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贝特瑞(835185)
icon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先导智能、贝特瑞,三大固态电池项目新进展
DT新材料· 2025-05-15 22:54
固态电池领域重要进展 - 宁德时代预计到2027年有望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 [1] -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可达500Wh/kg 正在推进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 [1] -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有助于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机遇 [1] 先导智能技术突破 - 先导智能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 实现从整线解决方案到各工段关键设备覆盖 [1] - 先导智能已向欧、美、日、韩及国内头部电池客户交付固态电池生产设备 并获得重复订单 [1] - 先导智能业务涵盖锂电池、光伏、3C智能装备等领域 锂电池设备和光伏设备是核心业务 [2] - 先导智能客户覆盖宁德时代、特斯拉、大众汽车、LG、松下电器等全球知名企业 [2] 贝特瑞材料解决方案 - 贝特瑞首次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涵盖正极、负极、电解质三大核心材料体系 [2] - 贝特瑞固态电池材料均已具备量产技术条件 可应用于数码、动力领域 [2] - 贝特瑞主要产品包括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硅基负极及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2] - 贝特瑞于2021年11月在北交所上市 [2]
催化事件不断、机构密集调研,固态电池仍面临产业化瓶颈
第一财经· 2025-05-15 21:08
固态电池产业化现状 - 产业链配套不成熟、成本高于锂电池、核心关键材料依赖进口是主要阻碍[1] - 全固态电池生产成本预计2025年降至USD500/kWh,但仍为普通锂电池的5倍[5] - 现有设备利用率不足40%,部分关键材料依赖进口[5] 技术路线与量产时间表 - 电池厂商普遍预计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宁德时代、国轩高科)[3] - 半固态电池2024年已有实际产品出货(贝特瑞)[3] - 行业形成两大阵营:半固态先行派(国轩高科等)主攻氧化物路线,全固态派(宁德时代等)聚焦硫化物路线[5] 材料与产品进展 - 贝特瑞发布半固态及全固态系列高镍正极、硅基负极等材料[2] - 国轩高科预告将发布"前瞻电池产品",市场猜测为固态电池[2] - 星源材质固态电解质膜进入客户认证阶段,小批量供货头部客户[3] 市场反应与投资热度 - 固态电池概念股年涨幅超50%(三祥新材、冠盛股份等)[1] - 本周12家上市公司披露机构调研涉及固态电池(宁德时代、贝特瑞等)[2] 技术挑战与竞争格局 - 材料端多线并进,尚无明确优势路径(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电解质)[5][6] - 半固态电池当前聚焦氧化物+聚合物复合技术,仍处实验室级别量产标准[6] - 安全问题未完全解决,终端需求更注重性价比[6] 机构观点 - 华泰证券预计2025年半固态电池批量交付,全固态方案加速开发[7] - 聚合物电解质产业链或优先受益量产放量[7]
全链新生,贝特瑞全球首发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解决方案
鑫椤锂电· 2025-05-15 14:30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全球首个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解决方案"全链新生",通过创新技术实现正极黑粉到无前驱体正极材料的超短流程再生,以及负极材料的柔性新生[1] - 方案基于25年电池材料领域经验,体现行业领导者推动绿色发展的担当[1] - 正极回收采用全球首发无前驱体工艺S正极材料,实现锂镍钴锰不分离新生,缩短流程降低成本且零废水排放,已具备量产能力[2] - 负极回收首创R石墨技术,解决杂质和结构缺陷问题,碳排放优势明显[2] - 方案为行业补全从电池生产到退役回收的全链条可持续发展路径,助力实现"资源-材料-再生"绿色循环[1][2] 技术突破 - 正极回收技术:全新处理工艺使金属元素不分离再生,流程缩短50%以上,成本降低30%[2] - 负极新生技术:行业首创柔性工艺解决传统回收痛点,R石墨产品碳排放较原生材料减少40%[2] - 双链回收方案属材料行业首次,整合正负极技术优势形成协同效应[1] 行业背景 - 2024年全球废旧电池规模达115GWh,2035年中性预测将达1TWh[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欧盟《新电池法案》将回收利用率与碳足迹纳入产业准入标准[2] - 动力电池退役潮自2020年启动,回收需求进入爆发期[2] 战略布局 - 计划构建全链条正负极材料闭环产业链,与电池/储能终端形成战略协同[3] - 通过国内基地与印尼/摩洛哥等海外基地协同,打造全球化循环低碳产业链[3] - 回收平台建设将覆盖技术研发、规模化生产到国际标准输出的完整体系[3] 行业影响 - 为电池行业提供创新性回收解决方案,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2][3] - 呼吁行业统一技术标准,通过协同创新解决回收产业链痛点[3] - 在碳中和目标下,方案有望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标杆实践[4]
