃越香”
 苏州日报· 2025-11-03 08:26
又到一年菊黄蟹肥时,眼下的苏州阳澄湖畔成了全国食客瞩目的"蟹乡",一只只青背白肚、金爪黄 毛的阳澄湖大闸蟹,带着一身膏腴走向千家万户。目前,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516.04 平方公里内优质水域共滋养着近6000家养殖户,今年产量预计超万吨,"蟹经济"产业链持续拉长,描绘 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据统计,这只承载着水乡记忆的大闸蟹,如今已从单一农产品成长为年产值超350亿元的"黄金产 业"。其背后,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阳澄湖大闸蟹是苏州农产品的一块"金字招牌",首先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每年3月至7月的阳 澄湖,因为天气适宜,湖水清澈见底,能清楚看见水草的波动,优良的水质为大闸蟹提供了"天然运动 场",使其肉质紧实弹牙。而这份清澈,离不开持续多年的生态保护——苏州市出台的《阳澄湖大闸蟹 特色产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生态养殖作为核心任务,通过"863""河蟹+"等模 式,推动种草投螺、稀放精养,实现养殖尾水100%达标排放。俞三男介绍,他们投喂的饵料都是用玉 米、湖里的小鱼小虾加工而成,"顺着自然规律养,蟹的鲜味才地道"。 科技赋能又让这份"地道" ...
 第九届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在苏州启幕
 苏州日报· 2025-11-03 08:26
11月1日,第九届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暨江苏省研究生新媒体节原创作品大赛在苏州开幕。两项活 动分别以"AI赋能青春,创新逐梦未来""AI启新思,研路创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媒体发展与青年创新 实践,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意创业思维,增进高校与业界之间的互动交流。 经过评审,共有155份作品入围本次大赛,现场颁发大赛一、二、三等奖及组织奖。为顺应新媒体 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发展,本届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继续设置AIGC赛道,鼓励学生紧跟技术前沿,推动 新媒体内容与形式的融合创新。 本届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由江苏省委宣传部、苏州市委宣传部指导,苏州大学主办,启动以来共收 到来自12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615件大学生作品,以及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的267件原创作品,涵盖视频、 音频、创意创业、全景图和AIGC五大类别。参赛作品围绕智能媒体技术、文化传承、社会创新与国际 传播等多个维度展开探索,展现出青年一代在新媒体内容创作与技术创新方面的卓越潜力。 ...
 苏城秋天“进度条”几时拉满 本周最低气温10℃左右
 苏州日报· 2025-11-03 08:26
11月7日将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天第一个节气立冬。苏州常年于11月下旬进入 气象意义上的冬季。 目前来看,苏州短期内受冷空气和晴空辐射降温影响,气温波动明显,早晚凉意浓。据苏州市气象 台最新预测,新的一周11月6日夜里至9日有一次小雨过程,其余时段以云系变化为主。新的一周气温逐 步回升,最低气温在10℃左右,出现在11月3日早晨。 草木沐浴着暖阳,不紧不慢地换起了"新装",这段时间秋天仿佛停下了脚步,昨日(11月2日)的 苏城沉醉在了秋色中。 随着弱冷空气补充南下,西北风吹散了水汽,苏城天气再度"变脸"。苏城上周六云系仍多,太阳不 时探头,弱冷空气渗透,昨日白天天空打开,阳光明媚,气温有降,仍维持在舒适区间,枫叶渐红、银 杏渐黄,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气,苏城处处可见出门赏秋、休闲的人们。 ...
 老党员工作室激活基层“银龄”力量
 苏州日报· 2025-11-03 08:26
建强载体是基础,管好用好是关键。近年来,市委老干部局坚持系统思维,建立健全老党员工作室 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机制,通过常态化开展带头人培训交流,不断提升工作室项目策划和规范化运作能 力;主动搭建资源对接平台,精准链接政策、人才、资金等社会资源,持续增强工作室自我"造血"功 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作用发挥突出、群众反响良好的工作室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形成"建成一 个、带动一片"的示范引领效应,推动老党员工作室建设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银发映初心,余热映征程,老党员工作室建设是苏州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 生动实践,更是积极探索"老有所为"与"老有颐养"有机融合的创新举措。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 略背景下,苏州的老党员们正用余晖照亮城市大街小巷,温暖市民群众,推动每一个工作室都成为坚强 有力的新时代战斗堡垒,为苏州基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注入"银发力量"。 "干部不切切实实在地头把脚跑出血泡,拿出的办法就有可能'水土不服'。"蒋金龙是这样说的,也 是这样做的,他将积累的农业知识和技术经验无私地传授给年轻一代的农业工作者。在他的带领下,工 作室已累计服务新型职业农民50余人次,组织开展的"老专家讲堂 ...
 第十四届苏州文博会圆满落幕 世界文创大赛开赛在即
 苏州日报· 2025-11-03 08:26
"作为一名从业近二十年的心理咨询师,我看到的不仅是市场的繁荣,更是一次集体心理的生动呈 现。这股热潮背后,映射的是当代中国人心灵世界的深刻变迁与需求升级。"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专职 心理咨询师的应用心理学硕士闻锦玉说。她认为,"文创热"首先是一种经济基础之上的"精神审美",体 现出国人从生存到生活的精致化转向。"我们正在集体步入一个'用心生活'的时代,期盼可以更有趣、 更有品位、更有质量地生活。而文创产品,正是这个时代最亲切、最触手可及的载体。"其次,这可以 看作一种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心理外化",即人们在器物中寻找情感的共鸣与寄托。人的内心世界、复杂 情绪往往难以用语言直接、完整地表达,但可以透过象征性的媒介来投射、宣泄和整合。文创产品,在 某种程度上扮演了类似"心理容器"的角色。每一件成功的文创,都不仅仅是商品的简单复制,它被注入 了原始文物或文化IP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艺术美感以及集体情感。当消费者购买一个三星堆的青铜面 具文创时,他购买的不仅是一个摆件,更是与上古神秘文明的一次精神连接,是对"天人合一"古老智慧 的一种向往。此外,"文创热"也折射出一种现代性孤独中的"新社群联结",即以兴趣为纽带的集体文化 ...
