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瑞(835185)

搜索文档
贝特瑞发布贝安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赋能低空飞行器与人形机器人电动场景革新
鑫椤锂电· 2025-05-14 14:34
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发布 - 公司正式发布针对固态电池的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涵盖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的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锂碳复合负极等材料,旨在提供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的技术支撑 [1] - 创新材料包括3D多孔锂碳复合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超高镍正极等,已从实验室阶段迈入商用化阶段 [1][2] 半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贝安FLEX系列半固态电池中,高镍正极电阻降低6%,硅基负极克容量达2300mAh/g,搭配后实现更高容量与安全性 [2] - 采用聚合物与氧化物复合电解质,零下10℃时电芯内阻降低10%,针刺安全性提升80% [2] - 公司自2017年布局固态电解质,2021年推出行业首款商用产品 [2] 全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贝安GUARD系列全固态电池采用超高镍正极和富锂锰正极,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超10mS/cm,极片层材料颗粒度控制在500nm以下 [2] - 开发行业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的三维骨架锂碳复合负极,具备低膨胀、长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特性 [2] 公司战略转型与行业定位 - 公司从单一材料供应商转型为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覆盖正极、负极、电解质全链条技术 [3][4] - 计划在CIBF2025展会上发布"全链新生"正负极闭环方案,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4] 市场前景与客户合作 - 行业预测203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达500GWh,年均复合增长率30% [4] - 主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三星SDI等,公司凭借正极/负极/电解质量产能力构建技术壁垒 [4]
贝特瑞:CVD负极材料已具备量产条件,但整体需求量不大
巨潮资讯· 2025-05-14 13:09
产品与技术进展 - CVD负极材料已具备量产条件并有客户使用 硅基产品种类齐全但选择取决于客户需求和成本 国内CVD负极材料需求有限主要因成本高和技术问题待解 [2] - 生物质负极材料优势显著 包括低成本 低碳排放和良好性能 但特殊孔隙设计需求下高分子材料更具优势 [2] - 固态电池材料技术已具备量产条件 可适配数码和动力电池 量产节奏取决于下游验证周期 半固态电池将率先规模化应用 全固态电池行业量产节点普遍定于2027年 [2]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布局早且技术积累深厚 工程化能力和无机粉体材料研发优势突出 已联合合作伙伴解决半固态电池材料关键问题 [2] - 第三代沉积硅碳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成本与行业相当 专用石墨与硅适配性优化显著提升性能且成本可控 [3] - 全固态电池负极以锂碳复合材料为主流方向 多孔骨架结构验证结果积极 纯硅负极因体积膨胀等技术瓶颈未列为重点 [3] 业务战略与市场布局 - 未来增长策略以新能源材料为基本盘 正极材料聚焦三元领域并拓展海外市场 向电池材料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3] - 正负极业务同步发展 布局电解质等新材料 通过技术闭环回收体系提升ESG竞争力 [3] - 负极价格受产能过剩和技术迭代影响尚未见底 但对海外市场利润空间及快充等新技术应用持乐观态度 [3]
贝特瑞(835185) - 关于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的公告
2025-05-13 22:5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时间是2025年5月13日,地点在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贝特瑞新材料科技园 [3] - 参会投资者合计46人,来自博时基金、申万菱信基金等多家机构,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常务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友元等 [3] 新品发布会情况 - 发布贝安FLEX半固态及GUARD全固态系列高镍正极、硅基负极等材料,提供“高能量+高安全”材料解决方案 [5] - 贝安FLEX系列半固态电池体系中,高镍正极材料电阻比同等镍含量三元材料降低6%,硅基负极材料克容量达2,300mAh/g,零下10℃条件下,电芯内阻比液态电池降低10%,针刺安全性提升80% [5] - 贝安GUARD系列全固态电池体系推出超高镍型和富锂锰型正极材料,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超10mS/cm,极片层硫化物材料颗粒度控制在500nm以下,开发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锂碳复合负极的高性能三维骨架结构材料 [5] 投资者问题及回复 量产时间 - 发布的固态电池材料已具备量产技术条件,可用于数码、动力领域,实际量产需匹配下游验证周期与需求节奏,2024年半固态体系有产品出货等,未来半固态体系材料会很快量产,行业普遍将2027年作为全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节点 [6] 独特优势 - 在从液态到半固态、全固态电池体系过渡上,各企业在全固态领域几乎同一起跑线,公司作为全球领先正负极材料供应商,凭借深厚研发底蕴向电解质材料领域拓展有显著优势,具备工程能力,擅长无机类粉体材料,固态电池材料布局可追溯到2017年以前,在半固态材料体系上已与合作伙伴解决部分终端装载材料问题 [7][8] 硅基材料情况 - 第三代硅基材料沉积硅碳已量产,成本与同行业相当,公司正努力降低成本 [9] - 开发的与硅适配的专用石墨成本与常规石墨相当,但性能显著提升 [10] 负极材料选择 - 半固态电池体系中,气相沉积硅基材料通常与石墨复合使用,全固态电池体系中,锂碳复合材料是较优选择且具大规模产业化前景,纯硅材料因充放电体积膨胀有技术难题,公司暂未将其作为重点方向 [13][14] 公司增长与业务规划 - 