贝特瑞,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新品
DT新材料· 2025-05-14 23:50
新品发布会 - 公司举办"未来能量引擎"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针对固态电池材料的整体解决方案"贝安",包括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1] 半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 - 半固态电池体系"贝安·FLEX系列"中,高镍正极材料相比同等镍含量三元材料电阻降低6% [1] - 硅基负极材料克容量达2,300mAh/g [1] - 电解质采用聚合物与氧化物复合方案,零下10℃时电芯内阻相比液态电池降低10%,针刺安全性提升80% [1] - 公司2017年开始布局固态电池关键材料,2021年推出行业首款商用固态电解质产品 [1] 全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 - 全固态电池体系"贝安GUARD系列"中推出超高镍型正极和富锂锰型正极材料 [2] - 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超过10mS/cm [2] - 应用于极片层的硫化物材料颗粒度控制在500nm以下 [2] - 开发行业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锂碳复合负极使用的高性能三维骨架结构材料,具备低体积膨胀、长循环寿命、高输出功率密度特性 [2]
贝特瑞发布贝安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赋能低空飞行器与人形机器人电动场景革新
鑫椤锂电· 2025-05-14 14:34
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发布 - 公司正式发布针对固态电池的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涵盖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的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锂碳复合负极等材料,旨在提供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的技术支撑 [1] - 创新材料包括3D多孔锂碳复合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超高镍正极等,已从实验室阶段迈入商用化阶段 [1][2] 半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贝安FLEX系列半固态电池中,高镍正极电阻降低6%,硅基负极克容量达2300mAh/g,搭配后实现更高容量与安全性 [2] - 采用聚合物与氧化物复合电解质,零下10℃时电芯内阻降低10%,针刺安全性提升80% [2] - 公司自2017年布局固态电解质,2021年推出行业首款商用产品 [2] 全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贝安GUARD系列全固态电池采用超高镍正极和富锂锰正极,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超10mS/cm,极片层材料颗粒度控制在500nm以下 [2] - 开发行业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的三维骨架锂碳复合负极,具备低膨胀、长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特性 [2] 公司战略转型与行业定位 - 公司从单一材料供应商转型为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覆盖正极、负极、电解质全链条技术 [3][4] - 计划在CIBF2025展会上发布"全链新生"正负极闭环方案,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4] 市场前景与客户合作 - 行业预测203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达500GWh,年均复合增长率30% [4] - 主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三星SDI等,公司凭借正极/负极/电解质量产能力构建技术壁垒 [4]
贝特瑞:CVD负极材料已具备量产条件,但整体需求量不大
巨潮资讯· 2025-05-14 13:09