 苏州数字艺术创新中心落地“一丝厂”
 苏州日报· 2025-11-02 08:23
同时,由苏州第一丝厂主办的"有意思大会"于当天傍晚举办。大会以"有趣、多元、共创"为核心组 织理念,会聚了来自文化、科技、商业、设计、艺术等领域的生态伙伴,在传递项目愿景的同时,搭建 高效沟通桥梁,着力推动招商转化落地,为项目后续运营注入优质合作力量。 苏文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百年前的丝绸织造,到今天的数字艺术编织,苏州第一丝厂的华丽 转身,正是苏州这座城市不断自我更新的生动写照。当古老的厂房遇见最前沿的科技,当历史的脉络注 入数字的基因,这里必将成为苏州面向未来的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昨天(11月1日),苏州文化产业招商中心有限公司与京东方艺云(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仪式 在苏州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总部举行,双方拟投资设立数字科技公司,围绕数字艺术开展文化科技融合创 新业务。 艺云科技是京东方集团"屏之物联"战略先行者,本次"文化 科技"融合的创新实践,将率先在承载 着苏州工业文明记忆的苏州第一丝厂落地生根,让百年工业遗存与前沿数字艺术在此激情碰撞。双方合 资成立的数字科技公司将充分发挥平台及技术优势,围绕"文化+科技"的战略定位,重点布局创新文化 空间打造、大众文化消费体验数字化升级,并探索多元数字文化消 ...
 八方游客同享苏州专属好物
 苏州日报· 2025-11-02 08:23
戴上一枚韵味十足的核雕镶嵌戒指,系上一个精巧雅致的桂花盘扣,再喝上一杯"元大昌"新酿的玫 瑰味冬酿酒,吃块苏式桂花糕搭一搭……这个腔调,是不是有点太"苏"了? 新一年的"元大昌"冬酿酒发布,令来文博会"逛吃"的八方宾朋都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要知道,这 可是每年冬至前夕苏州的"排队王"。今年"元大昌"这一苏州老字号品牌创新推出了口感柔和、甘甜的粉 紫色玫瑰味冬酿酒,在文博会期间开放给市民及游客限时品尝。 "这款玫瑰味的冬酿酒暂时还没有在门店进行销售,但是它将和经典的桂花冬酿酒一起,作为'2025 非一般的好物·冬至团圆礼'的一部分,在'君到苏州'平台线上售卖。""元大昌"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每年冬至前夕会都推出"非一般的好物·冬至团圆礼",今年的团圆礼除 了两瓶冬酿酒外,还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非遗新秀合力制作的桂花盘扣盲盒。 通过这些非遗新品,古老的技艺在与当代设计的碰撞中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传统的审美融入日常 的点滴,重新定义生活的诗意与温度。据悉,当天发布的非遗新品,均在本届文博会的"非一般的甄选 铺"展区展销,市民及游客可前往赏看、选购,顺便尝一尝今年第一口"元大昌"冬酿酒 ...
 苏州市低空经济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举办
 苏州日报· 2025-11-02 08:23
据了解,本次竞赛的举办,不仅为低空经济行业技能人才提供展示舞台,更通过"以赛促学、以赛 促练、以赛促用",加快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竞赛营造的"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浓 厚氛围,将激励更多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也持续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竞赛由苏州市总工会、吴江区政府联合主办,吴江区总工会、吴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吴江区融媒体中心、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 昨天(11月1日),今年苏州市低空经济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在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竞 赛汇聚全市低空经济领域技能精英,通过理论考试、技能实操结合的模式,全面展现苏州在低空经济人 才培育方面的创新实践。 本次竞赛紧扣低空经济发展需求,重点考查无人机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确保赛事与产业发展 实际紧密结合。在全天紧张有序的比赛中,参赛选手展现了精湛技艺和认真态度。经激烈角逐,竞赛最 终评选出个人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团体奖等多个奖项。 ...
 中国微循环学会苏州融合发展中心揭牌
 苏州日报· 2025-11-02 08:23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詹启敏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中心的设立将有助于进一步集 聚学会顶尖的专家资源与前沿科技成果,助力苏州在微循环相关疾病防治、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慢病管 理体系优化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从而优化区域创新生态,显著提升"科创中国"在苏州的 示范引领效应。 中国微循环学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长期深耕微循环领域的学术研究、临床转化与产教融合,在心 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肿瘤微环境、组织工程等前沿领域拥有深厚学术积累和丰富专家资源。今 年以来,学会已积极组织60余名理事专家,与苏州39家生物医药企业、24家科研院所及医院进行精准对 接,目前已达成15项合作意向,并深入走访10家本地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该中心在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工作统一部署下,由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微循环学会及东南大 学苏州研究院3方共同推动组建。作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微循环学会秉持"医工结合、产教融合"发展 理念,与苏州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及"健康苏州"的建设实践高度契 合。为深化学会在苏州的实体化合作,3方共同签署协议,共建苏州融合发展中心。该中心设立后,将 重点围绕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