以新能源材料为基本盘,强化主业,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发展为电池材料系统性解决方案提供商,围绕未来应用场景投资,正负极等主营业务发展,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将改变 [15] - 正极材料业务总体稳健,战略性剥离磷酸铁锂业务,聚焦三元材料领域,注重海外业务发展,技术路线上推进技术创新打造差异化优势和打造全生命周期材料回收闭环体系 [16] 负极盈利与价格 - 负极盈利能力报表与单位盈利角度有差异,原因包括市场价格下行、产业链成本传递、产能改造投入、前瞻性布局研发投入等 [18] - 负极价格受技术突破和产能过剩影响,目前尚未见底 [18] 市场与产品布局 - 同等重视国内、海外市场,海外依托本地化供应网络,国内强化本土产业链协同,已进入大部分大客户供应链,未来聚焦提升份额,国内市场挑战是成本,快充产品需平衡多维度性能,公司对技术提升和成本下降有信心 [19] 硅基负极问题 - 通过表面处理和掺杂处理等提升材料稳定性,已找到高电压下获更高比容量技术突破口,产业化成本还需时间实现 [20] - 从综合性能和商业化成本看,更倾向于生物质类,半固态体系里硅基材料多孔载体暂未对外 [21] - CVD负极材料已具备量产条件,有客户使用,硅基产品选择取决于客户需求和成本,国内CVD负极材料需求不大,生物质负极材料方向确定,优势明显 [22]
一周内多家产业链公司将“竞技”固态电池,概念股集体走强
第一财经· 2025-05-12 19:57
固态电池行业动态 - 多家电池产业链公司将在本周公布固态电池产品或技术最新进展,包括国轩高科、贝特瑞、恩捷股份等 [1] - 固态电池概念指数5月12日上涨2.38%至1646.23,相关个股如龙蟠科技、万向钱潮涨停,曼恩斯特、金博股份、贝特瑞涨幅居前 [1] - 贝特瑞将在5月13日发布可能涉及固态电池的新品,该产品可用于汽车、人形机器人及飞行器 [1] - 贝特瑞已布局氧化物、聚合物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三大技术路线,部分产品已应用于客户半固态电池 [1] 公司技术进展 - 国轩高科将在5月17日发布全新高安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 [2] - 国轩高科2022年发布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60Wh/kg,2024年5月发布全固态"金石电池"能量密度350Wh/kg [2] - 恩捷股份将在CIBF2025展会上公布固态产品技术突破,已建成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吨级产线,正在搭建10吨级产线 [3] - 恩捷股份全固态产品包括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和电解质膜,硫化锂百吨级产线正在试生产 [3] 行业展会与标准 - CIBF2025展会将于5月15-17日举办,预计参展商超3000家,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将参展 [2] - 展会主会场议程包含多个固态电池相关演讲,涉及卤化物全固态电池、高比能超充固态电池等技术 [3] - 2026年7月实施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国标将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的强制性标准 [3][4] 车企规划 - 比亚迪计划2027年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2030年后大规模上车 [5] - 广汽集团计划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 [5] - 长安汽车计划2025年实现全固态功能样车首发,2026年完成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量产 [5]
电池ETF基金(562880)盘中上涨2.48%,近半年新增规模居可比基金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5-12 11:40
电池ETF基金表现 - 电池ETF基金5月9日盘中成交218.01万元 近1年日均成交843.23万元 [3] - 基金近半年规模增长1033.51万元 实现显著增长 [3] - 基金近1月份额增长1950.00万份 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3] 中证电池主题指数估值 - 指数最新市净率PB为2.97倍 低于近5年83.97%以上的时间 估值性价比突出 [3] 电化学储能政策 - 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下发通知 从六个方面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工作 [3] - 重点包括提升电池系统本质安全水平 完善标准规范 落实监管责任等 [3] 固态电池产业前景 - 2025年将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关键拐点 产业链企业加速布局生产线建设 [4] - 未来2-3年产业化进度有望加速 看好硫化物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技术路线 [4]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电池ETF联接基金(016567)布局电池产业链 [4]
贝特瑞(835185) - 上海市方达(深圳)律师事务所关于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会的法律意见书
2025-05-09 20:16
FANGDA PARTNERS http://www.fangdalaw.com 中国深圳市福田区中心四路 1 号 电子邮件 E-mail: email@fangdalaw.com 嘉里建设广场 T1 座 9 楼 电 话 Tel.: 86-755-8159-3999 邮政编码:518048 传 真 Fax: 86-755-8159-3900 9/F, Tower One, Kerry Plaza 1 Zhong Xin Si Road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518048, China 上海市方达(深圳)律师事务所 关于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股东会的 法律意见书 致: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方达(深圳)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本所")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境内法律执业资格的律师事务所。根据相关法律顾问协议,本所指派律师出席贝 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24 年年度股东会(以下简 称"本次股东会"),并就本次股东会的召集和召开程序、参与表决和召集会议人 员的资格、表决程序和表决结果等有关事宜出具本法律意见书。 本法律意见书依据《 ...