产品与技术进展 - CVD负极材料已具备量产条件并有客户使用 硅基产品种类齐全但选择取决于客户需求和成本 国内CVD负极材料需求有限主要因成本高和技术问题待解 [2] - 生物质负极材料优势显著 包括低成本 低碳排放和良好性能 但特殊孔隙设计需求下高分子材料更具优势 [2] - 固态电池材料技术已具备量产条件 可适配数码和动力电池 量产节奏取决于下游验证周期 半固态电池将率先规模化应用 全固态电池行业量产节点普遍定于2027年 [2]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布局早且技术积累深厚 工程化能力和无机粉体材料研发优势突出 已联合合作伙伴解决半固态电池材料关键问题 [2] - 第三代沉积硅碳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成本与行业相当 专用石墨与硅适配性优化显著提升性能且成本可控 [3] - 全固态电池负极以锂碳复合材料为主流方向 多孔骨架结构验证结果积极 纯硅负极因体积膨胀等技术瓶颈未列为重点 [3] 业务战略与市场布局 - 未来增长策略以新能源材料为基本盘 正极材料聚焦三元领域并拓展海外市场 向电池材料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3] - 正负极业务同步发展 布局电解质等新材料 通过技术闭环回收体系提升ESG竞争力 [3] - 负极价格受产能过剩和技术迭代影响尚未见底 但对海外市场利润空间及快充等新技术应用持乐观态度 [3]
贝特瑞(835185) - 关于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的公告
2025-05-13 22:5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时间是2025年5月13日,地点在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贝特瑞新材料科技园 [3] - 参会投资者合计46人,来自博时基金、申万菱信基金等多家机构,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常务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友元等 [3] 新品发布会情况 - 发布贝安FLEX半固态及GUARD全固态系列高镍正极、硅基负极等材料,提供“高能量+高安全”材料解决方案 [5] - 贝安FLEX系列半固态电池体系中,高镍正极材料电阻比同等镍含量三元材料降低6%,硅基负极材料克容量达2,300mAh/g,零下10℃条件下,电芯内阻比液态电池降低10%,针刺安全性提升80% [5] - 贝安GUARD系列全固态电池体系推出超高镍型和富锂锰型正极材料,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超10mS/cm,极片层硫化物材料颗粒度控制在500nm以下,开发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锂碳复合负极的高性能三维骨架结构材料 [5] 投资者问题及回复 量产时间 - 发布的固态电池材料已具备量产技术条件,可用于数码、动力领域,实际量产需匹配下游验证周期与需求节奏,2024年半固态体系有产品出货等,未来半固态体系材料会很快量产,行业普遍将2027年作为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节点 [6] 独特优势 - 在从液态到半固态、全固态电池体系过渡上,各企业在全固态领域几乎同一起跑线,公司作为全球领先正负极材料供应商,凭借深厚研发底蕴向电解质材料领域拓展有显著优势,具备工程能力,擅长无机类粉体材料,固态电池材料布局可追溯到2017年以前,在半固态材料体系上已与合作伙伴解决部分终端装载材料问题 [7][8] 硅基材料情况 - 第三代硅基材料沉积硅碳已量产,成本与同行业相当,公司正努力降低成本 [9] - 开发的与硅适配的专用石墨成本与常规石墨相当,但性能显著提升 [10] 负极材料选择 - 半固态电池体系中,气相沉积硅基材料通常与石墨复合使用,全固态电池体系中,锂碳复合材料是较优选择且具大规模产业化前景,纯硅材料因充放电体积膨胀有技术难题,公司暂未将其作为重点方向 [13][14] 公司增长与业务规划 - 以新能源材料为基本盘,强化主业,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发展为电池材料系统性解决方案提供商,围绕未来应用场景投资,正负极等主营业务发展,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将改变 [15] - 正极材料业务总体稳健,战略性剥离磷酸铁锂业务,聚焦三元材料领域,注重海外业务发展,技术路线上推进技术创新打造差异化优势和打造全生命周期材料回收闭环体系 [16] 负极盈利与价格 - 负极盈利能力报表与单位盈利角度有差异,原因包括市场价格下行、产业链成本传递、产能改造投入、前瞻性布局研发投入等 [18] - 负极价格受技术突破和产能过剩影响,目前尚未见底 [18] 市场与产品布局 - 同等重视国内、海外市场,海外依托本地化供应网络,国内强化本土产业链协同,已进入大部分大客户供应链,未来聚焦提升份额,国内市场挑战是成本,快充产品需平衡多维度性能,公司对技术提升和成本下降有信心 [19] 硅基负极问题 - 通过表面处理和掺杂处理等提升材料稳定性,已找到高电压下获更高比容量技术突破口,产业化成本还需时间实现 [20] - 从综合性能和商业化成本看,更倾向于生物质类,半固态体系里硅基材料多孔载体暂未对外 [21] - CVD负极材料已具备量产条件,有客户使用,硅基产品选择取决于客户需求和成本,国内CVD负极材料需求不大,生物质负极材料方向确定,优势明显 [22]
固态电池量产节奏加快,新能源ETF(159875)涨超1%,通威股份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10:35
市场表现 - 5月13日三大指数震荡上涨 光伏设备板块领涨 硅能源和固态电池概念涨幅居前 [1] - 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1.27% 新能源ETF(159875)上涨1.15% [1] - 成分股表现突出:大全能源涨超16% 东方日升涨超15% 通威股份和协鑫集成涨停 钧达股份/弘元绿能/福莱特等多股跟涨 [1] 指数跟踪 - 新能源ETF(159875)紧密跟踪中证新能源指数 [1] - 该指数选取沪深市场涉及可再生能源生产/新能源应用/新能源存储及新能源交互设备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1] 固态电池进展 - 固态电池量产节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集推新 [1] - 贝特瑞5月13日举办新品发布会 有望推出固态电池材料 [1] - 国轩高科5月16-17日举办科技大会 将推出高安全固态电池新品 [1] - 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固态及半固态电池项目投资约188亿元 涉及产能达48.3GWh [1] - 投资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储能场景 [1] 机构观点 - 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是光伏行业发展核心 [2] - 光伏设备行业需持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技术进步需求 [2] - 市场需求增长和技术迭代将缩短设备更新周期 [2] - 2025年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关键拐点 产业链企业加速布局生产线建设 [2]
一周内多家产业链公司将“竞技”固态电池,概念股集体走强
第一财经· 2025-05-12 19:57
固态电池行业动态 - 多家电池产业链公司将在本周公布固态电池产品或技术最新进展,包括国轩高科、贝特瑞、恩捷股份等 [1] - 固态电池概念指数5月12日上涨2.38%至1646.23,相关个股如龙蟠科技、万向钱潮涨停,曼恩斯特、金博股份、贝特瑞涨幅居前 [1] - 贝特瑞将在5月13日发布可能涉及固态电池的新品,该产品可用于汽车、人形机器人及飞行器 [1] - 贝特瑞已布局氧化物、聚合物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三大技术路线,部分产品已应用于客户半固态电池 [1] 公司技术进展 - 国轩高科将在5月17日发布全新高安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 [2] - 国轩高科2022年发布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60Wh/kg,2024年5月发布全固态"金石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 [2] - 恩捷股份将在CIBF2025展会上公布固态产品技术突破,已建成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吨级产线,正在搭建10吨级产线 [3] - 恩捷股份全固态产品包括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和电解质膜,硫化锂百吨级产线正在试生产 [3] 行业展会与标准 - CIBF2025展会将于5月15-17日举办,预计参展商超3000家,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将参展 [2] - 展会主会场议程包含多个固态电池相关演讲,涉及卤化物全固态电池、高比能超充固态电池等技术 [3] - 2026年7月实施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将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的强制性标准 [3][4] 车企规划 - 比亚迪计划2027年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2030年后大规模上车 [5] - 广汽集团计划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 [5] - 长安汽车计划2025年实现全固态功能样车首发,2026年完成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量产 [5]
电池ETF基金(562880)盘中上涨2.48%,近半年新增规模居可比基金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5-12 11:40
电池ETF基金表现 - 电池ETF基金5月9日盘中成交218.01万元 近1年日均成交843.23万元 [3] - 基金近半年规模增长1033.51万元 实现显著增长 [3] - 基金近1月份额增长1950.00万份 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3] 中证电池主题指数估值 - 指数最新市净率PB为2.97倍 低于近5年83.97%以上的时间 估值性价比突出 [3] 电化学储能政策 - 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下发通知 从六个方面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工作 [3] - 重点包括提升电池系统本质安全水平 完善标准规范 落实监管责任等 [3] 固态电池产业前景 - 2025年将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关键拐点 产业链企业加速布局生产线建设 [4] - 未来2-3年产业化进度有望加速 看好硫化物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技术路线 [4]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电池ETF联接基金(016567)布局电池产业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