贝特瑞(835185) - 2024年年度股东会决议公告
2025-05-09 20:16
证券代码:835185 证券简称:贝特瑞 公告编号:2025-035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股东会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 带法律责任。 一、会议召开和出席情况 (一)会议召开情况 1.会议召开时间:2025 年 5 月 8 日 2.会议召开地点: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光源四路贝特瑞新能源科技 大厦会议室 3.会议召开方式: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 4.会议召集人:董事会 5.会议主持人:董事长贺雪琴 6.召开情况合法、合规、合章程性说明: 本次股东会的召集、召开、议案审议程序等方面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二)会议出席情况 出席和授权出席本次股东会的股东共 19 人,持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 770,817,926 股,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 68.9425%。 其中通过网络投票参与本次股东会的股东共 8 人,持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 4,865,510 股,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 0.4352%。通过现场投票参与 ...
贝特瑞(835185):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新技术持续推进
东莞证券· 2025-04-30 15: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业绩承压但负极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025Q1业绩下降速度放缓,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研发成果获市场认可,预计2025 - 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1元和1.36元,对应PE分别为18倍和15倍 [1][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37亿元,同比-43.32%;归母净利润9.3亿元,同比-43.76%;扣非归母净利润9.13亿元,同比-42.2%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92亿元,同比-3.88%;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19.2%;扣非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35.77% [1] 公司业务情况 - 2024年负极材料销量突破43万吨,同比正增长,产品收入106.92亿元,同比下降13.04%;正极材料销量下滑至约2万吨,营收30.79亿元,同比下降74.99%;其他品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80%,营业成本增长105.06%,毛利率下降 [4] - 截至2024年末,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为57.5万吨/年,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为6.3万吨/年 [4] 2025Q1财务指标情况 - 2025Q1毛利率为22.78%,同比上升1.7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0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6.23%,较上年同期下降0.05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0.61个百分点 [4] - 2025Q1期间费用为3.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72万元;期间费用率为9.04%,较上年同期上升2.39个百分点 [4] 公司战略布局情况 - 2024年成功推进印尼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投产,启动印尼二期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产能建设,在摩洛哥启动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年产6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4] 公司研发成果情况 - 硅基负极材料领域,硅碳负极材料已开发第六代产品,比容量达2,000mAh/g以上,硅氧负极完成多款氧化亚硅产品技术开发和量产,比容量达1,500mAh/g以上;2024年新一代硅基负极产品打入国际头部客户供应链,CVD硅碳产品预计2025年批量供应 [5] - 快充负极材料领域,创新推出T石墨负极产品,兼具6C快充能力、超长循环寿命及高低温性能优势,已向客户送样并获认可 [5] - 氢能与钠离子电池材料领域,自研燃料电池扩散层、催化层多款关键材料,已在氢燃料电池膜电极上商业化应用;新推出的BNS - O3B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可达150mAh/g,压实密度大于3.4g/cc [5] 公司盈利预测情况 |科目(百万元)|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14,237|15,660|18,793|21,799| |营业总成本|12,894|14,447|17,170|19,884| |营业成本|10,960|12,215|14,470|16,786| |营业税金及附加|110|126|139|168| |销售费用|72|76|90|107| |管理费用|849|886|1,091|1,266| |财务费用|130|282|338|360| |研发费用|772|861|1,042|1,197|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230|-84|-84|-84| |资产减值损失|-266|-68|-147|-179| |营业利润|1,149|1,533|1,880|2,207| |加:营业外收入|3|6|6|6| |减:营业外支出|8|10|5|5| |利润总额|1,144|1,530|1,881|2,209| |减:所得税|197|237|291|342| |净利润|946|1,293|1,590|1,867| |减:少数股东损益|16|47|58|68| |归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30|1,246|1,532|1,799| |摊薄每股收益(元)|0.83|1.11|1.36|1.60| |PE(倍)|24|18|15|12| [6]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石墨烯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 加快壮大石墨烯产业
前瞻网· 2025-04-30 14:17
政策历程与核心观点 - 石墨烯行业自2012年起在国家政策推动下逐步实现产业化,在电化学储能、海洋工程、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广泛应用[1] - 2020年"十四五"规划明确将石墨烯列为重点发展新材料,标志着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 - 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指出石墨烯是主导未来高科技竞争的超级材料,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13][15] 国家层面政策汇总 支持类政策 - 2024年《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石墨烯制备技术绿色化转型,2030年实现制造业低碳转型[5] - 2023年《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将9类石墨烯材料纳入新能源、电子信息领域应用支持[5][7] - 2017年建立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解决新材料"好材不敢用"问题,覆盖石墨烯等前沿材料[7][8] 技术发展规划 - 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将石墨烯列为颠覆性技术,引领新材料产业发展[8] - 2015年《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18年形成产业体系、2020年实现标准化低成本化目标[8] 地方政策与发展目标 产业集群建设 - 北京计划2027年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低成本化,打造国际竞争优势产业[17] - 重庆目标2021年石墨烯产业规模达500亿元,宁波规划2023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16][17] - 江苏已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福建、四川等地明确千亿级产业发展目标[24] 区域特色规划 - 黑龙江建设全国最大石墨精深加工基地,重点发展石墨烯密封/散热材料[18] - 上海布局石墨烯薄膜原材料技术,浙江培育石墨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8][19] - 内蒙古攻关低成本石墨烯粉体技术,支撑国家石墨烯材料生产基地建设[22] 产业发展量化目标 - 国家层面:2025年高质量石墨烯粉体年产万吨级、薄膜年产上亿平方米,8英寸芯片批量生产[13][15] - 省级规划:山东新材料产业2025年目标2.8万亿元,广东前沿材料营收超1000亿元[22][23] - 企业培育:山西计划培育3家国际竞争力龙头企业,湖南目标10家百亿级企业[17][20]
负极材料龙头业绩分化,有的陷入上市首亏、有的净利猛增6倍
新浪财经· 2025-04-28 13:31
行业业绩概况 - 国内负极材料企业2024年业绩分化,六家头部上市公司中有四家净利润下滑 [1] - 杉杉股份遭遇上市首亏,净亏损达3.67亿元,同比下滑147.79%,主要因偏光片业务拖累及计提风险拨备 [2] - 贝特瑞净利润9.3亿元,同比减少43.76%,受负极材料价格下降及正极材料价量齐跌影响 [3] - 翔丰华净利润4955万元,同比下降40.23%,因行业供需失衡导致产品价格下跌及财务费用增加 [3] - 璞泰来净利润11.91亿元,同比下滑37.72%,负极材料受产能过剩及海外需求偏弱影响 [3] - 中科电气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大增626.56%,受益于快充车型渗透率提升及储能需求增长 [4][5] - 尚太科技净利润8.38亿元,同比增长15.97%,因差异化产品战略及降本增效措施 [5] 产能与利用率 - 负极材料行业产能利用率60.8%,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头部企业接近满产,小企业开工率低 [5] - 中科电气产能利用率最高达95.66%,贝特瑞90.41%,翔丰华83.43% [6] - 璞泰来负极材料产能利用率约68.35%,因控制低价产品出货导致产量下滑 [6] 扩产动态 - 六家企业中除杉杉股份外,其余在建工程金额均同比增长 [7] - 尚太科技在建工程金额6.87亿元,较年初涨超16倍,因新增北苏二期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 [8] - 翔丰华在建工程金额同比增92.53%,因上海碳峰科创园项目开工 [8] - 中科电气放缓扩产,对安徽海达10万吨项目计提减值,因行业产能过剩 [8] 技术趋势与布局 - 快充负极材料需求增长,中科电气4C快充人造石墨负极放量,带动超快充电池发展 [8] - 鑫椤资讯预计2025-2026年为快充负极材料需求高速增长期 [9] - 璞泰来快充负极新品满足6C-10C性能要求,已批量出货 [10] - 贝特瑞推出T石墨负极产品,兼具6C快充能力,已送样客户 [10] - 杉杉股份6C超充负极材料供应头部客户 [10] - 翔丰华推动快充人造石墨负极批量供货 [10] - 硅基负极材料随半固态/固态电池发展加速,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已获批量订单 [10]